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先生以为如何?”崇祯再次看向洪承畴问了一句,语气似乎像是跟一个外人炫耀又或是想多出一个人来分享这股莫名的成就感。

    “叹为观止啊。”洪承畴很是配合的赞叹道:“定陛下想人之所不能想,做人之所不能做,罪臣远不及也,按陛下所说三点整军,将士再无后顾之忧战场岂能不用命奋战,如此一来效忠的永远都不会是各军主将,武将祸国之危亦将不复存在,若是武将还想拥兵自重,恐怕用不着陛下动手,军中士卒都将群起而攻之,大明有此强军,何愁不能肃清寰宇威震四夷!”

    “社稷中兴有望啊!”崇祯也赞叹道:“若论为君强国之道,为父不及汝远甚啊。”

    朱慈炯赶紧低头道:“父皇谬赞,儿臣能有今天之作为纯属侥幸。”

    崇祯瞪了一眼道:“若非你穷思极究未雨绸缪又何来侥幸一说,你虽得位不正,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让大明化险为夷,也算是功过相抵,只是你大兄哎,不提也罢。”

    “父皇。”朱慈烺站起身来道:“儿臣才略远不及三弟,大明也只有在三弟的治理下才能更加强盛,儿臣愿意一辈子跟随父皇身畔奉养天年。”

    崇祯叹道:“储君之位原本是你的,大明未来的天子原本也理应是你,你弟虽借势登位,但亦是为了大明能千秋万代一直传承下去,这几年大明内忧外患,你的性子仁厚想如你弟弟一般重典治国,只怕你也下不了狠手,下不了狠手就无法应对那些骄兵悍将,也无法将那些只顾自身私益不顾大明存亡的文官驱逐朝堂,故而父皇以为,你弟做法虽有不妥,但看在其也是为了大明的份上,还是不要心存芥蒂的好啊。”

    “儿臣绝无此意。”朱慈烺恭声道。

    “父皇!”

    “嗯?”崇祯目光转回到朱慈炯身上道:“你有何言?”

    朱慈炯道:“父皇可知儿臣为何会放清虏一条生路,又为何将大军屯与陕西四川,不一鼓作气平定二贼?”

    崇祯笑了笑道:“民间传言,你明明可以将满清落在关内的大部主力一战剿灭,让大明至少五十年内再无边患之扰,然而你却为了几千万两银子放虎归山,百姓们可不相信雄才大略的圣武皇帝是目光短浅之人,想必其中大有深意所在,至于屯兵陕西边境对李自成围而不攻,依为父看理应是以重兵压迫李自成投降,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吧,毕竟李自成麾下的数十万人马大多也是受了流贼裹挟的平民,你这位颁布爱民惜民令的皇帝想要止兵息戈,给流贼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可能,至于张献忠为父如今知道的不是很多,想来也是同理。”

    朱慈炯笑道:"满清不过釜底游鱼尔,在儿臣的眼里不要说是虎狼,恐怕连兔子都算不上,至于李张二贼祸乱大明山河多年,儿臣即便会赦免其部士卒也绝无放过匪首的道理,李张二贼岂能不知这些,此二贼若降等于是洗干净了脖子等待被屠,二贼不傻岂会做此傻事,儿臣这么做无非就是觉得他们对大明还有些用处罢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雄图(15)() 
崇祯奇道:“流贼鞑子对大明有用?有什么用?”

    洪承畴眼皮子抬了抬,似乎有了那么一丝明悟。

    朱慈炯道:“天下何其之大,又岂只大明一域,儿臣的志向又岂仅仅只是驱逐鞑虏平定内乱,儿臣要在有生之年将大明的版图扩张至少一倍,设府立县,再不似往日一般按上一个中听不中用的藩属之国!”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道:“扩张一倍版图!我儿当真是好大的志气,难道我儿所说的有用乃是于征讨天下有关?”

    “自然有关,但又不仅仅于此,儿臣前面说过大明弊端有九,其一便是大明门阀林立权贵遍地,这些豪绅贵族为富不仁视百姓如同猪狗,儿臣若是不彻底将其一扫而空,当真是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啊。”朱慈炯娓娓说道:“将为何放满清一条生路,又为何对李张二贼围而不攻的原因叙述了一遍,听的崇祯膛目结舌如坠梦中。”

    洪承畴等朱慈炯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完,拱手一礼道:“陛下给二贼施压,只为让二贼逃窜,消灭西南地方不臣势力,铲除南方诸多豪族,此举确实能达到天下大乱以致天下大治的目的,只是恕罪臣直言,流贼暴虐,若是流窜入南方只怕无数百姓会因此而遭受破家灭门之祸,百姓何辜,好不容易遇上一代圣君,却要横遭此无妄之祸,何况陛下的大军若只是尾随二贼,迫而不攻的话,只怕难逃天下有识之士的眼睛,对陛下的名声恐怕也会有所损害吧,毕竟陛下可是颁布爱民惜民令的一代圣君,若是引起民进非议”

    “为了大明长治久安,为了社稷万年兴盛,即便有些许百姓因此而送命也是在所难免,何况我也会警告二贼,并以军力严厉打击祸民之兵,尽可能的将百姓的伤亡降至最低。”朱慈炯面带寒意的看了看洪承畴道:“洪经略家族也在南方,如此一说怕是私心作祟吧。”

    “罪臣岂敢。”洪承畴赶忙跪倒在地道:“罪臣至亲如今皆身在南京,更是蒙陛下不弃授罪臣之弟为官,更是将老母妥善安置,罪臣岂敢对陛下大略留有私心,只是想看看陛下是否能有两全其美之法,既能少伤百姓之命又能铲除势大豪族罢了。”

    “如此便好,起来吧,我既已赦免你罪,你便不再是戴罪之身,大可不必再自称罪臣,余生只需尽心侍奉我父皇便可。”

    “草民谢过陛下不罪之恩。”洪承畴从地上爬起来,后背已是一身冷汗,心里大呼朱慈炯真乃枭雄啊,都言一将功成万古枯,这天子一念只怕有数十上百万人死于非命了。

    崇祯笑了笑道:“我儿无需着恼,洪先生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我儿如今在天下臣民当中可是一代圣君,可还得要顾及一下自己的名声才是啊。”

    “父皇说的是。”朱慈炯不再理会洪承畴道:“儿臣行此非常之举也多少有些无奈,门阀豪族势大根深,侵占良田祸害乡民之举不胜枚举,只要清除得法,大明不难再得三百年平安,少许百姓为此而受牵连,为的却是今后数百年数以千万倍百姓能够少受迫害,因此儿臣觉得还是值得的。”

    “你说的也有道理。”崇祯叹道:“可是我儿可知南方可还有如桂王、唐王等诸多皇族,难道我儿忍心让他们也遭此大难不成?”

    “父皇可还记得襄王、福王等亲贵在此大变当中何等作为不?”朱慈炯冷笑道:“他们躺在祖辈的福荫之上不思报效大明,反而加倍蹂躏百姓,国破城亡之际还只想着一己之私,守着浮财宁予流贼也不愿拿出来犒赏士卒,最后万千家财尽落贼手,这样的王公即便死绝儿臣也绝不会有半分不忍之心!”

    六亲不认洪承畴再一次认定了朱慈炯的枭雄本质。

    “大明立国已近三百年,太祖皇帝体恤子孙定下制度,凡皇室子孙皆可每月领取定额钱粮,只是太祖皇帝何曾想到,截止如今为止大明王室子孙已过百万,若是再过三百年,这些不事生产只会攀附在国家躯体上吸血之人恐怕不止千万,这些人需要皇室需要大明的去奉养终生,毫无疑问将要加重多么巨大的财政负担,大明的负担就是百姓的负担,若是不解决这一负担,深受其苦的百姓迟早有一天还是会站出来,替大明来解决这些只会吸食民脂民膏的蠕虫,就像是李自成大军过处,王室子孙无一幸免一样,儿臣真不知道在乱世当中身为王室是幸还是不幸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崇祯沉声问道。

    “待天下大定便取消王室旁系子孙一切优厚待遇,除了袭爵的王室成员能够享有钱粮供给之外,其余一律免除,儿臣还打算效仿汉室推恩令之法,只不过何时推行还有待商榷,另外各亲王封地自今往后不得封于两京十三省之内,王室子孙若是想祸害就让他们去祸害异族好了,还有儿臣以为皇室之人不得参政的制度颇为不妥,今后皇室也好王室也罢,只要德才兼备,入仕为官也是寻常。”

    崇祯也知道朱慈炯说的是实情,大明子孙繁衍太过迅速,甚至还有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以致父子不识兄弟不辨最后只靠编号相认的荒诞事,他为君十七载,国库从未充盈过,其中固然有官员贪腐天下丧乱的缘故在内,但是要奉养百万王室,无疑也是增加了大明严重的财政负担。

    但就算知道这一点崇祯也没动过废除太祖优容王族的念头,这天下终归是朱家的天下,不照顾朱家子孙照顾谁?

    可现在看来朱慈炯完全没有这一方面的顾忌,为了大明兴盛为了摆脱压在国家头上的沉重负担,已然准备对太祖亲定下的制度动手,如此一来还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风波,王族若是闹事,地方官府敢插手吗?朱慈炯敢向王族举起屠刀血腥镇压吗?

    想到这里,崇祯目光看向朱慈烺,别的王族暂不去说,他的儿子可不止朱慈炯一个,朱慈烺和朱慈焕又该怎么办!

第三百一十四章雄图(16)() 
大堂中的气氛也随着朱慈炯这番对待王族政策的话变得有些沉重甚至有点诡异起来。

    知夫莫若妻,周后一看崇祯的脸色便知晓崇祯这是对儿子将要推行的王室政策感到不满,但是已然失去权柄的夫君也知道自己根本无力改变什么,所以多少有点心灰意冷,看向大儿子的那一眼更是多少带有一丝愧疚的情绪在里面。

    知子莫若母,要是论情感,周后活到成年的两个儿子当中,她的情感倾向无疑更偏向朱慈炯一些,朱慈烺毕竟是太子,从下便被崇祯带在身边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而朱慈炯大多时间都是陪伴在她的身边,对于小儿子她自认很了解,现在却越来越觉得陌生,今天朱慈炯说的话隐隐之中带着丝丝唯我独尊的霸气,认定了的事情想要改变几乎绝无可能。

    “哎。”周后笑意盈盈的出声道:“天都快正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