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地主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是会改变的,但历史也有惯性,比如玄武门之变得结果虽然变了,但李世民造反李建成守擂,这个角色不会变。同样的,那个真正得历史上,灭突厥得是李靖,这一次,灭突厥得仍然是李靖。

    李靖率三万精骑北进,李渊统率大军在后面步步为营,冒雪至阴山,遇突厥营帐千余,于是李靖下令攻占,原来皆是突厥人得妇孺因为雪大,没能及时跑到阴山以北,营帐里面没多少战士,没打多久,便全给俘虏了。

    史载:尽俘之以随军。

    突厥妇孺营帐以及被发现了,那么突厥得大部队也在不远之处了,李靖派兵去侦察,果然发现就在不远之处。但这一天,忽然起了大雾。

    李靖以为这正是突袭的好时候,而颉利可汗已经被连日的逃亡逼得疯了,没有丝毫警惕之心。李渊令偏将苏定方率五百骑兵作为前锋,在九十九级浓雾的掩护下,衔枚疾进。

    到了颉利可汗牙帐不过三里的时候,方才被突厥人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攻下了突厥颉利可汗的牙帐,颉利乘千里马正准备西逃。李靖早已经料到了,三万大军在颉利可汗必经之路上等着。李渊也带着几十万大军北进,突厥溃不成军,一战下来,被歼灭万余人,剩下的突厥民众全部被俘虏了。

    颉利可汗的儿子叠罗施也准备投靠西突厥,或者高昌国国外,但是,在西进的过程之中,结果被出塞打猎的李元吉给一举擒获,简直是给李元吉送了个大礼包。世子身边嘛,一堆的草原名将,突厥大将执失思力、阿史那杜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

    而叠罗施的父亲颉利可汗就没这么幸运了,或者说捉到他的将军没那么幸运了。颉利可汗身边的将领,大多是其他部族的可汗,见颉利可汗跟不了了,纷纷叛逃。叛逃的还算仁义,其中一位为了自己保命,联合剩下的人,一把活捉了颉利可汗。在路上,碰到了等待他们很久的李道宗。

    颉利可汗被送到了李渊帐中,李渊却不杀他,说什么你啊,可能是朕最后打败的一个敌人了,朕这晚年生活,还需要把你留在身边炫耀呢。于是,封颉利可汗为归义王,“右武卫大将军”,对了,和徐清的“左武卫大将军”低了半级,迁入长安生活。其子叠罗施,为归善王,统率颉利可汗的本部和很小很小一块草原。

第469章 太上皇reenS。() 
东突厥灭亡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唐和整个草原。逐渐南下的雪,没有阻挡住大唐百姓奔走相告的热情,而草原上和期望利用突厥人报仇的世族,对于他们,这个冬天可真冷啊。

    突厥人不是李渊能够灭了的,加上大贺氏和渤海国,也是无法杀尽这么多人的。所以,就将突厥人拆散,分成八部。大唐要了四部,大贺氏和渤海国各两部。四部两部这每一部,都要分开来驻扎。而李渊,利用大唐皇帝的威严,直接封出去四个王。

    阴山以北,则是大贺氏今后驰骋的地方。阴山以东,一片肥美的草原,便是渤海国游牧部分的圣地。阴山以南,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里,自曹魏灭了之后,这还是属于第一次。设立都护府,辖制突厥四部,薛延陀数州县。还有其他附庸在突厥周围的部族,也都投降到了大唐。因为他们都知道,到了渤海太憋屈,到了大贺氏变奴隶,只有到大唐,就还能混个王当当,虽然也是受人管制,但是在草原上的尊荣不变啊,自己的王位,也不用被人挑衅了。

    大唐的军事中心,终于不要在幽州了,长城外面,都已经成了友邻。而且,这些友邻,至少在五十年以内,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于是,沧州商会在幽州重新啊建立起来了一个幽州商会,用以和草原民族进行交易。谁也想不到,通婚联姻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商会做到了。什么事情呢?让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和睦相处。

    幽州商会建立之后,牧民可以很轻松用牛羊换取中原的布匹,粮食,农民也可以用粮食换取价格公道的牛羊产品,如耕牛或者羊毛衫。幽州商会还兼有调剂市场的功用,他建立了是个常平仓一般大的东西,储存市场上最基本的一些商品,还在草原上有自己的牧场。价格低的时候,从市场上买回来,渐渐提高市场价格,价格高的时候,便比市场上的价格稍微低一点放出去。这样,既能够维持市价稳定,还自己赚了钱。

    不患不足患不均,华夏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其实早就可以满足社会上的需求了。但是,两千年的历史,依旧常发生饥荒。这是为何呢?这是因为粮食堆烂了的人,难以将粮食买给需要的人,导致华夏这个巨人血脉不流通。

    现在,过剩的产能,投入到了市场上,即使的被消费掉了,满足了下层人民的徐清,也削弱了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两个之间的矛盾。矛盾消除是不可能的,但是矛盾发生的时候,能用吵架解决,两边用不着打架,更不要发生战争。

    这便是功德无量了。

    而李渊,显然是看不到这么个天下大同的景象了。

    得胜回朝,本来是十分高兴的事情,可奈何,李渊一回长安,就受了风寒,一只半病着不见好。请了天下名医,也让徐清看了,皆是束手无策。但若是让徐清说起来,这还能是怎么回事,这是老了啊。

    十二月末,不知不觉,徐清来到长安也快一年了,一年之前,他还和权力忠心沾不到边,但如今,他也成为了跺一跺脚,整个长安都要震三震的人物。而这天,徐清却要成为两朝老臣了。

    李渊对李建成说:“哎呀,建成啊,现在突厥以灭,朝政也稳定下来了。为父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情都快做不来了。从今以后,朝政文武大事,军政大权都交给你吧。”

    李建成当然不知道这是李渊说的真话还是假话,当即跪下道:“父皇春秋鼎盛,乃是安邦定国之株,儿臣何德何能。愿父皇将息龙体,儿臣尽力辅佐父皇处理朝政。”

    李渊看了一眼慌得不行的李建成笑着道:“建成啊,无妨,你安安心心当你的皇帝。明日朝会之后,朕就是太上皇了,朕不是在将你的军啊,朕是真的累了。别说,这个主意还是徐清给朕说的”

    “徐清?”

    “你别高兴,徐清不是为了你着想,而是为了朕着想。他给朕说了,三年之内,大唐要富强起来,要强盛起来,要朕等到那个时候,看万国来朝。看非洲的大狮子,吃南美洲的番薯,土豆啊,他可真是博学啊,朕听都没听过的东西,他居然能够知道。”李渊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和对远方的期待,这些东西,都是徐清说给他听的。

    君父君父,对于徐清来说,在这个大唐之中,李渊也算得上他半个父亲。李渊对他,也不比对一些庶出的皇子要差。李渊病了之后,徐清知道李渊的身体已经坏了,若想康复过来,唯有靠坚强的意志力。于是,徐清也不顾李渊问出来什么,就在那里说啊,未来人类会飞上天空,飞到月球,几千里外,还有白皮肤的人,黑皮肤的人,有的人的眼睛是蓝色的,等等。每次看见李渊的眼中多了一丝希望,徐清也就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快乐。

    李渊见李建成还愣着,于是认真地道:“也别做什么假样子了,天下的人,谁不想做皇帝,做天下主宰?你作为太子,自然是想的,你也别担心,你当了皇帝,军政大权我一丝不留的都交给你,绝不干预你任何事情。当然了,你觉得我这把老骨头还有什么用,只管招呼,哪个老臣不老实了,不用顾及,只管收拾。还有,呵呵,那些人,都交给朕去对付。”

    李建成眼中兴奋起来,拜倒在地上道:“儿臣,遵旨!”

    大朝,李渊将这个决定宣布了出来,并没有满朝喧哗,而是臣等遵旨。继而侍奉太子更衣,然后登基,井井有条。李渊在禅位之前,早就将朝中自己的那帮老臣安抚好了,至于其他人,在这个李建成早以及一言九鼎的朝廷,自然不敢反对什么。

    这一下,太子一党终于得偿所愿,李元吉掌管一军,为尚书令。

    意料之外的事情是,开春换季时,李世民忽然投入自己园中的水池里面,英年早逝。而他的父亲李渊,也因为这件事情,情绪再次大受波动,也大病一场,苦苦熬了三月,什么办法都想尽了,也抵挡不了这个生命的轮回。太上皇,崩了。

    李建成罢朝九天,举国哀丧,戴孝三年。

    李渊走的时候,做了一个比较诡异的决定。他下令捕捉五百多人,不知什么规律,也不知为什么,这五百人必须陪着他去下葬。李建成不顾朝中众臣反对,动用了军队,才将这五百多人捉到,全部下葬活埋。

    别人不知道,但是,李建成和徐清说了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和上一次魏冼说过的一样,一些千年的世族,势力太过于庞大了。连皇权也能轻易动弹,隋炀帝躲在东都或者躲在江都不回,似乎就是和这个事情有关。但是,这个千年世族掌握的东西,或者说足以让他们维持这么久的东西,徐清就不知道了。

    这些千年世族,实力太过于强悍和庞大,导致李渊不得不死的时候,决定将这个世族最核心的一些成员,拖到地下去。李渊这样做,可是背负了千年的骂名啊。

    徐清,终于找了个机会,去到那个阴世师埋藏宝藏的地点。果然,又是那个熟悉的东西,一个只有半边的鼎——用无命之石铸造的。这种东西,徐清也不知道怎么把他弄破,只能在这鼎上狠狠得涂了一层金漆,这才搬回家里。

    而这时,消失了很久很久的一个人出现,他叫做袁天罡。袁天罡得知玄武门之变即将发生的时候,提前差不多一年就出去了,连老朋友李渊死了,他都没有回来吊丧。但这次回来,他却直接找到了徐清,对徐清说:“阴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