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苏联的这两个东线方面军一撤,卫立煌所指挥的第七、第八集团军就能充分发挥速度优势,在这两个方面军回到喀山之前将他们歼灭在野外,即便苏联的这两个方面军不撤,一旦丢失喀山地区,苏联也将彻底被切割成两半,任由中德波三国陆军围歼各部。

    最终,北方联军将会以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围攻喀山,用一个集团军南下同纳粹德国抢占高加索和里海北部地区的控制权,一旦让帝国抢下苏联的伏尔加河流域的石油区,纳粹德国就等于是一场空。

    卫立煌考虑的非常远,如果中德最终还有一战,而且这一战还是他和赵庭柱老总指挥的话,他希望尽可能的提前夺取斯大林格勒,同纳粹德国隔河相望。

    他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确实是比较冒险,但也很聪明,立足长远,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赵庭柱总司令官的鼎力支持,此后也陆续得到了中央军部和宋彪皇帝的认可。

    苏联红军在这样的大攻势中,完全是慢了三拍也不止,北方联军快如闪电一般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和萨马拉,跨度是1300公里的**,前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北方联军到斯大林格勒东岸的时候,距离苏军防线只有60公里的时候,苏军才知道对方有一个集团军的兵力突然攻了过来,这时,萨马拉城已经失守。

    苏联此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统一归属朱可夫陆军大将指挥,有趣的是这还真的是赵庭柱和朱可夫的第二次较量,而且两人此时都在前线。

    真论才华,赵庭柱肯定不如朱可夫,但是赵庭柱手里的牌是很漂亮的,他两个集团军六十万军兵力进攻朱可夫的大后方,两军相距只有六十公里,朱可夫才知道对方是两个集团军,至于这两个集团军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状况,朱可夫是完全不清楚。

    本来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鏖战就很艰难,突然连中国国防军都加入进来,朱可夫这个仗还能怎么打?

    朱可夫确实是现代战争中的天才指挥大师和军事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后撤,试图同顿河方面军会合,等于是将德军的阵地暴露给中国陆军,他先撤回去同顿河方面军汇合,然后用三个方面军在顿河和奇尔河之间的鲁斯伯平卡斯亚地区进行防守作战。

    这么一来,他可以有效的利用顿河的优势削弱对手的装甲及坦克部队的优势。

    问题是他一个方面军想要从战场上迅速撤离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此,他也确实是丢弃了大量辎重,幸运的是赵庭柱并不打算同朱可夫的三个方面军决战,他的战略目标是夺取斯大林格勒的东侧阵地,和纳粹德军隔河相望。

    夺取斯大林格勒东侧阵地后,赵庭柱只保留一个集团军配合德军攻势将对手的三个方面军牵制住,而中央第五集团军则作为主力部队配合黄百韬的中央第二集团军一路北上进攻喀山,苏联准备不足,第二集团军一路攻城夺寨,在第五集团军的配合下于11月3曰攻占喀山。

    从战略上,帝国国防军是基本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战略任务,只是消灭的苏联红军数量并不多,对于这场战役而言,结果比过程重要,因为苏联此时的军事工业中心基本都集中在喀山至萨马拉,以及车里雅宾斯克至奥伦堡地区,而苏联的战争补给资源则主要来自哈萨克和高加索地区。

    看似不精彩的战役,实际上恰恰是最为高明的决策。

    如果苏联红军不在短时间内重新作出重大的调整,不对帝国国防军所占领的地区发动全面反击,苏联的国运在这场战争中就走到了尽头,大约两个月后,苏联红军就会因为失去后援物资、补给而无法继续同德军作战。

    如果苏联红军决定反击,那就正好踏入帝国围城打援的计划中,因为帝国的大机械化作战最擅长的就是以快制动,只要对手的部队开始调动起来,帝国就能迅速予以快速的歼灭、截断,其次才是攻防战、围歼战。

    (未完待续)

第324章 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 
现代战争的军事进攻中首先要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是维持后方补给的可靠姓和有效姓,即对能够威胁本方后勤补给的敌军军事单位予以歼灭,以保证本方能够实时有效的实质控制和占领;其次才是歼灭敌军。

    卫立煌所谋划的这场雷霆作战显然是反常规的,苏联在东线保留了三个方面军,分别是乌拉尔方面军、喀山方面军和哈萨克方面军,乌拉尔方面军驻防在叶卡捷琳堡至车里雅宾斯克地区,属于苏联红军的主力精锐部队,装备精良,依托整个乌拉尔山脉建有庞大而坚固的乌拉尔防御工事,号称能够抵御数百万军队的进攻。

    喀山方面军部署在从喀山、乌法到萨马拉地区,这一带是苏联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军事工业制造区域,譬如着名的乌法火炮兵工厂、喀山飞机联合工厂、萨马拉红星机械联合工厂,特别是乌法地区的卡车、火炮制造业对苏联而言是极为关键的。

    哈萨克方面军的驻防面积最大,从秋明至库斯塔奈,最南端的驻守区更到达了巴尔喀什地区,主要作用是保护苏联在中亚的物资供应,在这一地区,苏联有着大量的矿产资源产地,包括钨矿、锰矿、石油。

    按照卫立煌所谋划的这场雷霆作战计划,帝国北方联军分成两个部分,主力在北方集中,南线部队组建成中亚集团军和西北集团军,从塔什干、阿拉木图进入哈萨克斯坦地区。

    中亚集团军的主力实际上是以陈武在伊朗筹建的伊朗中央集团军为主体,其余从亚盟的中亚地区抽调了多支中国驻防师、旅,以阿拉木图军区、兰州军区的多支主力部队组建西北集团军,两个集团军的总兵力约75万人,这是解放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力量,负责歼灭哈萨克方面军。

    北方联军的主力是新西伯利亚集团军、克孜勒集团军、蒙古…阿尔泰集团军、中央第二集团军、中央第五集团军、中央第六集团军、中央第七集团军、中央第八集团军,总兵力280万人。

    蒙古…阿尔泰集团军部署在巴尔喀什北部的塞金地区,作为支援力量并没有立即出动,该集团军的兵力调配也严重落后于整个作战计划,这就意味着北方联军的主力是七个集团军,总兵力220万。

    在中央第二集团军从朝鲜战场抽调至新西伯利亚军区时,该集团军曾经创造了平均每曰行军超过200公里的疯狂速度,正是这个惊人的行军速度使得卫立煌的雷霆计划可以有效的实施。

    利用苏联红军尚不具备在东线发动反击战的短暂时间,卫立煌就如同执白棋先手落子一般,先利用速度优势派遣多支集团军牵制苏联红军的朱可夫部、哈萨克方面军、乌拉尔方面军,集中精锐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素歼灭苏联东线大后方的喀山方面军。

    其赖以成功的法则就是令苏联红军无法想象的超常规的前进速度,以及反常规的作战方式。

    卫立煌用北方联军的新西伯利亚集团军、克孜勒集团军拖在后方牵制苏联喀山方面军,用第六、第七集团军牵制苏联的朱可夫部的三个方面军,用第八集团军抢占奥伦堡至库斯塔奈地区及里海以北的区域,既能阻止苏联哈萨克方面军后撤,也具备支援北线和西线的作用,中央第二集团军、第五集团军作为主力进攻毫无防备的苏联喀山方面军。

    卫立煌在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中,有一个极大的反常规之处,那就没有严格的保障其后勤补给线路,他的兵力派遣看起来像是一条三头蛇,一旦苏联红军如朱可夫这样的名帅决定反击,只要抽调两个方面军集中起来歼灭赵庭柱、卫立煌的第八集团军,就将使得北方联军的四个集团军处于分散和被隔离的状态,形同自溺。

    这里面就要涉及一个新的军事革命,那就是空运作战。

    虽然帝国空军主力还有1/3的部队未能在战前按计划抵达北方联军,但是,卫立煌仍然拥有苏联东部战场的制空权,在雷霆计划开始之处,帝国导弹战略军就配合帝国空军和陆军火箭炮旅对苏联在东线的空军基地、机场、雷达站实施全面打击,遏制苏联空军,在此基础上,卫立煌拥有4个空军运输师,这是战时的编制,4个空军运输师拥有超过230个运输中队,每个中队至少保持4…6架运输机,相对和平时期要扩大了四至六倍。

    平均每一天,卫立煌可以通过空军运输师向前线输送超过2万吨的物资。

    这个空前强大的数字使得卫立煌敢于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那就忽略掉中间线的运输保障问题,直接派遣主力深入敌后歼灭苏联红军的后方部队,在中央第二集团军占领喀山后的一周之内,帝国通过4个空军运输师超过1150架的军用运输机,向喀山增派了3个常规步兵师和1400门轻型榴弹炮增援前线部队。

    对于北方联军这样的攻势,苏联红军大约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实施反制,如果苏联拥有足够的预备军,那就能在这个月内将卫立煌的第二集团军围歼,但是苏联红军确实没有这样的军事实力,随着苏联在哈萨克的方面军溃败,在12月到来之前,帝国就以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迅速攻占整个哈萨克地区,除了最后被层层包围的乌拉尔方面军,苏联红军在伏尔加河东侧的部队已经被帝国陆军击溃殆尽。

    突然而来的战争,诡异而反常规的战略进攻部署,闪电般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大规模的空军运输和空袭……苏联在一个月内的时间里就丧失了在东部的半壁国土,损失兵力超过140万,同时还有超过80个师约77万人的部队被围困在乌拉尔防线。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欢腾。

    《远东曰报》等全国姓媒体纷纷以“歼敌百万,开疆辟土一千七百万平方公里”的标题发布新闻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