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正式进军陕州,并于二十九抵达潼关,清顺潼关战役爆发!
圣武元年正月初四顺将刘宗敏出关鏖战,被清军大败,随即大将刘芳亮迎战多铎主力,再次遭遇惨败,两将所部伤亡超过两万,只能退守潼关口。
正月十一清军进逼潼关口,另一面清国英亲王阿济格统兵南下向西安推进
正月十二日潼关守将马世耀诈降,被清豫亲王多铎识破,连同所部被斩杀七千余人,旋即潼关失守!
陕西门户敞开,据可靠消息李自成已与正月十三率西安主力十三万逃离,一路南退似有拥军南下夺取苏浙之意!
群臣哗然,隐隐已猜测到天子突然开启大朝的用意。
果不其然,天子当朝宣布,为祖宗江山不至落入异族之手,决意昭告天下宣战满清!并通告军部大明进入一级战备,军部行文令新编八军之神武军即刻北上夺回北都,逐日军全军进军山西寻清军主力会战,英武军、备武军直入河南堵死顺贼逃亡路线,势必要将匪首李自成生擒献俘阙下,其余四军整军待命,随时等候朝廷旨意。
正月十八天子御辇缓缓驶出南都,天子亲率百官登船进入江心洲前往大明英烈祠。
站在高耸入云的大明英雄纪念碑前,朱慈炯闭着双眼表情肃穆,七十二声默哀鼓一声接一声的回荡在天地之间,让在场的所有人心里似乎都感觉到了一丝沉痛与悲壮。
穿越回到这个时代终于走到了这一步,这个时空中的大明将不会重蹈另一个时空里的覆辙,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巅!
鼓声落下,朱慈炯睁开眼,转身面向群臣,目光扫过群臣扫过近卫军每一名将士的面庞后缓缓说道。
“甲申之变,社稷倾颓,天子蒙难,陵寝沦陷,十余年间,内贼肆掠外虏横行,以致天下丧乱!其势之凶残声势之浩大,大明立国三百年之仅见!
幸天知大明有大恩于万民,驱逐蒙元肃清宇内,故降下深恩厚泽,终使国怍不灭,气数不绝!
朕奉先帝遗诏继位于南都,深知社稷危亡只在旦夕,若不革故鼎新强军备武,大明江山恐有不忍言事!
清虏称雄于北迁都迎帝,妄图雀占鸠巢一统天下之意昭然若揭,内贼窃占数省,治下百姓民生困苦日日盼望王师收复失地,然朕继位大统不足一载,内有贪腐无德之官祸于民间,外有跋扈将领肆掠八方,朕为挽回大明之天倾,只能行非常之手段内诛无良之官员,外屠残暴之武臣,为的就是挽回大明之气运,天下忠心大明之百姓千千万,我大明现在还远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今我大明,内有贤臣外有强军,数十万虎贲誓师血征,先逐鞑虏再平内寇,狂战于野扫清八荒。“
朱慈炯抽出天子剑斜指向天!
“天下军民,听朕号令!将一切祸大明社稷江山之内贼外寇斩尽屠绝!”
百官站的还算整齐,听了这话却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回应,只有数千护卫的近卫将士同声高呼:“大明铁军,征战四方,未肃天下,誓不回还!”
大明圣武皇帝迎风冒雪亲往江心洲祭奠大明英烈,于纪念碑下动员数十万新军征战天下的消息,如同飓风一样扑向四面八方,朝野震动天下沸然。
北京睿亲王王府内多尔衮狠狠将一只雕工精美的琉璃盏砸在地上:“朱慈炯小儿,真是好算计!在朝堂上故作姿态,让本王以为残明无力也无胆北上,谁想此子尽然打的是这么个注意,趁我大清攻陷潼关回援战线过长,北方空虚的时候发起突袭,不过委实可笑的很,就算我大清暂时在其余府城兵力不足,能让明军快速突进到北京城下又能如何,如今不说潼关三万回援之铁骑,就说城内尚有包括八旗勇士在内的虎贲四万,就凭徐州淮安大营的六七万兵就想拿下北京?无异于痴人说梦!他既敢来,本王就让他这七万兵有来无回!”
“王爷切不可小视这残明小皇帝啊。”坐在下首的范文程眉头深锁,缓缓说道:“范某最近这几个月,一直都在留意收集有关朱慈炯的一切情报,发现此人崛起绝非偶然,前年八月他奉旨南下祭奠孝陵,身为皇族大可沿运河水路轻轻松松南下,但他偏偏走了陆路,陆路艰辛自不必说,可他一路上收拢数万流民,一直到南京将这些流民妥善安置,又弃南方数十万卫所和各镇兵马于不顾,而是在流民中挑选精壮整编为伍,这说明什么?说明此子年纪虽幼,却深知明国积弊,知晓卫所兵不堪大用,而于流民之中募兵成军,这些人受其活命之恩,岂能不以死相报。”
“而且此子对于局势的判断很是准确,榆林之战前一个多月便派遣军中骁勇前往榆林,最后关头成功营救包括尤世威在内的九名战将,设英烈祠、竖纪念碑、行军田制、颁行军功新制、覆灭四镇时玄武门外两万多颗头颅落地,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一点,就是收取军心严明军纪。”
“登基之初皇位尚未稳固就大胆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数千年以降何曾有过?原本套在百姓头上的枷锁一朝尽去,万民岂能不对其感恩戴德,如此民心尽复,大清治下百姓不时有逃难者去往南方,凭此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施行新盐政,将明国的参政缺失转嫁到商人头上,国库之危顿解,如此一来圣武朝要银子有银子要民心有民心,外又有数十万非腐朽卫所兵可比的新军分驻守各地,这样的明国早已不是以前的明国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逐北(2)()
“范学士到底想要说什么?”多尔衮皱眉问道。
范文程叹息道:“范某的意思就是对待如今的明国绝不能用以前看待崇祯明国时候的眼光。”
多尔衮不屑道:“难不成范学士以为就凭现在明国这些操练不足一年的新军就能抵抗我大清的八旗铁骑?我大清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尝冰卧雪数十载方能有如今之声势,南人孱弱吏治腐朽,圣武小皇帝就算有心革除弊政中兴社稷,本王又岂会给他那个时间和机会!”
“如今潼关已破,大清十万雄兵进兵西安,李自成十三日便已不战而逃,既然明国不想让我大清灭了李顺,本王就不灭,让李自成经湖北河南突入南方,本王已令两路大军回师山西河北经邯郸进入山东一路南下,本王倒要看看圣武小儿拿什么来抵挡数十万百战精兵会猎南都!”
范文程精神一震,放弃攻灭李自成千里奔袭转而伐明?真是好果断的决策,多尔衮真不愧是大清的一代人杰啊。
他对大清八旗的战力没有丝毫怀疑,也全然不明白明国为何不趁清顺决战的时候练兵备战,突袭北京久战不下很可能被大清回援之军前后夹击,除非明国有绝对的把握在回援兵马进抵北京之前拿下北京城,但怎么可能!七万兵马想拿下有四万兵马驻守的北京?人死绝了也不可能!但明国小皇帝种种决策无不显现出其一代雄主的气象,他不会不知道此举断无行的通的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决断,如果不是孤注一掷,那这小皇帝的底气又是什么?
在范文程的眼里,清军入关不管怎么说打的旗帜都是为大明先帝复仇来的,占领北京之后也从未与明廷有过正面冲突,现如今攻伐李顺也是用的同样的名义,大清至少到目前为止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明国趁大清为其君父复仇伐顺的时机北上攻清,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
多尔衮笑道:“范学士何必烦扰,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清能逢甲申之变入主北京岂非天意,三百年必有王者兴,三百年前朱元璋兴起建立大明,如今时移世易,我大清当兴主天下,这便是气数!”
天下战局风起云涌,清军与大顺酣战数月,终于在第二年正月十三占领潼关,清军于潼关休整两日即刻进兵西安,同日李自成主动放弃西安,率西安主力十三万经陕西蓝田、商洛撤入河南,整顿兵马准备突入南直隶,抵达洛阳时听闻南军北上,于是停军不前驻足观望。
正月十六大明徐州大营淮安大营相继收到消息,片刻都没有耽误便已提兵北上,正月十九多尔衮收到徐州淮安大营北上消息,立即以顺治帝名义诏令潼关清军率三万主力骑军回师北京夹击来犯之敌,二十一日得知南京圣武皇帝朝会宣战,再次传令多铎部留下镇守西安和潼关之兵,亲率主力回兵攻伐山东,清顺之战短短数日间就已变成三国混战。
“这该死的鬼天气。”队伍中间的黄得功狠狠啐了一口,正月十六日午时不到,每日里等的心浮气躁的黄得功终于等到了潼关被清军占领的消息,整个徐州大营三万五千将士早已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赶紧吃了顿饭两刻钟不到,全营便已整装待命。
神武军将士每人携带十日干粮,各自背负起武器,为了轻军突进无人着甲只是穿着青蓝相间的新式军服,每一名火枪兵除了背枪外还要背上七十发子弹,往日路负重强行军训练终于在今天派上了用场,至于千余匹战马除分给医护营三百匹给那些什么医师护士骑乘外,全部集中驼负炸药包手榴弹等一应军用物资。
要说黄得功对新军有没有意见,那答案肯定是有,不光是他就是其它军中也是一样,对于天子非要组建的这支救护营很是不感冒,医师也好护士也罢,弄些大老爷们还能接受,可那些个护士九成九都是大老娘们算怎么回事?大丈夫上了战场缺腿断胳膊流血阵亡本是寻常,随便处理一下挺过来还是好汉,挺不过来那也是国捐躯有什么好在意的。
军中乃是阳气聚集之地,弄这些老娘们晦气啊!可天子严旨,每军必须且至少得要有一支救护营,主力到哪里救护营就得跟到哪里,哪支军队不遵守就是抗旨!抗旨?那可是杀头的大罪!黄得功自认胆子比谁都大,但委实还没大到敢抗旨不遵的地步。
三百救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