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也总有个限度不是。
当然,世袭军衔的前提是年龄等条件符合标准,且经过相应级别的考核,达不到的享受不到这份权利。至于贿考什么的,暂且还没有担忧的必要,因为能够获得世袭军职的军官还不算太多,而他们的子嗣距离世袭军职更是遥远。
世袭军衔的制度一经公布,军中登时便是一片欢腾赞颂之声,如今浙江明军势头正盛,他们每一个人似乎都看到了未来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承袭军中的职务,不至再像他们一样从小兵开始从头来过。
至于为什么会将其复杂化,陈文的解释很简单,那便是世袭卫所军职已经烂大街了,而且还在继续的泛滥下去,眼下别说是什么世袭千户、百户了,即便是世袭卫都指挥使又能如何,难道卫所真的有那么多官职能够给你们世袭吗?(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扩编()
改良后的世袭军职制度已经开始深入人心的同时,陈文计划中的那七个战兵营以及各县的守备部队也已经正式编练完成。
各县驻军方面,金华府和处州的缙云县,这些原本的占领区基本上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编制,只有兰溪县那里陈文决定增加了一个哨的编制,为的是防备去年始终没有出战,相比已经恢复了元气的严州绿营。
新近夺取的占领区那一块,处州除了府城驻兵三百,配以附近的那座小型棱堡的两百余守军,其他的各县尽皆都是一百人的守军来维持本县的稳定;而衢州方向,由于将是陈文计划中的下一步进军方向,看守粮道、督促民夫以及作为紧急时刻的援兵的要求较多,所以编制上也更大一些,其中龙游县驻军五百,衢州府城则驻兵八百。
这样一来,金华各县驻军一千六百余人,衢州各县驻军一千三百余人,处州那边则是一千余人,再加上安华镇、虎鹿镇以及处州府城左近那座,总计三座棱堡的驻军,浙江明军在这个三个府的地盘总共留守有五千出头的大军。只是这五千人分散在了三个府的广大区域,再加上几乎都是步兵,而且很多还都是从新兵训练营中训练成果相对一般的那一半,战斗力不强。若光是用于守城的话,应该还是足够的。
驻军只是由于各县以及要点的防御的,想要收复失地还是要看战兵营。
扩军之前,陈文麾下有南塘、义乌和东阳这三个战兵营以及一个镇直属营。按照扩军计划,南塘、义乌两个战兵营各抽调一个局的步兵,只是用新兵补全编制,并没有再行改编;东阳营一分为二,跟随陈文进军衢州的保留东阳营的番号,补全编制,而始终为安华镇棱堡进行策应的另一半兵种更为齐全的东阳营则补进去两个局的步兵,命名为浦江;另外还有一个名为丽水的纯粹由新兵组成的战兵营,只是军官还都是来自于各部而已。
除此之外,镇直属营补进两个来自南塘和义乌的局以及一个由新兵组成的局并抽调出部分骑兵组成一个新的步兵营,而在神塘源之战中分别隶属于左右两翼的那四个局的步兵则补全编制作为最后一个营。
这两个营前者名为近卫,只是针对镇直属营这个原本的名字进行了一次改写而已;而后者,则被命名为神塘营,用以纪念这个营在成立前浴血奋战过的那场大战,以及他们在对抗清军成建制的鸳鸯阵时表现出的武勇和坚韧。
这样一来,陈文的这支浙江明军在这一次的扩编中从三个营一口气扩编为包括南塘、义乌、东阳、浦江、丽水、近卫和神塘这七个营。每个营按照原本的编制,各拥有四个步兵局、一支百骑的骑兵大队和营属的炮兵、工兵以及其他附属人员,近两千人的编制。
只不过,比之去年年底的时候,大量新兵的加入战斗力方面还是无可避免的有所下降。
南塘、义乌和近卫三营都只是补充进去了一个局的步兵进行打散混编,战斗力下降幅度较低,而神塘营和浦江营则一个仅仅补充了骑、炮、工等兵种,而另一个则只是补充进去了两个步兵局,下降幅度稍大一些。相较之下,虽是同样出自东阳营,但是保留了番号的则增加进去了更多如炮兵、骑兵、工兵之类的新兵,下降幅度要比浦江营更大一些。
当然,这还不是最弱的,新成立的丽水营全部都是新兵,只有军官比较有经验,但士卒都没有经历过战事,换言之就是没有见过血,陈文暂时也不敢用她来打什么硬仗,还是先跟着几个老兵较多的营头积累积累战斗经验为妙。
这种非平均的扩编手法,虽然制造出了一个满营新兵的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但是原本在去年作为主力的南塘、义乌和镇直属营的战斗力保全了下来。况且,这个新兵营的士卒们也都训练了一个多月了,暂时也没有作战任务,总比他刚刚杀入金华府时仓促组建,仅仅训练了一个多月就被迫迎战包括督标、抚标在内的进剿清军的义乌、东阳二营要强吧。
扩编后为士卒融入战阵的训练还在继续,不过孙钰那边征收去年秋税的情况却实在不怎么样。
按照明朝的制度规定,夏税不能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税不能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
前年下半年陈文收复金华时,夏税已经完结,秋税则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清军在金华府造成的破坏极大,陈文和孙钰商议后减免了大部分地区的秋税,而军队则只能依靠着缴获、捐赠以及陈文的借款撑到了第二年夏税开始征收。
可是到了第二年四月,陈文帅军出征衢州,而六月竟爆发了曹从龙之乱,导致了原本征收上来的夏税以及大量的储备在玉山镇被台州清军焚毁。
所幸的是,收复龙游时,陈文接手了马进宝的宦囊,并且在平叛的过程中抄没了部分士绅富户的家产,总算是缓过了一口气,让他得以有足够的军需能够在九月再战清军。接下来,陈文收复了衢州,更是从丧心病狂的陈锦那里搜罗到了大笔的资财。这两笔银子着实不少,但是很快就开始了在扩军、建设以及工业化投入中的消耗。
由于战事连绵的缘故,衢州永历六年的夏秋两税被陈文免除这样一来,去年的秋税真正需要收缴的只有金华和处州这两个府。可也正是这两个并没有遭逢兵祸的府,反而在秋税的收缴上显得颇为不顺。
陈文光复金华之初,伴随着借款的征收,陈文和孙钰二人开始在金华实行大兰山明军在四明山地区曾经使用过的制度——损耗归公、严禁私自加征税赋以及补贴官吏养廉。
然而,明军常年在外作战,去年夏天更是爆发了那场监军文官发起的内讧,这三项制度的执行效果很差。确切的说,是前两项执行的效果很差,第三项的执行得到了广大官吏的一致拥护,所以执行得十分顺利。
补贴了家用,却没有达到养廉的效果,这使得在百忙之中还是发现了秋税存在问题的孙钰很是不悦,以至于就连吴登科成亲时他都在调查各县的问题所在。经过了最近这一个月的调查,孙钰发现这里面还不仅仅是地方官吏存在着问题,就连各县的那些缙绅家族也大量的参与其间,将应该由他们缴纳的赋税摊牌到了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这种现象在明朝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利用特权来避税的方法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个罢了。然而,各县的官吏,尤其是那些小吏们依旧如往常那般不顾政令与其大肆勾结,却还是触到了陈文的逆鳞。(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惊闻()
有道是:“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
自古以来,吏员始终是作为王朝行政体系中最为基层的部分,甚至可以说,盘根错节的吏员家族把持了基层的行政,他们与掌握基层政治的世家大族或是缙绅大户联手完全可以将王朝下派的流官彻底架空,毕竟强龙难压地头蛇。况且那些强龙大多也只是一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酸秀才,焉能与将处理公务作为世代相传技艺的吏员家族相比。
流官与吏员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即便是在贪污腐败上面也多有争斗。只不过,陈文没兴趣把有限的精力浪费在这些腌臜事上面,有孙钰在,也有韩启正负责的提刑衙门在,一般来说由他们负责就够了。
然而,此一回下面的官吏竟然敢在对大军至关重要的秋税上面继续与缙绅富户相勾结,无视行政命令,既然那么爱财如命,那就干脆两个都别要了。
“辅仁,此事事关重大,但却还是应该有个轻重缓急才是啊。”
陈文很明白孙钰所指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利用各种理由加征,那等内外勾结,大行摊派也并非只是地方官吏的问题。
只不过,自陈文取得神塘源之战的大捷后,浙江和南直隶的大批士绅前来,以襄赞军需和购买借款为名目一共报效了三十几万两银子,即便是抛开钱谦益和陆宇鼎送来的那二十万几万两银子,也有十几万两之多了。
孙钰出身贫寒,对于那些仗着功名在乡里作威作福的士绅早有不满。但他刚刚却看到出了陈文已起杀心,若是此时在占领区大开杀戒的话,只怕接下来不只是再也得不到外来的报效,即便是明军光复各地,不只很难再得到当地士大夫的支持,恐怕那些士大夫还会掉过头来帮助满清,只因为陈文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我明白,此事让韩启正去做就好了,他应该知道分寸。”
随着命令的下达,针对各县官吏在秋税上的问题立刻由提刑衙门展开,而孙钰负责的行政体系则大力配合,很快就扒出来了大批存在问题的官吏。
处于对自身实力的认识,陈文很清楚他即便再不喜欢那些儒家士大夫,手中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员,对基层的控制不够强力的情况下一旦与那些家伙翻脸只会导致占领区的糜烂,所以在继续展开且扩大文官培训规模的同时,陈文对韩启正的命令只有一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