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三武将贪生军伍不振。”

    “其四门阀林立大肆兼并以致百姓失土。”

    “其五税收失衡以致国贫民穷。”

    “其六制度不和致使奸邪之徒有机可趁。”

    “其七儒家势大难制,终使朝廷成为一学之堂。”

    “其八民智未开导致百姓对官员贪腐祸民敢怒不敢言。”

    “其九君王多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耳目闭塞,不管是内廷还是外朝若想欺君轻而易举。”

    “若能从根本解决以上九点,天下大治可期,社稷传承万代未必无望!”

    崇祯终于发现自己到现在为止还是小看了朱慈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郎即便有些见识又能高到哪里去,能成就这番作为身边定然是有高人辅佐,可现在听朱慈炯一字一句娓娓道来,崇祯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早已今非昔比,分析时事条理分明看不出半点高人指点的影子

    “你所说的这些大多都是一代王朝所共同面临的症结所在,要想做到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谈何容易,为父倒是想听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一劳永逸的祛除这些恶疾。”

    朱慈炯脸上露出笑意,崇祯不再对他称朕而是自称为父,说明已经彻底接受了他篡位自立这一事实,也可以说是打开了心结,如此看来这次六合之行当真没算白跑。

    “儿臣没有什么救世良方,但这两年来苦思也并非毫无所得,至于是否对症还要看时间而定。”

    “说来听听。”崇祯目光撇向洪承畴道:“洪先生起来吧,你也是一代大儒,虽名节有损但才识仍在,今既已无官身拖累,不妨一起听听我大明新君治世之良方,也可顺便参详一二。”

    洪承畴已跪的四肢发麻腿抽筋,听到这话顿时如蒙大赦,伏地道:“罪臣谢过皇爷谢过陛下。”

    朱慈炯懒的理会洪承畴,将其送来六合,一是将这位崇祯朝的柱国叛臣交予父皇亲手处置,二是很好奇看看这家伙到底脸皮有多厚,会不会羞愤自杀,如今看来洪承畴的心理素质远非一般人可比,既然父皇已经不在追究其叛国之罪,那他又有什么好说的。

    “儿臣以为天下九弊其一天灾,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阻,如我大明十几二十几年来气候严酷,天寒地冻以致粮食减产,值此非常时期当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如此一来百姓得以喘息,只要能有一口吃的,百姓又何于至到了无路可走非得揭竿造反的地步。”

    “另外若是遇到如地震一类的大灾,朝廷当委派正直清廉之官员积极组织救灾,开仓放粮也好分流安置也罢,尽量不让失去家园的百姓走上流亡乞讨之路,因为这些人最是容易被山匪流寇所裹挟,力量壮大进而祸害一方,从此成为对抗官府乃至朝廷的中坚力量,对于负责救灾的地方官府要严厉督促,一旦发现中饱私囊克扣救灾物资或是钱粮之官员,有一个灭一族有一万个就灭一万族,绝不可有丝毫姑息!”

    “有些天灾实际上并非上天所致,而是人祸所为,例如黄河决堤长江大水,历朝历代用于治水的钱粮难以计数,但为何依旧水灾频频,依儿臣所见朝廷拨下去治河的银子,十之七八甚至十之八九皆被贪官污吏所吞没,对于这种不顾百姓死活一心只想为己渔利的脏官,儿臣只有两个字‘族之’!即便杀绝天下官员也在所不惜!”

    洪承畴不禁打了个冷战,这天下官员数以万计,又有几个如海瑞那般清廉如水的,照朱慈炯这么个杀法,恐怕被杀官员连同族人得以百万计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叫做千里做官只为财。”崇祯苦笑道:“太祖皇帝定下律法贪腐六十两便要被剥皮塞草,然而可曾彻底杜绝贪腐,最多收敛一时罢了,你想以杀止贪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

    朱慈炯当然知道靠杀人来制止甚至杜绝贪污行为有的不现实,即便到了文明程度颇高,监督机制相对完善的现代,官员贪污腐化以致落马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封建时期也有封建时期的好处,现代官员贪污一般也就坐坐牢,被枪毙的都是少数,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候贪污只要被抓住,朱慈炯就可以株连九族,可以杀的血流成河,可以杀的官官自危!

    “启禀父皇,就算不能根治,但只要有一名官员在屠刀面前有所收敛,那么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百姓免受其苦,天下也就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不会在仇视官府痛恨朝廷,因此儿臣以为就算不能以杀止贪,但以杀戮来警示官员定有成效。”

    崇祯点了点头道:“你所说的不无道理,若是灭杀一千贪官全族能让一千官员不再祸害百姓,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洪先生以为如何?”

    洪承畴连忙躬身道:“陛下杀官止贪以警官员之策虽然暴虐,可亦不失为一良方,如此一来天下官员必然凛然自危,再有贪腐之行时便会想起那些个被灭族的官员是个什么下场,长此以往贪腐之行锐减,百姓自然也就能够安居乐业,对大明感恩戴德再无怨怼之心。”

第三百一十章雄图(12)() 
崇祯目光回到朱慈炯身上道:“那么文官乱政以致吏治腐败又有何解?”

    朱慈炯笑道:“去年年底儿臣命黄得功之神武军和林森所率之逐日军北伐,历经数月驱逐满清,也正是前后大小数战让朝中百官意识到大明新军的强悍战力,原本对北伐持有悲观态度的官员也转变态度纷纷请旨督师,他们想要督师的原因明面上是说武将领兵,一旦势大必难再制,实际上无非就是看新军战力不俗,想要借军功获取政绩作为以后向上攀爬的政治资本,对此儿臣回了内阁一句话,父皇可知是何言?”

    “何言?”

    儿臣对史可法直言道:“‘武将祸乱祸害一隅,文臣乱政社稷必危’!”

    洪承畴心里震撼,天子对内阁说出这番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满天下的文臣已经成为朱慈炯的防范对象,甚至不惜让武官做大,哪怕最后发展到割土封疆的地步也不愿意让文臣去钳制武将,因为在朱慈炯的眼里,文官的危害要远远高出武将,看来在圣武皇帝的朝中做官,那些往日的同僚们只能只求多福了。

    “儿臣还说了,秦之李斯、汉之王莽、唐时牛李党争、宋时新旧之争皆对其朝亡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是儿臣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那就是若是大明亡了,东林党就是大明亡国的罪魁!”

    崇祯沉叹道:“为父做了十七年皇帝,最大的错误便是轻信了东林,悔之晚矣啊。”

    朱慈炯笑道:“肃清吏治乃亘古之难题,光靠杀戮难治其根,儿臣以为要想吏治清明,首先要有一个能够监督百官的职权机构,然后再设立有司监督此机构,相互监督互不统属,另外就是发展民间力量监督官员,内廷受理民间参劾官员之诉状,内廷与外朝历来不合,想必不会替外朝臣子多加遮掩。”

    “你说的是锦衣卫、东厂还有你那个举告鼓制度吧。”

    “启禀父皇,儿臣已让内阁着手废除锦衣卫,自此往后锦衣卫将不复存在。”

    崇祯桀然一惊,难怪内阁召集天下锦衣卫来南京却又不许入城,原来是要裁撤锦衣卫,真是好大的魄力。

    “儿臣所说的监督机构如今已然成立,便是将刑部拆分以后独立出来的检察部,检察部主要负责的便是监督查实官员贪赃枉法事,过一段时间儿臣准备再成立专门的点检司,主要负责监督检察部门执法是否存在渎职行为,监督点检司的职权机构就交由司礼监负责,至于百姓往日里递交诉状却投告无门的情况时有发生,故而各地检察机构、法院、公安部门乃至各级衙门都有受理的权利,若是拒告则视为渎职!”

    崇祯再次点头,却没有说话,检察部、点检司和司礼监三个部门最后是否能像朱慈炯设想的那样做到环环相扣,有效制止官员贪渎,一切还有待时间去验证,现在就说有效未免言之过早。

    “儿臣所言大明症状之三乃是武将贪生怕死,吃空饷喝兵血司空见惯,想要有所改变必须从根子上做起,军队的根是什么?是兵!只有让军队当中的兵忠于的对象是大明是皇帝而不是所在军伍的将军,那么武将祸国的可能性就会降到最低!”

    “你是如何做的?”崇祯问道。

    “首先儿臣绝不允许军中将领募养家丁,大明每岁花费巨额银子养的兵最后成为将领的私军岂非可笑至极?所以只要儿臣得知那位将领蓄养私兵定然严惩不殆!当然只要军衔达到将军一级,儿臣允许将领拥有十人到百人范围内的亲兵护卫安全,一旦过线则视其为图谋不轨,根据超出人数视定其罪责大小。”

    “其次在新兵当中要加强爱国忠君思想教育,思想不过关就不能成为军队当中的一员,定期抽查定期考核,若军伍当中抽查时候发现忠君爱国思想不合格之兵,便要追究其上一级将领的责任。”

    “其三将领互换,比如逐日军如今的都指挥使是林森,神武军的都指挥是黄得功,或许过不了多久黄得功就会去统领逐日军,而神武军的都指挥或许便成了杨衡,将领互换并不局限于最高一级,所属部队当中的卫统带营指挥乃至翼长都在互换之列,互换时间儿臣暂定为两年一小换五年一大换。”

    “其四提高士兵待遇,士兵的饷银和抚恤如今尚由各军将领发放,但等过上一段时间儿臣便会安排财政部划分出专司专员发放,不定期核查兵源,从根子上杜绝将领喝兵血吃空额的事情发生,如此一来作为军队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士兵感恩戴德的对象就是朝廷而不是所属军伍的将领。”

    “其五在各军中成立专门的慰军部门,军伍生活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思想教育无疑都是极为枯燥的,那么疏导士兵的情绪,让他们的不满得以宣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组织戏班子入营唱唱戏,可以安排说书的入军给士兵们说说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