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信中苛刻的条件,却使得他根本不可能后退一步。

    “传令三军,埋锅造饭,今日午时进攻木邦,先登城者赏万金,封城主!”发了一顿脾气之后,莽应龙传令道。

    “这下子麻烦大了,大明不会像当年攻打安南那样,派出几十万大军打咱们吧?”闻言在座的诸将和土司,虽然恭恭敬敬的行礼领命,但内心却都悄悄打起了小算盘,不少人不由得想起了老一辈所说,当年永乐大帝攻伐安南的事情:

    洪武初年,朝廷下诏,安南国王陈日喹遣使朝贡,被朱元璋正式加封为安南国王,并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十几年后,安南内乱,陈氏家族被黎氏家族取代,立国号为大虞。黎氏向明继续进贡,并谎称其为陈氏后人,永乐元年成祖朱棣加封黎苍为安南国王。安南国崇尚武力,多年来一直与周边打个不停,甚至公然骚扰明境,劫掠人畜。永乐二年八月,老挝派遣使臣护送已故安南王的孙子陈天平来到朝廷,状告黎氏篡夺王位,欺骗天朝。朱棣遣使前往查问,并让陈天平同行前往即位,但黎苍在鸡陵关(即友谊关)设伏杀了陈天平。朱棣闻讯大怒,令成国公朱能为大将军,统兵七万五千出征安南。安南全民动员,抵抗“侵略”,军民设置障碍陷阱,据险死守,不久朱能病故,新城侯张辅继任大将军,当时朱棣的军队才经历了靖难之役大战的考验,战斗力很强,大军一路披靡,五个月平定了安南,俘敌竟达二百余万,国王黎苍及其将相王侯均被捉拿。于是朱棣将安南划为中国郡县,设交趾布政三司,辖安南17府,157县。

    大明朝可不是好惹的,他莽应龙趁着人家不管云南的时候,玩命捞便宜,他们这些土司什么的跟在后面沾点小便宜也就算了。现在大明真的打过来,还抵抗?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与此同时明朝内部,关于李如松出兵云南倒是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李如松后期想要灭掉缅甸的计划,不管事王国光等人还是何心隐一致表示反对:

    永乐五年五月,张辅将捕获的胡家父子捆送南京,并上报说陈氏宗族已被胡家父子屠尽,至今难觅宗族,当地“儒生”也上“万民表”,请求允准安南归附大明。朱棣下诏斩首胡家父子,大学士湖广等人建议借机在安南设郡,将之并入中华版图。朱棣的“燕王府旧臣”纷纷响应,尽管文臣解缙,杨士奇以及“第一谋士”姚广孝等人竭力反对,但志得意满的朱棣还是欣然采纳,永乐五年六月一日,朱棣降平安南诏,晋升张辅为“英国公”。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郡,以工部尚书黄福为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正是这个看似“威服四夷”的决定,令本已南征成功的大明,从此陷入了长达十数年的“越战”泥潭。

    永乐六年六月(1408年),为筹谋北征蒙古事宜,朱棣招驻兵安南的张辅归京,仅留沐晟镇守当地,然而仅过了半年,是年八月,安南战事风云再起,原安南陈氏王朝旧臣简定聚众造反,安南上洪,大塘,同登等地乡民纷纷响应,大举叛乱。此后,简定自称日南王,立其侄儿陈季扩为帝。朱棣闻讯大怒,先怒杀叛军派到南京的使臣,继而大举增兵,调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精兵四万人,由西平侯沐晟率领征剿,另派兵部尚书刘俊赴安南持诏书招抚,企图“剿抚并用”,是年十二月,沐晟率军与陈简定在安南生厥江(今越南丰盈县)决战,因轻敌冒进,被简定率重兵合围,激战之下全军覆没,明朝的“交趾指挥使”吕毅,派往安南招募的兵部尚书刘俊,皆在此战中阵亡。安南“建省”仅一年有余,局面却迅速糜烂。

    究原因,祸根其实早在朱棣决定设“交趾郡”的时候就种下了,恰如杨士奇当时谏阻时所说:“陈氏虽无能,却颇得民望,其民多怀之,其骤行废立,恐至安南士兵皆怨,钻营之徒势起,后患无穷也。”此言不虚,陈氏王朝虽然暗弱无能,但越南百姓对其却感情深厚,明军平胡家父子的时候,正是打着助陈氏复国的旗号,方得到越南百姓的群起响应。结果却是改安南为交趾,强行建省,可谓自食其言。兵连祸结也就不奇怪。而这叛乱的简定,其实是原安南陈氏国王的宗亲,跟三国里的“刘皇叔”差不多,打着陈氏的旗号,自然引得安南诸多百姓纷纷归附。

    大乱之下,朱棣再次启用张辅,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朱棣令张辅督师,发二十万大军南下,因此时朱棣正意在北伐蒙古,因此命张辅此战必须“速胜”,张辅却不急于进兵,到安南后,先是安抚当地因战乱逃亡的流民,严惩当地贪暴害民的明朝官吏,继续“攻心”,直到局面稍稍稳定,才于三月南下慈廉州,直捣叛军老巢咸子关,用火攻之计焚烧叛军战船六百艘,至11月,已平定大部叛乱地区,11月中,张辅与叛军发动了神投海之战,令部将朱荣,蔡福率骑兵从陆地包抄,自率水师强攻,水陆并进,斩杀叛军四万多人,并成功俘虏叛军头领简定。至次年1月,张辅已尽数削平各路叛军,唯独简定所立的“侄皇帝”陈季扩,带兵退守安南义安苟延残喘,却也眼看朝不保夕。可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北方朱棣派邱福北征蒙古,却全军覆没,盛怒之下的朱棣调五十万大军北伐,并命令张辅火速北上,安南平叛的任务只得重新留给之前兵败的沐晟等人。果然张辅前脚刚走,陈季扩后脚就发动反攻,大败沐晟,安南叛乱平而复反,再成乱局。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北伐蒙古大胜,在成吉思汗的家乡翰难离河大破蒙古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得胜还朝时,趁朱棣“心情好”,陈季扩再派使者请求册封,这次的使者极尽拍马能事,引得朱棣“龙颜大悦”,封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一心想求封王的陈季扩大为不满,随即变本加厉,扩大叛乱,镇守安南的沐晟无能,无力与之交锋,只能收缩防线,勉强自保。盛怒之下,朱棣于三月再派张辅下安南,张辅到任后即出重手,先斩了此前作战不力的都督黄中(多邦之战率先冲锋的“敢死队”队长),激得军心大振,继而于8月再战神投海,在没有大型战舰的情况下,组成小船突击队,大破安南叛军水师,缴获敌船四百艘,进而攻克陈季扩老巢义安。永乐十一年(1413年)十二月,张辅与沐晟合军,同陈季扩在今天越南老挝交界的爱子江决战,陈季扩动用战象八千头冲击明军,张辅多谋,命令明军神箭手瞄准,“一矢射象奴,二矢射象鼻”,结果群象大乱,反而仓皇回逃,冲垮安南军阵,陈季扩全军覆没,经撒网搜捕,终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一月在老挝蒙册将其全家活捉,至此,持续数年的安南简定之乱彻底平定。成功平乱后,张辅押解陈季扩全家归京。朱棣命原交趾副指挥使李彬接替张辅,督师安南。

    当年永乐大帝那么厉害,都被区区一个安南陷住,现在的东吁王朝可比安南大太多了,万一真的陷进去,估计李如松好不容易夺取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

    “嘿嘿,师兄不要惊慌。这缅甸是必须要消灭的,这是为了扬我大汉雄威,也是为了震慑那些对我大汉怀有异心的宵小之徒,所以缅甸必须被灭掉。不过咱们不能像永乐大帝那样只用兵战,而不用心战。放心吧,此次缅甸之战,我大汉不但不用花一分钱,还能捞到不少好处”李如松笑眯眯的说道。

    “哦?!真的假的?如果是这样,倒还真是可以一战,目前国库可是空虚的很,若不是你从五峰船队调拨来的银子,国家估计就要破产了”闻言王国光首先说道,打仗不花钱,还能赚钱,只对他来说可是大好事。

    万历那个狗皇帝实在太能花钱了,三大征这些必要的地方也就算了,但他为了个人享受和私欲,大肆建造宫殿,购买奢侈品等等可是把张居正时期好不容易填满的国库,花了个精光。现在王国光等人,正忙着推动全新的改革,操练新军等事宜,到处都需要花钱。

    而关于云南的战事,按照王国光等人的想法,就是让邓子龙等人死守木邦,先奠定守局,等这边的财政缓过劲来再发动大军反击。

    若是能从东吁王朝这边捞到大笔钱财,何心隐、王国光等人早就开打了,何需等到现在?

    “呵呵,这才就让诸位开开眼界,咱们就是要把缅甸变成大汉的殖民地!”

第213章 来自辽东的死神() 
“传令,鸣金收兵!”

    随着夜幕的降临,莽应龙无奈的说道,在他的面前木邦巍峨的城墙像一堵坚不可摧的神山一般,死死的挡住了入侵云南的道路。城池之下,数千具缅甸士兵的尸体尸积如山,却连木邦的城墙都没有摧毁哪怕一点。

    当得知明朝准备在云南用兵的消息,莽应龙的第一反应是害怕,险些命令部下马上拔营起寨带着烧杀抢掠来的财物,跑回东吁王朝的地盘。但李如松苛刻的条件彻底激怒了莽应龙,同时他也明白对方这才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于是莽应龙一不做二不休,集中三十万大军猛攻木邦,先要趁着明军主力杀过来之前,占领大片土地,以此为依托与明军鏖战,或者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

    可惜,这一次莽应龙结结实实的撞在了铁板上:及时赶到木邦的邓子龙和刘挺两人,麾下虽然只有一万多人,但装备了精良的火器,将木邦守的坚如磐石。莽应龙麾下号称战无不胜的缅军精锐,足足打了三天,除了在城下留下将近一万具尸体以外,没有丝毫的成果。

    “我到底该不该继续命令攻城?还是应该率军后撤,收集粮草什么的,准备与明军主力决战?”无奈的驾驭着坐下的大象返回营地,莽应龙思索道。

    而听到鸣金收军的声音,包括莽应龙麾下的精锐缅军在内的所有士兵,都在心里松了一口气:可算是能活着回营地了。

    这段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