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赚到风头也就罢了,他这一个“挖坟”行为还得罪了不少下属,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让他恼火得不行
主子不爽,狗子自然要出歪主意给主子消气了:“刘大人,要不要发文去”
他的意思是要发文责难徐清。一文责难,若是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升官难望了,政治污点嘛
“唉~他总归做了实事的,还是我先提出来的,要是我责他不周,未免让冀南同僚笑话。”刘墨也是官场老人,贪名好利却也头脑清醒,知道不好凭此事朝徐清发难,徐清现在在百姓心中可大有声望啊。
狗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幽北局势紧张起来,兵员增加,食盐已是不足,上面摊派下来的份额不少,既然徐刺史这么能干”
刘墨微微眯眼,思考道:“你是说”
狗子接着上面的话,继续道:“可以让徐刺史去办这件事,上面只要五千斤,咱们可以问他要一万斤,如此一来”
刘墨听了眼前一亮,要一万斤,交五千斤,还有五千落在他手里,五千斤盐,那可是宝贝啊,刘墨又问道:“可他能凑出难么多盐吗?”
“大人有所不知,沧州地界有一处盐山!若是凑不齐,不正好让大人你”
“有个盐山?!那正好他能学庞统审案,我看他能不能再学诸葛亮借箭!”刘墨恶狠狠地道。五千斤盐的份额,搁在刘墨手里也的确很难完成,沧州有盐山,如此一事,不推卸给徐清,还能推卸给谁?
一万斤白盐!五天时间!看徐清怎么借的来!
以前盐山的产量,一天也不过百斤,加上销量展开不了,沧州的存量也就三千斤。按照这个数据,五天时间四千斤都凑不齐!
凑不齐就是渎职,渎职就得被罚,如此一来,刘墨就有了机会借徐清上位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刘墨的命令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徐清也无力拒绝。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话放在同是徐清的身上,竟然也同样印验。当然,前提是徐清真的像刘墨心中所想的那般普通。
可这天难的盐供任务,放在徐清身上,不和凑齐一万斤泥巴一样简单?
海盐的生产早已进入了量产阶段,日产五百斤,一直在攒着呢。为什么攒着?一则不想和黄家争利,二则欠李渊的盐,总要想办法攒起来还了不是?
沧州商队有所增加之后,徐清才放出一部分以稳定盐价,如今还有六千多斤放在库房里头。加上盐山的产量,徐清白得了三成,一万斤的数,只消一天时间运筹,就能凑得齐。
问题是,徐清这一次送的盐,算不算在李渊的账上呢?
恰如此,徐清接到了刘墨发来的文书时,就是如此想的。纠结了半天之后,那送信之人要徐清给个回信,说是徐清若有难处,可让他回报副总管大人。
徐清暗笑,一万斤盐,放在别的地方简直就是下了死手,回报有用的话,就根本不会全部摊派在他头上了。
也不知道,这个素未蒙面的副总管大人为何对徐清如此。
总之,这件事徐清想接也得接,不想接也得接。徐清沉吟一下,对那求回信的人道:
“你回禀刘大人,就说一万斤盐没问题,我三天之内必送到”
“什么?三天?”
“军情瞬息万变,前线缺盐,容不得耽搁,三天盐不齐,我立即辞官!”
第141章 初入草原(2)()
天色昏沉,刘墨在官居府里处理杂事,忽然一通脚步声由远至近:
“刘大人,大好事啊~”
刘墨抬头一看来人,自知是给徐清送信的人回来了,低沉问到:“哦?那小子如何说?”
“刘大人,那小子说,三天之后,盐凑不齐,就主动辞官!”
“三天!你确定没听错?”刘墨猛得站起身来道:“怎么可能!”
“这不正好么?刘大人,我看那小子,本就不愿为官啊”
刘墨脸色阴晴不定,良久才吐出一句话:“什么不愿为官,我看那位徐刺史是要陷我于不义啊~”
“这”
“三天凑齐一万斤盐,人力能做到否?那小子立此誓言,就是让官场上的人都看到我在逼迫他啊,如此陷我于不义。”刘墨猜想到。也难怪刘墨能猜一万种徐清可用的诡计,也猜不到徐清能凑齐一万斤盐。
“那小子诡诈如此,为之奈何?”
“后生嘛,聪明是聪明,可还缺了一味老练”刘墨抚一抚长须笑到:“他此计,不过是依着此事人力不可为,又强加于他一身而博取同情罢了,如果我不逼他,反而为他求情如何?”
“哦?这要是误了军期”
刘墨却毫无犹豫地说到:“误了军期才好,到时候把责任推到他身上,让刘赞去收拾他,我也落个爱护下属的名声”
“东翁妙计”狗子知道主子拿了主意,自然要奉承一番了。此计妙与不妙,就没人知道了。
一天过去了,两天又过去了,刘墨正打算提笔写下文书宽慰徐清的时候小厮来报:
“徐刺史亲自押送一万斤盐,已经到了三十里外!”
刘墨听了大惊,以为耳朵出了问题,反复询问之后,才确定了徐清真是押着一万斤盐来了。
可他想破脑袋也还是想不通,徐清到底怎么变出来这一万斤盐的!
买?哪里来那么多钱?莫不是徐清把沧州盐行给全部抢了?抢也抢不来这么多啊!
从沧州到这里,可要走个一天两天,现在徐清已经带着盐在三十里外了,也就是说,徐清一天时间就把盐准备好了
难道,这个徐刺史真的有神仙法门?
不可能,难道海盐,对!一定是海盐!能够凑出来这么大数量的盐,一定是海盐。这位徐刺史是打擦边球呢,想要以次充好!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啊
“嘿嘿,一万斤盐,质量不好,可是要折色的”刘墨暗暗地道。
要真按照往常的价格,十斤海盐还比不上半斤白盐。这样一折色,徐清的万斤白盐,就缩水成了五百斤了,看他怎么交代。
等了几个时辰,徐清一行到了外郭郊,刘墨听了小厮传的话,整整衣衫,一副忠厚长者就要提点后辈的样子,带了手下人去迎接徐清了。
那么徐清为何亲自来了?他想去草原逛一逛
沧州去幽州,不过半月时间,往半月,回半月,留半月,过年之前还能回到沧州。
他写了一份密奏送到了长安,和李渊好好算了一下这第一批盐,算是清了帐。
而且他亲自押着盐,不怕被沿途官员截留,能尽数送到前线,算是对前线将士负责了,毕竟徐清是府兵出身,香火之情啊。
正是秋末牛羊大肥之时,还能和塞外人交易一番,换个千余头牛羊回来。
出门这么久,徐清也不太放心家里的,就着牛吃草等人尽数布置在沧州城周围,保卫荀雪儿等人。荀雪儿也不放心徐清,就拜托黄诗梅随徐清走一趟了
一天准备,第二天就出发了。上百辆大车,合着护送部队,足足两千人,乌泱泱一长毛线。
行至河间,也就是暂时的冀南总管治所,徐清派人去报告了刘墨,说要换取文书。
刘墨本不需要出门迎接徐清的,可他惊讶之下,一时忘了这一茬,带着总管府内一干官员,站在河间城外。明白过来之后,已经进退两难了。还好,徐清来得比较快。
只留五百民夫押运,千众卫队驻扎远处,没有露面。徐清远远就瞧见了刘墨等人,一马当先,走到河间城边。对于这个刘墨,徐清是不太感冒的,一万斤盐都能全派在他头上,加上刘赞的暗示,刘墨在徐清心里还能是什么好鸟?
“下官徐清,应命将一万斤盐送到了”徐清下了马,朝着为首那官员拱手,却不拜。
“大胆,见了上官,岂有不拜之礼?”一名与刘墨同行的官员指着徐清喝到。
徐清撇了一眼那人,暗暗地把他移到了黑名单。刘墨不过是从四品上,徐清也是从四品下,刘墨随是上官,却也不过比徐清大一级罢了。官场上,大一品才算大,大一级还真不算。况且,徐清还是开国县伯,这刘墨算个什么东西?
徐清于是理直气壮道:“我乃开国县伯,诸位恐怕受不住我的拜见吧?”
“你”那人听了,也不好反驳,比较有爵此有官不知尊贵了多少。
“好了,徐刺史为本道解决了个大问题,诸位就不要在细枝末节上难为他了”刘墨说话,看不出心情好坏。徐清却听出来了他话里的意思:这个徐清,不懂礼数,该拜的不拜,看在他辛苦的份上,不要计较细枝末节了。诸位,要为难他,就打他七寸要害!
果然有人心领神会,对徐清道:“徐刺史一日备齐万斤盐,我等佩服,可这盐也有好有坏,徐刺史当心下面人以次充好啊”
刘墨不动声色的看了那发声的人一眼,点点头。打自己家孩子,打别人家狗,这是官场过招。
“敢问何等盐为好,何等盐为次?”
“斗水两盐,不见泥沙者可”
这个条件,能要得到徐清?徐清大笑道:“哈哈哈,刘大人以为如何?”
“本官同意”刘墨也点点头,军队里吃盐,没有泥沙即可。
“好,请诸位往视!”徐清伸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刘墨心里重新震惊了,这海盐可是不干净,徐清能有如此自信,是在装,还是真有其实?
真相马上揭露
盐,雪白的盐,虽然只打开一包了,反射出的光芒也让人眼花这盐,若是有人还说质量不好,恐怕就真有晴天霹雳砸人了。
刘墨一阵眩晕,心道,这才是后生可畏啊。他对徐清道:“徐刺史真是厉害啊,不知老朽可能帮上徐刺史一二?”
“刘大人过誉了,下官只为了讨一纸过关文书。”
“好好好,立刻办理”刘墨回过神来,突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