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骑马——历次与官军的对战中,俘虏了一些战马,虽然在炎热的琼州掉了不少膘,但勉强还能用,这次来山东也带了几匹。刘烨在本时空也没正儿八经学过骑马,但是在后世混过马术俱乐部,有一些底子,策马奔腾做不到,用马代步慢慢走还是没有问题的。
沙河的军营占地极宽,旌旗招展,营帐林立,站在高处老远就能看到。刘烨等人到达官兵大营外五里时,就被巡逻的骑兵拦下。
刘烨亮出腰牌和公文:“我是广东琼州府参将,奉兵部之命来山东平叛,烦请通报。”
领头的官兵取过仔细察看,确实是兵部下发的公文,参将腰牌也核对无误,便带他进入营地。
到了大帐外,抚标亲兵又再三盘问,确认不是细作,命其余人在外等候,只放刘烨一人入内。进了大帐,光线要黯淡不少,刘烨好一会儿才适应。
大帐正中坐着两人,一名是文官,身着绯袍,另一人面白无须,身着麒麟袍,两旁分列十余名武将,个个身批鲜亮盔甲。
正中那名文官开口问:“来者何人?”
刘烨上前一步,正欲开口,旁边一名武将喝道:“见了抚台和监军,还不跪下回话?”
这名文官被称为抚台,看来就是统领大军的山东巡抚朱大典了。至于监军,按照崇祯一贯的尿性,多半又是哪位太监。
刘烨闻言迟疑了一下,看了看这名拍上官马屁的武将,又看了看正前方的两人。
他迟疑并不是犹豫跪或不跪——作为一个现代人,压根就没有跪拜的概念——而是犹豫是当场发作还是敷衍过去。
周围的武将大多不怀好意地看着他,有人的眼中满是幸灾乐祸。
刘烨将他们的神情尽收眼底,其中一名年轻武将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名年轻武将并没有幸灾乐祸,眼中却有一丝同情。
再看看上首坐着的两人,朱大典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旁边面白无须之人则面露不悦。
刘烨深吸一口气,笔直站立,双手抱拳,朗声说道:“末将广东琼州府参将刘烨,奉命赴山东平叛,得知大军驻扎沙河,特来拜见,听候调遣。”
朱大典未曾开口,面白无须之人开口说:“广东参将?广东那地方来的人都是这般没有规矩吗,见了上官不下跪?”声音尖利异常,果然是名太监。
刘烨知道崇祯向来喜欢以太监作监军,能够担任监军的多半是身边得宠的太监。他心中暗道,老子连你家主子都不会跪,还会跪你这个死太监?
口中却说道:“公公言重了,末将并不是不讲规矩,只是从广东远赴山东,奔波数千里,登陆上岸后没有休息片刻,马不停蹄赶到沙河,腿都快断了,公公为何不先问问我带了多少兵力来山东,正事说完了再立规矩也不迟。”
这名太监不屑道:“兵部的那些废物点心也真是病急乱投医,调哪里的兵不好,偏从广东调?听说这次是调用你们的水师防范东江镇渡海来攻,要我说,你们这些广东蛮子老老实实呆在水上便好,吃饱了撑的要上岸,又能来几个人?”
刘烨微微一笑:“公公,广东兵是不是废物点心我不好说,但是这次来山东,除了水师之外,上岸的可不是区区几个人,我带来了两千人,而且全部是鸟铳兵,并且自带轻便火炮。”
这话一说出来,举座皆惊。
太监显然是知道鸟铳和大炮的厉害,瞪圆了眼睛,不敢相信:“两千人?还都是鸟铳兵?”
朱大典也坐不住了,追问道:“当真是两千鸟铳兵,还带了轻便火炮?”
“千真万确,抚台可以派人查验。”
这下再也没人去计较他跪不跪的事情了,朱大典和太监两人面面相觑,旁边的武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消化这个让人吃惊的消息。
明末的鸟铳虽然质量参差不齐,在与鞑子的战斗中也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作为远程打击兵种,在明军队伍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除了京城的神机营,地方的军头根本没有财力配备两千把鸟铳,更别说火炮了。听到这个消息,这些武将的心情和后世21世纪的警察听说迪拜的同行用跑车做警车一样羡慕嫉妒恨。。
第365章 帐前应对()
那名让刘烨下跪的武将显然不相信,问道:“你说带了两千兵上岸,还都是鸟铳兵,骗小孩子吧?区区一个参将,不吃空饷能养活八百兵就不错了,两千鸟铳兵绝对是信口开河!”
刘烨斜视着他,哼了一声:“敢问这位将军可否报上姓名?”
这人傲然答道:“山东义勇总兵刘泽清。
刘烨摇摇头:“没听说过。”
刘泽清大怒:“你一个小小参将,竟敢如此无礼!”
刘烨悠悠说道:“我听说叛军曾经放出话来:‘杀山东兵如刈菜,无奈我何!各镇兵咸非吾敌,惟虑关外兵耳。’刘将军,这叛军口中如刈菜一般的山东兵,不会指的是你吧?”其实这话他是当卧底时听李九成说的,现在现学现用,用来羞辱这位让他下跪的刘总兵,报刚才的仇。
刘泽清面红耳赤,山东本地兵马在叛军面前一败涂地,才造成今日之糜烂局势,对方说的是事实,他无从辩驳。他的本部兵马在次战斗中屡战屡败,已经损伤大半,生怕沦为边缘人物,一直寻找机会讨好巡抚和监军,才会出言呵斥刘烨下跪。
那名年轻武将却“噗呲”一笑。对面的一排武将见他发笑,不满地看着他,这些人显然都是山东本地武将。
朱大典见刘烨一句话,就让山东武将和辽东武将有了微妙的对立情绪,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便开口询问,转移众人的注意力。
“我记得兵部的调令是征调水师,没有征调陆师,为何你却带了鸟铳兵来,你的水师呢?”
刘烨早就打好腹稿,从容回答:“水师的船停在登州外海不远的岛上,随时候命。而陆师是末将自愿带来,为替圣上分忧,没有向朝廷索要开拔银子,只需抚台供应粮草即可。抚台手下北兵居多,尤其是关宁铁骑,英勇善战不必多说,末将的鸟铳兵近战虽不如北兵,但能百步杀敌,如与骑兵配合,远近结合,虽不能说如虎添翼,也算锦上添花,为尽早平定兵乱略尽绵薄之力。”
刘泽清等山东武将听到他口中褒扬关宁军,对山东兵马只字不提,心中很是不满。而对面的年轻武将和身边的人闻言面露得色。
朱大典不置可否,对于刘烨的说辞,也不知道是相信还是不相信。
刘泽清在一旁小声嘟囔:“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年头哪还有武将倒贴给朝廷打仗的?喝兵血吃空饷、保存实力、杀良冒功才是武将的生存之道,以己度人,这个广东蛮子绝不会这么愚忠,肯定是另有所图。他周围的山东武将纷纷点头,显然很赞同这个说法。
这时朱大典下首一名中年青袍官员朗声说:“抚台明见:刘参将官阶虽不高,但是能够心系朝廷,愿替圣上分忧,也算难能可贵。抚台,既然这些南兵来都来了,何不留下听命,把这两千鸟铳手作为奇兵使用?”
朱大典不由得点点头,不管刘烨是不是说的场面话,但是作为被抽掉水师的地方部队,愿意主动将陆师投入战场,而且不索要开拔银子,不计较眼前一时得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比起那些打仗畏手畏脚、一心想保存实力的武将要强上太多。
“象三言之有理。既然如此,刘部便留在军中听命。象三,此间事了,你便带这两千鸟铳兵去妥善安置,所需粮草也有你负责安排。”
青袍官员应道:“遵命。”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刘烨一眼,然后退回队列中。
刘烨心中一动,自己在山东没有其他人脉,居然有人出来为自己说话,而且这名官员身着青袍,代表品级只有七品,却敢在朱大典面前畅所欲言,那么这官员十有**就是位卑权重的山东巡按御史林天明,象三可能是他的字。
朱大典继续说:“不管是兵部调拨,还是你自告奋勇,到了山东,兵马都归本抚节制,切记军中令行禁止,违者军法处置。”
刘烨拱手行礼:“这个自然,末将愿意听从抚台调遣。”
朱大典满意地点头抚须,“很好,只要你服从军令,立下功劳,本抚也会替你请功,与北兵一视同仁。你刚来可能还不认识在座各位,本官是新任山东巡抚朱大典,旁边这位”
他指着旁边的太监:“这是监军高起潜高公公。”
然后指着分列两边的武将:“其余各位,都是山东、京津和辽东的总兵、游击,你们都是武将,可以认识一下。”
其实他不自我介绍,刘烨早就猜出他的身份,至于这位太监,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他的大名可是久仰了。
在刘烨的印象里,高起潜算得上崇祯手下知名的大太监之一,除了陪着崇祯在煤山自缢的王承恩,名头最响亮的就是他了。不过在史文献记载中,他的口碑远不如王承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关,朝廷派遣卢象升为督师督军迎敌,高起潜身为监军却力主议和,遇事掣肘,致使卢象升孤军奋战,力战而死。
对于这位自称知兵,却贪生怕死的太监,刘烨是没有什么好感的,看了他一眼便转向别处。
因为刚才对刘泽清说的一番话,两边的武将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泾渭分明。左手边的武将看样子以山东本地人为主,个个都吹胡子瞪眼看着他,右边的武将则面露得色,不用说是辽东的人了。
那名年轻的武将主动与刘烨攀谈:“我乃宁远游击吴三桂,有件事很好奇,想问问刘将军。”
刘烨虽然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可还是没想到这位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他仔细打量了一番对方,二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长相颇为英武,目光如注,眼神坚毅,除了鼻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