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人跪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一下,天子的话句句诛心,却不能说是毫无道理,至少他们能想到的反驳之辞与之一比,就会显得无比苍白,不管怎么说这些年来北京朝廷,为了应付关外鞑虏不管天灾不顾百姓死活强征暴敛使得百姓民怨沸腾是事实,无数百姓因为交不起税赋卖儿卖女卖土地,天下官员豪绅富族趁机兼并大量田地是真的,党同伐异看看南京有多少官员是原先在北京被排挤以后发配南京来的就可见一斑,说北京成了东林人的一言堂也不算为过,偏偏就是这些败类,在李自成和多尔衮杀入北京以后,毫无气节背主而侍一桩桩一件件,他们拿什么去反驳,又有什么脸面去反驳。

第两百四十章东林(5)() 
“你们或许认为朕所说的这些多少有点有失偏颇的地方,东林那么大的一个团体,出现一些宵小也情有可原,甚至认为东林执政下的大明就算再怎么不济,至少也比阉党要强得多,对吧。”

    朱慈炯深吸了一口气道:“不错,魏忠贤为了个人权势,党同伐异手段歹毒,但是不要忘了在他治政的那一段时期,他曾经毫不留情的罢免了畏战不出的袁崇焕,也能抛开个人恩怨启用赵南星、孙承宗和造受辽阳战败饱受谗言的熊廷弼,就凭这一点魏忠贤至少是心系大明的,比起不知所谓的东林君子不知强上几百倍!”

    “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大明不敢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但百姓至少没有到了民不聊生易子而食的境地,更不至于闹到揭竿而起遍地烽烟的地步,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就是你们所说的正气盈朝的东林君子们干的好事!”

    “你们眼中万恶不赦的魏忠贤最后被悬首示众,可笑的是十几年后,先帝却收葬魏忠贤遗骸,葬在香山碧云寺内,你们可曾想过先帝为何在最后关头为魏忠贤修坟立碑肯定魏忠贤对大明的功绩,却在殉国前说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的话来?因为先帝早已看穿了东林的本质!”

    “软弱无能的袁崇焕督师蓟辽前口出狂言言称‘五年平辽’,最后却与贼酋私下‘和谈’换取一时苟安,督师陕西三边的杨鹤虽然正直,但在军事上却是一无是处,对一反再反的民军只会‘招抚’,如今大明新军征剿李张二贼,百官上书言称武将祸国当派督师,朕倒想问问他们这些自请督师的官员,是真的一心为国还是看到新军强悍剿平流贼不费吹灰之力,说白了还不就是为了捞取政绩积累政治资本,真正能做到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的又有几个?”

    “武将祸国祸害一域,文臣乱政祸乱天下。”朱慈炯很是感慨的说了这么一句差点让五老彻底崩溃的话。

    这句话彻底显示出天子针对的不是一个东林,而是对天下的文官彻底失望,或者说今上已经从骨子里面不相信文臣了!天子这不是要绝了东林的道统而是要绝了儒家的道统,但是没了儒家臣子替他治理天下,大明谁来治理执政?

    答案呼之欲出,新学!

    今上真是好深的心计!南下祭陵不声不响的练出一支强军,为的就是等待天下大变之时,手中的力量可以迅速平定南方,继位之初推行全民教育,原本以为只是为了开启民智,毕竟新学所授的科目并非正统儒家教育,不读圣贤书和谈科举?现在看来只要等新学士子一起来,天子必然就会以铁腕手段改革科举制度,让新学人才充斥官场,排挤儒家臣子的生存空间,用不了多少年,儒家的臣子就会彻底失去话语权论为末流,兵不血刃的绝了儒家道统!

    这次湖北平定,官员任命的纷争,看来是提前将天子的谋算推到了台前,但是让史可法等人想不通的是,兴办全民教育完全可以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磨死儒家,可如今新学未起,天子就要对儒家动手,难道就不怕激起儒家臣子的全面反弹,最后闹得无法收场?

    以今上的睿智怎么可能做出这等有欠思量的蠢事,那么今上哪来的底气?

    他们想不到的是因为湖北官员任命,让朱慈炯彻底认清了文官争权夺利的丑陋嘴脸,湖北权贵豪门被李自成一网打尽,有如一道白纸可以让人随意书写,想在上面留下自己印记的又何止是百官。

    天下大治必先天下大乱,以前的山西、山东,现如今的湖北,乃至后面的河南、陕西还有四川都是受流贼荼毒最深的地方,绝对算得上是大乱余生,这些没有大地主和大资本家的地盘朱慈炯又怎么可能让如今朝堂上只想为自己家族谋取私利的文官去染指。

    一口气将茶盏中的茶饮尽,说了这么多话,朱慈炯现在不仅口渴还略有些疲惫,这具身子骨说到底还是缺乏锻炼,没办法,登基一年多以来千头万绪,朱慈炯要做的事情实在多的骇人,能够用于锻炼的时间和现代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话要和朕说吗?”

    五老骤然一惊,连忙把思绪从惊骇当中拉回现实,天子问话岂能不答,可天子把话说的这么决绝,他们怎么回?只能山呼道:“臣等有罪,恳请陛下罢免臣等,让臣等回乡反思。”

    “怎么?朕只是把东林这些年的不作为说了一遍,你们几个就想撂挑子了?”朱慈炯冷笑道。

    “臣等不敢。”

    “你们敢也好不敢也罢。”朱慈炯慢慢坐回龙椅上道:“若是真不想当这官了,上书请辞朕绝不勉留,但若是还想为大明百姓,为这社稷山河做点实事,就去办好几件事,能做好,说明你们还有干实事的能力,干不好直接滚蛋,东林虽也糜烂,可毕竟树大根深,其中也不乏正直君子,比如你们几个,否则你们以为朕会有心情和你们说这些,浪费朕的时间?”

    内阁五老原本以为天子今天和他们说了这些,这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下去了,可没想到峰回路转,天子居然让他们继续执政?这无疑印证了前面几人的猜测,天子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在罢免海量官员的同时,正常维系大明官僚体系的运转,天子需要时间等待新学人才彻底成长起来,而他们同样也需要时间应对,最不济也要挽回儒家文臣在天子心目中的形象,为将来儒家道统可能遭逢的巨大变故多准备一些应对之策。

    “想好了没有?”朱慈炯冷冰冰得问了一句“如果想继续做官就戴好官帽坐回位置上去,如果不愿意,帽子留下谢恩走人。”

    五人几乎没有稍加考虑,便一个个戴好官帽坐了回去,不管是老迈的高弘图还是正值壮年的史可法,他们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何其不易,天子就算把东林说的再怎么不堪,至少到现在为止几人心里都还算得上是问心无愧,既如此,谁又愿意自己的政治生涯从此断绝。

第两百四十一章改制(1)() 
看到这一幕,朱慈炯心里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刚才的话多是激于长久以来压抑在心底的愤怒,不吐出来只怕自己都能被憋出内伤。

    可话已说出口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但以如今的形式,这五个内阁大臣要真撂挑子不干,没准就能给他造成很大的麻烦,军管一府一省还有可能,可要想玩军国主义,他朱慈炯还没有那么大的魄力。

    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他依旧还有仰仗这些儒家文臣的地方,朱慈炯相信在自己的高压政策下,这些文臣至少还能维持各地的正常运转,在内患未除天下未靖的关键时候这也算得上不得已的妥协。

    “诸卿身为阁臣,已是人臣巅峰代表的是天下臣民之望,同时你五人也是东林一派领袖,是东林学派的旗帜标杆。”朱慈炯缓缓说道:“如何中兴大明振兴社稷?今后如何为民请命谋福祉?儒家士人的路该怎么走?这些都需要诸卿好好思量,朕给你们一个机会,给天下万千官员一个机会,也给儒家一个机会,但朕的忍耐有限,天下官员若是想要挑战朕的底线,朕也不妨学一学太祖洪武皇帝。”

    五位阁老皆是有点无语,洪武皇帝手段确实无比狠辣,几件大案杀了数万官员,可今上手段更是高明也更显阴毒,不动神色的就打算绝了儒家千年道统,不过今上有数十万忠心耿耿的新军在手,若是有心扶植起一个魏忠贤,对于天下官员对于东林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灾难,如此一比,今上把丑话说在前头,反倒是显得有点厚道了,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他们也只敢在心里腹诽,脸上是绝不会显露分毫的,嘴里却说道:“臣等谨记陛下教诲,必定为了大明社稷臣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朕只希望诸卿能说到做到。”朱慈炯说道:“历朝历代迫害百姓的贪官污吏多如过江之卿,朕相信即便再过千年也绝不会断绝,正如朕先前说过的,朕没想过自己能够禁绝贪腐,但绝不容忍祸民之官存在这世上一日,因为这些人活着,大明的社稷就始终会有倾覆之危,今天死了李自成、张献忠,明天就会有刘自成、马献忠站出来反抗大明的统治,朕和诸卿要做的就是尽一切斩断天下官员伸向百姓的害民之手,诸卿都是大明柱国之臣,不知可有好的建议教朕。”

    “臣等恭听陛下圣裁。”

    五老心里很清楚天子恐怕又要推行一系列举措,历朝历代谈及改革何其不易,动不动就是绵延数载数十载的党争,可现如今大明天下,今上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李自成攻入北京将大明原有的官僚系统摧残的遍体鳞伤,满清入关立足不稳就颁行天怒人怨的剃发令,将原本失了民心的大明皇统再次推了回来,今上御极南京,南京本是陪都,官员多是放逐之臣,一朝登堂又遇上今上这样的强权天子,注定就是个悲剧

    现在今上摆明了又要改革,而且五老隐隐感觉到了,这次改革动作绝不会小,而他们五人很有可能被今上强行推上百官的对立面,想做中兴之臣名垂千古何其不易啊,遇上今上这样的天子,对于他们来说也真是说不清是幸还是不幸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