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乃国强之本,乃是震慑四夷的利器,乃是让大明安定百姓民安的基础,为此不要说每年投入五千万,便是一亿也在所不惜
这是天子的原话,高弘图差点没吐血,果断不继续废话,反正天子要国库拨银子就象征性的意思意思,大头天子要么掏内库银要么从银行拨,反正他没有
朱慈炯确实打算海上动武,狠狠打击走私武装,肃清大明海域,这是大势,无从改变!
但要动武,朱慈炯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海上巨寇郑芝龙!
郑芝龙海匪出身,崇祯朝不是没想过将其彻底剿灭,但可惜的是明军陆地上无能,海上同样是不堪一击,郑芝龙屡剿不灭,声势反而越剿越盛,崇祯即位之初,郑芝龙率大军进攻泉州,大破大明福建舰队,崇祯帝才不得已招抚郑芝龙,元年九月郑芝龙降明,授‘五虎游击将军’,此后率部镇守沿海,官至总兵、都督,亦官亦盗,聚三万众,战船千余艘,年入数千万两,身家豪富!
时至今日,郑芝龙麾下已有海兵六万,战船三万艘,乃南方沿海最为强大的海上势力,即便荷兰、西班牙等海上强国亦在郑家舰队的手上屡战屡败,最后不得已退出这一片海域的贸易主导权。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郑芝龙这些年以来对于大明沿海地区的稳定还是作出了特殊贡献的。
朱慈炯即位之初,便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驻镇福建,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那个时候,以大明的海上力量对于郑芝龙根本就无可奈何
第五百七十二章郑家(2)()
册封郑芝龙等于是让朱慈炯被迫认可了郑家对于福建沿海的统治地位,郑家的旗号就是商船的买安权,挂大明的旗号却未必能免了被劫掠的风险,朱慈炯如何能够忍受!
郑芝龙的海军名义上是大明的官军,可所作所为与海盗有何区别?只怕朝廷稍不顺从其意,便会叛出大明,想来在郑芝龙的眼里,大明新军固然强悍,但海上终归以他为尊,天子诏书与他而言,与废纸又有何不同?
海疆是大明的海疆,不是郑家的!朱慈炯要想现实海洋霸权,彻底走在世界的前列,郑氏就是拦路虎,是必须清除的目标!
以前朱慈炯没有底气更没有必要去收拾郑芝龙,因为他还需要郑芝龙在大明海军崛起之前,抵御荷兰诸国,让沿海百姓免受异邦荼毒,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换言之,现在的郑芝龙对于朱慈炯来说已经没有丝毫利用价值!
如今大明第一舰队拥有钢铁巨舰十二艘,火炮数百门,郑芝龙即便带甲数万,战船三千艘,在朱慈炯的眼里与土鸡瓦狗也没多大区别!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对比性,就好像是一个浑身挂着利刃的孩童,对着大明这个巨人张牙舞爪,而巨人想要击溃这个孩童,无非就是一拳一脚的问题罢了。
“郑芝龙”朱慈炯喃喃念道。
“启禀陛下。”史可法硬起头皮道:“南安伯驻镇福建,这些年来还算勤勉,抵御荷兰等国更是成效卓著,臣以为可下旨让其入京,大加褒奖”
朱慈炯眼神微微一凝,史可法想来已然知道了自己的盘算,明白他绝不可能放任郑氏霸占沿海,阻扰官民贸易,因为出了这么一条毒计,召郑芝龙进京,那郑芝龙还能回的去吗?而且郑芝龙敢来吗?
历史上郑芝龙向满清贝勒博洛投降,最终却被移送到北京软禁长达十几年,最后因其子拒不投降,故而被下狱直至被杀,今世难不成也逃不出被软禁的命?
不过历史上郑成功是不向满清鞑子投降,这一世郑氏本身就是大明的官员,自然不存在投降一说,不过让其入京难道郑芝龙不怕重蹈汪直的覆辙?
“史卿此言正合朕意。”朱慈炯想了想道:“南安伯这些年经营海上贸易,身价不菲却不纳分文于国库,朕对此甚为不满,但朕念在其这么多年为大明戍卫海疆,也是功不可没,那些原本该纳的赋税就当朕发放给郑家水师的军饷了,召郑芝龙刻日入京,朕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自对其褒奖,赐其南安侯爵”
“陛下圣明。”九位辅臣同声贺道。
朱慈炯叹道:“一年多前,东南诸国遭逆贼张献忠祸害,万里之地化为赤野,数百重城论为废墟,如今大明境内各大工程已步入正轨,这东南的灾后重建当提上日程才是,工部当拟出重建条陈招商招工入境,内阁当尽快制定各项恢复东南民生的计划,设府治县委任流官上任才是。”
“臣等记下了。”
“如今荷兰在原安南南部建了三个军事性港口,驻军总数超过两千,英国在原暹罗国西部同样建了两个港口,更是驻扎了一只远洋舰队,觊觎东南之心不可不防,上个月东南军区的顾中将给朕发来奏报,请示朕对于英、荷两国日益张狂的扩张行径该如何处断,朕亦是犹豫不决啊。”朱慈炯长叹道:“史卿身为军部尚书,不知对此事可有看法。”
史可法一愣,军事上的问题,这几年间天子何曾有过半次征询过军部的意见,以至于史可法对于自己这个军部尚书的实职几乎都快忘了,后勤补给、军械军饷的发放都由有司部门配合财政部完成,他这个军部尚书确实沦为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天子突然间问及军事,倒是让史可法很是措手不及。
不过史可法从政这么多年,这几年又常随君侧,稍微一琢磨便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荷兰也好英吉利也罢,皆化外蛮夷不知礼仪教化,东南诸国地域向为大明藩属,东南百姓亦为大明之子民,如今诸国虽惨遭张逆屠戮,国祚断绝,但百姓多少尚存,如今既寻不到诸国王室后人继承国统,大明理应将诸国之地收回,外邦不征询大明之意便在各沿海地域建港口,设军驻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臣以为当遣使警告,令荷兰、英吉利立即将各港口拆毁,否则大明天军一至,必将玉石俱焚!”
朱慈炯笑了笑道:“荷兰等西方之国,远渡东境,便如无根之萍,朕要灭之驻地陆军不过弹指一挥间的事罢了,只不过这些以海军为傲的异邦,其根本还是水师,因此朕若是要敲断他们的脊梁,让他们再不不敢生出东顾之心,唯有灭其海军方为根本!”
史可法道:“启禀陛下,荷兰一直自诩海上强国,这些年在外海肆掠,与郑芝龙因为利益冲突多有交战,罕有胜迹,福建沿海如今更是成了异邦水师的禁区,臣以为,若荷兰等国不知进退,大可水陆并进,令偃武军剿平荷兰、英吉利等国港口,郑芝龙水师南下,彻底将诸国水师击溃,然后在海上实施封锁,但凡想入东境之异邦一律武力驱逐,久而久之,异邦深知大明水师之强,必生敬畏之心,自然再不敢觊觎东境之土。”
朱慈炯心里冷笑,如果郑芝龙真有史可法想的这么听话,那他还犯得着去剿灭吗?荷兰等国派遣远洋舰队进入东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殖民和发展商贸带动国内经济,战争并非主要目的,郑芝龙也是一样,其根本还是海盗,为的同样是垄断海上贸易,才会与荷兰等国产生冲突爆发战争,如今荷兰已经对福建沿海敬而远之,与郑芝龙的商贸路线就没有了直接冲突,这时候指望郑芝龙消耗自身去剿灭荷兰舰队,完全就是一厢情愿罢了。
但既然史可法提了,朱慈炯也不打算泼其冷水,于是说道:“那便如史卿之言行事,先召郑芝龙入京领赏赐爵,如何驱逐荷兰等国,待朕见了郑芝龙以后再议不晚。”
“陛下圣明”
第五百七十三章郑家(3)()
福建泉州水师总督衙门。
郑芝龙客客气气的让人将前来宣旨的太监送去安顿好,脸色无比阴沉的坐在大堂主位上,眉头深皱一脸不愉。
堂内,郑芝龙水师麾下重要将领济济一堂,脸色皆是阴晴不定,但几乎所有将领都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圣武小皇帝时经五年之后,终于要对郑家动手了!
在福建民间一直有句话流传甚广,皆言‘大明步军陆地成雄,郑氏水师海上为尊’!
大明步军逐满清平内乱,一切当面之敌弹指皆灭,足见其强悍,然海上力量就是一个笑话,大明的海上无冕之王就是郑芝龙,带甲六七万战船三千艘,海上军事力量大明各地水师安能望其项背!
郑芝龙海匪出身,纵横海上二十多年,即便归顺了大明,可又何时将大明放在眼里过,之所以降,无非就是想要扩大贸易,从大明内地获取更大的好处罢了,至于大明不管是衰败如昨日还是强盛如当下,与他郑芝龙何干,与郑氏水师又有何干。
但是圣武皇帝的战绩实在太过彪悍,郑芝龙如何能不关注内地的一举一动,松山船厂更是其重点关注的目标。
上海船坞,十二巨舰下水,两万水师官兵海上操练,这一年以来炮声隆隆,连日不绝。
按理来说,他郑芝龙归顺了大明朝,大明名义上已经拥有了一支足以震慑四夷的海上力量,那么圣武帝为何还要在上海编练水师?郑芝龙不傻,小皇帝的这一举动只能说明一种可能,那就是小皇帝从来没有将他郑芝龙当成过自己人,就像他从来没有将大明当成过自己的国家一样!
互相不信任,那么迟早一天会爆发矛盾与冲突,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所以小皇帝未雨绸缪,在自认没有能力制衡郑家水师之前,一直隐忍不发,甚至继位以后赐他伯爵爵位,年年更是多有赏赐,无非是想要麻痹其心志而已。
郑芝龙自认自己乃是海上蛟龙,即便明知小皇帝对他不放心,可也不曾放在心上,直到一年前,十二巨舰下水,郑芝龙才真正感到不安,亲自沿海而上,观看了松江水师的操练以后,不由感到了深深的震撼,隐隐还有一丝恐惧。
若非亲眼所见,大明区区十二舰下水,如何能让他感到恐惧,他麾下战船三千艘,纵横海上难逢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