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皇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南直隶地域内土地价格暴跌!

第五百四十五章武靖() 
这几年大明新军进驻各地,除了剿灭流匪维持治安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分化下乡,散银百姓,走访田陌,弄清每一块土地的主家,直到最后总数差不多相等,才会前往下一处,与官府清查没有半点关系,大地主想要如往年那样靠行贿隐藏土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南直隶新的征税制从圣武三年下半年,准确说是十月秋收以后开始实行,换言之,南直隶内的大户要想卖地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超过一万亩土地的大地主,如果到秋收手里的土地还超过一万亩,那么多一亩,就意味着多亏一亩的税银。

    这并非是说一万亩以下的地主就能安枕无忧,超过五千亩未达到一万亩的,税收尽管是四倍,可粮食如果能暴增三四倍,地主还是能有些赚头的,但怕就怕天有不测风云,万一遇上大灾之年,百姓可以享受免税还有赈济,而地主非但不免税,还要拨粮赈济,当然这种赈济并非硬性规定,但光是税收,就足以让寻常大地主元气大伤。

    可以说,圣武大帝就是在逼迫各大地主卖田卖地成为中产阶级,不过朱慈炯已经认为自己仁慈多了,新中国太祖治下的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最终是什么下场?土地集体化,人人都吃大锅饭!

    土地改革可以说是刚刚开始,也可以说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因为尽管如今只有南直隶实行新政,但扩散至全国也只是时间问题,并且力度并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变化,只不过留给其它地域的时间更加充分一些罢了,这种充分体现在南直隶以外的大地主有更从容的时间出售名下的土地,而不是如南直隶这样直接就是贱卖,最后干脆卖给回收土地的国土资源部。

    如中山王府一般直接将近两万亩土地上缴不要一钱银子的也有不少,毕竟上缴和买掉左右不过几千几万两银子的事,这种支持新政态度的价值要远远在银子的价值之上,可以说中山王府在其中的表率作用不容低估,也能看得出徐弘基的政治智慧远在其子徐文爵之上。

    只可惜徐弘基真的快要死了

    中山王府内压抑无比,王府外一队队荷枪实弹的近卫军几乎将整座王府包围的跟个铁桶似的。

    朱慈炯特旨皇后携皇嫡子前往中山王府看望魏国公,徐弘基从卧病在床到病重,徐后一直在坤宁宫养胎,直到昨天,方才知道祖父已经沉珂难起。

    徐弘基年纪不过五十出头,却已被病魔折磨的形销骨立,看上去倒更像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一直在强撑着没有咽气,他在等,等宫里的动静等宫里出来的人,不是徐后,而是徐后怀里的小小婴儿,因为这个婴儿将要承载的是中山王府的十世希望!

    如今的中山王府与徐后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徐后若是能在宫里稳若泰山,那这个小小婴儿在圣武大帝万年之后必将成为新君,中山王府作为母后娘家,必然荣耀无限,所谓封爵九代而终,对于中山王府不过就是一个笑话,皇帝有太多的办法可以保留中山王府,保留魏国公的尊爵,反之,若是徐丹后位倾颓,储君之位难保,中山王府的封爵同样也是一个笑话。

    所以,徐弘基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自己这个从小野大的孙女性子,好在重外孙降世以后,现在的徐后看起来沉稳了不少。

    徐弘基倔强的没有让徐后抱着孩子上前,只是隔着纱帘看了几眼正在酣睡的重外孙,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容

    当晚大明第十代魏国公徐弘基含笑而逝,享年五十挂三

    次日,圣武帝委派中官韩赞周,携‘高风亮节’匾前往徐府致哀,亲书‘武靖’二字作为徐弘基谥号!

    徐丹哭的像个孩子,哪怕她现在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哪怕她很想跪在灵前守孝,但她不仅仅是魏国公的孙女,更是大明的皇后,按制却没有向臣子行孝的道理

    徐府设灵七七四十九日,圣武帝为示哀悼,缀大朝一次,大明得到消息但凡能亲身赶到的显贵以及南直隶本地的官员尽数赶到中山王府祭奠,徐府四十九日内香火不绝,徐弘基生晋太傅死谥武靖,文武占全,备极哀荣!

    徐弘基的死似乎也宣示着土改的彻底落幕,土改可以算得上是朱慈炯魂归大明以后,一直压在心头的大事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排在首位的大事,其重要性相比起平定内乱,废除王室优待、商制改革等等都要大的多。

    土地兼并只要存在一天,就是一个皇朝的祸乱之源,不将这颗毒瘤彻底挖掉,大明就算恢复康健,潜伏在肌里的病毒迟早也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然后将大明这个巨人彻底摧毁。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划过窗户玻璃,看上去宛如一条条蜿蜒的小溪。

    玻璃朱慈炯名下,蒋伸主持的又一大新兴产业,一经问世立即轰动整个商界,这种透光性、御寒性更好,色泽度比琉璃似乎更胜一筹的玻璃很快引得整个显贵阶层的热烈追捧,尤其是在整个紫禁城所有的窗户都换上玻璃以后,这种追捧更是达到了顶点!

    不过玻璃昂贵的价格远非一般富户能够承受,一面大约一个平方大一点的窗户换成玻璃,连安装费在内需要十两银子!一个大户人家要将所有纸窗换成玻璃窗,其费用差不多上万两!

    另一样玻璃制品玻璃珠串,价格更是高昂的离谱,一串成本售价一千两!玻璃吊坠一百两!爱美追求奢华的贵妇当然不在乎这点小钱,出门要是身上没有玻璃制品,简直都不好意思串门

    朱慈炯很是期待,当一两年以后,玻璃的价格呈现跳水式滑落以后,前期这些用无比高昂的价格购买玻璃产品的富户会不会吐血三升,然后背地里面骂他赚银子的手段层出不穷,心更是黑的可以当墨水用

第五百四十六章舰队(上)() 
松江船厂如今是日夜灯火通明,数以十万计的劳工不分昼夜拼了命一般赶制舰船组件,三四千技术娴熟的焊工分成两班六个时辰轮倒,不为别的,只为黄建国开出的巨额加班费!

    松江船厂的劳工,在金陵通往上海的火车通车之前,每天工作五个时辰,每个月有六天休息的时候,每人可得二两银子的劳务工资,现在则是每天起步六个时辰,并且取消休息日,当然这并非强制。

    以前松江船厂搞基础建设,锤炼船板及组件人力绰绰有余,安排休息日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很多劳工本着多出力多挣银子的想法去干活,可劳工富裕太多,休息几乎是强制安排,但现在不一样,十二艘海上巨舰已经轮廓初成,一艘艘停泊在船坞里面如同一只只匍匐的钢铁巨兽,让那些与造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船匠都不由惊呼叹为观止。

    黄建国眼里布满了血丝,这一年以来,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朱慈炯希望他能在十年之内为大明打造出一支可供远洋征伐的无敌舰队,截至今日,时间不过三年出头,按理来说,他还有的是时间,但他不甘心啊。

    梅山工业的发展之速,远远超过他的想象,随着电能的广泛运用,钢铁厂的月产量每月都在拔升,正在筹建的第三炼钢厂,规模将是第二炼钢厂的三倍,并且将初步运用转炉炼钢技术,一旦成功,其年产量将会是第一、第二炼钢厂总和的数倍之多!

    宋应星当真是个举世罕见的奇才,赵立功只是为其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便能在几年时间内相继研究出微型电机到大型异步电机,甚至于现在同步电机的研发也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至于其它如有线无线电报、发电机、焊机等小设备更是设计的越来越完善。

    以焊机为例,火车通车第一批运来的一千台焊机,在每天连续焊接十个小时的情况下,最长的一台使用寿命也没超过半个月,但随后几批,一批比一批的质量要好,如今这第四批两千台焊机,使用已经超过三个月,烧毁的总数还不超过五百台,可谓是质的进步。

    当然如今使用的焊机还是笨重的交流焊机,里面的线圈绕组重达六七十斤,整台焊机总重更是达到了一百六七十斤左右,好在数量庞大又是固定使用,否则光是转运就够头疼一阵子的了。

    黄建国很期待轻便的一只手就能拎着到处跑的直流电机早日问世,更期待氩弧焊、埋弧焊乃至龙门焊这些特种焊机的早日出现,但他更期待的是松江船厂能够早一日架设电网!

    没有电网真的很麻烦,光是一台焊机就需要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进行供电,任何一名现代人都无法想象几千台焊机工作时,几千台柴油发电机供电所产生的噪音到底有多大,那真的是震耳欲聋,现在船厂的工人多多少少都有失聪现象,便是连黄建国都不例外

    汽油、柴油作为新世纪最重要的战略能源,提炼出来并不存在什么难度,但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人能认识到这种能源将为以后的社会带去怎样的变化,意识最多停留在汽油弹的威力要远在猛火油弹的威力之上,宋应星同样如此,他现在废寝忘食想要攻克的技术难题是赵立功为他打开的另外一扇窗电灯!

    只是很可惜的是,后世普及千家万户的电灯,在如今这个时代拥有着无法想象的技术难点。

    灯座好解决,110伏、220伏供电都没问题,抽取提炼钨丝的技术也被攻克,甚至灯泡外壁有玻璃厂负责研制,尽管达不到赵立功所说的薄度,但也差强人意勉强也能接受,但抽取真空?还有充什么氮气、氩气?说是为了防止钨丝氧化,延长灯泡的寿命,按照赵立功的解释是在很高的温度下,钨丝是很活泼的?氮气和氩气是惰性气体?不会和钨丝发生化学反应?

    宋应星完全没听懂

    但宋应星作为大明乃至几千年以降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又有赵立功孜孜不倦的提点和教诲,根本不相信自己会有攻克不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