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染大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这小太监一路急急忙忙地赶到时,确把个小太监吓得半死,你道为何?确是平日里繁花似锦的二公子寝宫如今早已是一片凌乱不堪而不见半个人影。

    今日是国丧,不管是哪个公子,都必须呆在自己的寝宫里没太后降昭是不得外出的,可这会儿这二公子寝宫这一片凌乱不说,早已是没半个人影儿,这小太监顿时就急了,急急寻了个小太监一问方才知道,就在刚才,这二公子李延竟然已经带着钱财家眷偷出城门跑路了。

    跑路了???这小太监当时就傻眼了,这来请他当国君他都不干,真傻!!!小太监暗自嘀咕了一下,可是这事儿不归他管,他也管不着,自是回头把这情况如实禀告给那后头的五位老大人就行了。

    闻得这小太监来报,那一直坐于上首处做假寐状的王老太后不由得气极反笑道:“带上家眷卷着财物出东城门而去了?好,,好好好,哀家果然是生得个好儿子。”回头看了看那几位一致举荐二公子上位的五位老大人,王老太后厉声道:“速去传三公子,四公子前来。”

    见得老太后发火,这小太监不敢怠慢,出了殿堂,撒开丫子就往三公子府上跑去。

    秦太祖李密名下四子一女,长公子思继父位后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只是如今已经战死沙场,这会儿梓棺还搁在堂前没来得及下葬呢,至于二公子延,那纯粹就是个只知吃喝玩乐的匹夫,让他斗鸡溜狗那是一等一的厉害,让他行军打仗治国救民,那很抱谦,就他那样,绝对是亡国之君也。

    三公子显,也就是李显附身的这位,整日里之乎者也的,怕已经是被那些儒家经典之物给毒坏脑子了,能不能行军打仗不说,就光说他那身板,因着整日不见阳光没得运动,此时的三公子早已是瘦得皮包骨头,早就脆弱不堪了,又哪还能骑得烈马,举得起长枪,如此人物,怕不是短命之像,特别是在大秦国现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时候,正是需要有一位强硬而铁血的君王出现,反观三公子如此人物,又还有谁敢把他顶上君位去?难不成你想新上位的国君年初上位还不到年底就又要筹备着换国君?

    剩下四公子晃,前头那司徒杨允说他是大智若愚,当然这就如那老太后所说的那般,这说的只是个亮堂话,实则那四公子天生就是个脑子痴呆有问题的少年,就这么号人物,哪能让他来领导一个国家?

    至于大秦国圣室直系血脉里,唯剩下个长公子显的儿子邈算是这王室直系血亲,有权利继承这大秦国的国君位,只是那李邈小儿如今年不过四五岁,就这般个人物,啥都不懂,难道你还让老太后或者朝中大臣们来监国把持朝政?

    skbshge

第三回 国祚() 
“禀太后,殿外穆王,燕王求见。”这时,有殿外司礼小太监进得堂前来传话。

    “传。。。”本来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二公子,确因为知道眼前这种艰难的国势情况,而怕死于国难,所以提前卷着财物逃走了,国势到了如今这种危难的地步,那也就没有太多的选择,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三公子穆王李显,和四公子燕王李晃,就被招到了这堂前来。

    “儿臣李显(李晃),见过母后,见过众位大人”。

    在明了了自己的处境,而掐死掉那个小太监后,李显就一直没选择出过房门一步,确是一直都是在算计着以后自己的前程问题。

    不过很不幸,还没在李显想出来子丑寅卯来,门外却有小太监传得来太后的旨意,在那明晃晃的金戟虎贲卫的带领下,李显被押到了这太宣殿处。

    当然,与之李显一同被看押着来的,还有那个仍然是浑浑恶恶,没有半点危险直觉的四公子燕王李晃。

    堂下,两位公子,一个优哉游哉,几乎都快要没心没肺的睡去,而另一个却是两股战战,神情紧张的四处打量着。

    “唉!。。。。”这一声哀叹,充满了一种无力感,甚至于暗藏着丝丝的悲伤,大秦国后继无人矣。

    这没来由的一声轻叹,确是吸引了李显的注意力,抬起眼来,细致打量着眼前这六位可以称之为现今大秦国最有权势的人物。

    王老太后自是不必说什么,他自嫁入李府,在这大秦国先祖李密还是做为一个前朝将军的时候,就跟了他,直至如今,为这一国之太后,王老太后之能可想而知。

    而在场的袁,杨,伍,梁,李五位老大人,此五人三个主内政治,两个主外攻城略地,当年,他们随着这大秦国的先祖李密征战四方,而打下了这个大秦国的基业,时隔数年,先祖李密战死,而子继父业的长公子,确又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大才,枭雄一世,大秦周遭诸小国番邦无不授首诚服于这位强大而铁血的君王。

    他们随着这样两位雄才伟略的帝王,而征战四方有年,皆是与有荣焉,而那一份眼光,自然也是被养的更高更远,如今让他们看着这堂下的两位公子,与那上两代帝王比起来,这其中的哀叹,自然是可想而知。

    “穆王显,熟读经诗子典,雅好高亮,又恭孝仁厚,乃不可多得之仁君之像也,臣李丰肯请太后下懿旨以昭告天下,传我大秦国祚于穆王,以为万世荣昌。”或许,便是连号称经纶满腹的宗正李丰李大人,此时,对于这位穆王,亦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去形容他这么个人了吧,扯了半天,亦只憋出个雅好高亮,恭孝仁厚来称赞这位穆王殿下。

    实在是这位穆王殿下的德性平日里也太给力了一点,这大秦国满朝文武里,谁还能不知?谁还能不晓?

    “臣袁烨附议“

    “臣杨允附议”

    “臣伍瑜附议”

    “臣梁镇附议。”

    见得宗正李丰首先提议起,而跪了下来,身后,一众大臣,在没有别的选择的前提之下,亦只能选择跟着跪于堂下,恭请太后降下懿旨。

    “唉!!!罢了罢了。。。。”上首处的王老太后,低头看了看静静地跪于堂下的五位老大人,又仔仔细细地把个李显给打量了个够后,方才肃声道:“拟昭。。。”

    “大秦武昭八年秋八月旺日,秦昭王思,征战沙场,而末于王事,国不可一日无君,兹有穆王显,恭孝仁厚有佳,有帝王之仁贤,传国祚于彼,望兢业有勤于国事,克敌于外,御政于内,护我国民,扬我国威。”(咕咕。。。那啥,哥不会拟那啥圣旨的哈,若有古文牛13的书友,欢迎你们能给我润笔一份哈,嘿嘿!某家定会感激不尽的!)

    圣旨自有一旁的秉笔太监来写,待得吹干了墨迹后,有那掌印太监上得前来,双手托过一个大印。

    凝视了许久,王老太后终是轻拿过那个大印儿,轻轻地盖了下去。这一份旨意,这方才算是成了效了。

    剩下的事情,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把个一直还处在震惊中的穆王李显给提了起来,而扶上了王位,尔后由宗正李丰亲自捧过传国玉玺以及衮服礼冠,就这般在这堂前殿下,直接为那李显给换了上去。

    待一切就绪后,司空袁烨,司徒杨允,司马伍瑜,宗正李丰,武威大将军梁镇,并着那仍然是处在懵懂无知中的燕王李晃一起,一并而跪于堂下,拜服于地,齐声高呼道:“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便是连退出主位而立于一边的王老太后,亦不得不半服身子而喊上一声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么半是被强迫,半是自愿的被这一帮老头子们给推上了王位,说实在话,一直到此刻,李显的脑子里仍然都是乱哄哄的。他实在是不知道此时的自己应该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刚才的李显还在努力的算计着自己的前程,算计着,以自己这般一个亲王的名头,应该走什么路子,整个什么办法,学学人家明太祖的求外放,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亦或者学学中国起义先峰陈胜,吴广二位大凶,直接就是扯了旗就造自己家的反?

    只是这变化来得太快太快,快到李显都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时,他就已经被人给推上了那王位,成为这大秦国的第三任君王。

    这就算是登基称王了?俺们记得电视里演地皇帝登基不是这么个样地么。。。就这么简单?那排场呢?那君临天下的气势呢?那叫万民臣服的气势呢?有木有?

    俺是否该对着下面跪着的这一帮人喊上一声“众爱卿平身”?又或者说装着更威严一点?指着这堂下的某个老大人喝一声:“国难末靖,吾势不登基?”

    李显显然还不是那种智商无限偏下的脑残份子,在这封建社会里,能当上这一国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一种保命的最佳方法,当然,像大秦国这种如今已经被敌国四面围城的情况,这种所谓的最佳保命方法自然是要打些折扣的。

    登基称王延续国祚并通过自己的能力,使这个王国逐渐的强盛起来,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小命不丢失,这是一种本能,无所谓于成与败,更不关那是否爱国或者是年青人的热血这种事情,当然,这或许与此李显已经非彼李显而有些区别,但不管怎么样,李显的目的很明确,他要努力的活下去,而且是活得很潇洒很快活的那种。

    没有机会的时候,就自己创造机会,如今,这天大的事实就摆在自己面前,试问李显又怎么会去放弃。

    没有所谓的光棍心里,更不是说什么血性,有自信,其实这完全应该算是一种自然性的心里反映。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突然被人给推上这么一个人生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试问,这对于一个原本就是很普通的人来说,在突兀之间达到这种高度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的反映?

    别个人怎么样,李显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在乎着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应该知道些什么?

    是的,没错,李显他并不了解自己现下所处的环境,或者应该说是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