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天子对范文程出使和持节不跪不以为意,甚至还认可了满清立国的政治地位,就差没说出兄弟之邦一类的话来了,人家让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那么大一片土地,哪怕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大明,可谁都知道,大清崛起,这块土地便已经易了主,若非大明国力强盛,不战而屈人之兵,想要收回无异于痴人说梦。
暂借归还看看这话说的,若非满清八旗在入关以后被新军揍的太狠,归还?不把你大明土地全吞了都不算完,如今慑于大明兵锋,只能忍气吞声罢了。
朱慈炯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好借好还,方为教化之邦啊,朕对于大清此举甚为满意,只是朝鲜臣服大明厉两百余年,昔年李芳远更是由大明成祖御赐的一国之王,按理来说朝鲜的土地也算是大明的一部分,如今朝鲜背叛大明,李氏王族被诛杀殆尽,这朝鲜之地,大明理应收回,只是如今被清国占据,这让朕甚是为难啊。”
范文程躬身道:“回禀陛下,寡君有言,朝鲜不管是不是李氏当朝,历来都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清攻伐朝鲜,其一是因为朝鲜先弃大明又对大清蛇鼠两端,故而出兵讨伐李氏,尽诛其族,其二是因为寡君归还大明三省之地,其心甚切,故而取朝鲜之地为暂时的容身之地,只等时机一到,便会出兵北上再夺他土,这朝鲜自然是要归还大明的。”
满朝再次哗然,感情说了半天,满清打朝鲜是为了替大明一雪背弃之耻,而大清为了向大明表示其彻底屈服之意,尽然还愿意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朝鲜白送给大明,大清的那位太后和老王未免做的也太绝了吧,至于什么北上重新打下一块地盘的话,在满朝大臣眼里,无非就是想要离大明越远越好罢了。
“多久?”
“五年。”范文程答道:“最多五年,大清必将朝鲜全境奉上,尽归大明!”
“准了。”
“小臣替寡君谢过陛下,小臣行前,太后曾言大清虽与大明毗邻,然终归只是小邦,国力孱弱,不敢以大明兄弟之邦自居,如今大清如无根之萍一般无土立足,北上攻伐,前景终是难以预料,是以太后言称,愿让寡君顺治皇帝拜大明圣武大帝为皇父,尽儿皇之礼,他日大清北上,若能借得大明神军一二,当可前路无虞”
范文程这番话说的极其平静,然而一想起当初太后召见之时,太后说出这拜大明皇帝为皇父的话时,他除了感到不可思议之外便只有深深的屈辱,然而回去以后一番细想,才不得不由衷敬佩太后的深谋远虑。
如今的大清完全可以说已经被大明给打残了,如果不是蒙古的科尔沁部,只怕蒙古的几个大部早就对大清群起而攻之了,当然就算是以大清现存的战力也未必会惧怕那群草原恶狼,但对于大明,大清是已经惧怕到了骨子里面。
大清最怕的地方在于,尽管大明将大清揍的只剩一口气,却只是让大清赔银子,而不是让大清选择臣服,与朝鲜那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的打算就是出关收复失地,而大清若是臣服于大明,那么大明再对大清出手就在道义上面站不住脚。
所以大清就算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将三省那么辽阔的土地拱手送给大明,而朝鲜背叛了大明以后,以圣武天子的心性,不可能轻轻揭过去,与其等着大明去讨伐朝鲜,顺道把大清灭了,那还不如大清自己动手,送出关外土地,让大明一时半会没有闲心去理会朝鲜。
但如此一来,大清就安全了吗?当然不安全,大明迟早会把关外彻底消化掉,到了那个时候,圣武天子的目光必然还是要看向朝鲜,换句话说,大清早晚还是要面对大明的无敌兵锋!
第四百七十九章大朝(4)()
所以大清只能说打朝鲜是为了暂时有一个落脚之地,之所以说五年,而且圣武天子答应的那么爽快,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不管大明圣武还是大清太后,都认定大明想要彻底消化掉关外三省,起码也得五年时间,而这五年就是大清的喘息之机。
五年之后,大清让出朝鲜就一定安全了吗?还是未必,哪怕大清迁移的再远,只要大明的圣武大帝有开疆拓土之志,没准还会北上一路打过去,大清与大明可是世仇啊,大明若是铁了心要灭了大清,大清逃到天涯海角也是亡国灭种的命。
要想让大清在拥有正面对抗大明新军的力量之前,可以确保安全的方法只有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但太后言及在南京曾见过圣武天子一面,对大明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雄主多少有一点了解,认定圣武天子拥有远远不是他这个年龄所该有的眼光和胆略,更确认圣武帝是一个极其注重实际利益而非好大喜功的雄主!
圣武帝让大清臣属有什么实际好处?没有!只有一个虚名,而这个虚名远远达不到可以让圣武帝放弃实际利益的地步,那么大清在不用付出实际利益的前提下,能让圣武帝甘心担下虚名的只有一个,让一国之君甘为儿皇帝!
大明的藩属国多的是,但儿帝国可曾有过?没有,如果让一个原本极其强大的外邦之国的帝王心甘情愿的成为儿皇帝,毫无疑问将为圣武帝在史书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太后认为圣武九成的可能不会拒绝!
而大清损失了什么?一个虚名而已,大清从白山黑水当中崛起,其中经历了多少艰辛,付出一点虚名,便能保国祚不灭,何乐而不为?
只要圣武帝答应,那么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攻伐儿帝国,扶持都是理所应当的吧,而有大明的鼎力支持,大清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省下无数倍的心,少死不知多少的八旗子弟,更能快速的恢复元气。
七百年前,石敬瑭造反,被后唐大军围在太原,如果不是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并甘做儿皇帝,石敬瑭如何能借契丹之手灭后唐,建立晋国。
石敬瑭能向比他还小十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自称儿皇帝,顺治为什么不能拜比他大八岁的圣武帝为皇父?一切都是为了社稷,身为国君,为了社稷牺牲自己的名声,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但是如果圣武帝拒绝,那么大清需要的考虑的就不是五年之后退出朝鲜了,而是要大幅度缩短这个世间,三年两年甚至更短,然后进行万里以上大规模迁徙,不给大明做出及时应对的时间。
史可法身躯微微颤动,号称拥有‘女真满万不可敌’的八旗之国,满清皇帝居然甘心自降身份为儿皇帝,这怎么听起来都让人难以置信。
答应还是不答应这是个问题
答应清国,就等于大明与大清从此化干戈为玉帛,甚至于为了帮助儿帝国还要出银子出力,这对于一向精明的天子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但那可是一国之君甘愿伏低做小啊,史可法此刻浑然忘记了先前他还觉得满清乃是蛮夷之邦,不配为国的想法,因为只要天子答应,圣武皇帝必将拥有大明历代先帝无法企及的声望,誉载史册,威震千古!
可如果天子拒绝史可法乃至满朝大臣实在想不出天子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不过就是一个清国而已,灭与不灭有什么关系?要开疆拓土?不说以新军之强,开疆拓土只是寻常之事罢了,何况清国将东三省双手奉上,还承诺五年之内交出朝鲜,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诚意吗?
至于勒索金银,天下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满清能勒出多少?何况大明现在缺那几千万两银子?
儿皇帝纵观上下五千年,汉人帝王让异族之君甘愿为子君的,这还是开天辟地的头一份呐!
左看右看,横瞅竖瞄,天子都没有拒绝的理由,必须答应啊。
朱慈炯嘴角抽了抽,范文程这一出,可没让韩赞周事先和他通过气,他倒是不在乎什么儿皇帝,皇父这一类的虚名,正如清太后所想的那样,他朱慈炯最看中的永远都是实际利益,但让顺治皇帝成为自己的子君,似乎与实际利益也没有什么冲突啊,满清该给的,能拿的出手的也全都拿出来了,何况他不在乎虚名,总也得考虑一下满朝大臣的感受不是。
看看下面的大臣,有一个算一个,盯着他的眼睛差不多全都绿了
“既然清国的皇帝有此诚意,朕身为天下之主,又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从今往后,大明与大清同气连枝,若是有谁敢欺负清国,欺负朕的子君,那就是欺负朕,朕必会提雄师百万,诛其国灭其邦!”
范文程不管心里作如何想,此刻都不得不露出狂喜之色,将手中之节递给副使,双膝跪倒,叩拜道:“大清范文程替寡君向皇父行大礼请皇父圣安。”
上百大臣拜倒同声道:“臣等为大明贺,为陛下贺,为大清贺!”
朱慈炯笑道:“朕躬安,范学士平身,诸位爱卿平身。”
范文程起身松了一口气,仅凭刚才圣武帝说的那番话,清国只要按照约定将朝鲜奉给大明,从此大清将再无灭国之忧,而顺治皇帝的皇位从此也必将稳若泰山!
朱慈炯心里叹息,自己不过十八岁,真正的儿子还没一个,如今倒好,直接多出一个甘心给他做儿子的皇帝
“大清顺治皇帝既然认朕为父,作为皇父岂能没有所表示,朕要送给皇儿三件大礼,其一:如今大清国的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尚在南京做客,此番范学士归国,朕便让二王一同回去,他们都是朕那皇儿的皇叔,自当竭尽全力辅助皇儿,于异域之地,再创大清霸业!”
第四百八十章大朝(5)()
范文程躬身一拜道:“臣替寡君谢过皇父赐礼。”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次前来大明,太后曾言及,如果圣武帝认下顺治为子君,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将多铎和阿济格赎回去,如果不认,那就置之不理,圣武帝如果开口让大清以金银赎人,大可先以国贫为借口推脱,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