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断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驿馆前头已经跪满了人,竟然都是驿馆的差人,其中还有不少提前到此接待宣旨队伍的地方官员和诸多杂役,约莫三四十人,就这么跪在驿馆前头。

    监管着他们的,是数十扎甲禁军,身强体壮,气质肃杀,似标枪插天般伟岸,如雕塑坐地般坚毅,俨然是禁军之中的精锐,虽然只是仪仗,但都是从殿前军里头千挑万选出来的,堪称大宋的门面!

    而驿馆旁边的小小马厩,没办法蓄养数十匹高大的北地骏马,这些比禁军身价还要高的骏马,就散养在马厩四周的围栏里头,时而低头饮水吃料,又有一些闲散地笃笃而行,还有高昂着头轻轻嘶叫,仿佛一下就让人心血激荡起来!

    此处的驿丞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如寒竹一般傲立着,并没有下跪,他的面前却是捂着额头不断呻吟的大太监王念恩。

    而王念恩的左首处,一名四十余的官员负手而立,那长长的帽翅显得格外惹眼,想来应该就是赵京尹了。

    杨璟见得这帽翅,心中不由生疑,按说他们抵达驿馆已经大半天了,礼部官员都已经入城,而禁军也已经卸了鞍辔,将马背上的甲包和仪仗重兵器都放好,便是王念恩,也只是穿着常服,这赵京尹却仍旧穿着正式的官服,实在让人有些不解。

    赵宗昌似乎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趁着没下马车,便朝杨璟低声道:“杨大人,一会儿便由本官出面,一概事体,有本官顶着便是。”

    杨璟不由心头一暖,因为赵京尹和王念恩分明就是奔着他杨璟来的,今番借着圣旨被抢的事情,说什么也不会放过他杨璟。

    而赵宗昌深谙官场,对杨璟又有过调查,不可能不清楚这一茬,眼下他要出面,是在保护杨璟,将火力都引到自己身上。

    杨璟也没有回答赵宗昌,两人从马车上走下来,那些个禁军当即哗啦啦分开来,为首一名抬手抚胸,给赵宗昌低头行礼。

    这禁军虞侯是随行的护军,非但保护着圣旨,更是往后与赵京尹一道出使的护军,身份地位明摆在台面上,可仍旧要向赵宗昌行礼,这就让杨璟更加笃定赵宗昌的身份,证明陆长安等人的调查结果,并没有错。

    王念恩正斜斜躺考在一张椅子上,他捂着额头,左手衣袖被撕裂了一些,耷拉着一条被撕开的碎布,而赵京尹则稍稍抬着下巴,目光一下子便落到了杨璟的身上。

    杨璟察觉到赵京尹的目光,同样抬头,只是目光相触,便感受到了赵京尹那满是敌意的眸光。

    这赵京尹也是四十余岁,保养得极好,丰神俊逸,倒也颇显气度,只是顾盼之间不怒自威,有着上位者的长久养气功夫,积威甚重。

    王念恩见得赵宗昌,当即从椅子上站起来,带着哭腔便上前来行礼道:“十四先生您总算是来了。。。”

    赵京尹也走到前面来,朝赵宗昌拱手道:“赵通判。”

    杨璟听得王念恩大庭广众喊出十四先生之名,也终于知道赵宗昌确实就是那个人了。

    因为朝堂上的王侯将相皇亲国戚们,但凡有资格知晓此时的,都会暧昧地称呼赵宗昌一声十四先生。

    因为赵宗昌乃是官家赵昀尚未登基之前,还在民间生活之时的堂弟,与赵昀关系最笃,而且是一同长大的,赵昀称之为十四弟。

    而朝中的老人们都知道,赵汝愚下台之前,曝光了一个重磅消息,那就是赵昀除了兄弟姐妹之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由于出身的问题,而被隐瞒了身世,但却与赵昀一同长大成人。

    朝中的大佬们本不会注意到赵宗昌,只是后来,官家喝醉了之后,亲口向一名宦官说起过这个事情,并提到了赵宗昌的名字。

    这名宦官也是深谙圣意,因为赵昀经常喝醉,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这名宦官还是分得清楚的。

    所以他很快就知道,官家赵昀是假借喝醉,要将这件事点一下,于是这名宦官便在“无意”之中,让中书舍人听了这个秘密,政事堂的相公们知道后,便将籍籍无名的赵宗昌,慢慢提拔了上来。

    而因为这件事,那名宦官得到了官家赵昀的赏识,很快就成为了内侍省的押班太监,那人就是现在的王念恩。

    由于赵宗昌没有封王,甚至没有公开过他与官家之间的关系,官家也没有亲口承认过,所以大家也都不敢以王爷的规格来面对赵宗昌。

    但没有公开并不代表他就无权无势,赵宗昌虽然品秩不高,但总不能以下官称之,所以官场上就有了不成文的规矩,通常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

    这个称呼传到官家耳中之后,官家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很是开心,而提出这个称呼的人,便是眼下如日中天最为炙手可热的大奸宦董宋臣!

    王念恩身为官家身边的亲信太监,称呼赵宗昌为十四先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赵京尹颇有后台背景,又当过京官,还在提刑司和转运使司担任过高官,不可能不知道这一茬。

    可他却只是颇为冒犯地称呼赵宗昌为赵通判,也难怪他要穿着官服了,这分明是用官位来压一压赵宗昌了!

    杨璟从这简单的打招呼里头,便看出了事情的不对劲,他有些不太明白,为何赵京尹敢对赵宗昌如此不敬,为何要与王念恩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是闹的哪一出?

    而且杨璟暗中细细地观察了一番之后,很快就得出了个让他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结论来!

    杨璟也不敢太快下结论,趁着赵宗昌与王念恩寒暄之际,又看了看那些禁军。

    但见得这些禁军之外,还有约莫十二个护卫,冷冷地站在赵京尹的身后。

    他们虽然没有穿着铠甲,只是寻常的布衣劲装,但左右腰间统一悬佩着两节又长又粗的大竹筒,这大竹筒用黑布包着,显得有些怪异。

    杨璟盯着这些护卫看了一会儿,那些护卫似乎也察觉到杨璟的眸光,为首一名朝杨璟扫了一眼,杨璟当即心头一紧,那人的武功也该当是非常不俗的!

    杨璟不由想起刚刚进入皇城司之时,李彧向他说起过的一些知识,其中便专门提到了官家的私人护卫。

    当然了,这些内廷里头的事情,通常是不得议论的,但当时杨璟给李彧戒了毒瘾,让李彧重获新生,李彧这个皇城司的老油子,便将一些不该杨璟知道的事情,也都说与杨璟知晓。

    据说官家身边有着一群私人死士,名唤内等子,乃是大内禁卫之中的禁卫,时刻护卫着官家的安全。

    在官家出行之时,这些内等子便是官家最重要的护卫力量,举行重大庆典或者活动之时,更是如此。

    官家带在身边的内等子一般有二十四名,是最贴近官家的禁卫,没有之一,身手武功自不消说。

    而这些内等子都精通相扑之术,平日里也会表演相扑,以供官家观赏,这些内等子的标志性兵刃,便是两根重达数十斤的精铁金刚杵!

    杨璟见得这些护卫左右腰间那又粗又长的长筒,这才推测出来,这十二个人,只怕就是当今官家身边的大内侍卫高手,内等子!

    虽说赵京尹出使大理算是目今备受关注和重视的一件事,可也不至于出动内等子啊!

    难道这其中还有其他玄机不成?

第363章 闹剧一场不过尔尔() 
杨璟正打量着这些内等子,赵宗昌那边已经与王念恩赵京尹谈完事情,但听得他朝杨璟道。

    “本官素知杨大人擅长破案,如今圣旨遭抢,乃是天大的要紧事,还望杨大人能够与本官进驿馆去勘查一番。”

    杨璟闻言,这才将目光从内等子身上收回来,朝赵宗昌拱手点头,由王念恩和赵京尹领着,走进了驿馆。

    见得王念恩和赵京尹走在前头,杨璟便轻轻扯了一下赵宗昌的衣袖,朝他压低声音道。

    “赵大人,圣旨根本就没有被抢!”

    赵宗昌微微一愕,但很快就轻叹了一声,只是摇头,示意杨璟不要理会。

    杨璟见得赵宗昌如此,心里也只是轻叹一声,来到了王念恩的房间。

    这王念恩一走进房间,便朝杨璟道:“杨大人,听说你负责矩州地界的缉捕之事,这反贼没抓到也就罢了,竟然给人袭击洒家,还抢走圣旨,你可知罪!”

    杨璟眉头一皱,本想反驳,因为这件事分明就是无中生有,而且证据确凿!

    可杨璟一想到赵宗昌先前的叮嘱,再加上赵宗昌刚才的回应,杨璟也就闭口不答了。

    果不其然,赵宗昌真如先前所言,凡事都有他顶下来,当即朝王念恩道。

    “王太监,此事还有待查实,不如让杨大人先勘查一番如何?”

    王念恩也收敛了神色,朝赵宗昌道:“十四先生,奴婢也是急坏了,这些个贼子也实在是胆大包天,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潜伏在驿馆里头,打了奴婢一瓜子,抢了圣旨就跑,这乱糟糟的局势,怕是官家也很不舒心了。。。”

    赵宗昌闻言,也不再坚持让杨璟勘查先生,而是朝王念恩道:“大太监说的是,某身为通判,眼下也是焦头烂额,出了这等事,实在是某之过错,不过这事情终究是发生了,追究下去也需要些许时日,可出使的事情又耽误不得,但不知大太监可有补救的法子?”

    王念恩听得赵宗昌如此一说,当即露出笑意,但很快就收敛了,反而朝赵京尹悄悄递了个眼神。

    赵宗昌见得此状,又转向赵京尹道:“赵大人若有良策,可要帮一把,某定当不忘赵大人的人情。。。”

    听得赵宗昌将姿势放得如此低,赵京尹也颇有些优越,当即朝赵宗昌道:“赵通判言重了,大家同朝为官,自然相互扶持,再说了,负责缉捕盗贼的,该是杨大人,赵通判又何须如此呢。”

    赵宗昌见得杨璟不为所动,并没有因此而恼怒,心下也安稳了,当即朝赵京尹道。

    “杨大人才华不凡,破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