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尚可喜,大喇喇的坐在大殿上,年已五十,衣着华贵,从上到下透着一股富贵气。看似是个面团团的富家翁,可是不经意间透出那缕缕寒芒,却是一如当年。

    “一纸书信,就想要本王背叛朝廷,陈文小儿是昏了头了吧。”

    翻来覆去的看过两遍,信封和信瓤从粗糙的手指上滑落,在那张垫了虎皮的太师椅上换了个姿势,尚可喜看向那明军军官的表情也是一脸的轻蔑。

    “尚副将看不懂我家大帅信上写的,大抵也应该知道洪督师是个什么下场吧。”

    “放肆!”

    东江镇副将是尚可喜在明廷时的最后官职,使者此言一出,大殿上的那些武将一个个的便唾口大骂了起来,更有甚者甚至把佩剑拔了出来,作势就要宰了这个信使。

    使者如此,座上的尚可喜却只是皱了皱眉头也,继而问道:“这些话是你家大帅教给你的?”

    尚可喜一开口,他的那些部将们立刻收住了喝骂。看也没看这群家伙,那军官直接向尚可喜回道:“正是如此,我家大帅说了,烈皇在世时的副将,现在也要值钱不少了。是做一个死的鞑子藩王,还是做一个活的大明藩王,汝可自决!”

    “好胆!”

    口中迸出了这两个字,尚可喜继而喝道:“来人,把这厮给本王拉下去砍了!”

    王府亲兵上前,作势欲押,那军官虎目圆睁,瞪了那两个亲兵一眼,却自顾自的转过了身,往殿外走去。反倒是那两个亲兵却只得跟在了后面,仿佛跟班一般。

    就在这时,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却蹿了出来,大声向他父亲说道:“父王,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厮是来送信的,略施薄惩即可,杀了他反倒是堕了咱们平南王府自家的威风,让陈文那厮小视。”

    “本王是大清的忠臣,与这些贼寇没什么好说的。你若再劝,就滚出王府,莫在说是我尚可喜的儿子!”

    说罢,尚可喜便怒气冲冲的往后殿走去。倒是尚之信却愣在了当场,看样子是断没有想到他父亲会如此勃然大怒。

    “世子还不快去给王爷道歉。”

    “多谢金先生指点。”话音未落,尚之信草草一礼,就大步追着他的父亲而去。

    说话之人,叫做金光,乃是尚可喜最亲近的谋士,被尚可喜称之为是子房再世。金光回过了尚之信一礼,紧接着又对一个王府亲兵附耳说了两句,但见那亲兵冲出了大殿,金光也追着尚之信的脚步跟了过去,只是走到尚可喜的太师椅旁,却顺手捡起了那封书信,继而揣进了怀里。

    待到金光赶到后殿时,尚之信已经被尚可喜轰了出来,好生安抚了两句,金光便要尚之信在门外等他,而他则大步踏进了后殿。

    “金先生,这陈文小儿竟然派人跑到老子家里来训斥老子,实在欺人太甚。”

    见尚可喜还是这么一副气哼哼的模样,金光却也没有说什么,反倒是自顾自的搬了把椅子,坐到了尚可喜的对面。

    “王爷,形势比人强啊,现在南北交通断绝,咱们的处境也就比耿家好点儿有限。可是李定国的大军现在已经在围攻新会了,吴帅和由帅能守上多久还很难说,但是八旗的援兵却肯定是来不了的了。陈文掐着这个时候派人来,就是算准了这些,逼着咱们按照他的节奏来。”

    “这些本王不是不明白,只是这姓陈的实在是,实在是,哎。”

    李定国的大军在上个月的二十九就已经开始了对新会的围城,虽说李定国本人没有出现,但是尚可喜却并不敢有丝毫的轻视。他麾下的两员大将,吴进忠和由云龙已经在城中协守,可他却也知道那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的道理,现在长江以南的明清力量对比已经出现了反转,造成这一切的陈文更是将援兵南下的道路堵了个严丝合缝,想要解围实在是不可能了。

    然而,陈文的口气也实在太过骄横,什么死的活的,一点儿面子也不给他,着实让他气了个不行。

    金光知道这时候没必要再劝说,尚可喜生气,但却并没有失去理智,此前洪承畴身死的消息传来,他们也曾讨论过,由此他才会自作主张。眼下既然相顾无言,于是他便掏出了那封书信,细细的品读了起来。

    刚劲有力的字迹证明了这是出自一个武将的手笔,其中用词、用典也恰到好处,说明了这个武将并非是那等一夫之勇,结合这些年的事情,十有八九是个智勇双全的儒将。

    越是读下去,陈文的形象在他的脑海中也渐渐成型。然而,当他看到这封书信的末尾,捏着信瓤的手指竟是一抖,书信飘忽忽的就落到了地上。

    眼见于此,金光连忙将书信拾了起来,继而更是颤颤巍巍的指着书信最后的那段话向尚可喜问道:“王爷,这可是真的?”

    早已预料金光会有此一问,尚可喜却还是叹了口气,才对他说道:“这两个混蛋,呵呵,十有八九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天崩(八)() 
永历八年八月,江西秋意正浓。由于这些年战事频仍,以及刚刚光复这片占领区,再加上蔡士英先前招揽屯田时定下的第一年免税的政策,未免激起民变,陈文也下达了江西永历八年的夏秋两税进行减免的决定。

    政令一经下达,江西十府可谓是欢声一片,在民众的拥护下,浙江明军集团对江西一省的统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唯独是孙钰和王江感到了压力倍增,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所幸的是,此前的一战,南昌幕府的残骸中拔出来的那比巨额粮饷还在,亏得洪承畴掏光了江南的库房,本打算是用来作为进攻浙江的军需的,结果却便宜了他,所以今年即便是免除了此间的税赋,需要承受的经济压力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既然如此,那就再给洪承畴立几个跪像,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的记住这个狗汉奸。嗯,就这么办了。

    随着统治基础的稳固化,新的调查组也已经纷纷启程出发,开始了调查荒废田土的工作。军功授田制是浙江明军的物质基础,绝不可轻忽。而根据各县递上来的初步报告,江西的人口下降幅度比较大,这个当年的人口大省现在已经是随处可见那等荒弃的村庄,抛开那些已经不在了的,还有不少百姓是逃到了山里艰苦度日,人口回潮也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时间一天天过去,没过去一天,明军对江西的统治便更为稳固一些。时间现在是陈文的敌人,因为他很清楚,满清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片土地,一定会抽调大军南下,而他则必须在那之前,让自身的力量得以更快的提升起来。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现在税不收了,可是兵却还是要招募的,而且还是大规模的招募。而随着招募兵员的展开,陈文很欣喜的看到,最先前来投军的,有不少都是得以释放不久的那些被洪承畴强征来的辅兵,以及他们的同乡。他们在回到家乡后,不仅记住了浙江明军的强大,更是将这一概念复制到了乡邻的脑海之中,使得招募兵员的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展开。

    相较之下,另一群俘虏的命运走向,就显得不是那么正常了。

    根据进攻广信府前的约定,很有一批清军得到了释放的资格,陈文没有留难他们,在战事告一段落后便派船将他们送过了长江,并且给予了他们每人十天量的干粮,作为临别的赠礼。

    饱含着热泪送走了守信的明军,这些甘陕绿营还乡团们才发现,渡过了长江不过是刚刚逃过了明军的屠刀。想要回到老家,还有几千里的路要走。一路西行,都快赶上西游记了,可他们又不是和尚,化不得缘,吃完了这十天的干粮就只能干起了老本行来,倒也轻车熟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支操着陕西口音,手持着清一色长矛,穿着绿营军服的甘陕绿营还乡团开始了他们如蝗虫过境一般的回乡征程。一路上看见什么就抢什么,结果竟遭到了那些无耻的地方绿营的攻击。

    都是绿营兵,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可是那些地方绿营却也不管这个,只当他们是穿着绿营皮的流寇,见面就直接招呼。

    奈何,这些甘陕绿营都是东南经标出身,战斗力极为强悍,所经各地的绿营兵又大多是承平已久,平日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碰上这群家伙,尤其是他们摆出了一个“长了牙”的方阵,竟然没有一支地方绿营能占得到便宜的。最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这群还乡团路过,只要不在他们的地头常住就好。

    等到几个月后,这些过江时不过是一群乞丐一般的绿营兵,待进入到陕西地界时已经是一支由驮马、马车、驴车、骡子车组成的“骑乘”步兵了。还乡团们一个个吃饱喝足,精神饱满,衣冠楚楚,武器精良,全然不像是打了败仗被放回来的溃兵,反倒是更像一支得胜凯旋的百战雄师。

    但是,唯独有一点让人感到奇怪的就是,他们这一路上居然没有抢女人的习惯,队伍里也没有个暖床的娘们,实在不合乎情理。

    这支甘陕绿营还乡团在返回到陕西后,很快就得到了平西王吴三桂的接见,这位“绝世骁将”在得知了他们的经历后毫不犹豫的就对他们展开了拉拢的工作,但是这群混蛋却很是不给面子,非要和吴三桂谈妥了条件才肯跟着吴三桂混饭吃。

    “你们有什么条件,大可以说出来。”

    对待这些值得拉拢的勇士,吴三桂毫不吝惜他的慷慨,甚至他已经打算好了,将这群勇士专设一营,由他的女婿夏国相来带,对比亲兵的待遇,以恩义结之,必可成为他麾下的一支可以在战场上扭转乾坤的精锐部队。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他听到这群家伙的回答后,却差点儿没有气昏过去。

    “俺们的要求只有一个,若是在战场上碰上了浙江来的明军,俺们是绝对不会上去送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