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文回返侯府继续加班,但是今天乃是大年初一,他却不好让所有人都陪着他加班,所以安远侯府下设各部门从昨天就已经开始了放假,只有极少数的文武官员还在轮值。

    前任亲兵队的队长,只是如今不光是那支少年亲兵队已经解散,全员都被送到浙江讲武学堂去学习,就连他的亲兵队长的职务也免了,而陈文对他的安排同样是去学习军事知识。

    正式前往讲武学堂报到的日期定在了年后,这主要是在于宣诏使者那一行人的事情还需要他从旁协助。所幸如此,今年的春节他倒是可以安安稳稳的在家中度过,而今天更是回返到家中的第一天。

    作为陈文的亲兵队长,张俊如其他军官那般早已分到了军田,这长达半年的福建之行,军田的发放虽然没有经过他手,但却也是由他那位守寡在家的姐姐来办理的,甚至就连佃户也都是他姐姐专门找了卫所的官员来帮忙找的。当然,他家现如今也不指着田土发家致富,佃租也远比本地的地主们的要低上一些。

    返回到府城内一处幽静的小院,这里便是张俊的家,如今他守寡的姐姐也住在这里,总算是让小院里多出了些人气儿。

    张俊回到家中,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他的姐姐正在收拾那些吃食的原材料,其中就有马上要去吃的春盘,这就如同北方所讲究的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一般,这都是老辈儿上传下来的规矩,是传统,自然是不能将其遗忘了的。

    今天是大年初一,这些时日始终在忙忙碌碌,就连回来一趟的时间都没有,但是现在一看,这小院里却是充满了过年的气氛,窗花、绳结一看就是出自他姐姐之手,福字、对联却显然是向人求来的,毕竟他姐姐是不识字的,也写不出这么好看的字迹。

    “姐,我回来了。”

    大抵是听到了大门推开的声音,张俊的姐姐连忙抬起头来,待看见了是张俊回来,便三步并作两步的冲了过来。

    “小弟回来了,快让姐姐看看。嗯,长高了,也壮了,就是黑了些……”

    久别重逢,自然是有着欢喜在小院中荡漾,只是不比姐姐,张俊在看到他姐姐的一身装扮后却露出了苦涩的笑意,即便是落了座也没有退散。

    “姐,这是过年,你这又是何苦呢?”

    过年,正是要红红火火的时候,可是张俊的姐姐却是一身的素白,连一星半点儿喜庆的气息也无,甚至就连这过年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一些。

    “去年你姐夫先走一步,我一个未亡人,守孝三年是应该的,没有什么苦不苦的。”

    此言一出,张俊先是一愣,很快便发出了一声由衷的叹息,似乎只有如此才能把心中的抑郁纾解出来。

    看到这一幕,张俊的姐姐淡然一笑,紧接着便说道:“今日回来了,正要与你商议个大事,这些日子我在想,也该是时候给你姐夫过继个子嗣了,只是尚未有合适的人选。”

    “啊?”闻听此言,张俊着实的吓了一跳,继而郑重其事的说道:“姐,这可是一条熬不出头来的绝路啊!”

    明时倡导守节,虽然远过于唐宋,却也还没有到满清的地步,改嫁之事也还并非是什么寡廉鲜耻的无耻作为。

    只不过,此时此刻,张俊的姐姐却是摇了摇头,继而眼中含泪的说道:“你姐夫待我甚好,嫁到了胡家,你姐夫对我总是多方忍让,便是几年下来连个一儿半女都没有留下来他也从未有过不悦。在外人看来,或许他为人滑不溜手,但对我来说却是个再好不过的夫君。如今他没了,我又怎能让胡家就这么断了香火啊?”

    一语说尽,就连张俊也是面露悲伤,他的姐夫虽然只是个小吏,但生前却待他们姐弟极好,不光教了他识字、数算,就连到陈文麾下做事也是他一手操持的。这两年在陈文身边,张俊自觉着长进良多,早已脱胎换骨,这些都要感激他的姐夫,可是如今他姐姐却要守一辈子,却还是让他心中苦涩。

    看着张俊如此,他的姐姐连忙擦了擦眼泪,随即便如小时候那般轻抚了抚他的脑袋。“好啦,这还过着年呢,你看我也是的,先不提此事了,过了年再说。”说罢,张俊的姐姐便出了正房去厨房里继续煮饭,只留下了张俊还坐在那里发呆。(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新春(下)() 
春节,只要有汉人的地方,总会设法庆祝一番,这是传统,无论是在满清的占领区,亦或是后世的那些海外移民之中皆是如此,眼下的浙江明军占领区之中,亦是不仅仅在府城,乡下同样如此。

    塘雅镇以南的一个村子中,随明军自大兰山迁来的石家正在热热闹闹的过节。对于石家而言,今年乃是一个势必将铭记终身的大年份,因为就在今年,他们家在金华府重新得到了大片的田土用以养活家人,比起他们在余姚老家的还多,而且还是免税的田土,这意味着这片土地不仅属于了他们,而且上面的出产也不必再缴纳那份据说很少,但是落到实处却足以压死人的税赋。

    这本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但是这片田土里有四十亩地却是石家的老二战没的抚恤田土。

    那个胆小怕事的孩子被清退出战兵后由于是最初的那一批老兵,于是便补了一个武库卫队的副队长的缺,也算是照顾军中的老人儿。可是随着曹从龙之乱的爆发,作为叛军势在必得的要地,武库至关重要,而正当值的石二牛就战死在了那里。

    叛乱平息后,明军专门分了抚恤的田土,他就职的军需司不只给了烧埋的银子,还给了一笔奖金用以奖励他在武库防御战中的武勇和尽职,就连声名赫赫在很多人看来犹如战神一般的临海伯,如今的安远侯陈文也给了一个知耻而后勇的评语。可是对于石家的这一家人而言,若是这一切能够换来石二牛的命的话,他们宁可什么都不要。

    斯人已逝,而生者的生活却还要继续下去。七月时得了这些田土,石家除了留下几亩菜田由石老爹侍弄,其他的都租给了原本那个生员的佃户,也都是这个村子里的百姓。前不久,当神塘源之战和收复衢州的功赏下来后,石家又得了三十亩地,若是与此前分到的田土加在一起的话,也是足足的百亩良田了呢。

    足足一百亩地啊,除了那几亩菜田外全都租给了本地的佃户。一时间,原本因满清横征暴敛和地主无良而一度赤贫,被迫迁居大兰山的石家已经俨然是本乡的一户富农了,而且这个趋势似乎还没有停滞下来。

    这一切无不源于陈文的那套军功授田的奖励制度,原本的军功赏赐是用银子来支付的,军中乏银时也有一小部分用过粮食,这些东西不是消耗于日常的生活,就是还要承担交易的差价,远不如这田土来得实惠——购买田土的价钱还在其次,关键在于这田土是可以成为传承家业的基础,而那些银子却做不到,至少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没戏。

    只不过,这既然是军功的田土,自然也是有多有少,而且田土远比银子更为人所看重,多了少了的自然也更加紧要。

    “大牛,你说啥,六七十亩,还有个一战分了八十亩地的。他们是不是给那些卫所的官儿使了银子,凭什么他们分那么多,我儿才分了三十亩地,我儿可是最早追随侯爷的老人儿,还是个伍长呢!”

    这个大晚上在屋子里叫嚷着的正是石大牛的老娘,石大牛的老娘宣泄着不满的同时,他的两个妹妹也附和着报着不平,反倒是家里的三个男人——石老爹、石大牛以及他的小弟或是蹲在地上抽着旱烟袋,或是干脆直接坐在那一言不发。

    “大牛,你到是说说怎么回事,不行的话你娘我亲自去找侯爷评评这个理!”

    石大牛的老娘问也不问她那个闷葫芦一般的男人,直接把问题送进了石大牛的耳朵里。知道逃不过,也知道他老娘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角色,未免某一天他在军中当值时突然因为这个被侯府招去,石大牛只得一五一十的把缘由说清楚。

    “那也不应该,那个总督的兵不也是你上次说的绿帽子,不对,是绿旗子的吗,就换了个阵就差那么多?”

    听到了石大牛的解释,他老娘的音量不由得降了几度,就连他的那两个妹妹也变得一言不发,呆呆的坐在那聆听着他的解释。可是疑问还没有结束,石大牛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抓了半天脑袋才憋出来句“我们面对的对手太弱,军中伤亡很少,但是硬抗督标营的那些部队却损伤良多,尤其是最外围的那两个步兵局几乎人人带伤”才把他老娘听愣在当场。

    一口气说完这许多话,一向笨嘴拙舌、老实本分的石大牛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他紧接着加了一句话来为他的解释佐证后,立刻他就后悔了。

    “上次您见过的那个安老哥,那两个局就是他负责指挥的。等打完仗,一条腿都跛了,以后走路都受影响。”

    他和安有福在大兰山时都是在甲哨第四鸳鸯阵杀手队,作为同袍也曾来过家中做客,就连他老娘也动过招婿的心思,毕竟家里面还有两个妹妹还没出嫁。可是安有福来了一次后却再不敢踏入他家半步,并非是他的两个妹妹容貌不堪,而是第一次登门正看见石大牛的老娘带着他的那两个妹妹与人吵架,愣是把对面六七个老娘们儿骂得连嘴都张不开,直气得在那里耗头发撒泼。

    都说石家的小子随爹,姑娘随娘,这话是一点儿也不假,至少当初在余姚老家时,连带着他那两个已经先后出嫁了的姐姐这一门五虎可是笑傲本村的,甚至就连邻村的婆娘们都知道惹不起。

    然而,如石大牛预料的那般,一听安有福的事情,他老娘立刻又把招婿的事情想了起来,立刻要石大牛回答有没有问过安有福的意思。奈何此前几次邀请,安有福都是千般推脱,有一次一同喝酒更是表示过他喜欢那种外柔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