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贵由大王的马木留克佣兵团,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这些蒙古守将之中也有不少贵族,自然是认得贵由的佣兵团的,也有消息灵通的人,收到了皇庭那边传来的消息,脸色顿时就煞白了!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大萨满带到哈尔和林的那个宗维先生!”
“不!他不是宗维,他应该就是贼军口中那个神人,副酋长杨本初道人!”
“竟然是他!难道说。。。”
“没错,他们该是同一个人!此人混入我皇庭,挑动皇权争斗,实在是该死!”
“都什么时候了,管他什么人,还是逃命要紧!”
他们是很清楚马木留克佣兵团的实力的,这上千的马木留克佣兵,便是用大规模骑兵来冲锋,也未必能够冲破他们的封锁,更何况城门窄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们又是散兵游勇,哪里能冲出去!
难怪城头那两个人如此镇定了!
“往东城门走!”
诸多蒙古守将领着兵马就要往东城门逃亡,因为东边能够到开封府去求救,开封府的防御比洛阳可不弱,能够逃到开封府,便是得救,说不定还能领兵打回来呢!
或许郭东甲就是想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往西城门逃走,若他也往东,只怕要落入蒙古人手里,到时候可就生不如死了!
而郭东甲能够想到的,杨璟自然也能够想到!
这些蒙古余部才刚刚出发,北城门往东的要道之上,已经出现了二百多戴着牛头盔的野人,可不正是埋伏在此处的维京铁骨者么!
义军见得如此,气血沸腾,皆因为杨璟的出现,而燃烧着无尽的斗志,仿佛体内生出了无穷的力量来,利刃一般撞入蒙古逃军的阵型之中,迅速扩散开来,所过之处,便只是人头满地滚!
城头之上,杨璟缓缓摘下鬼面,看着城下的杀戮地狱,长长吁了一口气,轻声道:“终于回来了,再也不用戴着这个鬼面了。。。”
宗云却没有半点轻松,他不合时宜地接话道:“在北面戴这个鬼东西,到了南面又换成什么样儿的?”
杨璟微微一滞,刚刚才松下的那口气,又提了上来。
是啊,他终究不是宗云,这里绝非最南的地方,更不是他的终点,他还要继续南返,回到那个朝廷,因为他是朝廷命官,是忠勇伯爵,有着一大堆头衔挂着呢。
面对南宋的皇帝陛下以及官员和将领,杨璟又该以何种姿态和面目,去迎接这些挑战?
或许宗云的担忧一点都没错,南边的朝廷,比哈尔和林要更加危险,而杨璟却又不得不回去。。。
第699章 建国称帝的可能性()
似洛阳这种地方,曾经是汉人的都城,百姓天生优越,归属感也比寻常百姓要强,收复之后,很快就能够恢复过来。
宗云的义军那是有口皆碑,每过一处,于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便是义军欺负百姓,拿个包子不给钱这种事情,也会受到军纪的严惩。
而每个加入义军之人,都经过了严格的筛查,做大事的意识比较强,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犯浑。
当然了,私底下做些恶事的也不是没有,只是神行飞符营除了刺探军情之外,也负责义军的内部监察。
黑狐军和红旗墰之类的营团,曾经都是刺探和暗杀为主的组织,真要调查内部人员,也不是很难的事情。
再加上宗云的威望无人能及,义军之中人人俯首帖耳,从不敢有半分冒犯,类似的事情也就很少发生了。
洛阳的百姓亲身感受和体验过之后,对义军更是拥戴。
而洛阳城中可不仅仅只是寻常百姓,里头更多的是百年望族或者世家豪门。
得到这些本土势力的认可,有这些士族和豪绅大户帮着平息,整个洛阳也就安稳下来,很快步入了正轨,而这些望族和豪阀的势力遍布各地,一番宣传之下,义军的声望也就更是如日中天了。
至于那些隐藏在民间的细作或者汉奸,早已被城头挂着示众的一排排尸体给吓坏了,恨不得赶忙逃离洛阳,又岂敢作恶。
这洛阳城外还用蒙古人的脑袋,筑着好几座大京观,无论谁看了,都觉得内心震撼惊骇,局面自然也就安定了下来。
洛阳有多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对于整个天下的布局而言,都是分量极重。
打下了洛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宗云的义军已经有了与南宋朝廷分庭抗礼的资格。
就算宗云现在建国称帝,也已经在情理之中了。
纵观历朝历代,许多举旗造反的农民军,都会占领一个曾经作为国都的地方,以此来作为根据地,更可以名正言顺当皇帝,可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数来数去,却不是很多。
涉及到建国称帝这种事情,义军的人心思也就活络起来,可以说是各怀鬼胎了。
所谓利益熏心,财富和权势,都会腐蚀人的心灵,使人变得贪婪,甚至邪恶。
这些人跟随宗云,难道只是驱逐蒙古蛮子这么单纯?
不。
虽然他们不愿承认,但最终的目的,谁没奢望过能够当从龙有功的开国元老?
义军的人都懂得作此等想法,试问天下人又该如何想?南宋朝廷又该如何想?
朝廷的军队原本就在义军屁股后头,但他们终究不可能满足于一直拾人牙慧,跟在义军后头捡便宜。
似淮南的一些小军镇,以及淮北的一些州府,或许他们会甘之如饴地收入囊中。
或许他们会乐于见得义军高歌猛进,或许他们就在后头,将义军当成先锋和炮灰。
可眼下义军打下洛阳,早已超出了他们的掌控,如果再不遏制,宗云极有可能就建国称帝了!
消息传开之后,自然是震惊天下,有志之士疯狂往洛阳涌来,试问谁会放过这样的一个机会!
南宋虽然经济和文化再一次攀上高峰,可资本主义萌芽,贫富分化越发严重,朝廷腐败,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地搜刮和压榨,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也不是没出现过造反叛乱的事情。
义军如此高张的口碑和实力,与羸弱无用却又鱼肉百姓的南宋朝廷,两相对比之下,谁都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那些对朝廷有怨气的,自然要投靠到洛阳来,而那些拥护朝廷的既得利益者,已经开始在朝堂上危言耸听,请奏赵昀,一俟发兵洛阳,剿灭叛军!
朝廷对义军的称谓上,就足以说明问题,他们已经知道无法诏安义军,但忌惮于义军的强大,他们迟迟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可如今义军占领了洛阳,他们若昭告天下,将义军定义为叛军,那么就必须出兵围剿了。
朝廷的文武百官为了这件事情,也陷入了连日的争辩之中,有人仍旧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愿意看着义军去挑战蒙古汗国这个庞然大物。
从目今的形势来看,义军是极有可能成就大事的,而朝廷坐镇后方,睥睨天下,也比较符合汉人的军事思想。
当然了,朝堂上更多的是反对的声音,武将们倒是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回到家中说不得要大喝三碗来偷偷庆祝,毕竟这是岳飞爷爷之后,就在没有出现过的丰功伟绩。
当初南宋联合蒙古人,灭了金国,南宋就发动了端平入洛,可惜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宋理宗赵昀发动全国,力排众议,最终未能拿下的洛阳,竟然让宗云这支短短两年间疯狂崛起的义军,给做到了!
赵昀为端平入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也承受了不小的后果,为了洛阳,可谓灰头土脸。
可到了宗云这边,却是从者如云,仿佛天下民心都开始往洛阳这边流了!
历史上疯狂崛起的农民军,也不是没有,远的不去说,单说后世满清的太平天国,便是其中的一个。
太平天国也是短短一两年便疯狂崛起,从广西金田,一路打到南京,而南京也曾经是古时的国都,洪秀全正是在南京,建立了天朝!
但这种政权通常都是烈火烹油,来得也快,散得更快,从最开始的一呼百应,到最后的众叛亲离,也就几年的时间。
因为这种政权没有根基,没有王朝的底蕴,当时的社会形式也没有给他们成长的土壤,加上领导者丧失了雄心壮志,只有冲锋陷阵的勇气,却没有治理国家的雄才伟略。
无论如何,南宋朝廷方面已经将宗云视为最大的威胁,甚至比蒙古人的威胁还要大!
蒙古人要西征,要争权夺位,或许还会跟南宋议和,划江而治,互开边事,共同发展,让南宋继续苟延残喘。
可如今义军疯狂崛起,对蒙古人穷追猛打,南宋朝廷也深受其害,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只是若真的昭告天下,将义军定义为叛军,那么就是一种宣战,到时候朝廷就不得不真的发兵围剿义军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都在议论争辩,持久不下。
他们也不断派天使来接触义军,甚至让李庭芝和杜庶等人,来探听宗云的意思,劝说宗云接受朝廷的招安,甚至抛出了要封宗云为王的诱惑!
这就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了。
宗云眼下已经拥有了建国称帝的资格,你丢个郡王的条件出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只是这些都是寻常人的看法罢了,在朝臣们的眼中,这是最为妥当,也是对宗云最大的忍让。
不过结果跟他们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或者说是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
宗云自然是不会接受郡王册封的,他也没有自己当皇帝的意思,或者说暂时没有这个心思。
在别人看来,洛阳是块福地,甚至是龙兴之地,最适合用来建国称帝。
但宗云却并不这样认为,即便他要当皇帝,也不会在洛阳,而是要等他打下开封!
汴梁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