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羰歉咧校芙饩人峭牙肟嗪!
最是无情帝王家,世间薄情读书郎,被资助的读书人最后高中的不在少数,但最后真正愿意解救资助过他们的薄命女子的又有多少?无情无义的自从此不闻不问,相见如同路人,稍有些良知的还会奉还银钞,最后能兑现承诺将她们救出风尘甚至纳为妾室的少之又少。
但少就表示还有,有就有机会,哪怕机会渺茫,依旧不能阻止这些苦命女子如同飞蛾扑火一般去搏取那一线希望。
第六百二十七章拐卖()
此刻秦淮河畔,一个年纪差不多四五十岁的妇人正在嚎啕大哭,周边围了一圈又一圈看热闹的人,有人在责怪,有人在评头论足,场中一个老汉对着妇人劈头盖脸一顿狂打
朱慈炯也在围观的人群当中,身边自然都是弑血卫队乔装成的百姓,听了议论,朱慈炯的脸色已然难看到了极点。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这老汉乃是南京城外的富户,膝下只有一个独子,然而四年前,儿媳生子的时候难产而亡,这儿子倒也算得上是个情种,没过几个月竟然相思成疾一命呜呼,老汉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此一蹶不振,渐渐喜欢上了青楼买醉,这种事情对于民间稍微有点身家的富户来说不算稀奇,毕竟老汉也不是挥霍无度、一掷千金只为搏美人一笑的纨绔。
老伴一个人在家带孙子,又有佃户打理田产,日子倒也过的不错,今日午后小孙子吵着要爷爷,老太婆没有办法,也知道老头喜欢在秦淮河边上的望江楼喝酒,就一路寻了过来,谁能想得到,一时不察,小孙子竟然在眼皮子底下被人拐跑了去!
小孙子可是这一家子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被人贩子拐跑那无异于天塌地陷般的巨祸!
几番寻找没有消息,老头子差不多得了失心疯,老太婆几次想跳秦淮河寻死都被其拉了回来,看架势是想要亲自动手活活将其打死,才能解了心头之恨!
朱慈炯也恨!说白了,如果不是这次出宫遇上这等事,估计他就算待在深宫一辈子都未必会有官员将这样的‘小事’呈报上来让他知道。
但他如今知道了,怒火几乎瞬间充斥了整个胸膛,朱慈炯之所以会这么愤怒,完全是因为两件事,当初他的灵魂意外到了现代,最开始的那段时光无疑是最难度过的,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得了失心疯,甚至连他父母都渐渐绝望,但是就有这么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整天陪着他疯,他说自己是皇子,她就说她是小公主
然而好景不长,这个小女孩五岁的时候被人贩子给拐走了,邻居家的大婶也从哪以后精神上出了问题,女孩父亲散尽家财只为寻找女儿能够回到身边,可以说因为小女孩的被拐,一个家庭彻底破灭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与现代的妻子宋雅没有孩子,最后也是因为无儿无女导致宋雅早逝,可以想象如果他与宋雅有孩子却被拐卖,将会对他们夫妇造成何等的天塌地陷般灾难。
拐卖儿童的事情在现代社会很常见,因为有巨大的买方市场,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哪些偏远落后地区的汉子因为娶不到老婆,传宗接代自然无从谈起,因为想要通过少量的金钱来买个媳妇生孩子,或者直接收买男童延续香火,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被贩卖的儿童一个算是比较好的结局。
但是很有很大一部分市场则是将拐卖来的儿童弄成残废,比如打断甚至锯断手脚去乞讨,去博取同情心,这种儿童的下场正常都是惨不忍睹,一辈子基本也就废了
但在古代这种现象理应不多见才对,因为买方市场小啊,前些年不要说儿童被拐卖,便是因为养不起亲手杀死子嗣的现象都比比皆是,谁会去拐卖儿童?
尽管朱慈炯一时半会没能想明白其中的关窍,甚至于内心更加倾向于这个老汉的孙子很有可能是失足落水,但这些并不妨碍朱慈炯心里已然做出的决断!
因为哪怕现在贩卖儿童的事情还没能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随着大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贩卖儿童的事情必然会出现,现在大明鼓励生育,是因为朱慈炯需要大量的人口去移民去占领既得土地,但不管是发展一百年还是两百年,以国人的生养能力,人口迟早会饱和,就算大明以后不去施行计划生育,也会因为诸如教育、医疗等各方各面的原因,导致国民不愿意多生,这一点后世已然得到证实,而且这种现象对于越是富裕的地区便越是常见。
朱慈炯既然已经料到到了会有这么一天,自然会去想办法去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他知道后世一旦自己家孩子被拐走,那么差不多预示着一个家庭的毁灭,只要孩子一天没找到,这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都要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当中,所造成的摧残根本没法估算。
朱慈炯离开现场的时候脸色阴郁,至于这个老妇的孙子最终能否会被找到,是被人贩子拐走还是失足落了水,自会有人去查清楚,这种小事本还犯不着让他过问,但既然遇上了便也算是他与这户人家有缘,聊作心力罢了。
“如果此孩童确实被拐,那么尽可能将其找回来。”朱慈炯脚下一顿,突然开口道:“万事总得要抓一个典型,拐卖儿童的案犯交给法院公开审判,过十天半个月你去告诉陈子壮,修正大明新律但凡拐卖儿童之罪犯,一旦确认罪行无误,不论主从一律凌迟,收买被拐儿童之家,一律斩首,以为后来者诫!”
装扮成管家模样的韩赞周立即躬身应是。
“另外”朱慈炯想了想补充道:“此律为万世不移之法,后世君王若要修正,可废凌迟之刑,但不可废除极刑,贩卖儿童罪大恶极,唯死方可赎其罪!”
“老奴明白。”韩赞周心里苦笑,万岁爷登基以后,最大的乐趣便是废除一项项祖制,以至于最喜欢在祖制上面较真的儒臣现在都习以为常,更是懒得和万岁爷较劲,因为知道较劲也没用
万岁爷以废祖制向官场向天下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个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祖宗之制如果能适用这个时代那么便有保留的价值,如果不仅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大明发展造成了阻碍,那么便需要毫不犹豫的去废除!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套祖制万代传的事在大明将不会存在半点生存空间!
第六百二十八章天足()
朱慈炯自己废除祖制有瘾,自然不会反对后世之君废除他定下的制度,对待官场他选择独裁政治,对待自己人他还是比较讲究民主的。
比如皇室优待政策,那是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不改就算大明再怎么富的流油,迟早一天也是被拖垮的命,但是他自己也清楚,因为这个天下是朱家的,最终皇室无论如何也不会亏待了自己血脉至亲,因此这条制度可以想象迟早一天会被改!
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他在这一次废除皇室优待的大政当中已经做到了极限,后世即便要改也绝无可能改到圣武朝之前的模样,如果说圣武朝之前的祖制是死的,那么朱慈炯定下的制度就是活的,他定下来了一个框架,后世之君随意在这个框架里面乱跳,只要不跳出这个框架,那么大明的社稷就不会有倾覆之忧。
毕竟朱慈炯拥有着的可是几百年以后的政治眼光,知道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让大明实行的制度至少能够经得起数百年的考验而不落伍,至于千百年以后的事情,朱慈炯不是先知,自然也不会考虑的那么长远。
这次儿童被拐事件,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数百年以后可能会发生的现象,但是后世人道主义的盛行,朱慈炯很清楚对于犯罪份子的震慑作用将会越来越低,朱慈炯一直坚定的认为,要想将犯罪行为减少到最低点,就必须要用重刑!
所以对于这样的事,他不仅仅要画框架,还要设底线!
最近这半年,算上这次朱慈炯已经是第二次设底线,第一次是假钞案,对待制造假币和贩卖儿童的罪犯,不管造了多少假币,贩卖了几个儿童,只要抓到不管怎么死,但一定要死,这是底线,是圣武帝为大明设立的万世不移之法,后世之君若有违背,视为欺祖!
所以韩赞周在听到万岁爷说的这番话以后,并不惊讶,他需要做的只是做好一个传话筒而已。
“刚才那个妇人似乎缠足?”朱慈炯再次停下脚步,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
韩赞周微微一怔,似乎有点赶不上万岁爷跳跃的思维,不过他还真没注意到这么个细节,于是不确定的回道:“似乎缠了,老奴眼拙,没太看清。”
朱慈炯笑了笑,缠足之风盛行,据考证能追溯到南唐皇帝李煜。
道山新闻记载说:‘后主宫嫔窅娘,纤细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晋文公好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越王好勇士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这些事迹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上有所好,下必仿之,因为皇帝喜欢,想要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宫女纷纷效仿并不奇怪。
李煜喜欢小脚女人,宫里面缠足,渐渐流传到宫外,成为大家闺秀之间的对象,但民间不可能流传,民间女子就算不能承担重体力活,但还要操持家务,缠足尽管能让让女子走起路来体态轻盈,如弱柳扶风一般引起男子的畸形嗜好,可即便不缠足也不会让男人心生厌恶。
缠足之风真正兴盛的时代是清朝,为什么会突然兴盛,已经无从追考,但清代以前的妇女缠足,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缠足,更没有如清代那么变态到了迫害女子身心健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