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七章 巴列维王朝()
谢洛夫心说老子也就是苏联人,就苏联对伊朗的行为,换谁都敌对你好不好?一般人认为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其实那只是影响力最大的第一次,美苏的较量其实早已经开始了,一战俄英两国携手清除同盟国势力,彻底瓜分和分区占领伊朗。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灰飞烟灭。
英国乘机独占伊朗,并以伊朗为跳板,武装干涉俄国内战,占领巴库等重镇。苏联则以在伊朗北部屯兵和输出革命的方式进行反击。一九四二年英、苏、伊三国同盟条约,美国势力大举进入伊朗。
德国投降,二战欧洲战事结束。伊朗政府向英美苏递交照会,要求它们从伊朗撤军。
为了能给伊朗一个好印象,英美答应将在规定期限内从伊朗撤出。而苏联对伊朗的照会根本不予理会。日本投降后,苏联眼看不撤不行了,便开始主导分裂伊朗的“阿塞拜疆危机”。12月12日,“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成立,3天后,西阿塞拜疆又成立了“库尔德人民共和国”。苏联动用卡车向叛乱分子分发武器,伊朗政府军派1500人的部队前往恢复秩序,但刚出德黑兰18英里,就被苏联军队拦住。
伊朗于是请求英美帮忙。美国当时已经有了核武器,说起话来底气十足。1945年9月到10月的伦敦五国外长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一再拿原子弹显摆,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于是跑到莫斯科跟斯大林说,伊朗可能要向联合国告状。
苏联想在伊朗建立势力范围,激怒了刚刚上台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他给了一封自己的亲笔信:“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我们所可能有的强硬方式,抗议俄国人在伊朗的计划。除非俄国人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否则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杜鲁门的讲话,冷战的味道越来越浓。
随后,美国鼓动伊朗在联合国里跟苏联“理论”。1946年1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刚开第一次会议,伊朗人就状告苏联干涉伊朗内政,要求苏联在3月2日以前从伊朗撤军,英美代表发言支持。
苏联人虽向美国人说过,不怕伊朗到安理会闹事,但问题真来了,国际舆论一片谴责,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于是好说歹说,苏联让伊朗首相卡瓦姆带着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2月18日,卡瓦姆到了莫斯科,但苏联拒绝如期从伊朗撤军,还再次要求得到伊朗北部的石油勘探权,谈判不欢而散。
最终期限已过,苏联军队只是部分撤出了伊朗领土。此时,没有了战略基础的美苏,早已打算分道扬镳。美国恰巧想利用这个机会,拉拢伊朗。美国开始公开对苏联在伊朗的行动进行抨击,扬言要“使用武力”来扞卫联合国宪章。杜鲁门更绝,他在白宫召见苏联大使,警告说苏军如不马上从伊朗撤军,美国将使用原子弹对付苏联。
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伊朗。随后,伊朗政府军开进北部,“阿塞拜疆自治共和国”、“库尔德人民共和国”很快土崩瓦解。伊朗危机从而结束。但此时的美苏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极点。
“头疼啊!”谢洛夫苦笑道,“按理来说,巴列维曾经收留了为数不少的哥萨克骑兵,对我们苏联有着充分的了解,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虽说殖民主义的头子英帝国势力正在衰退,可是美国人的力量却在大幅度增长,而且伊朗人只要打开地图,是无法对地图上面庞大的苏联无动于衷的,恐惧会使他们本能的敌视我们!”
“尤里,现在你认为呢?有什么办法!对伊朗的工作是祖国南方的重中之重!”谢米恰斯内也想看看谢洛夫的能力,毕竟谢列平能想起来这个人,本身就值得谢米恰斯内重视,这次的问话也带着点考察的意思。
谢洛夫也正在想办法,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应该说非常西方化,可能是巴列维的父亲是哥萨克人的缘故,巴列维对伊斯兰教非常不感冒,按理来说,饱受排挤的伊斯兰势力应该是苏联第一个利用的对象,但这一点刚开始就被谢洛夫否决了,这种玩不好火必烧身的行为,谢洛夫一想敬而远之。
“正常来讲,我们应该支持伊斯兰势力,才能最大的给巴列维麻烦,不过我建议不要这么做!”谢洛夫想了想说道,“伊朗人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本身实力不强,依赖的只是美国人的援助!现阶段我们无法同时和阿拉伯人以及波斯人搞好关系,所以只能在其中取舍,阿拉伯人一盘散沙更加容易分化的,伊朗则不一样,宗教上来将,全国九成五的人为什叶派穆斯林,波斯人口同样占据伊朗的绝对优势,就算是我们真的成功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国家,恐怕会像南斯拉夫一样铁托化……”
“这么说,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谢米恰斯内其实也没指望谢洛夫能解决这个难题,只是想看看谢洛夫的看法,现在看来只是中规中矩。
巴列维此人倒是让谢洛夫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此时已经杀敌一亿胜利转进,屯兵宝岛扞卫民主的老蒋,同样都美国人支持,同样有着远大的梦想,不过老蒋显然还没有巴列维这个封建君主强,巴列维虽然希望自己的王朝永远不被推翻,却也大规模的普及了教育。
什叶派这种力量不可控制,绝对不能去火上浇油,那么只能反其道而行之,“谢米恰斯内同志,顽固的宗教势力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敌人,如果宗教没有问题,那么斯大林同志就不会学习了这么多年的神学,却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革命中,所以我们的渗透目标应该是遍及伊朗全国的各大毛拉,支持力度不能太强,我想可以称之为防御式攻击!”
“防御式攻击!”谢米恰斯内笑了笑,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的排除的人员将重点放在宗教势力上?却不能给与过多的支持,而是要反过来利用巴列维清洗掉宗教势力?”
“巴列维没有这个本事!”谢洛夫马上否定了谢米恰斯内的话,巴列维要是真是大流士在世,也不会被推翻落了个流亡国外的下场,“如果巴列维的军队真的忠诚于他的话,倒是可以和那些毛拉拼下去,内耗中的伊朗对苏联将在也不是问题!”
“那么可以召集军中的阿塞拜疆人进入到伊朗,应该不是问题!”谢米恰斯内信心满满的说道。
谢洛夫点点头,心中却打定主意绝对不会派阿塞拜疆人进入伊朗,宁可找亚美尼亚或者格鲁吉亚人,这样好歹对那些毛拉有点免疫力,省的回来的时候在成了不稳定因素。
第十八章 交接()
“你还有什么问题,一起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谢米恰斯内打定主意一定要这次解决所有问题,而且这也是谢列平的意思,在规划中,阿塞拜疆已经成为共青团的大本营,这是件大事,谢米恰斯内不敢有一点马虎。
谢洛夫双手一摊摇头道,“只是一件小事,我分配一天在共青团和内务部的时间,你要知道,两处虽然不远,可也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现阶段还是以内务部的事情为主,毕竟阿厉克赛同志刚刚调离,内务部肯定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谢米恰斯内考虑了一下说道,“要不要我派人协助你?”
“我想想!”谢洛夫仔细想了一下,征询道,“盖达尔·阿利耶夫同志这个人怎么样?”
谢米恰斯内感觉没有什么不妥,说道,“阿利耶夫同志身世清白,到时没有什么问题!”谢米恰斯内显然对内务部的情况也算是了解,“只是阿利耶夫少校正在阿塞拜疆大学学习,算了,反正他可以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业的!”
谢洛夫大吃一惊,忙道,“阿利耶夫同志好像已经三十多岁了,为什么还在大学上学?”听了谢米恰斯内的话,谢洛夫还以为自己推荐的是一个白痴,但是谢米恰斯内马上让谢洛夫意识到,纯粹是谢洛夫想多了。
阿利耶夫只是因为战争时期中断了学业,战后重新完成学业后,可能是感觉自己的学识不够,所以又选择了阿塞拜疆大学继续上学,同时在内务部继续任职。对于这种无言的情况谢洛夫只能说上佩服。
平心而论,这种人十分稀少,同时有着一个不错的岗位还在补充知识求学的人,至少谢洛夫前世的格调比较低,还真没见过。
“每个时代都有这种人,可能这个时代这种人略多一些!”谢洛夫没有经历过一个国家浴火重生那种豪迈,也不太了解什么叫战天斗地的热情,不过这却不耽误谢洛夫对这种人报以敬意。
“去内务部吧,瓦莉娅!”出了政府大楼的谢洛夫,懒洋洋的躺在后座,感觉自己好像逼格略低,果然,不论是在哪个时代都有强人,混日子的话,肯定会被这些历史上的强人碾压的连渣滓都不剩。
“嗯?去内务部干什么?”瓦莉娅虽然有些奇怪,却任劳任怨的启动这台老爷车,好像没发现自己的兼职已经从秘书到司机、几乎谢洛夫的每件事情都带着她。
“阿厉克赛上校调任到斯大林格勒任职,现在由我暂时领导内务部的工作!”谢洛夫回答道,“阿厉克赛应该在准备交接,我准备去看看他!想来上次我们还说要一起去打猎呢,应该在一起聚一聚!”
时间不长两人已经到了内务部的办公地点,表面上来讲,就是一幢普通的楼区,和其他的地方没有区别,几座大楼在形成一个正方形,中间类似小区的绿化带一样,这种楼房在苏联国内几乎到处都是,规划也大同小异。
这种不费脑子的建筑风格在赫鲁晓夫时期几乎达到了极致,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说一个人去其他城市出差,最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迷路了,所以开车回家打开了自己家的门,忽然发现房间里面和自己家一点都不一样。因为他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城市,只是被一模一样的规划迷惑了而已。
甚至有人说在西伯利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