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很快的,整个博辅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砍伐的木材。

    这时,博辅造船厂的管事梁小明进行了建厂前期勘察工作。来到博辅,他被人山人海的景象震住了,梁烨的大手笔和高效率让他折服。

    在他的规划下,博辅造船厂的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预计建造五个船坞。这个时期的船坞,与旧时空现代化的船坞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就是在岸边挖个大坑,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在其中造船,船造好后,引水入坑,船漂起驶出。

    当然,来梁小明建造的船坞没有如此简陋。他指导建设的船坞是典型的干船坞: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简易挡水坞门,用于船坞的排灌水;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其平面形状是半圆形,与坞室相连,在这里安装和修理尾舵。

    当建造船舶时,首先将坞内水体排干,于龙骨墩上建造船体。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建造船坞工作量最大的就是挖坑,土方量很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是坞室内的龙骨墩,必须用坚硬结实的木头制成,以便承托起巨大的船体,另外由于经常要浸泡在水中,还要有良好的防腐性。

    这些事梁烨全权委托给梁小明了。

    梁小明在刘烨的鼓励下全身心投入了造船厂的建设。

    期间梁小明还与有经验的船匠沟通交流,毕竟要充分听取本地技术人员的建议,才能更好的建设。

    博辅造船厂的建设就在今年的六月底正式启动了,整个临高县都被卷进了这个工程。为了解决一千多名民夫的吃饭问题,刘烨挥舞着银子,开始了全县范围的粮食收购。

    唐家的一百多亩地还没有收粮,就算到了收粮季节也无法满足需要,加上杭州的万花楼,现在刘烨要养活两千多人。要粮食他没有,他穷的只剩下银子了。

    临高县不是产粮大县,好在琼州四季无寒冬,全年气候均十分适宜水稻生存,水稻一年三熟,各地存粮还是不少,市价粮食每石二两银子,刘烨直接以三两收购,把临高县内的存粮买了大半,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米价上涨,要买粮吃的老百姓均感叹米价腾贵,生活艰辛。

    县衙内的县太爷都被惊动了,作为父母官,米价这个敏感的民生问题是他必须关注的,如果是在内陆人口稠密的地区,米价上涨引发暴动也是常事,甚至成为很多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刘烨承诺船厂建设完成后,打发民夫回家,大规模粮食收购就会终止,米价上涨只是暂时的,为了安抚父母官大人,他以临高官办博辅造船厂的名义献上一百两银子。

    刘烨的承诺和一百两银子,县太爷非常满意。至于银子则没有入官库,进了他老人家的腰包。

    六月中旬,林机器带着十几艘“临高拖风”返回了博辅。

    这里的港口码头建设与船坞是同步的,由于没有合适的材料,码头只能使用木制栈桥,不过也初步具备了停泊船只卸货的能力。虽然暂时无法停靠大吨位船型,供这种排水量几十吨的船型停靠还是毫无问题的。

    这次迁移行动把调楼村全部人口和家当都搬过来了,妇孺老人占了一半,下船的时候热闹非常,大人喊,小孩闹,其中又夹杂着女人的喊叫,到处可见锅碗瓢盆,间或还有几只鸡鸭乱飞——不知谁把还在下蛋的母鸡也带来了。

    刘烨关注的是造船的材料,他叫上梁小明,在林一山的陪同下察看了这批重要物资。

    木材很多,都是随船拖过来的,包括樟木、杉木和松木,足有五百多根;各种硬木:海南檀木、广东荔枝木和铁力木也有百十来根,上千根的粗细竹材。还有生铁、桐油、黄麻、白麻、棕毛、蛎壳等各种材料。

    梁小明对这批物资表示满意,樟木、杉木和松木可以用来造民用运输船;硬木可以造战舰,少是少了点,造小型盖伦船还是凑合。

    不过他补充说明,铁力木太硬,不好加工,不是太理想的战舰材料,英国等欧洲海上强国一般都用橡木,其特点是耐腐蚀、耐冲击并且遭到炮击后飞散的木屑少。

    对于码头建设,他也提出了建议,作为规划中的军港,必须要坚固耐用,现在匆忙建成的码头显然无法适应长期运作的要求,怎么看都像是过渡期的半成品,英国的军港都是花费好几年时间才建成,一般都是石头砌成。

    对于码头建设,夏天南也犯了难,花几年时间建造港口,他没这个时间,没等他港口建成,说不定哪天海盗就打来了。

    而要同时符合坚固耐用和快速建造的要求,只有用水泥这个大杀器,可是17世纪上哪找水泥呢?

    交代了林一山等人安置调楼村众人,刘烨拉住梁小明:“明子,又有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我们建造码头和船坞,以及将来炼铁、兵工厂的建设,都需要水泥,我不懂水泥配制,只能靠你了。”

    梁小明跳了起来:“你当我是万能的啊,需要什么就能掏出什么!

    刘烨听到,也觉得有点强人所难,他抓了抓头,说道:“我们不需要现代化高品质的混凝土,只是够现有条件下使用就行了,简单来说,就是能快速建造,而且比传统材料坚固耐用就行了。能不能想想办法,土法水泥也行啊。”

    他点点头说:“可以,回头我试试,得先建个烧石灰的立窑。”

    看起来有门,刘烨大喜,殷勤地说:“老规矩,你负责技术,其他事交给我了。等船厂的建设告一段落,你就开始弄水泥。

第22章 水泥和钢铁厂() 
刘烨最迫切的愿望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火器。但是李福去广州购买生铁还未回来,只得让梁小明先行烧制水泥。

    烧制水泥的立窑建在李家村附近,按梁小明的要求,这是一种类似于烧制石灰的立窑,但体积要大一些。

    烧制水泥基本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这两样东西到处都有。按照回忆,梁小明指挥村民将石灰石和粘土放进立窑煅烧,烧成熟料后,再磨细成粉,至于比例,记不太清楚了,暂时以四比一的比例调配。

    不知道是不是比例不对的原因,烧制出来的东西怎么看都不像水泥,阴干之后倒像是掺了泥巴的石灰浆。刘烨颇为失望,对梁小明说:“明子,这不像水泥啊?”

    梁小明没空计较他对自己的称呼,想了想,回答道:“不急,应该是比例不对,粘土太多就不会硬化,太少就缺乏粘性,再试试。”

    他又试验了几种配比比例,石灰和粘土三比二、五比三、三比一都尝试了一下,最后得出结论,三比一的比例最佳。接下来就是阴干,待其阴干后,掺水调制成泥状。等待硬化后,与常见的建房筑桥的石头颜色类似,而且硬度颇高。

    在现场观摩的刘烨高呼:“划时代的水泥诞生了!”

    “这个已经接近于低标号的水泥了,但是硬度好像还不够,真正的波特兰水泥硬化后应该和岩石一样坚硬啊,是不是少了什么添加剂?”梁小明百思不得其解。

    刘烨拿着一根铁棍敲打了几下,硬度感觉还不错。他无所谓地说道:“这样很不错了,用来造港口绰绰有余,修城墙也是可以滴。”

    “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要添加炼铁产生的矿渣。这种水泥暂时先用着应急吧,等到开发铁矿自己炼铁之后,加入矿渣试试。”梁小明没有泄气,反倒是攻克技术难关的精神头上来了。

    “很好,我们小步快跑,边用边完善。这种半成品就先用在码头建设上。”刘烨想了想,“抽调李二狗过来帮你把水泥作坊的架子搭起来,就让他做这个作坊的管事。”

    水泥初见成效,刘烨开溜回了家。最近工作压力很大,需要唐钰的安慰。最近越来越喜欢她了。

    第二天,李二狗急匆匆跑过来:“老爷,我正找你呢,李福回来了,好几艘大船,听说你要的人和东西都装运回来了!”

    这是个好消息,刘烨精神一振。

    赶到博辅码头,远远就看到停泊着四艘排水量将近百吨的货船,正在卸载货物。李福看见刘烨,一溜小跑过来。

    “老爷,小人不辱使命,把您要的东西和人都带回来了。”

    刘烨打量了一下李福,晒黑了不少,人也憔悴了些,看得出这段时间在广州奔波吃了些苦头。他鼓励道:“你辛苦了,这次功劳很大,老爷记着你的好呢!”

    李福连说这是该做的。他为刘烨介绍了此行的成果:生铁两万斤、黄铜两千斤、硝石五百斤、硫磺两百斤、炼铁工匠五十二人、学徒四十五人、铁匠四十一人、学徒六十三人。

    购买这批物资加上先行发给工匠们的安家银子,唐家庄的缴获耗费大半,这还是李福托了官府的关系,否则有钱都办不到——生铁和黄铜、硝石和硫磺都是官府禁止私下买卖的。

    有了这些物资和匠人,钢铁厂和兵工厂的架子可以搭起来了。现在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赚的多花的更多,刘烨计算着几大工厂所需资金,必须在收支失去平衡前想办法增加新的盈利点,改变目前支出大于收入的局面——船厂就算建设好,也不可能马上就建立海上贸易线,面临的困难和对手还有很多。

    梁小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钢铁厂的建设。至于兵工厂,得在钢铁厂投产之后才能正式运营了。

    造船厂、码头、钢铁厂三大项目同时上马,刘烨现在像个陀螺一样转了起来。

    根据刘烨当初的计划,首先进行的是低碳钢的项目、在炼出合格的低碳钢之后,启动兵工厂的燧发枪生产线,至于铸造大炮所需的灰口铸铁,则纳入钢铁厂二期规划,如果需要小口径火炮,就用退火处理工艺先对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