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风之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中低层士官也是军队能如此强盛的一大原因。

    当夜,军中欢庆,参与庆祝的人员只有要更替的新旧两万大军,其他人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这也是为了保证战斗力,以免发生意外。虽然袁军的将领都被智弦的军队打怕了,对智弦的命令可谓是言听计从,但是世事无常,有备无患,军事上,智弦从不掉以轻心。

    又几日,曹仁带着十数骑逃回许昌,向曹操请罪,曹操却并没有追究曹仁的战败之罪,只是意思性的惩罚。又几日,曹操催促作战的命令送到了智弦的军中,曹操要求智弦出兵,攻打袁尚。

    又几日,军队交接完毕,一万大军回返领地,智弦于是发兵攻打袁尚。军中多了一万久未上战场的军队,需要好好的实战操练一番,所以这一战是真正的少有的实战。袁尚不是傻瓜,若是他麾下的将领每一场战斗都和智弦合谋,他怎么可能会从头到尾都蒙在鼓里。再说,人是善忘的生物,要是没有时不时的刺激一下,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

    智弦之所以分为多批,一万一万的更替,也是有原因的,就是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保证老兵的数量占据优势,哪怕发生意外,也能有一战之力。智弦认真起来,袁尚的军队抵挡不住,不得已败退。连胜了几场,夺取了一座城池后,智弦就按兵不动,继续等候新的军队来接班。

    十二月,智弦带着最后一批的一万大军启程返回青州,回家团聚。

    智弦到家的时候,是难得的晴天,虽然放晴,不过温度依然极低,融雪的时候总是比下雪的时候冷。不过城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和丁月华、刘景等人都在城门处迎接智弦。

    数万人夹道欢迎,这是殊荣,非常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不过看着衣裳淡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百姓和书生,智弦笑容微苦。他不是不想体谅这些百姓,在这寒风中冻出个好歹咋办?但是军人,往大了说,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出生入死,应该享受荣誉,也让其家人感受到荣誉。往小了说,这些人为了他的势力抛头颅洒热血,自然要重视,相比于他们的性命,这百姓冻一会儿也并非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策马走进,看到身高已经一米七的刘景,俨然一个小大人的模样,智弦忽然感觉,自己不再年轻了。

    这年一过,就是公元205年了,算算时间,智弦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二十多年了,自己最大的孩子虚岁都14岁了。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之跑远了。

    回到府邸,一家人聚餐,刘瓦、刘赵氏、智弦、丁月华、刘景、刘晟正襟危坐,除了刘星不在外,他的妻子、儿子也再列,更让智弦意外的是丁雄、丁律、丁归也再列,很是热闹。

    家宴之后,众人皆散去,智弦车马劳顿,没有人当天就找他处理事情,而是给智弦留下了休息的时间。虽然部下没有拿着事情来烦智弦,智弦却不得不烦别人,比如他的儿子。智弦因为自己的实力,如今对自己的势力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几乎不怎么管事了,甚至智弦都在考虑等刘景行冠礼之后,就将势力交到他的手上,让他管理,自己退居二线。

    虽然智弦的重心是在自己紫府中的次元空间,但是自己这势力终究是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并不轻松,自然不能让人糟蹋了,所以自己的继任者怎么也需要拥有不弱的能力,守住这么一份家业。所以家宴之后,智弦就把刘景和刘晟叫到了书房。

    “跟我说说,这一年来你们都在干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感悟之类的?”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都紧绷着身体,不敢看自己,于是友善的笑了笑,“现在我不是以青州牧的身份和你们说话,也不是以你们父亲的身份和你们说话,就当是一个朋友的身份吧,不用紧张,走,我们去亭子里坐坐吧。”

    智弦带着两人去了院中的亭子里,因为是严冬,院子里并没有什么景色,不过终究没有书房的严肃气氛,刘景和刘晟都放松下来。

    skbshge

第224章 各执己见() 
一阵寒风吹过,撩动发丝,智弦神功护体,只觉凉爽,刘景八门八卦有成,也是能抵挡的了这寒风,独刘晟缩头跺脚。

    “好冷,父亲大人,我们回书房说话吧!”在寒冷的面前,刘晟对智弦的那一丝害怕顿时消失。

    智弦笑了笑,一挥手,布下挡风的结界,顿时这寒风就再吹不到三人。见智弦露的这一手,刘景眼前一亮,暗暗记下,刘晟则惊异不已,探头探脑的查看,但看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好了,坐下吧。”智弦一指石凳。刘景没有丝毫犹豫就坐了下来,刘晟却迟疑了一下,在这冬天,这石凳可是无比的冰寒,就算穿着棉袄也能感受到其寒意。不过见刘景已经坐下,刘晟硬着头皮,不甘愿的也坐下。坐下之后才发现,石凳上非但没有寒意,反而带着一股微弱的暖意。伸手一摸,果然是暖的。

    “好啦,现在可以跟我说说了吗?”

    “父亲神功天下无敌。”刘晟是真的仰慕智弦的修为。

    自己的两个儿子坐着,虽然都挺直了腰板,但是却给人完全不同的感觉,刘景就如同一个好学生一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刘晟就随意的多,眼瞳轻微晃动,不自觉的用余光将四周的情况尽收眼底,养成了极为警惕的习惯。

    智弦还是看刘晟的天性比较冷漠、孤僻,所以让爱混迹贫苦人群之中,苦中寻乐的刘水作为他的启蒙老师,现在看来虽然刘晟不再那么冷漠,但是也变的无比警惕,对他人更是不信任。

    “父亲大人,虽然顾先生随军出战,但是孩儿的功课并没有落下,在师兄弟的帮助下,依然有所进步,还请父亲大人考校。”刘景自信满满。

    智弦自然不会去考校,他对这古代的四书五经之类的不感兴趣,也就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如何考校刘景,“古话说得好,学以致用,读死书,无法灵活应用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年来有什么值得说的事情?”

    “有!”刘景眼眸瞬间明亮了三分,带着丝兴奋,“父亲大人,我发现一个人才,有安邦之能。”

    “哦,怎么个安邦之能法,说来听听!”智弦不动声色,难道是自己带着顾渊随军出征,导致有人趁虚而入,想要成为刘景的老师,或者另有图谋。

    刘景信心满满,“父亲大人,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孩儿发现一个极其擅长务农耕种,并著书立说之人,其所耕种的粮食比普通农民要多三成,而且品质更好。若将其耕种经验推行下去,我们辖下的平民定然不用再为粮食发愁,如此天下就安稳多了。”

    智弦不置可否,转向刘晟,“晟儿,你呢,这一年可有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多了!”刘晟兴高采烈,事无巨细的讲起市井见闻,多是家长里短,坊间传闻,许久才讲完。

    一直欲言又止的刘景在刘晟讲完之后终于按捺不住,“父亲大人,您看是否征辟其为官。”

    智弦笑了笑,并没有正面回答,“刘铉终究出身不好,能力虽强,但终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对有些传统的知识不甚了解。你所说的人是九流之一的农家学者。自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农家,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算不得安邦之才。不过耕农农家打理粮食的能力还是值得推广的,既然你这么看好这个农家学者,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办了。”

    “父亲大人,以名利刺激,可以更好的调动他人的积极性,您看是否给他一个职位?”刘景这是要为自己看好的人讨要官职。

    “那就在每个县置典农官一职,负责辖下的农业,不过既然是你提议的,这个典农官一职的相关事宜你先拿个条陈出来,到时候朝议,通过了就推行全州。”智弦也直接放权,让刘景放手去做,培养他的实务能力。

    “是,孩儿遵命。”

    “刘晟,你呢,有什么想法?”智弦又看向一言不发的刘晟。

    “父亲大人,孩儿在思考一个问题。”刘晟五官都要皱到一起去了,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说来听听。”刘景是站在统治者的地位上思考问题,刘晟因为跟着刘水混迹市井,思考的方向则会偏向平民,所以智弦对刘晟的想法也比较关注。

    “父亲大人,孩儿发现平民百姓消息闭塞,他们的想法、言行非常容易被士族所左右,士族、商贾、官吏往往可以欺上瞒下,颠倒黑白,平民见识浅薄,只要有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唬弄平民,成立非法组织,在民间如鱼得水,难以禁绝。士族亦笼络平民、佃户,凝结为一个个利益群体,时日久了,恐怕不利于我们的统治。”刘晟紧皱着眉头,“虽然有宣传队为父亲大人做宣传,但这远远不够,而且宣传队极易受到当地官府所左右,所以孩儿一直在想宣传之法,却毫无头绪。”

    “难得你竟然会有这样的发现和想法。”智弦赞了一句,“这天下就是由人组成的,不管是皇帝、王公贵族、官吏还是平民都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所以,治理天下的一大难题就是治理人心。你们两个就好好想想,怎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诺!”刘晟恭敬的领命。

    “父亲大人,孩儿有话说。”刘景却有不同的看法。

    “说。”

    “孩儿认为没有必要向天下百姓通报消息,百姓大字不识几个,也没有见识,国家大事也容不得他们插嘴,他们知道一些消息又如何?而且这样反而会使得敌人的探子更容易获得我们的情报,对我们不利。对于这些百姓,我们只要能保证他们的温饱,安居乐业即可。”刘景却是不赞成刘晟和智弦的观点。

    智弦有些意外,看着刘景和刘晟,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正所谓理不辨不明,既然你们各执己见,那就先将宣传事宜押后,你们两人回去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