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早在数月之前,秦王李显于虎牢关外大胜关外九路诸侯而归来之后,李显就搬下了昭书,于金秋十月以广开天门,开科以取士。
定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博学鸿词,通译,商律十三科。
定《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定《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为四书,设《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开民齐要》《杂经》为诸杂科。
诸般经义要论,皆从这六经四书四杂科里选取,待得昭德殿中殿试高中之后,由秦王李显于承阳殿前钦定新科状元,榜眼,探花郎,并诸般恩科进士贡生。
这是国策,更是李显早就于登基之日就定下的,好在这一次能入选得这殿试的,不是李显命那李丰之长子李傲于国子监中代为培养出来的诸多年青士子,就是那些于朝中已经处官多年的人物。这些个各地官员,一直以来,他们上任为事,皆是靠着一些有名望有财力势力之辈举荐而上位的。
他们要么就是通读了一本策赋论,要么干脆就是靠着点经验,在任上无所作为,对于这等有德无才,或者干脆是无才亦无德之辈,李显自然是想着要把他们一撸到底的。
只是可惜的是,这些官员当中,有九成以上,皆是前代武昭王李思留下来的,一时半会之间,李显还赶不走这些人。
对于这其中的蛀虫之辈,李显已经忍了他们六年,如今,在这一次开科取士之后,有能力者上位,无能力者,便是你再有德行,再有名望,李显亦是会把他给拉下马来。
一地父母官,整日只知虚枯生事,而碌碌无为,豪无建树,不为百姓做事,这等样人,要之又有何用?
所谓有才无德不得用,有德无才不重用,有才有德定重用。大概也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当然,这一次算是有史以来最为宏大的一次开科取士,其中不光是秦国本地诸多官员,以及秦王李显自家培养的诸多士子,也包括一些以前就隐居于各地的有真才实学之辈,以及那些诸多一直以来就与李显作对的诸多士家大族中的优秀子嗣们。
大秦国,在秦之武穆王李显的带领下,如今已经是霸绝于世,成为这天下第一诸侯国,待得那三年五月之后,秦国,必将凌绝于关东九路诸侯之上,再无之一。
大秦国国势如此,这些曾经选择隐居于各地的有才学之辈,各大士族当中的优秀子弟们,自然是纷纷的乘着这一次秦国开科取士中以求能入主于朝政之中。
甚至于,有传闻,此次秦国开科取士,于周边诸路诸侯国当中,亦是有那士子长途跋涉而来,走过千山万水,不远万里而来。
实在是,这天下间,除了秦国,又何曾听过有哪一路诸侯国里会收取平民子弟者为官的。
这些平民子弟们,有着如此一个能一步登天的好机会,他们又如何肯放弃,便是前头有那刀山火海,他们亦是会咬牙奋不顾身的跳下去,何况于只是行千百里路而已。
漫步在咸阳城头,此时的李显,亦是如那些士子们一般,头戴四方平定青濮帜,身着青衣对袖衫,腰佩书生剑,脚踏四方步,正缓慢而四处踏走。
然而,看得此刻的李显一脸的逍遥书生模样,与其身后的诸位朝中阁老们,此刻确是变成了一脸的苦瓜脸了。
此刻,跟在李显身后的有那中书门下左右平章事吕不韦,百里奚二人,又有那枢密院正副使,李斯,蒙恬二人,还有那门下令,尚书令,陆准,孔慎诸人。
此刻,这十来人,再加上几十个侍卫,就这般大摇大摆的穿着一票书生袍而出,其中的吸引人眼球的程度,那当真无与伦比的。
实在是这书生袍,对于这个时代里诸多人都是穿那种宽服对襟长袍的士子们来说,这轻便,飘逸,洒脱而又充满轻灵的书卷气息的书生袍,实在是太具有吸引力了。(想不出什么效果的,建议去参考电影龙门飞甲里面陈坤那烧包的外披黑披风,里面书生袍的造型,请不要把许仙那搓把子的书生造型对号入座成书生服。。那太伤人心了,太对不起书生这两个飘逸的字眼了,谢谢。。。。)
这十数人当中,李显居先,长身孤傲,霸气绝伦,龙骧虎步之间,每一个动作,却都带着无形的威严,仿佛,那走过来的,并不是一个人,而就是一只下山猛虎,搅海的苍龙。
而李显身后,那中书门下左右平章事吕不韦,百里奚二人,此二人,一个长须飘飘,道貌岸然,直若有如那仙家神眷般,而另一人,虽年青些,然其中亦是英姿博发,器宇宣昂,更兼得此二人,此刻已经算是大秦国名至实归的左右丞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这其中的风采,此刻,亦怎能不让人心折。
再之后,就是那枢密院正副使,李斯,蒙恬二人,此二人,手掌大秦百万武卒,一个风流倜傥,一个威武无双,一个是争峰于沙场雄将,一个是一计而谋一国之绝顶智者,顾盼间,自有无穷魅力耀人眼眸。
而李斯,蒙恬二人之后,确是那门下令陆准,尚书令孔慎二人,此二人一个掌一国言论封驳之权,一个掌朝中六部并二十四司属,虽其风采皆为前头数人所掩,但这二人,行走于左右,亦是有如那暗夜之中的明珠般,闪亮夺目。
再之后,以那大将章邯为头,其它如,王翦,白起,赵佗,刘明,王平等朝中一票儿虎将,个个虎背熊腰,虽无甲胄傍身,但这一个个皆是自那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物,其自身的那一股凶煞之气,便是十数步之外的人,亦仿佛能闻到一般。
这般一票人马走了出来,走在这大街之上,便是想不让人关注,那都难了。
“这是哪家公子,怎有这般威仪?”路边一路人甲满目低声嘀咕着。
路人乙此刻亦是惊颤着一双手指,指着李显那一帮人,满目惊诧不已的喊道:“这。。。这。。。这他娘的,咸阳城内的平头百姓全都是这般风流人物吗?那我吴国的公孙王子们岂不都是狗屎?
路人丙亦深有同感道:“这等样人物要是也来参加科举,哥们我千里迢迢而来,还考个屁啊。。纯粹就是陪考了。。”
路人丁看得这帮人如此,便是一甩脑袋,一脸谦虚道:“我大秦有绝世英主贤明,吾大秦更是人杰地灵,汝等岂能识得。”
显然,这位老兄,那是位正经的大秦国人,此刻,听得这一票子外国人如此评价他秦国人,他这个土生土长的大秦国人,此刻虽脸上谦虚,但是内心之中那一股傲然之色,却是怎么掩也掩不住了。
“哈。。。吾闻秦王开历代之先河,敢为天下先,而开科取士,予我等九流之辈显耀于高堂之前,吾冯去疾,废了那九牛二虎之力,跋山涉水千万里,从那极北的幽燕之地而来,吾辈又岂能因闻此等人物而退缩。汝等又岂识得,秦王贤明,又有如此多贤才,如那过江之鲫般,任他挑选,秦国,必雄霸于天下矣。”言罢,这自称冯去疾者哈哈大笑而去。
“此言大善,吾等当专心攻读四书六经,待来日殿前高中,亦好报秦王知遇之恩矣。”
“同去同去。”
“吾亦当努力攻读九章算术,切莫辜负秦王好意思,当去努力争做那明算同进士榜也。”
路边诸多年青的士子文人们,此刻,在惊艳于李显一众人之后,被那冯去疾点醒,纷纷转身各奔而去。
~~~~~~~~~~~~~~~~~~~~~~~~!
收藏好少呀,到现在快七十万字,连200个收藏都不到,肿么回事???
skbshge
第一二七回 将相和()
李显一番招摇过市,本来意思,也就是想着要乘着这大考前的轻松,而拉上朝中诸文武能好好的出来走走,轻松一翻,联络联络感情,当然,顺便也是有着要出来看看这天现英才之辈的意思。
可不想,这一趟走的,确是平静中而犯起涛天大浪起来。
首先,最先流行于整个咸阳城的,当然就是李显他们身穿的那一套标准的书生袍了,那一套充满着轻灵,飘逸,灵秀之气的书生袍,那一份潇洒,那一份让人心折的风采,此刻,早已经是深入了人心。
青衫士子文袍的流行,几乎是以超越了音速的速度,而极速的往咸阳城周边的城市里辐射,泛滥。
只一日夜间,待得第二日,整个咸阳城内,进进出出的风流士子们身上所穿的,再也不是以前那种两对襟而开,宽大如披风般的士大夫长袍了,而是这种,和身的,或青,或白,或蓝,或紫等各色颜色的书生袍。
而第二个影响,却是因着李显这般一票人物走过,而激起诸多他国诸侯远到而来的士子们内心之中的那一份争胜之心。
其结果到底如何,或许便是连此时的李显亦不明白。
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好事,因为,不管怎么样,他们奋而向上了,那么最终得益的,永远只能是大秦国。
要知道,李显考的可不是那种只会吟诗做对或只会做八股文的酸儒秀才,而是明明白白,正正堂堂的时政治要。
呤诗做对可以,写策论赋也可以,但你若不通治政民生之道,那就的抱歉,就算你文章写得再华美,最后也是一个名落孙山。
若是你的治民观念很独特,很有特色,很有务实风格,对实政民生要事也把握得很到位,能够很清晰很准备的去解决一件件民生要事,那恭喜你,如此一来,你出任一地县令几乎已经可以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若得看中,可能出任一地太守都是有可能的。
毕竟,现在的大秦国的地盘可是很大很大,而各地官员里,要么就是原来的降臣,要么就是一些尸位素餐只知搜刮民脂民膏的无能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