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子的援助而已。

    “也不能这么说,萨摩藩毕竟还是给了,还有的是那种一毛不拔的呢。更何况,日本在那时早就下达锁国令了,贸易都是要与幕府进行,商船不允许进入各藩,几百两银子没准对岛津家来说都是压箱子底的宝贝也说不定呢。”

    历史上,德川幕府对于郑成功的援助比萨摩藩的手笔要打上一些,武器、甲胄以及铅和铁之类的原料倒是都有,但也就那样了,只是比起郑家与幕府每年数百万两白银的交易额,这点儿援助可见日本人的小家子气。更何况,后世郑氏存银案之中,日本还眯掉了郑家不少银子,一来二去合着援助都是郑家自己花钱买的,德川幕府白白占了人情。

    连鬓胡子的震惊和郑奇的讽刺交相辉映,倒是把陈文逗了个一乐。恍惚间,他甚至怀疑这两个家伙是路上商量好了要来给他讲这段对口相声的。

    “岛津家当初攻陷琉球,在日本算是强藩了,他们敢与幕府对着干,不过也就到这程度了。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何要回绝了吧。”

    “大帅英明。”

    为了几百两银子就欠下个人情,冯京第当时有党争因素存在,同时对于当时的鲁监国朝的财政来说,哪怕一文钱都是好的,更别说是几十万洪武钱了。但是对于陈文来说,几百两银子,一船的货卖到日本的利润就有数万两白银之多,实在没必要去丢这个份儿。

    “提到岛津藩,琉球那边现在如何?”

    “回禀大帅,末将听琉球的朝臣提及,现在琉球一边作为鞑子的藩属,同时还要作为萨摩藩的藩属,《掟十五条》过于严厉,他们自称是受到了萨摩藩的逼迫才会向鞑子称臣的,希望王师能够为其向日本说项,废除《掟十五条》。”

    琉球朝臣所言不尽不实,其改为遵奉满清乃是源于隆武朝的土崩瓦解,让使臣认为满清已经有了取明而代之的实力,才会北上拜见顺治。

    小国想要借大国之力来摆脱困境,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日本对琉球的征服到确实是从岛津藩占领琉球作为起点的。当初琉球来明朝进行朝贡贸易过于频繁就曾被明廷怀疑是萨摩藩的手笔,对此加以限制,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岛津藩的兴盛与琉球有着极大的关系。

    “现在咱们还管不了那么多,让琉球继续一臣事二主去,反正他们现在已经不向大明称臣了,等以后有功夫了再去,无需急于这一时。”

    琉球的情况陈文已经弄明白了,是借萨摩藩之手搅浑日本这池水,让他们继续去自相残杀,还是借琉球的名义玩一把黑船事件,现在陈文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而且就算是有,暂且也是有心无力,毕竟行动上是有主次的。

    接下来的朝鲜就更简单了,满清几次暴打朝鲜,明爹已经退到了西南,做干儿子的换个干爹也没什么不正常的。不过郑奇等人此去日本、朝鲜和琉球三国,济尔哈朗在那时还没死呢,想来下次去时,情况大概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说不定。

    此番贸易,船队装载的货物都是往年的主要出口商品,丝绸、瓷器、蔗糖、蚕茧、生丝之流装满了货仓。当时陈文坐拥浙江、江西两省,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浙江出产的蔗糖和丝绸,货源地在手,就是产量比之清军南下前要差上太多,毕竟人口的损失是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的。

    算算利润,一百多万两白银,距离陈文的那个逼着日本挖空石见银山的豪言壮语还有很久的路要走。为此,陈文决定做些事情,为这一进程适当的提个速。

    召见首航船队负责人,了解日本、琉球和朝鲜等国的情况,其实陈文完全可以在南京进行,但是正因为首航船队返回,有些事情却可以立刻开始进行了。

    陈文返回浙江的同时,各地的光复票号也在借海贸船队的盈利来释放利好消息,加深人们对光复票号的信心,从而获取更多的可支配资金。

    坐在家里就能赚钱,而且是稳赚不赔,自是趋之若鹜。但是与此同时,陈文没有进行禁海,只要到市舶司缴纳税款,海贸还是可以跑的,大批的士绅富户也开始投身到海贸之中。

    然而,有经验的船长和水手毕竟是少的。陈文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们不敢招惹,有人便计划前往福建,从福建清军、耿继茂乃至郑成功的水师里挖墙脚,甚至还有野心更大的打算连船带人一起挖过来。

    这些事情陈文没有兴趣理会,他关注的是另外的两点,其一是海船制造业规模的扩大,有人要跑海,就有人造船,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其二呢,便是货物。

    陈文现在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其中浙江和江西多有军功田土,社会安定,人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生产,以提高生活水平。民田各异,但是军田却都是在陈文的掌控之中。有了充足的原料,有了熟悉航道的船队和各国的门路,陈文需要的只是在原料加工为产品的环节提升生产效率,贸易很快就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

    此前江浙明军的军工司作坊就已经开始利用水力机械来制造机械零件,这一技术积累早已成熟。如今作坊已经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继续进行武器装备的生产,以应对扩军和武器装备的更新,而另一部分则转为民用,比如王孚新近搭建起的厂房里的机械就都是民用工坊里制造出来的。

    扶持工业是陈文的既定计划,王孚的这个厂区是进行蔗糖生产的,厂区里各个厂房的用途不同,陈文此刻在王孚引领下视察的正是压榨环节,而工人们使用的机械则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糖车。

    “凡造糖车,制用横板二片,长五尺,厚五寸,阔二尺,两头凿眼安柱。上笋出少许,下笋出板二、三尺,埋筑土内,使安稳不摇。上板中凿二眼,并列巨轴二根,轴木大七尺围方妙。两轴一长三尺,一长四尺五寸,其长者出笋安犁担。担用屈木,长一丈五尺,以便驾牛团转走。轴上凿齿分配雌雄,其合缝处须直而圆,圆而缝合。夹蔗于中,一轧而过,与棉花赶车同义。蔗过浆流,再拾其滓,向轴上鸭嘴投入,再轧又三轧之,其汁尽矣。”

    随着牲畜的拉动,甘蔗的细胞壁被破坏,汁水流出,比之人力榨取的生产效率有着显著的提升。糖车一轧完成,工人将残渣投入到名为鸭嘴的投料口之中,反复三次,自然比世界其他蔗糖产区如今仅仅一次榨取的出糖率要来得更高。

    中国的蔗糖生产技术于如今乃是全球最为先进的,这种糖车在明末南方的很多乡村糖寮里都有使用,并非是多么稀罕的事物。奈何清军南下以来,对生产力破坏过于巨大,原料产量大幅度降低,糖寮也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太多。

    而现在,生产力得以恢复,但陈文对那等手工业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却兴致缺缺。从原料储备到最终生产出成品,只在一片厂区中就可以完成,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使用机械,减少了人力的使用,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这是家庭式手工作坊所无法比拟的,于人口大幅度下降的今天而言,此间的生产效率才能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第九章 加速(中)() 
人类意识变迁史中,甜始终代表着美好、幸福和欲望,世界各地语言中但凡是甜之一字所代表的也正是这些。

    对于甜味的渴求促使着人类忍受蜜蜂的叮咬,但是在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之前,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这种奢侈品亦或是带有甜味的食品和饮料。

    欧洲的中世纪,贵族往往会在遗嘱里郑重其事的记录遗产中有多少桶蜂蜜,乃至到文艺复兴以后糖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在日本,贵族女子出嫁,糖也是极其重要的嫁妆,都会进行特别的记录,甚至到了近代都是如此。而那些平民百姓,甚至往往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尝到蜂蜜和糖果的味道。

    相较之下,与日本不过一水之隔的中国,古代的平民在这一点上的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究其原因,蜂蜜世界皆有,蔗糖中国也不是原产地,但是在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之前,除了凝结了古人智慧的饴糖提高了甜味食品的产量以外,中国蔗糖的生产工艺也始终领先于世界。

    明时白砂糖返销蔗糖的原产地印度,印度人便称其为中国糖。王孚与陈文合股的金华蔗糖工厂中利用机械获得蔗糖,将其转化为白糖时所使用的黄泥水淋脱色法就是源于中国。除《天工开物》外,《闽书南产志》、《物理小识》、《广阳杂记》、《兴化府志》等诸多文献史料中都有专门记载。

    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远的不提,光是崇祯十年一年,在东亚实力较弱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前前后后从广州港收购了前后购买13028担白糖和500担冰糖,更别说是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以及中国海商主动向日本、琉球、朝鲜及南洋列国的出口。

    “日本武士的日子过得很苦嘛。”

    听到陈文的调侃,不光是王孚,随行人员大多是噗呲一笑。邸报中提及过,日本的糖价格与中国差距实在过大,每斤糖不下五百文,而当时日本一石粮食也不过是这个价格,比同时期的中国高出了三十到五十倍不止!

    如果按照日本的石高制来计算的话,好像中下层武士阶层也不可能在糖这种奢侈品上花费太多的金钱,更别说是普通老百姓了。而最同时期的中国百姓则恰恰相反,虽然糖一样是奢侈品,但是逢年过节走能买到一些——就算没有蜂蜜、蔗糖,不是还有饴糖吗?

    蔗糖如此,丝绸、瓷器、茶叶等亦是如此,而日本能够返销的则是原料、海货、倭刀以及方物之类。巨大的差价使得海贸成为暴利行业,历史上东林党作为东南海商的代表也利用了自身的权利免除了海贸税赋。走私在中国沿海大行其道,国家却无法从中获利,东林群贤们于是便将其转嫁给普通农民,长达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