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民心者得天下,洪天是深信这句话的,所以他一直都不遗余力的笼络人心,这次自然也不例外,他已经决定和天京一带一样,免去江宁府三年的粮赋,而且打算收复其他地区后,也如此照办。
回到天京城已经是深夜了,不过洪天和重大臣依旧没有休息,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工作怎么都做不完,休息的时间极其少,而且现在淮军迫近,他们更加没有时间休息了。
应对淮军的战略对策,是连夜想出来的,原本洪天是打算进行防御战的,因为江宁府收复不久,急需休养生息,而霆军收编时日尚短,还需要时间观察忠诚度,不过既然现在又惹出英国人来,那就不能在拖下去了。
别看英国离这里遥远,洪天可是清楚英国的厉害,单单是从印度、南洋和香港抽调兵力过来,就够太平军受了,他甚至连天京失守的可能都准备好了。
不过在此之前,击败淮军,收复苏南地区的话,在淞沪等地修筑好炮台,有一定的可能可以阻止英国入侵内陆的。
战略的大方向,洪天尚能插手,但是细节方面就不行了,大部分都由其他人代劳,其中李秀成、韦志俊、王诩、彭玉麟和杨岳斌,皆是此中能手,所以洪天并不担心。
这次和淮军的战事,依旧是洪天为统帅,因为李秀成的伤势依旧尚未痊愈,而且洪天其实也想亲自出手,他觉得自己在天国的威望还不够的,如果能领军打败淮军,那样才能真正确立自己在太平天国一言九鼎的地位。
他如此做完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是普通的帝王,他现在的威望就足够了,但是他的事业太过艰辛,而且未来他必须要改革天国的落后制度,那就要足够的权威,那是即便在场的这些天国重臣齐齐反对,他都能依旧施行的权威。
他根本就不奢望,自己那超越这个时代见识的改革,能得到在场这些人的认同,这条路很可能要他自己独自一人走下去,这些人虽然现在和他同路,但是说不定在以后会成为他的绊脚石,尽管洪天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不能不事先做好准备。
一条条战略部署定下,一条条命令向外传出,整个太平天国开始行动起来,所有人都知道淮军逼近的消息,所以皆高效的完成命令,因为这是事关整个天国,事关他们所有人命运的一场战争。
第76章 全线激战()
八月初,洪天就命令太平军发动攻击。
洪天率领主力部队,从天京乘船出发,浩浩荡荡沿江而下,大军直逼镇江首府丹徒而去。
另外还有三路军队,分别进攻镇江其他各县。
一路由天京之战投降的湘军将领萧庆衍统领,从句容出发向着丹阳攻去。
江宁战役中,萧庆衍负责辅助韦志俊管理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正式得到洪天的重用。
一路由刘官芳统领,字溧水出发,进攻金坛。
这是刘官芳主动请缨的,因为金坛以前是他的老巢,对那里十分熟悉,甚至曾在那里打败过戈登的洋枪队。
最后一路,则由李臣典统领,自高淳出发向着溧阳扑去。
李臣典无论是在江浦之战,还是征剿冯子材部,都战功显赫,已经显现出对天国的忠诚,洪天自然不会亏待他。
总共四路军,洪天一路总数达三万人,刘官芳部、萧庆衍部、李臣典部各一万。
而火炮则全部集中在洪天这一路,并且其中有万人是水师,连两艘英国舰队都开了过来。
那些英国大兵竟然有大半投降,愿意帮助太平军驾驶战舰,是洪天始料不及的,不过他想到后世日本攻打东南亚时,大批英军投降就不感到奇怪了。
和威妥玛他们驾驶着三艘快捷的战舰,轻装上路不同,李鸿章和李鹤章兄弟,沿途不断调兵遣将,所需要的时间自然要多得多。
当得知太平军出发东征的时候,李鸿章和李鹤章,以及其他淮军将领才刚在常州汇合。
中军大帐中,淮军主要将领济济一堂。
“发匪分四路大军将至镇江,各位以为如何?”李鸿章问道。
“我们已经将驻地的部队大多召来,发匪全线攻来,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路,否则让他们东窜,将对苏南各地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吴长庆道,“我愿前往丹阳,那萧庆衍竟然投敌,我定将他斩于马下!”
吴长庆父亲也是团练出身,在对抗太平军的战事中阵亡,他身负父仇,对太平军痛恨之极,在得知昔日好友萧庆衍竟然投降太平军后,心中愤怒之极,恨不得生吞了萧庆衍。
“我愿意前往金坛。”说话之人是潘鼎新。
“我愿往溧阳。”此人是张树声。
李鸿章扫视这这几名自动请缨的将领十分满意,这几个都是淮军老将,跟随他从安庆东至上海,算是自己的心腹干将。
见到他们斗志如此激昂,李鸿章对于此战越发有信心了。
“就如此吧!我亲帅大军前往丹徒,接应刘省三,军情紧急,都马上出发吧。”李鸿章道。
“诺!”众将领命出发。
太平军直扑镇江各地,而淮军则快速驰援,双方很快就打了起来。
首先交锋的水师,太平军水师强大之极,只是一波攻势就冲散了驻守在丹徒的淮军水师,封锁了丹徒段水道。
两艘英舰对丹徒发动炮击,掩护太平军陆军登陆。
洪天一开始对丹徒围而不攻,直到火炮运到后才发动总攻击,火炮大肆轰炸,让丹徒烽火连天。
这次的火炮数目达一百三十门,其中的一百门是原本攻打江浦所用过的,十门是鲍超部的,还有二十门是缴至冯子材部广勇的。
说起来也奇怪,鲍超部兵力数倍于冯子材部,但是火炮数目则只是冯子材部的一半而已。
后来洪天一问才知道,湘军的火炮大多都集中到在天京外,希望借助火炮之威,攻陷天京城,所以其他部队很少配备有火炮。
至于冯子材部的火炮,则是广勇十数年来的积累,虽然数目较多,但是质量并不佳的,都是旧炮,否则以冯子材的权势,根本就架不住有心人的觊觎。
如此数量的火炮齐射,简直震天撼地,让整座丹徒城的地面都仿佛要震动起来。
而淮军仅有六十余门火炮,虽然有部分是购置列强,但是在火力上依旧不及太平军一方,特别是那两艘英舰也加入炮击,淮军很快就撑不住,只能龟缩在城中坚守。
不过,淮军相当坚强,坚决抗击太平军,将太平军数次试探性的攻城击退,让洪天无计可施,只能进行持续性的炮击,寄希望于瓦解淮军的斗志。
而其他各路军,形势则差不多。
吴长庆镇守丹阳,和萧庆衍部激战数次,各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期间吴长庆多次阵前辱骂萧庆衍,而萧庆衍直接无视,丝毫不为所动。
而潘鼎新虽然先一步抵达金坛,但是在刘官芳首轮攻势下就被迫撤出金坛城,倒不是他所部实力不济,而是城中的百姓得知刘官芳重返金坛,竟然纷纷响应,潘鼎新为避免腹背受敌,果断的撤出金坛城。
不过,潘鼎新也没有走远,他可不希望自己离开后,刘官芳东进常州,那是整个苏南恐怕会乱成一团。
而刘官芳也是如此想法,他占据金坛后,屡次对潘鼎新部发动攻击,但是成果不大,虽然想东进,但是又担心潘鼎新部离开他所部的监视,无论是其前往其他战场,或者西进都可能对天国一方造成麻烦。
两人皆有些投鼠忌器,在金坛一带僵持着。
至于溧阳一带,张树声坚守城池,而李臣典则日夜攻城,双方皆损失惨重,至今胜负未分。
太平军和淮军之间的这场大对决,主要战场在镇江之内,但也波及到江宁,双方在镇江和江宁交界处爆发大小战斗数十次,相当的频繁。
它被后世记载为镇江会战,是太平军发动的苏南战役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镇江会战后,苏南战役大局已定。
太平军和淮军的激战在整个镇江越演越烈,双方总共投入十余万兵力,两者兵力基本持平,不过在水师方面太平军全面占优,火力上也占据优势,所以一开始太平军就占据了主动,特别是在主战场丹徒,一直压制着淮军。
不过,淮军的实力也不容小视,得到列强支撑的淮军装备要比太平军略胜一筹,而且因为之前在苏南战场上对战太平军屡战屡胜,所以士气高昂,并不比太平军弱多少的,所以镇江之战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扬州府江都城内江宁将军临时府邸。
都兴阿在书房之中,看着手中的军情报告,神色变得凝重,道:“镇江已经开始打起来了,发匪和李少荃的淮军銮战,双方兵力相仿,短时间之内恐怕分不出胜负。”
“李少荃一败,江南局势将会逆转,我们旗兵,淮军和湘军皆无法抵挡发匪,恐怕扬州之地,也守不住,难道这样也要坐视不理?”富明阿道。
“不然我们可以怎样?驻守六合的发匪谭体元,依旧没有撤退,显然发匪早就防备我们了。而且长江已经被发匪封锁,连洋人商船都不允许同行,我们根本就无法渡江支援他们,看来他们也是急眼了,竟然宁愿得罪洋人,也要杜绝我们借助洋人船只调兵。”都兴阿叹道。
“或许我们可以东进通州,从海边南下松江,那样就可以避过太平军的封锁,抵达长江以南。”富明阿道。
都兴阿脸色一沉,道:“那样我们不是远离扬州了?如果太平军进犯怎么办?而且如此周折,路途遥远,费时费力,到时抵达镇江,战斗都可能结束了。”
富明阿道:“是属下失言。”
他口中虽然如此说,但是心中却颇不以为然,因为他知道都兴阿并不是真的担心这些,而是依旧担心折损八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