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海贸税赋。走私在中国沿海大行其道,国家却无法从中获利,东林群贤们于是便将其转嫁给普通农民,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代自此宣告开始。
打击走私主要还是在行政方面,陈文现在的关注点则是工业化的进程。经过了几年的积累,江浙明军军工司的水力工坊早已形成规模,生产技术更是已然成熟。武器、甲胄的生产,民用机械零件的制造亦是如此,比之手工打造的生产速度快上了太多,即便是当初手握南北两京大量工匠的满清都无法与之相比,更别说是那些很可能连机械书籍都没看过的士大夫了。
工业化,规模决定很多事情。陈文通过军工制造催熟了水力机械,用机械制造机械的手段迅速扩大规模,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机械制造的产能部分转为民用的阶段,在整个亚洲已经是首屈一指的规模了。
“以着中国的资源和国人的智慧,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将会成为世界工厂。到时候,铺天盖地的海船将货物远销全世界,万国来朝也不过是等闲事罢了。”
邸报的编辑激情的记录下了陈文视察金华蔗糖工厂时说下的豪言壮语,并以最快的速度刊登在邸报上,将这份雄心壮志传播到江浙明军占领区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是周边的区域。
近代国家崛起,伊利比亚靠抢,印加帝国黄金成就西班牙、葡萄牙的辉煌;西欧靠技术,工业革命让英、法、荷兰的商品倾销全球;新兴国家则是开金融挂,日本和德国开挂制造巨型企业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竞争。
前者太野蛮,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价值,况且也已经被世界所淘汰,所以陈文更倾向于后两者,尤其是第二种,也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
陈文扶持的人物,都是这些年来与江浙明军集团有着合作关系,且合作比较融洽的士绅和商人。有龙游商帮,也有金华本地的商人,更有如陆宇鼎那般多有襄赞军需的缙绅,而王孚则是徽商的代表。
陈文的优势在于技术的成熟、机械的规模化以及资金、信用、货源、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人物则同样有着诸如资金、货源、人脉、销售渠道,陈文对他们的扶持很快就可以产生成效,出现一批围绕在江浙明军集团外围的工商业集团,有着更为切实的利益关系。
金华蔗糖工厂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更多的工厂使用机械生产着各种各样的产品,产量飞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加大是一回事,降低本土物价来造福百姓也是一件好事。
事业起步之初为了应对一次又一次的围剿而形成的以农为本、以粮为纲,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显然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形势发展了。工业化是陈文接下来的,也是中国未来几百年要走下去的道路,现在开始夯实地基,总比落后于世界,被人家踹开了国门后再去追赶要强。
既然要走工业化道路,科学技术自然少不了的,陈文麾下现在有宋应星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不过科学技术提升的担子也同样很重,重到了宋应星在推荐了一些有着或多或少科学知识的人物的情况下,他还要白天在衙门、工厂里负责机械的制造和开发,晚上去给学员们补习科学知识,一个人恨不得当三四个人用。
当然,光指望宋应星一个人也不行,陈文有了更实际的办法,就像是海贸和工业一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把科学技术和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有了动力,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奖励发明创造?奖励基础科学研究?金华大学堂?专利权法案?”
一系列的新鲜名词,周岳颖能够看出字面的意思,也能够隐隐约约的感受到其中的意味以及陈文的意图,待她翻看了这几份草稿,很快就弄明白了陈文的意图所在。
“夫君把大学堂设在金华确实稳妥,但是影响力上就要差上太多了。”
金华是陈文收复最早的地区,社会安定,民生恢复得也很是不错,民心上是有保障的。况且,工业化程度有军工司的水力工坊带动,也是最高的,确实是一个极好的选择。然而,金华在明季不是杭州、南昌那样的省会城市,更不是南京,即便是在浙西,其影响力也是最近这几年才盖过衢州的,此前更多是一个普通的行政区域以及天下闻名的义乌兵的诞生地。
“影响力确实是会低上一些。”
南京将会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无论是北伐,还是震慑江南士绅,都需要把行政中心迁移到那里,两江总督衙门已经开始了改建工作,南京的会稽郡王府落成后,陈文打算将周岳颖和他的女儿接过去。到了那时,金华作为行政中心的地位也将会正式宣告完结。
这是地理上决定的,以南京作为中心可以更好的应对各个方向的威胁。不过在浙江,随着杭州的光复,浙江巡抚衙门要不要迁回杭州却成了问题。
杭州是原本的省会所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都有着传统优势,乃是全国最为富庶的所在之一;而金华光复时间最久,工业化程度最高,军功授田制的执行,本地百姓对于江浙明军集团也更为拥护。
二者皆有利弊,其中更有本地派官员们的坚持,迁与不迁便成了问题,但这说到底也是就浙江一省的问题罢了,论影响力确实没办法与南京相比。
“转型期已经到来了,确实需要考虑的更为周全一些。”
说着,陈文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进入到沉思的状态之中,而周岳颖则默默的坐在陈文的身边,细细的翻过草稿,领会其中的内容。
良久之后,陈文叹了口气,继而说道:“江南人文荟萃,在那里确实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用。”
见陈文从纠结中走出,周岳颖欣然道:“夫君是如今汉家天下的英雄,一个英雄自当无惧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
“娘子所言甚是。”陈文微微一笑,看到周岳颖的手中却还在拿着那几份草稿,便向她问道:“娘子以为这草稿上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草稿中写的分明,但是细节上面确实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不过在周岳颖看来,陈文的思路很明确,那就是通过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与物质奖励联系在一起,从而摆脱现如今中国社会上士人因兴趣而研究,但却不求甚解,也往往无法实用化,而工匠则缺乏发明的欲望和动力的窘境。
“妾身刚刚草草的看过了一些,有说的不对的夫君莫要怪罪。”
“你男人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陈文的轻笑声传来,周岳颖翻动着草稿,一边指着草稿的内容,一边说起了她的看法。
“以妾身愚见,夫君奖励发明创造是为了获得更多实用化的机械或是方法,专利权就是奖励制度的核心;奖励基础科学是为了弄明白事物的本质,也是为了更有益于前者的开发;而大学堂则是为了培养出更多得到理论知识培训的人才,就像讲武学堂成批次的提升军官能力一样。”
周岳颖的聪慧,陈文对于她能够轻而易举的领会陈文的想法并没有感到丝毫的意外。陈文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得到了肯定的周岳颖便将她的一些想法付诸于口。
“首先,奖励基础科学,妾身以为不应与教育挂钩。士绅对于西学的爱好往往只是源于兴趣,他们偶有所思,但本质上却还是旧有的士绅思想,容易教坏学生。另外,草稿中提及基础科学需要时间和精力,以及花费大量的材料来反复进行试验,这显然不是普通工匠能够承担的,他们更多是从工作中领悟和发觉。”
“前者好名,后者重利,当区别对待。妾身以为不若建立专门的报社,鼓励对此有兴趣的士绅投稿,可以允许他们将名字或是笔名放在文章之中,让更多人知道。同时给予一些好听的奖励,士绅必趋之若鹜。而且,平日里专注于此,精力必然分散,对政务的干涉力度也会有所下降。”
“至于工匠……”
说到这里,周岳颖沉思了片刻,继而在陈文鼓励的目光中说道:“至于工匠,当以物质奖励为主,实实在在的银子是他们最渴望的,因为这些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条件。倒是名声上,断不可将其与士绅等同之,以防前者因此而丧失研究热情。”
周岳颖的想法,无非是围绕着士绅和工匠的区别,利用区别化的待遇来同时激发两者的热情。陈文的草稿后期还要在王府进行联席会议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出谋划策一事上,周岳颖一个人就已经能够代替不少官员了。
“能娶娘子回家,真是为夫此生最大的幸事。”
“夫君又拿妾身取笑。”
周岳颖俏脸微红,嘟起的小嘴很是诱人,但陈文却难得没有什么别的心思,只是示意周岳颖将想法继续说来。
“然后,专利权是好事,保护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用行政、经济、道德等多重手段同时来打击窃取他人专利的行为,夫君的处罚力度不低,但妾身以为还可以更高一些。”
“这方面,确实当用重典,否则发明创造的热情就会降低。”
“最后,大学堂夫君是打算从有识字、数算基础的孩童抓起,挑选有才能的子弟。妾身以为还是当以军户子弟为主,民户为辅,方可确保这些才智之士能够为咱们陈家所用。”
周岳颖的想法引起了陈文的深思,片刻之后,豁然开朗,夫妻二人干脆就在书房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草稿进行进一步的补全,甚至就连晚饭都没有去吃。直到商讨完毕,已是深夜时分,时时准备的夜宵由侍女送上。
“百草睡下了吗?”
“回王妃的话,县主已经睡下了。”
知道女儿已经休息,周岳颖才放下心享用夜宵。而陈文听到女儿已经休息,又问了一些女儿的事情才转而去享用夜宵。
夜宵不宜多吃,否则会成为胃口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