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敢抗旨不遵的地步。
三百救护营女兵会骑马的原本一个没有,好在这近两个月来黄得功似乎是早就料想好了一般,每天都要亲自去救护营督促一次老娘们骑马,两个月下来骑术虽依然是惨不忍睹,可好歹也能跟上主力前进的步伐了。
“到济南府还有多远?”眼看午时已过,黄得功焦躁得问了一句。
“不足七十里!”
“七十里。”黄得功默念了一声,喝道:“让大军加快速度,戍时之前赶到济南城下扎营!”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九,正月十六午时出发到现在正好三天,三天强行军五百五十余里,还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一天一百八十里,整个神武军的兵卒体力几乎已经发挥到了极限!”
“大帅。”曹正凡低声说道:“潼关方向的清军要想收到我神武军北上的消息起码也要等到明天晚上,这样的天气不利于长途行军但更不利于骑军奔袭,想要回师两千里,原本最快需要五天,现在起码要八天以上,我们的时间还很充裕。”
黄得功吐出一口寒气道:“谁耐烦潼关方向的守军什么时候回援,那是林小子的事,和本将有个鸟关系,天子给本将的旨意是以最快速度攻占北京生擒虏酋!堵不住清狗回援之兵林小子交不了差,拿不下北京本将死不足惜,就怕坏了圣上的全盘大计,我们现在慢一点北京的清狗就多一分准备,多出的这一分准备或许就要拿无数弟兄的命去填!”
第一百五十七章逐北(3)()
神武军北上,一路之上旌旗蔽日,青蓝色洪流如同奔腾的江河一般快速向北突进,清廷驻守山东各府的军力本就以投降的明军为主,少点的二三千人多点的如济南这样的大府也不超过五千军力,面对三万多气势汹汹杀气腾腾的北上新军谁敢抵挡,不要说是出城野战了,一个个守城主将缩在城里求神拜佛就指望这批瘟神快点离开境内。
一日过后又是一道暗红色铁流过境,各府守将早已心颤胆寒,七万兵力北上,大明这是要和清廷玩命去了吧!无数一开始迫于满清铁骑压力献城投降的官员将领都开始起了异样的心思,纷纷派出探马精骑打探北方消息,明军若胜他们多半就会再次易帜,回归大明的怀抱,可大明要是败了毫无疑问,他们也必定会痛打落水狗,这本就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过东平、济南、德州直入保定,神武军八天行军一千三百里,不要说是大战就是连像样点的拦截都没遇上,北方兵力之空虚由此可见一斑。
正月二十四日,神武军全军连保定府城墙看都没看一眼直接开拨朝北京挺近。
保定守将乃是大明降将,顺治元年被封为定西侯的大将唐通,英亲王西进伐顺,路过保定时抽调保定守军五千人,如今的保定守军只有唐通本部亲兵家丁不到三千,据城死守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出城野战无异于找死,神武军东进,唐通只能眼睁睁看着,心里却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唐通这一辈子先是效忠大明屡立战功最终得封总兵,然而最后这几年大明国事日颓,对抗农民军更是显得力不从心,孙传庭兵败潼关之后,唐通便已认定大明气数已尽绝无回天之术了,他可不愿意做大明的孤臣孽子,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会审时度势,于是李自成兵临居庸关时,身为守关主将的他虽也血战数日,算是报效了大明,最终联通太监杜之秩开关叛明降顺。
随后李自成兵发山海关,唐通率本部人马万人与吴三桂展开大战,却不承想吴三桂突然开关投降清军,唐通措手不及被清军大败于一片石。
李自成一路败亡退出北京,他深知李自成根本不是满清铁骑的对手,清廷一旦在北方站稳必定会起兵伐顺,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抢在清军西进之前叛顺归清,并以于李自成之大将李过鏖战半月,付出巨大伤亡为投名状投降了清廷,所作所为比起三姓家奴吕布来也毫不逊色。
但他唐通尽管背负骂名却从未后悔过,身为一名武将,有的将领追求的是浴血沙场马革裹尸,有的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封妻荫子,可他想的要简单的多,他只是不愿意为一个必将没落的王朝殉葬罢了。
天下大势说白了就是四方角逐,顺朝原本气势如虹一战定了天下,可叹目光短浅非搞出个追赃助饷失了天下官员士绅之心,又被清军打的如丧家之犬一般,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西贼张献忠安于现状只想划地为王,岂不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明、清、顺不管谁成为最后的胜者,也绝无可能容忍西军的存在,以天下击一域,张献忠迟早都是一个死字,这样的人物不要说大清摄政王不会放在眼里,就是他唐通也不会正眼瞧上一下。
对于大明,他唐通的感情很复杂,唐家历代先祖皆为明将,为大明江山之稳固可以说是披肝沥胆立下过汗马功劳,叛顺降清他没有半点心里负担,可叛明降顺的时候可是思量的许久,太监杜之秩先行开关实际上等于是给了他一个台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看透了腐朽没落的大明。
圣武皇帝南都即位,他不是没有想过叛顺回明,新朝的种种举措他也看的一清二楚,知道只要给那个小皇帝三五年时间,他一定能练出一支强军,但练出强军就能对抗清军铁骑了吗?唐通认为不可能,满清八旗精兵的凶悍他亲自交过手,自己手下的亲兵家丁也算的上是一等一的骁勇,可惜在八旗兵面前根本不堪一击,不要说清廷不会给大明练兵强军的机会,就算给了练出来的兵还能强的过他的亲兵?如果不能那迟早还是要被满清灭亡的命,所以他最终决定叛顺降清。
当然迫使他降清而不是回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四镇两万多落地的人头吓破了胆,这年头当兵的拿不着饷吃不到粮除了劫掠民间还能怎么办?这要是也算罪过,大明末世能有几个武臣是清白的,可圣武皇帝偏偏就拿这么个借口一口气灭了四镇,高杰死的那叫一个惨呐,死了以后还得日日夜夜被炼魂,小皇帝的手段之狠闻所未闻啊,这四镇尽管跋扈可好歹还尊奉大明,他唐通是谁?这些年抢掠百姓的事没少干,跋扈更是常态,再加上叛国贰臣的名头,回归大明那真是嫌自己命长了。
要说现在谁最巴望大明亡国,他唐通绝对算的上一个,南面灭了四镇收编四镇之兵二十余万,加上原编新军七八万人马,大明如今拥有的野战力量接近三十万,比起满清还要多上不少,可原编新军不过就是流民中挑选精壮组成的,没上过战场十个里面九个没见过血,原四镇二十万兵马是什么货色唐通比谁都清楚,说是兵那是抬举,这样的二十七八万军队能有什么战力?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在他唐通眼里就算是一百万也绝不会是满清大兵的对手,一旦交手除了炸营就是溃败,想靠这些新兵收复天下驱逐满清在他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所以当他得知徐州淮安两座大营七万人马北上的消息时根本就没半点在意,甚至还准备带着保定三千人马出城野战,正面击溃黄得功部呢。
然而当黄得功的恶狼战旗堂而皇之的飘扬在保定城外时,他傻眼了,随之而来的只有深深的惊惧。
这天要变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逐北(4)()
什么是好兵要看精气神,什么是强军看的是军纪!三多万连续奔袭七八天的大明兵勇,脸上个个带满了疲惫,但是每一名将士的眼中都充满了坚定和不屈的意志,还有一股让他说不上来却从心底感到丝丝寒意的东西,如果他去翻阅史书查找历代强军的资料,应该知道这就是军魂,按朱慈炯的话说就是一支军队已经拥有了属于它本身的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可以培养出一支军队的凝聚力和崇高的信仰!
有了信仰的军队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八天冒雪迎雨泥泞跋涉强行军一千四百里,大明两百年以降可曾有过?
黄得功光明正大的在保定城外三五里出扎下大营,甚至连栅栏拒马都没设下一根,那迎风舞动的狼旗似乎也在嘲笑立于城头的唐通,有种你就出城袭营,否则就乖乖的呆在城里,老子急着去打北京没空和你计较
第二日,看着远去的恶狼战旗,唐通一拳擂在保定城头咬碎一口钢牙,圣武皇帝登基不到一年竟然练出此等强军,如果其他二十几万兵马皆是如此,那大清还能不能战胜大明?唐通内心里突然有了一丝恐惧。
神武军过保定后明显放慢了行军速度,已经接近北京不但要防备清军突袭和埋伏,还要让将士保持充足的体力,而且神武军是轻军北上,随身携带的只有十天的干粮,黄得功可没想过一两天就能把北京拿下,所以沿途收集军粮就是重中之重。
很显然多尔衮并没有把北上明军放在眼里,既没有坚壁清野更没有在北上各府县安排阻敌,当然这也是因为各府县兵力被抽调太严重的缘故,现在满清看起来就是准备集中兵力在北京城下正面击溃这支不自量力的明军,给残明小皇帝一个深刻的教训。
北京现如今驻有军力五万余,旗兵一万五,另有科尔沁部和硕土谢图亲王巴达礼亲率的蒙古骑兵八千,其余的三万兵马则全是投降汉军绿营兵。
为了能快速剿灭李自成,清廷可谓倾巢出动,近五万八旗兵出征,吴三桂以及三顺王各率本部又是五万,另外原本驻守在山东各府的汉军被多铎下令征调,原本驻守在山西的汉军被阿济格几乎抽空,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朱慈炯才有底气让神武逐日两军快速北上,事实也是如此,十六七万清军迭经数番恶战,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杀进潼关逼得李自成不得不主动放弃西安南下奔命。
如果不是明廷突然发起的军事行动,打乱了清廷原先的战略部署,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清王公大臣们一致认定最多三四个月,李自成必亡无疑,可偏偏这个时候明军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