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附近的百姓们也发现了,冯大人给他们一口饭吃,简直就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大家都感恩叩首,亲切的叫他“冯青天”。
阿瑞也看到了这边的情形,愤愤不平的对主子说:“冯大人多么好的一个官,为颍州百姓做了那么多事,可是颍州的无知村民还要骂他。然而外县的百姓,仅仅因为一口粥,就对冯大人感恩戴德。唉……”
“谣言止于智者。你看徐策,不也是颍州人,但依然敬重冯致远啊。”邵安道。
徐策这时挤到邵安跟前,指着前面一处粥棚,对他道:“冯大人他在那儿,我们现在过去吗?”
邵安看着徐策紧张兴奋,却又踌躇不前的样子,暗暗觉得好笑。他不动声色的道:“走吧。”
冯彻乍一见到邵安,脸上的表情的极为丰富的。但是当着徐策的面,也不好说露。只好面色古怪的咳嗽两声,“咳咳,你们……”
徐策紧张的从怀里掏出手稿,恭敬的举起,“冯大人,晚生……徐策,十分仰慕大人。这些,是晚生写的……关于河堤……”
“是关于东河河堤的考察,大人看看吧。”邵安接过他的话说道。
冯彻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邵安,能让丞相都感兴趣的东西,他怎能不好奇。于是伸手接过,随意翻阅了几页,发现果然资料详尽,是扳倒那些贪官的大好证据。
念及此,冯彻合上卷,抬头对邵安一笑,二人眼神对视片刻,都已心知肚明。冯彻低头和煦的对徐策道:“好,你的东西我收下了。这里人多纷杂,请先去衙门稍坐,本官马上就来。”
“谢、谢、谢冯大人!”徐策激动的不知如何是好,他一个愣头青,一天到晚光会读书,还从没和心中膜拜之人近距离接触,说过这么多话呢。
三人到衙门坐了不久,冯彻就赶回来了。他先和徐策讨论了好一会儿关于河堤的问题,直到打发走徐策,才开始询问邵安。
“你就是,朝廷派来的钦差?”冯彻最近忙得晕头转向,虽然知道朝廷有钦差来查自己的事,但他毫不担心,才懒得去打听钦差是谁呢。
邵安点头,“正是。”
“哎呀,邵相啊,你怎么在这个关头,跑颍州来了呢?”冯彻一脸急切,简直是恨不得邵安赶紧走。
“这个关头?”邵安玩味道,“什么关头啊?”
“西北战事吃紧,李大将军首战败,邵相你不担心?”
“不担心。”邵安自信道,“李大将军不会再败的。”
丞相对李大将军,还真是骨子里透着的一种,毫无由来,莫名其妙的信任啊。冯彻隐藏起心中疑惑,开始说起正事,“邵相推荐那个书生来见下官,是何打算?”
“河堤水利方面的事我不熟,既然有可用之人,你要好好把握。”邵安说道,“至于你和赵府尹的纠纷,双方各退一步,和解吧。”
“不是下官找他们麻烦,是赵府尹和那些大户们,非要赶下官走。”冯彻面无表情的说道,“下官不是留恋官位,只是下官走了,城中的乡亲父老,还有城外那么多灾民,他们该如何安置?”
还真是忧国忧民啊,甚至一点都不在乎自己的前途和名声。就算被百姓误会,也不愿意弃百姓而去。
邵安深深皱眉,询问道:“颍州还有多少存粮?”
“粮食大约四万石。”冯彻汇报道。
“城外灾民又有多少呢?”邵安又问道。
“目前城外已聚集灾民至少上百人,而且每天都会源源不断涌入新的灾民。”
“看来你们颍州的存粮也坚持不了几天了啊。”邵安语调沉郁,肃然说道,“这样不行,给你们一州的压力太大了,本官会下令,让其他各个州县,也开仓放粮,设粥场,赈济灾民。”
冯彻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恭敬的拱手作揖道:“下官替数千灾民们,谢过丞相了。”
※※※※※
特使再次将金城的情况八百里加急传了回去,可传到了皇帝御案之上时,圣旨晚到的消息被人隐瞒下去了,只是说李洪义已经带兵撤离了。皇帝得知后龙颜大怒,他没想到,自己从小看大的孩子,居然真的就敢抗命。还真以为,将在外,君命可以不受吗?
“岂有此理,立刻传召宋氏父子,养心殿见驾。”皇帝被气的不轻,他已经给过李洪义一次机会了,这次绝不轻饶。
宋綦和宋羿两位将军,此时还不知道李洪义撤军,金城已经是座空城了呢。他们莫名其妙的来到养心殿,看皇上阴沉着个脸,心道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惹得龙颜大怒了?皇帝让陈公公将奏折交给他们看。他们粗略看了一遍,顿时大惊失色。李大将军居然敢违抗圣令,执意撤兵,怪不得皇上的脸色那么难看呢。
“朕的圣旨,还从来没被人如此无视过。李洪义军前抗命,肆意妄为,朕不得不阵前换将了。”
“请皇上三思。”宋綦和宋羿急忙跪了下来,异口同声道。而后宋綦揣测着说道:“可能前线军情紧急,不得已而为之。”
“不得已也该给朕上个请罪折子,辩明理由吧。他一言不发就撤兵,也太任性狂妄了。难道还要朕,一日连发十二道金牌,叫他不要撤吗?”
这连十二道金牌的典故都用上了,可见皇上真的是龙颜大怒,都气糊涂了。宋羿连忙打圆场道:“皇上英明神武,怎能是宋高宗可以比拟的。”
皇帝微微平息怒气,摆手道:“罢了,前几天已聚集了五万禁军,先由宋羿带去边关助战,务必守住西北防线。剩下的五万士兵,等换将旨意下来,由宋老将军领兵出发。”
西北的局势的确不容耽搁了,宋羿虽然不同意换掉李洪义,但也没办法立马说服圣上。于是宋羿只好跪地接旨:“末将谨遵圣命。”
而宋老将军也是忧心忡忡,李洪义在军中人缘甚好,大多将领都与他交好。这次换将能否征得众将同意,还未可知啊。
然而还没等皇帝召集起各位将领开会呢,临阵换将的事情就被张三给知道了。他惊的大叫了起来:“什么,换将?消息无误?”
“属下确定无误,是暗探从宋老将军口中,亲耳听见的。”
张三原地转了几圈,来回踱步,终于慢慢消化了这个消息。这事,必须得告诉邵安,只有他才能阻止此事。可是偏偏在关键时刻,他又离京去了颍州,真是急死人了。张三一拍脑袋,突然又问:“对了,皇上此次是派谁在暗中保护丞相?”
“是七爷。”
万幸是好说话的徐七,而非下三队的另两个人。张三长舒口气,“你传信徐七,求他帮李洪义一把,把这消息捅给邵安。”
“属下领命。”
102道之所存岂惧深渊,义之所至敢掀骇浪()
再说颍州这边,等钦差的仪仗一到后,邵安也就由幕后转到了台前。可怜的河南府尹,一直在那儿巴巴的向北翘望着钦差的身影呢,结果等了三四天,才被通知,钦差早已到颍州衙门了,现在正和冯彻一起救济灾民呢。
难不成冯彻的背后支持的人,是邵相?赵府尹被自己的这个推断吓到了。天哪,怪不得冯彻有恃无恐,连吏部官员的亲戚都不放在眼里,原来身后有着这层靠山啊。
赵府尹赶忙聚齐河南的所有官员,集体来到了颍州这个小地方。众官员唯唯诺诺的聆听丞相教导,而邵安也不再和他们客气,直接给各州各县分派赈灾任务,商议到最后,却提也不提赵府尹和冯彻之间的官司,仿佛他就是来赈灾的,不是来断官司的。赵府尹无奈之至,却也不敢提醒邵安,只好先乖乖的赈灾去了。
不得不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大好几级直接压得人抬不起头。前段时间冯彻也曾费尽心力劝说地县的官员开仓放粮,结果说了半天,没一个人听进去的。现在邵安只需一句话,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搭起了粥棚,于是数千灾民被分散到各地,都能吃上饱饭。冯彻的压力也顿时减轻好多。
至于徐策,冯彻将他留了下来,并把他的手稿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又实地考察了一番,发现却如徐策所写的那样。于是冯彻准备上书,弹劾那些贪赃枉法的修堤官员了。
这日傍晚,邵安正和冯彻商议灾民的安排等事宜,结果侍卫司的人突然闯入了。为首的身着黑衣,神色匆匆,正是徐七。邵安知道他一直跟在暗中保护自己,可不知为何会突然现身了。
冯彻一看是侍卫司的,顿时脸色都不好了。侍卫司倒行逆施,胡乱抓人,现在几乎所有文官都在抵制侍卫司。可惜皇帝圣旨以下,无人敢反对。于是文官集团采取了消极对待的方针,私下暗暗排斥侍卫司,并与侍卫司保持着一定距离。
然而徐七收到张三消息后,见事关军情,必须马上告知邵安。于是他等不及邵安和冯彻议完事,中途便带人强行闯入了府衙,要私下面见丞相。邵安知道徐七向来有分寸,也就点头同意了。
二人来到二堂会客处,徐七将张三的纸条递给邵安,邵安快速浏览一遍,一拍桌子道:“岂有此理,圣上竟然临阵换将?”
徐七也不希望李洪义被换,他叹道:“唉,李洪义不遵圣旨,可能皇上也是被气到了。只是不知他是怎么想的,竟敢抗旨不遵?”
“李洪义,应该不会抗旨吧。”邵安也很奇怪,他最了解自己哥哥,李洪义可是绝对的忠心耿耿,要说他抗旨,怎么可能?
“难道前线出了什么意外?难道……金城已经被淹了?”徐七一想到这个可能,吓得一个激灵,忙问道。
金城被淹?邵安眉头深锁,那真的就是最坏的一个消息了。然后他又一想,不对。如果金城出事了,李洪义一定会先禀报朝廷,而不是隐瞒不报,到最后关头抗旨。
邵安灵光一闪,突然道:“会不会是……他们没看到圣旨,或者圣旨到时,他们已经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