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烨的运气不错,名帖递进去不久,看见出来一个亲随,手里拿着他的名帖,呼喊道:“哪位是广东来的刘老爷?”
刘烨上前答道:“在下就是。”
“大人传见。”
“是。请引路。”
其他人在原地等候,刘烨由亲随领路一路向内而去。
巡抚衙门规模不小,一路上气宇森严。到得花厅门口,早有听差打开门帘,示意他入内。
进门一看,一个精悍的中年官员穿着便服,正坐在花厅中间的红木炕几之上。刘烨知道此人大约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元化了。
他稍稍定神,捞起衣襟请安:“小人刘烨,拜见抚台。”
“哦,你就是广东来的教友?”孙元化那双眼睛颇具威严,他虽然是文官,毕竟在辽东从戎多年,多年养成的威严仪态,令刘烨微微感受到一股压迫感。
面前这个人,贵为登莱巡抚,真真正正的起居八座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员,一声令下就能让人头落地,面对这样的人,一定要好好应对,不能出了岔子,刘烨心中暗暗组织着措辞,准备接下来的应答。
好在孙元化对刘烨颇有好感: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举止动作颇有风度,谦恭之余又不乏自信。最关键的是,此人与自己一样,信仰天主教。
“既然是教友,就不要拘泥于世俗身份,请坐。”
这话听听便好,可不能太过当真,刘烨谢过,寻了张凳子坐下,依然保持着腰身挺直,目光朝向孙元化。一旁的听差将一碗盖碗茶摆在他身旁的茶几上。
“听你的口音,不是广东人士啊?”
开始应答了,刘烨打起精神,小心答道:“小人祖籍辽东,祖上因行商寄寓广州,便在当地落籍。”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无论如何都不像广东人,与辽东官话更为接近,便编了个理由。
“哦?眼下这登州城内便有不少辽东军士,与你也是老乡了?”
刘烨笑着应是。
“即在广州行商,为何来到这登州?”孙元化颇为疑惑,登州是军事重镇,却不是广州、苏州那样商业发达的地方,有何商机可言?
刘烨之前打过很多腹稿,以应对可能会碰上的各级官员,只是没想到这么顺利见到了孙元化,而且冒充教友的身份让孙元化的态度很不错,那么之前的腹稿就要临时修改,更多看临场发挥。他拿出了后世商业谈判练就的本事,一边想一边编。
“小人祖籍辽东,虽然人在广东,却时刻心怀故土。眼下建奴屡犯我大明疆土,夺财物、掠人丁,朝廷大军却败多胜少,小人认为,乃火器不够犀利。若是能打制精良鸟铳和大炮,定能扭转局势”
孙元化听得眼睛一亮。本以为是个来寻求自己权势帮助的商人,看在同为天主教友的份上,顺手帮帮也无妨。没想到听到如此话语,这重“火器”的思想与他不谋而合。
他与恩师徐光启都致力引入西方的武器和科技,不仅请夷人铸造大炮,还聘请夷人担任教官,编练新军。他仿佛遇到了知音,情不自禁打断了刘烨:“你也是这般想的?你对铸炮可有研究?”
“回抚台,小人认为,朝廷大军所用红夷大炮,威力固然巨大,但是缺点有二:其一是过于笨重,只宜守城而不宜野战,动则数千斤,搬运不便;其二是容易炸膛,发射几十炮就有炸膛之虞。”
孙元化频频点头,这两点正是红夷大炮无法避免的缺陷。
红夷大炮是仿制西方的舰炮而来,但是明朝的工匠显然只学会了铸炮的皮毛,形似而神不似。大炮同样的重量,发射的炮子威力比不上夷人的,而要增加炮子的威力,似乎只能加大口径,这样一来就极易炸膛,只好将炮管加厚加粗,导致大炮动则几千斤,用于野战中往往运输不便,贻误战机。他这次没有打断对方,显然能提出这两点,定是有了解决的办法,他心中隐隐有种期待和兴奋。
“小人花费重金,四处寻访能人异士,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一位醉心于炼铁铸炮的奇人。原来解决的办法在于铸炮用的生铁,经过这位奇人练出的生铁,硬而不脆,便于切削,用于铸炮,一来可以减轻大炮的重量,二来不易炸膛。”
孙元化拍案而起,赞了一声:“好一个硬而不脆!原来诀窍竟在这里!”这个词很形象的说明了白口铁与灰口铁的区别,孙元化自然不懂金相学,但是铸炮用的生铁硬而脆、不易加工、发射多次便有裂纹的缺点他是心知肚明的。
他激动地吩咐听差:“请刘老弟升炕!”这是礼数升级的表现了。巡抚大人请一位百姓升炕对坐,这是莫大的荣誉了。
第58章 交谈()
刘烨作受宠若惊状,等听差将盖碗茶移到炕几上,道谢坐下。
刘烨刚坐定,孙元化迫不及待地问:“刘老弟可曾炼制出了这种生铁?”
“此种生铁炼制不易,不仅要挑选上好的矿石,还要掌握火候,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唯独缺一样东西。”刘烨见孙元化进了自己设下的套,便开始收网,把话题引向自己此行的目的。
孙元化隐约猜到了几分:“刘老弟不远千里从广东来到登州,想必就是为了这样东西吧?”
“大人高见!小人正是为此物而来。通常炼铁用木炭,而我们炼铁用煤,缺的就是煤。”
孙元化是明朝少有的技术型官员,对于炼铁并不陌生,闻言很是不解:“煤?据我所知,北方不少地方就是用煤炼铁,但是炼出的生铁不见得多好啊?反倒是广东炼铁不用煤,却比北方的生铁好,所铸之炮也更为精良。”
孙元化虽然不懂原理,但是却道出了明清时期南方铸炮质量比北方好的关键:北方直接用煤做燃料炼铁,导致生铁中含硫量过高,这种生铁非常脆,铸造的大炮极易炸膛,南方森林资源丰富,多用木炭炼铁,含硫量远低于用煤炼的生铁,所以质量好于北方。官府不懂其中奥妙,只知道广东等地铸炮好于北方,从明末直到清朝,都在广东铸炮,再运往京城和辽东。
刘烨见孙元化开口就切中要害,心里也是佩服不已,古人能有这般见识实属不易,对方果然是难得的技术性官员。
“大人有所不知。这位奇人说,把煤密封起来加热,便可去除煤中对炼铁无用的渣滓。这样炼出的生铁,才能达到硬而不脆的效果。”
刘烨对炼焦的原理只知道一点皮毛,他也不怕告知孙元化会泄露技术,自己好歹是后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尚且弄不清炼焦的原理,谅孙元化几句话也听不明白。再说了,就算知道炼焦的原理又如何,不知道炼焦需要的温度,没有合适的高炉,以此时工匠的水准,怎么都炼不出灰口铁。
孙元化听得心里痒痒,恨不得马上就把这位奇人带到登州来给他炼铁铸炮。他试探着问道:“刘老弟如此劳心费力,大炮若是铸成”
刘烨拍拍胸脯,作大义凛然状:“小人虽为一介商贾,但也曾读过圣贤书,这等军国利器,若是做成了,自然是要送给朝廷打鞑子的。”
孙元化抚须点头,孺子可教,若对方有功名在身,少不得要设法送他一个前程。
刘烨左右看看,靠近孙元化,低声说:“旁人我信不过,抚台尽心竭力为朝廷编练新军,天下人都看在眼里;再说,天下教友本是一家,这份功劳,自然不能给了别人”
虽然自诩为朝廷效力,没有追名逐利之心,但官至巡抚,又岂能没有更上一层的想法,孙元化听到这番话非常受用,呵呵笑道:“老弟真乃妙人。你不妨直说,此行来登州,有何需求,本官必然鼎力相助,在东三府,我的话还是管用的。”
何止管用,整个山东东三府,登州莱州青州,除了皇帝的圣旨,就属你老人家最大了,刘烨心中说道。他半真半假的一番话,成功地抱上了孙元化的大腿,此次登州之行,基本上成功了一大半。
“那位奇人说了,炼铁所需之煤,在广东境内是没有的,两广福建等地,只有一种劣煤,不堪大用。山西产煤最多,煤质也最好,但运输不便,只有山东境内煤质不输山西,又能走水路运回广东,比之陆路更便捷。所以小人此次来登州,就是为了煤而来。”
孙元化感叹道:“这位奇人不仅懂的炼铁铸炮,连哪里有煤都一清二楚,莫非开了天眼?如有机会,定要见见。”他顿了顿,清咳了一声,“不知刘老弟能否说服那位奇人,来登州炼铁铸炮?若能铸成那种不易炸膛的红夷大炮,献给朝廷,我可以上奏皇上,为你二人求得一官半职。”
刘烨连忙摆手:“小人只是想为朝廷打鞑子出份力,并不是为了求官,抚台的美意小人心领了。不过来登州铸炮是不成的,不是我等不愿,而是登州并无上好铁矿,且广东气候温润,山东气候干燥,相比之下,广东更利于铸炮。”
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所谓气候之说纯属胡扯,不过孙元化知道广东铸炮一向优于北方,也没有起疑,只是叹息道:是无缘见到那位奇人了,不过只要铸成大炮,刘老弟务必要运来登州。你放心,你为朝廷效力,必不会让你吃亏,每门炮作价两千两白银卖与我如何?”
两千两银子算是时下铸造红夷大炮的成本价,孙元化贵为巡抚,却也不敢提高价格,因为朝廷拨付下来购置火器的款项毕竟有限。
“大人说多少便是多少,我也不赚朝廷的钱,只求保本。”刘烨顺着他的话答应下来。
且不说登州之乱后孙元化能不能保住性命——历史上登州之乱生后,在温体仁及其党羽的陷害下,崇祯可是秋后算账,不仅罢免了孙元化的职务,还以叛军之的罪名将他处死——就算历史因自己的到来生了偏差,孙元化没有丢官丧命,到时卖给他几门炮也无妨,反正红夷大炮那样的重量也只能用来守城,对自己没有什么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