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桅杆因为需要常年在风浪中悬挂风帆,承受风帆拦截海风的力量从而推动舰船行进,其木料不可谓不好。但是在红夷炮射出的炮弹的轰击下,依然无法承受其释放而来的能量。
只听得“吱呀呀”的一阵木料扭曲、断裂的声响,这艘清军战舰的主桅杆自下而上三分之一处折断,砸在了船首炮的位置,将固定其的炮架彻底打烂,连带着桅杆平台上的水手也被甩到了海里。
“好!”
这么远的距离,一炮命中主桅杆,使得那艘清军舰船无法继续航行,这样的好运着实让明军各舰为之一振,就连阮进也在心中暗道此乃天佑大明之兆。
双方的舰队迅速靠近,很快就连那些船身侧面的佛郎机炮、虎蹲炮和喷桶也跟着开火,再到近处,鸟铳、火箭、弩机也纷纷发射,更有士卒抛出铁钩绳索,试图拉紧战舰之间的距离,以为跳帮之用。
横水洋的海面上,明清两军舰队疯狂的开炮,炮弹、铅弹、火箭、弩箭穿过薄雾和硝烟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道痕迹,飞向它们的目标,无论命中与否;拉紧了距离的战舰,明军在抵近射击了一轮后,便由持刀盾的士卒跳帮而去,与船上的那些清军捉对厮杀。
长久的训练,以及在海上连战连胜所取得的经验,使得明军在海战中远比清军要强悍得太多,可是隐忧却依旧存在于阮进的心中。
当前的清军舰船数量要稍多于明军,长久的拼杀下去势必两败俱伤,可是清军占据大陆,资源无穷尽也,而明军的舰船却是常年依靠缴获,这样的海战打不了几次就会彻底丧失海上优势。
而且,这还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此番清军集结重兵而来,阮进即便击溃被当前的清军,那南线和北线的清军呢。
北线的明军虽然有鲁监国坐镇,有定西侯张名振亲自指挥,但是能否顺利的击败吴松水师还是个未知之数?
扬言会进攻台州府县为舟山明军牵制住身在台州的南线清军,可是这样的任务对于一向称不上强兵的俞国望所部,以及即便拥有南塘营那样强悍异常的部队,却在此前的四明湖之战中主力部队损失惨重,兵力也严重不足的大兰山明军余部而言,是不是过于勉强?
那么,如果牵制不住的话,张煌言和阮骏所指挥的南线明军又能否进行有效的牵制和拦截?
这些隐患始终笼罩在阮进的心头,尤其是舟山城中只有那三个营的战兵以及民夫作为守御的力量,一旦被哪怕一路清军突破了防线,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突然,远处一艘战舰主桅杆顶上的那面将旗吸引了阮进的注意力,极目远眺,战舰上处于主帅临阵指挥位置的那员穿着红色铠甲的武将更是招眼得很。
金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自那年逆贼张国柱率百余艘进攻舟山,黄斌卿全师而去却无能为力,反而被奉命驰援的阮进带着区区四艘战舰击溃,俘获近百艘战舰起,每每遭遇到僵持不下,或是以少敌多的情况,阮进都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样做,而且每次他都能够取胜。
这次,应该也不会例外吧?!
“传令下去,向西航行。目标,鞑子主帅的旗舰!”
听到阮进的命令,这些追随多年的部下们毫不犹豫的执行这个冒险的命令,因为他们知道阮进每一次这样做都可以取胜,就连同在舰上的李锡祚也坚信于此。
凭借着改变风帆的朝向,阮进的坐舰逆风而进,直奔金砺的坐舰而去。
阮进的坐舰乃是一艘染作黑色的大号福船,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两桅,舱三层,船面设楼高如城,旁有护板。士兵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又兼有弗朗机炮、虎蹲炮、喷桶等物,可谓全副武装。
阮进直奔而来,金砺也很快注意到了这一幕,只是其尚未来得及作出反应,阮进的坐舰就已然驶到了金砺坐舰的近前。
擒获没有意义,只要烧毁了清军主帅的坐舰,这场战斗就可以宣告结束了,就像当年在舟山击败张国柱时一样!
点燃了手中那个火毬的引信,阮进大喝一声,便将这枚火毬抛向了金砺的坐舰。
此间明军的士卒们正在抵近射击,而那些刀盾兵也做好了准备,以便应对清军的反扑。可是就在这时,阮进掷出的那枚火毬在空中划过了一道轨迹后,硬生生的砸在了金砺坐舰的主桅杆上,转而弹了回来。
火毬,又称火聤,或是火球。其结构一般以硝、硫、炭及其他药料的混合物为球心,用多层纸、布等裱糊为壳体,壳外涂敷沥青、松脂、黄蜡等可燃性防潮剂。点燃后抛射而出,靠着球体爆破并生成烈焰,烧毁敌船,或是杀伤敌军。
阮进抛出的火毬自金砺坐舰的主桅杆上弹了回来,飞到阮进坐舰的风帆左近发生了爆炸,瞬间点燃了全船。
火势蔓延开来,阮进在被烧伤后被迫弃船跳海。而身在清军主帅坐舰上的金砺和其他清军一样,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切,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把贼寇主帅捞上来!”
久经战阵的金砺第一个反应了过来,随即他的戈什哈田养民、李辽阳、村头子等纷纷跳水而下,将阮进捞了上来。
主帅被擒,明军再无战心,纷纷扬帆远逃。而清军在重整了一番战舰后,便扬帆继续向东而去。
是役,清军大捷。
第二十五章 舟山(六)()
自那一日莫名其妙的取得了横水洋之战的胜利,清军在下午的时候便抵达了舟山城以西的螺头门,分出了一半的兵力继续留在船上准备拦截回援舟山的明军,其他的营头则在汉军正蓝旗甲喇章京陈典谟等人的带领下迅速完成了登陆,并且于第二天抵达舟山城下,开始攻城。
此刻已是九月初二的清晨,作为此次出征舟山的主帅,金砺坐镇于中军大旗之下,以方便指挥攻城部队。
虽然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舟山守军兵力薄弱,但是这些时日下来,凭借着奋勇厮杀和火力上的压制,兵力拥有绝对优势的清军还是无法寸进。
海上是明军闻讯而来的回援舰队,陆上坐困舟山城下,作为主帅的金砺也只能在严令清军舰队严防死守的同时,对舟山城发起一轮轮几乎不间断的攻势,妄图凭籍着兵力的优势彻底压垮舟山守军。
只是即便如此,在明军的炮火和奋力厮杀下,攻城清军依旧无能为力。就这样,直到昨天,金砺才看到了取胜的可能。
九月初一,舟山守将之中的张名振麾下中军总兵官金允彦见城中火药用尽,便缒城出降。紧接着,巡城主事邱元吉也出城降清。这两个负责城守的官员将舟山城内的详情尽皆报告给清军,以换取苟且偷生的资本,而这也使得金砺得知了城中火药用尽这个至关重要的军情。
既然城内已经没有火药了,那么用来摧毁攻城器械、掩护明军死士的火炮便没了用处。眼见于此,金砺立刻命令清军在竖梯攻城的同时,抵近挖掘地道,试图借此杀入舟山城中。
可是,即便有城守官员降清的情况下,明军斗志丝毫不减。在将邱元吉的儿子斩首,传示四门后,士气得以激励的明军在城头奋力厮杀,挫败了连夜攻城的清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势,直到此时。
金砺知道,有明一朝,舟山城始终是浙东沿海的海防重地。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在这舟山岛上设舟山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七年,信国公汤和巡视沿海诸城,改舟山守御千户所为定海卫,并屯兵戍守;洪武二十年,移定海卫于象山之东门,舟山改置为定海中中所和中左所;正德、嘉靖以后倭患严重,特重海防,舟山城也多次整修,更是号称岩关。
甲申之后,时任舟山参将的黄斌卿北上勤王,被任命为江北总兵,驻地安庆。后由黄道周引荐于隆武帝,受封为肃虏伯,返回舟山,自此便在此地割据自雄。
这期间,包括张国柱进攻舟山被阮进击溃在内,舟山历经多次战事和内讧,这座城池的主人也从黄斌卿变成了监国鲁王,可是却从未被大军攻陷,城池的完整程度也远高于内地的很多府县。尤其是鲁监国以此为行在后,更是大力加固城防,并设置了大量炮位以为守御之法,绝非那么容易可以挖塌的。
此间城内的火药已经用尽,清军的攻城器械纷纷抵近至城下,凭借不断派出士卒登云梯攻城,清军极大的牵制住了明军有限的精力。
自昨日开始,清军便不断的挖掘,一整夜过去了,负责监督的军官汇报,西面的城墙下的地道已经完成了挖掘,只要将预先埋设好的木料烧毁,失去了支撑的城墙便会彻底垮塌下来。而关键的一刻,就在此时!
“城塌了!”
前方清军的话音方落,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崩塌声,金砺一下站了起来,目视着舟山西面城墙的垮塌。烟尘散尽,一个数丈宽的豁口便呈现在了明清两军眼前。
“全军出击!杀光贼寇,城中子女财货,尔等可自取之!”
金砺一声令下,已经久候的大队清军自豁口冲入城中。此前清军挖城之举,明军并非不知,只是兵力有限。在火药用尽后,守卫城墙已经是极限了,哪有再多的兵力出城去堵地道的出口,亦或是在城内挖掘沟渠反制。
点燃地道内的木料,为防止误伤,清军的进攻便停了下来,而明军自知已经无法继续守卫城墙,也只得在安洋将军刘世勋、都督张名扬以及中镇总兵马泰的率领下退入城中,准备拼死巷战。
………………
鲁监国朝廷内阁大学士,首辅大臣张肯堂府邸的雪交亭下,张肯堂身穿蟒服,腰间佩玉,面南而坐。
此刻,城墙倒塌的震动和巨响已经传来,张肯堂的妻妾、儿媳、孙女以及家中的仆妇正在作最后的道别。
清军已经攻入城中,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