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屠杀安顺两千多无辜百姓的,此间事件一旦传回南京,本将倒想问问祝大人该如何向天子交代,又让本将如何向天子向大帅交代!”
陆全的话立刻将祝顺的思绪拉回现实,当即撞起了叫天屈道:“将军有所不知啊,天子圣心独断裁撤了屯兵,以致安顺守兵空虚,西贼那几百个余孽才能趁虚而入,而且他们皆是一等一的凶神恶煞,借范府老太爷大寿之机血洗手无寸铁的平民,试问我等如何能够抵挡”
“如此说来倒是今上的不是了?”陆全毫不客气得截断祝顺的话头。
“英明无过于圣上,本府岂敢质疑今上的决断。”陆全赶紧圆话道:“屯兵老弱多不堪用,圣上果断裁之实为大快人心之举,只是未免有些操之过急,若是待天下匪患平息再行裁汰西军余孽见各府尚有戍卫兵勇,焉敢如此肆无忌惮,退一万步说,即便造此杀孽是打了本府一个措手不及,至少也能让本府拥有足够应对的时间调集兵力对其围剿,就算不能将那悍匪张定国一网打尽,但至少也能坚持到将军入城,有将军麾下虎狼在,就算那张定国长了三头六臂,也是插翅难飞啊。”
陆全冷哼一声道:“今上决断自有深意,岂是我等可以随便妄议!范府血案死伤两千五百余人,安顺府境内数十富户惨遭屠戮;至今满城血腥之气未散,这等消息若是传回南京,祝大人身为知府有守土之责,圣上降罪只怕人头难保,本将奉大帅将令追剿残敌,却生出此等大变,军法亦是难逃,本将死不足惜,只是让本将死了以后有何颜面去地下见此番无辜被屠之父老!”
“将军言重了。”祝顺拱手道:“贼人化整为零装扮成寻常百姓,轻车简从穿府过县行踪实难琢磨,将军大军转行不便,能在今日追击至此已是实为不易,雷大帅又会轻易怪责于将军,本府当据实以奏,绝不让忠臣蒙冤良将受难才是。”
陆全的脸色稍霁,道:“既如此本将在这里便先谢过祝知府了。”
“岂敢,岂敢。”
“西军溃逃,据本将所知败退入云贵两省的西军残余起码三千以上,贼人极其狡诈,知道与我大明新军正面交战必败无疑,故而化为数十股,行踪虽难以预料但在我军围追堵截之下亦剿灭十几股,彻底将之剿杀殆尽不过时间问题罢了。”
祝顺被吓了一跳,三千多西贼潜入云贵!这是什么概念!张定国昨天临走前说的话祝顺可是记得一清二楚,这几千人若是在两省烧杀抢掠,那真不知道有多少门阀要破家灭族了,不过祝顺心里还有点暗自庆幸,甚至有点期待西贼能多造一些杀孽出来,如此一来守御不力致使生灵涂炭的罪责可就不是他安顺府一个了,所谓法不责众,今上多半也就是下旨斥责一番了事了吧。
陆全叹道:“安顺府血案事态体大,当务之急还是要妥善料理善后诸事方是正途,若是让宵小之辈趁乱祸害良名,本将即便一死亦是难赎己罪啊。”
“本府一切听从将军安排。”
陆全点头道:“本将已派出两营人马追剿张定国,张定国昨夜子时杀散守城门卒,料想还逃不了多远,寻其踪迹将其彻底剿灭问题不大,但安顺府突然遭此大变别的不说,范府可是安顺一等一的富商,族中土地产业无数,若是范府子弟还有直系幸存者,接过这些产业倒也合适,若是死绝了,这些产业理应收归大明所有,本将会派出麾下将士,接手安顺府城防防止宵小作乱,然后查奉范府以及此番死于范府血案中富户的产业,一切等待今上定夺。”
祝顺心里咯噔一下,隐隐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却又一时半会说不上来,这范府直系子弟若是死绝了,范府的产业难道就不能由旁系子弟接手,这算哪一门子的道理,不过人家这次可是带了一个卫两千五百新军入的安顺,既然陆全这么说了他又岂敢有意见,不过心里还是暗道可惜,范家家大业大,金银浮财土地良田无数,安顺府或者直接说是他本人,能从中落到多少好处?可惜现在陆全接手,却是与他再无半点关系了
“祝大人对于本将这番处置可有意见?”
“没有没有。”祝顺连忙摆了摆手道:“能有军方接手安顺府治安,护卫安顺百姓周全,本府求之不得岂会有半点意见,将军要怎么做尽管放手施为,若有用得着本府的地方,还请将军知会一声,本府绝不推辞。”
陆全嗯了一声;天子借西贼之手剿灭这些为富不仁的豪族门阀,真正的用意底下军卒不知道,可他身为一卫统带岂能不知,可以说这些豪族大地主现在占有的土地越多恐怕死的也就越快,那么豪族覆灭之后,名下产业自然而然也要全盘收回来,这是重点。
这次范府死伤惨重,但要说没有活下来的子弟也不可能,但现在料理范府后事的是明军,发现活下来的范府子弟当然会被尽数灭口,永绝后患!
范府是个例外,老太爷大寿分布各地的子弟尽数返了回来,但其它豪族就要多费上一番手脚了,诛杀豪族在各地子弟的重任自然便要落在天眼和特别行动卫的身上了,免得侥幸活下来的豪族子弟回来接手各门阀产业又是一桩麻烦,因为人家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啊
第三百六十六章教子(上)()
奔腾的长江水一如往常汹涌而过,江面上依旧是往来不绝的运输船队,这样的景象在南京城外已经持续了两年,以至于南京城的百姓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但是最近这些天,南京城内城外的百姓多少察觉出丝丝异样,因为南京城外周边近卫军巡逻盘查的力度明显增强了许多,尤其已渡口最为严密,往常近卫军在渡口往来巡查多是例行公事,但现在不一样,出城照旧但是想要入城,不把你老底掀个底朝天问清楚入城的原因,甚至被搜身之后才会被放行。
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预感到南京很有可能有大事发生,但究竟要发生什么的大事,哪怕就是内阁首辅史大人都是一脸的茫然,圣武天子继位,夷清天下吏治清平百姓安居乐业,什么样的大事能让天子调动近卫军上万将士巡查南京周边,一副如临大敌般的模样?
无数官员纷纷派人去收集情报,甚至直接找上近卫军中的兵勇打听情况,但近卫军军纪何等严明,又是相互监督加上天眼细作无孔不在,想要从军人的嘴里了解到真实情况,至少短时间内没有半点可能性。
史可法面圣奏事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问及此事,只是朱慈炯仅仅笑笑什么也没说,史可法等人就算是一肚子疑问也只能憋在肚子里面。
时间渐渐到了圣武元年十月,秋风萧瑟让人不知不觉间便多了一丝寒意,不过远的不敢说,在南京方圆数百里内的百姓已然没了往年忍饥挨饿的惨景,甚至于整座南京城想要找出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都不容易。
现在南京周边不管是砖瓦厂还是木器布匹作坊,乃至于梅山的钢厂都需要大量的劳力,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就不用担心没有一个饱饭吃没有御寒冬衣穿,至于老弱则专门被收拢在了一处,建起了两座大院,一座名为‘大明皇家养老院’,一座名为‘大明皇家养幼院’。
养老院和养幼院由天子内库直接拨银建造,养老院占地百余亩,内建房舍百余间,每间房舍可收容孤苦无依又无劳动能力的老者十到十五人,整间养老院满院要是超负荷收容老者起码可以达到两千以上!
被收留的老者在这里生活无忧,不但能穿暖能吃饱生病了还有院内配备的郎中专门医治,闲下来的时候听上几场戏剧,下下棋打打麻将日子过的极其悠闲,生活条件比起寻常人家也是只好不差,皇室为此每月都会拨来专款,天子明诏,不管是精壮还是老者,皆为大明之子民,既无家人奉养又无亲人可依,皇室理所当然的要对治下无依无靠又无力养活自己的老人奉养至死,死后火化骨灰入祠受后世祭祀
至于养幼院占地则比养老院广了一倍有余,因为这里不但要有供失去亲人的幼儿居住的房舍,还有供学龄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学堂外加供孩童游玩的场地等等,另外光是伙食费用这一块养幼院的支出都要比养老院多的多,因为老者饮食以果瓜菜蔬为主总体偏清淡,但孩子不一样,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肉类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朱慈炯在提出这一点的时候,韩赞周听的目瞪口呆,只能暗道万岁爷懂的实在太多,而且对于孤寡未免好的过分了,不过想归想做事归做事,苗大监不在,韩赞周就是内廷大总管,管着内库银子的出入,韩赞周不是不贪,但他更知道朱慈炯的底线,不可能为了黄白之物便失了万岁爷的信任,那目光未免也太过短浅了些。
天子德政,百姓眼不瞎耳不聋,这几千年下来圣明君主也不乏其人,但要说真正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真正在意他们死活的皇帝谁能和当今的圣武天子相提并论,
若非真正丧失了劳动力的谁又好意思去养老院接受奉养,被抓起来投进天牢活活拷死都不会有人同情,因为你完全有能力靠双手养活自己却跑去养老院接受圣君供养,这不就是骗圣君的银子吗!骗对老百姓这么好的天子银子,不活剐了你都算是法外开恩了。
幼儿也是一样,现在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只要稍稍勤劳些许养活三五个孩子根本不成问题,孩子有了活路谁又愿意把自己的骨肉丢弃,因此养幼院的弃婴多是来自外地,被官府收留以后统一送往南京城内,不过随着天下渐定,这种情况也越发不多见了。
“大明盛世不远矣。”大清太后布木布泰站在船头迎风而立,眺望忙碌不已的江面船只不由感叹:“大明能有朱慈炯这样圣君雄主降世,社稷百姓何其幸运,我大清崛起建州,民风彪悍兵强马壮,本可借大明内乱趁势取而代之,谁能想到最后关头遇上大明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