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一千二百三十四人,木匠九百一十七人,其中最为朱慈炯看重的铁匠却只有不足三百,会铸枪铸炮的更是一个没有,这让朱慈炯想起来就郁闷,可也属正常会这门手艺的多半都把持在豪门大族手里,民间就算有人会也没有用武之地。
不过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南京也是有将作监的,朱慈炯相信他完全可以发掘出他需要的人才。
林森就在朱慈炯身后几百步的地方挥舞起手中大刀,这个习惯风雨不改,那挥洒出的刀光在月色的影应下泛起一阵阵银芒,朱慈炯看过多次早已是见怪不怪,可万长明看得却已是目瞪口呆;更是不经意间擦了几次额头上的冷汗,他是水师提督擅长的是水上作战,在江河湖海上他不怵任何人,可要他对上这种万军之中犹入无人之境一般的猛将,他半分把握也没有,一百多斤的大刀片刻不停挥舞快半个时辰了吧,这他妹子的还算是个人么?他要是知道这个三皇子的护卫统领,眼中盖世无敌的超级猛将,两个月前还只是个把总,心里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了。
紧了紧苗宣为他披上的锦袍披风,忙活了半天却有些乏了,江心洲在月光下也已只能看见个轮廓,朱慈炯转身入了大帐,一夜安睡再无他想。
————
朱慈炯不知道自永乐大帝北迁之后是否有皇子来过南京城,不过皇子入住皇城也是理所应当之事,南京守备大太监韩赞周身为留都三大实权人物之一,对于定王代帝前来南京祭奠孝陵之事自然不敢怠慢,早已差人将文华武英两座大殿收拾停当,只等皇子公主到了南京即有歇脚之处。
朱慈炯和朱媺娖姐弟俩进入皇城的时候刚刚近午,在朱慈炯的要求下,韩赞周先是安顿好长平公主在武英殿住下,不过韩赞周没呆多久就被赶了出去,长平公主以需清净为由,直接让韩赞周将武英殿原先的大部分宫女太监带走,只是留下两个小太监干些杂活,至于服侍她的人有北京跟来的六名贴身宫女已是足够
洪武皇帝毕竟是穷苦人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定鼎天下以后虽富有四海可却从未忘本,皇室用度历来简朴,后世子孙虽不乏铺张奢靡之辈,可皇室风气十几代下来保持的还算不错,尤其是到了如今的崇祯朝,国家经济捉襟见肘,就算是想过奢侈生活也不容易。
朱慈炯的午膳也就是四荤四素一道汤外加一盘甜点共计十样,菜式不多却做的极为精细,色香味让人一看便是食指大动,不过三十四年的现代高节奏生活过惯了的朱慈炯对于吃食完全没那么讲究,否则在路上也不至于吃大锅饭都能甘之如饴了,如今安顿下来也是一样,满满一碗饭端上来后,就见朱慈炯筷子上下翻飞,让站在旁边准备为皇子布菜的宫女张口结舌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皇室贵胄的雍容气度只是一顿饭就彻底被朱慈炯给毁了个干净,苗宣对此已习以为常,韩赞周却以为三皇子殿下这一路风餐露宿的,想必就没吃好过,只是这风格未免太过不雅
朱慈炯对韩赞周的观感不错,因为此人在两年后,清灭弘光政权之后选择了自杀殉国,只此一点至少可以说明他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对大明帝国也绝对算得上是有情有义了。
不过韩赞周只能算是忠仆,绝算不上什么好人,身为南京镇守太监实权派人物之一,可以说跺一跺脚南京城都要震上三颤,北京城破崇祯自尽之后,南京留守大臣为了由谁继任新君很是一番争斗,最后福王朱由崧在马士英等大臣联合江北四镇的拥护下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朝廷弘光政权,这其中韩赞周也是出了大力的。
弘光帝喜好美色,登基之后不知道整军备武以期驱逐鞑虏收复北方山河,只知道广征秀女充实后宫,好像后宫女人少了就不足以体现皇家气度一样,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弘光帝又这般好色无度,因此就是寻常百姓也不愿意让自家闺女进入后宫,韩赞周为了迎合帝王之好,也不知道干过多少次强抢民女的恶事。
不过这一世他来到了南京,也就没朱由崧什么事了,何况他也不好色,否则在现代时候他也不至于因为妻子亡故就心灰意懒变卖公司四处瞎溜达了,何况好人还是恶人对朱慈炯来说并不需要在意,好人有好人的用法,恶人有恶人的用处,他要的唯一就一点就是忠心,韩赞周最后能自尽殉国,忠心方面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别的不说就说当下,朱慈炯在南京可根不深蒂不固,有这么一个忠于皇室的鹰犬在,他不管想要干什么都会事半功倍,当然前提条件是要将其收为心腹,否则这家伙表面恭敬实际上阳奉阴违,那办起事来可就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了。
现在弘光帝已经不可能出现,那么韩赞周自然没了强抢民女的必要,可人家在南京镇守这么些年做的恶事想来也不在少数,太监又大多贪财,不管是受贿还是贪污克扣,这家伙手里就算没有百八十万,五六十万两银子总该还是有的,他朱慈炯现在缺银子呐。
他缺人缺粮缺银子,目前来看人的问题好解决,别的不谈就说李自成杀入河北攻破北京城后,必然会造成海量的流民,南京身为大明留都,定然会成为绝大多数流民选择的方向,可以想象大半年之后,朱慈炯需要的人力资源必定会空前膨胀,他现在预计将会有二十万,到时候恐怕只多不少。
至于现在的两万多流民在朱慈炯看来差不多也就够了,前期建设流民如果太多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于他来说也将是个不小的负担,再说了如果这个时候他收留的流民就超过十万,你让崇祯老子怎么想,会不会以为他这个儿子想要操练兵马拥兵自重?
粮食问题现在看也不是很难解决,南京城的几个大粮仓储存了起码百万石以上的赈灾战备粮,而且秋收在即,等粮食征收上来除了押送进京以外还能多出不少,如今朱慈炯需要养活的流民按照五万算,一天消耗差不多一千石,坚持到北京城破大概需要二十万石以上,他以赈灾为名调拨粮食赈济流民,就算崇祯老子知道了也不会多说什么。
第十三章画饼()
朱慈炯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不止是他整个大明都缺银子,别的不说当兵的吃粮拿饷天经地义,没银子当兵的拿什么养家糊口?
现在当官的只知道拿银子蓄养家丁私兵,其他大兵的死活根本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为了让部下不哗变,更是纵容部队私掠民间,官军比土匪还要凶恶,长此以往朝廷自然失尽民心。
偌大的帝国到了最后尽然连区区一百万两让吴三桂部开拨的银子都拿不出来,可以想象当时的崇祯皇帝窘迫到了什么程度。
大明是真的穷,可大明的官员、地主、乡绅、豪商可一点都不穷,李自成追赃助饷轻易弄了上亿两,张献忠劫掠大户富绅抄出了多少,据后世推算光是江口沉银差不多就有一亿五千万,那些个在明末资敌叛国,清朝入关以后被封为皇商的晋商八大家,哪一家的财富又会低于千万,天下九成的土地在那些不用交税的世家豪族手里,剩下的一成不但要被克扣贪污,还要养活官员养活只会混吃等死的宗室子弟,更要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这要是国库还能有钱那才是真的见了鬼了。
所以朱慈炯压根今就没想过从南京库房里面能弄到银子,想要银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富绅大地主或者官员豪商,但又不能太过激进,温水煮青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策略,毕竟这是一个庞大到恐怖的利益集团,如果他表现出强烈的针对性,必然会遭到整个利益集团的强势反扑,真到了那个时候他朱慈炯不要说登上皇位,就是突然间暴毙来个被死亡都完全可能,但是这个利益集团又不能不动,否则他就算挽回了大明国运,迟早一天也会再次分崩离析,所以他要动只能等到拥有决定性力量的时候,任何敢于反抗的人或者势力都必定能让其瞬间灰飞烟灭。
不过现在朱慈炯需要用银子的地方还不多,主要就是建设江心洲的一切用度,比如建造军队营房,以及厂房一类的基础建筑,这些花不了多少银子,初步估算应该在十到二十万之间,这点银子朱慈炯相信不需要干那些抄家灭族的事,就凭借他皇子的身份都能轻易弄到手。
不过一等到他想要组建军队,那银子就要花海了去了,如果是旧式军队,那武器甲胄刀枪箭矢打造起来银子就是流水似的往外花,这些流民大多有家有口,军饷开支也不会是个小数目,按照朱慈炯第一步规划,是要组建一支大约五万左右的新旧参半的军队,枪支弹药是必然要研究配备的,否则光靠旧式军队,一支流民组成的新兵队伍,就算接受了再多现代化军事理念,要想成为虎狼也只能用人命去堆,他的对手可不只是满清铁骑,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军甚至还包括哪些拥兵自重的大明军,靠几万流民死都不知道怎么死。
扔下筷子,朱慈炯很是不雅的打了个饱嗝,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说道:“韩公公,孤这次千里南下按圣意,一为祭奠孝陵为大明祈福,二为赈济流民以免这些流民被贼寇裹挟,可孤毕竟年幼做事难免不够周全,韩公公身为留都镇守,日后免不得要多帮衬一下本王啊。”
“能为殿下分忧,是奴婢莫大的荣幸。”韩赞周躬着身子笑道:“殿下但有吩咐,奴婢鞍前马后绝无二话。”
“如此甚好。”朱慈炯不动声色点了点头:“父皇在孤离京前曾告诉本王,只要孤能将这两件事办好,让江南境内太平无事,那么待孤回京之后,可以答应孤三个请求,如果韩公公办事得力,孤可保举公公为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不知公公意下如何。”
韩赞周顿时跪倒伏地大哭:“殿下对奴婢提携之恩,奴婢没齿难忘,殿下但有差遣,奴婢必定扑汤蹈火万死不辞。”
韩赞周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