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地形之下,陈文已经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大肆借助天然或是人造的地形来牵住清军的优势骑兵了,唯有面对面的硬刚下去。
“马进宝,你就如此相信督标营能够赶在南塘营击溃你之前压垮我的新营头吗?”
此刻,从陈文的目光所及,清军的主力还只是浮现于地平线的一片灰蓝色的渲染,按照此前的训练,赶在清军进入战场前进行一定量的调整也不非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像清军这种由多支部队组成的大军,协调上本就不及尽皆由陈文这一个主帅亲手打造出来的明军,重新作出调整的速度也不可能比明军更快。
只不过,此刻的陈文却也不打算再玩什么花样,既然清军想要玩那套田忌赛马的把戏,那就让他们玩好啦。战争中,借助于天时、地理等客观因素,以诡计、诈术获取优势,皆是兵家惯常的伎俩,无可厚非。
可是说到底,战场之上,谁胜谁负却还是要看临阵厮杀时哪一方的力量更大,能够将对手的阵型撕扯开来,从而奠定胜局,而这才是陈文寄希望于在浙江对抗处于绝对优势的清军所赖以成事的根本所在。
冬日里的金华府晴冷干燥,清军以步兵作为主力的阵型在进入战场后,很快就完成了披甲,在进行最后的一番调整后便凭借着其处于数量上绝对的优势率先向明军发起了进攻。
但是在彻底看清了清军所表现出的意图后,陈文放弃了防守反击的惯常手段,而是直接命令他手中的两个营向他们各自面对的清军发起进攻,只留下了骑兵和那一个局的步兵作为预备队。
既然是刚正面,那么就干脆刚到底!
在南塘营指挥参将楼继业和义乌营指挥副将吴登科的率领下,明军的步兵以纵队踏着坚定的步伐向清军前进,就连炮兵也放弃了此前挖掘好的炮兵阵地,借助于炮车或是以着炮手、装填手们的一双双大手将明军的那些门火炮向前移动,试图以此跟上南塘营队列的行进。
让火炮顶着对手的长枪开火,这一招是李荣曾经用过的,而陈文则毫无顾忌的学了过来。只不过,此刻的清军和陈文之间却仿佛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来个徒弟一般,同样是靠着辅兵来将火炮推上前去。
明清两军尽皆抱着必胜的信念踏入战场,此刻更是毫无顾忌的将双方借以摧垮对方坚阵的血腥獠牙露了出来。
可是此时此刻,清军凭借着火炮数量的优势,将那些火炮平均分散于各部之中,试图以此对明军进行全方面的打击。而明军则是将所有的火炮全部置于南塘营队列之中,而新番号的义乌营却没有哪怕一门!
若是算上义乌营眼下还只能靠着弓箭手作为步兵的支援的话,那么双方的火力差距已经开始无限接近于这个时代的天壤之别了,而且随着彼此距离之间的逐步缩短,造成的杀伤也会在差距上也会越来越大。
陈文本打算以此将督标营的前排打散,再靠着南塘营的步兵破阵,而只要能够击垮督标营,那么那些在他眼中只是些土鸡瓦狗般的地方绿营就根本不在话下了。可是随着督标营被分派到战场的北线,南塘营所要面对的反而是清军拿出了同样战术的下驷,而清军的上驷在配上了车马炮之后则对上了他们眼中明军只有小卒子的下驷。
战场的上空可谓晴空万里,不带有一丝的云朵,可是阳光照耀下的大地上却沉闷得仿佛黑云压城一般。明清两军的士卒们不断的接近,却没有任何一方如往常般在远距离进行炮击,只是在进入鸟铳和弓箭的射程后以此干扰、压制对手的行进。
很快,两军接近至不足百米的距离时,督标营的炮兵终于将火炮安放在阵前,装填的工作完结,随着督标营中军副将张国勋的一声令下,闽浙总督标营率先打响了孝顺镇之战的第一炮。(未完待续。)
第六十章 破围(三)()
眼见着清军拿出了一模一样的战术,陈文暗暗的叹了口气,似乎他还是低估了“散财童子”马进宝的学习能力。
经过了那次迎着提标营火炮抵近射击的冲锋,陈文在痛定思痛之后,便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战术学习了过来。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既然这一手当初险些将南塘营的战阵撕裂,那么用在清军的身上想来效果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只是没有想到,此前马信为了破俞国望那个半成品的西班牙方阵而使用的战术就这么被马进宝学了过来,此刻更是用在了他的身上,这让陈文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偏离轨道的荒谬感觉。
可是荒谬归荒谬,既然此前他已经接下了这场“田忌赛马”的对决,那么就必须设法抢在督标营压垮没有火炮作为支援的义乌营前击碎马进宝指挥那一路由四府绿营兵所组成的清军右翼部队。
随着早年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个影像片段浮现于眼前,陈文在思虑了刹那之后,便命令身边的传令兵将作战命令告知负责南塘营指挥之责的参将楼继业,而他则将注意力转向到了即将面临督标营抵近炮击的义乌营身上。
义乌营成军不过月余,其中作为主力部队的义乌营第一局的那些步兵队中老兵比例很高,而另外三个局则采用了以同乡、同族为纽带进行组编的方式,以此来提高战斗力。
只不过,由于每个步兵队下设一个鸳鸯阵杀手队和一个火器队,陈文便以多有武艺在身的义乌籍士兵组成鸳鸯阵杀手队,而大半地区处在山区之中以致会使用弓箭人士较多的东阳籍士兵组成持步弓的火器队。如此一来,每个步兵队之中既可以得益于同乡、同族的感情来提升作战时的韧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互相牵制的效用。
义乌营第二局辛哨第三十一步兵队中,鸳鸯阵杀手队全部由倍磊陈家的子弟组成,其队长叫做陈岚,乃是此前参与过围剿南塘营的团练兵首领之一,由于其在乡邻中颇具人望而被陈文任命为本队的队长。
与陈岚那支鸳鸯阵杀手队同在一个步兵队的火器队则是清一色由东阳县籍贯的士卒组成,基本上都是由专职猎户或是平时种地、闲时打猎补贴家用的农户组成。这其中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曾经的横店镇冯家的家奴,在东阳县守军被明军击溃后逃出辗转到义乌投军的张益达。
自从通过了戚宅里的初选,张益达便进入到了义乌西城门外的新兵营中参与训练。
一如南塘营历来的训练安排,每天一早起来先要练戚家军的军体拳,待吃过早饭后则开始个人武艺的训练,随后便是午饭和短暂的午休,到了下午则是队列训练以及在训练后期才开始进行的那个劳什子的“纵队抗压训练”,而到了晚上,除去为了保证自身不会被战兵营淘汰而进行的加练外,还要在军官和镇抚兵的传授下学习那些繁复的军法条例。
新兵训练很辛苦,但是比起在冯家时那种屈辱的生活却还让张益达感到了幸福二字的起笔是何等模样的。
在军中,虽然军官和军法官、镇抚兵都很凶,而且还时常因为触犯条例而被当众鞭笞、杖责,但是这些军法条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甚至张益达还听那些军官、老兵们满脸骄傲的提及过那位连战连捷的陈大帅在军法条例面前也没有例外的故事。
回想起身边那些写满了不可思议的面容,张益达滋生出的那一点零星的腹诽也瞬间烟消云散了。
陈大帅,那可是蓬莱戚家的女婿,监国殿下钦命的挂征虏将军印的总兵官,明军兵进金华的主帅,这样的大人物都愿意服从军法,他又有什么理由对这些军中的法度规范心怀异议呢。
再者说了,听那些曾在其他明军中当过兵同袍提及,明军的军法严酷非常,动不动就要施以肉刑,这支明军的规矩虽说多得吓人,但也基本上都是鞭笞和杖责而已,远比其他明军要温和得多了。
驱除了心理负担,每天都有一个肉菜,到了晚上更是能在学习军法条例的同时听那些军官和老兵们讲述那支老南塘营的光辉事迹,尤其是每天在营区外跑步训练时,那些义乌百姓艳羡、嫉妒、赞赏的目光,让张益达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满足。
尊严,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个词,但是从第一天感受到这种感觉后,他便开始了发了疯一般的训练,甚至每天晚上他都会进行高强度的加练,为的就是能够成功的留在战兵营之中。
所幸这世上,至少在这军中还信奉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理,原本从未使用过弓箭的张益达凭借着这期间发了疯一般的苦练,也总算是勉强通过了新兵训练结束时的考核。
虽说他的射术和队中其他人相比还要差上很多,但是最基本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都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定的肌肉记忆。在动作上也较为标准,再加上平日的苦练也被负责考核的军官和镇抚兵们看在眼里,所以他才能够侥幸的被分配到了义乌营中。
正式成为了这支明军的战兵,身穿着军服,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已经俨然是一副勇士的模样,但是入营后的训练也从未停止过,甚至比在新兵营中时更加的辛苦。可是在张益达看来,至少在这里他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不似他曾经那段身为家奴的过往中,一切的对错得失全要看主人的脸色,全然没有任何的公平可言。
训练还在进行,但是清军围剿的阴云却始终在围困着明军。直到那一日,陈大帅决定誓师出征,在点兵台上立誓愿与将士们同生共死,这样的主帅他从未听说过,哪怕是在说书先生的口中也是如此,但是张益达愿意相信陈文的话,因为正是陈文的出现改变了他作为家奴处境,也终让他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严。
恍恍惚惚中从回忆中醒来,眼前的清军距离一箭之地已经不远,甚至对方军中的一些火铳已经激起了阵阵的硝烟。随着军官的一声令下,张益达和同袍们迅速抽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