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清如今的形势,促使着新军不敢有丝毫停留,大军直抵潼关二十里处安营扎寨。新军抵达,战兵需要时间修整,而那些在河南征集来的辅兵则在本地绿营的监视下准备一切,营寨、攻城器械、以及一切的一切,尤其是转运军需粮草,日夜不停,所得却寥寥无几,而那些饥寒而死的民夫则直接被扔进了黄河里,免得滋生瘟疫。

    “富绶他们还有多久才能赶到?”

    “回王爷的话,显亲王所部已经越过了开封,正在全速赶来。”

    “磨磨蹭蹭的。”

    得到了这个答案,济度是颇为不满,这支新军是最先出发的不假,但也仅仅是富绶率领那支八旗军早了一天而已,看看现在,差的却已经不再是一天的路程了,而是越差越多。

    从京城到潼关,按照他们这般绕过山西的走法来算,也有两千多里地之遥。这个距离,比之京城到南京的距离还要远上个几百里地。也正是因为路程够远,新军和老八旗军之间的战略移动速度的差异就愈加明显。

    “在京城的时候,还有一些旗人说酸话,什么新军靡费钱粮,光蹲在军营里操练也不曾上阵,弄不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看来,光是这行军速度和士卒的韧性比之从前就大有提升,西法较之旧式战法确有可取之处,你这奴才也是用了心的。”

    “还是皇上福泽加持,王爷领导有方,瓜尔佳大人襄赞得力,奴才就是跑跑腿儿,当不起王爷如此的夸赞。”

    “你们这些汉,汉军旗,就是矫情。”

    说罢,济度哈哈大笑了起来,显然是对新军直到今天的表现很是满意。满洲八旗被陈文打破了战无不胜的神话,八旗军的损失不只是在兵力上的,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

    战战兢兢的过了两年的时间,殚精竭虑的操练新军,如今有了初步的成效,看到了希望,满足感也油然而生。

    “不必等富绶他们了,这两天下面的奴才想来也都修整过了,明天一早便出兵攻打潼关,咱们没时间再跟吴三桂耗下去。”

    “王爷所言甚是,世人无知,新军在此修整的时间长了,知道的是等待后续部队跟进,不知道的还不得以为是新军怕了吴三桂。”

    话虽如此,济度还是派人去催了催富绶的行程。说到底,新军只有一万七千余人,潼关狭窄,不利于大军展开,他们的攻击部队不易于展开,吴三桂在这里能够投入的军队也不可能太多。等到潼关攻陷了,接下来的关中平原,没有足够的军队是很难对吴三桂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尤其是吴三桂的那些西班牙方阵就明明白白的摆在西安。

    当然,进攻西安,首先还是要潼关这座大门踹开。第二天一早,新军出动,向着潼关大举开进。

    有明一朝,潼关遭逢战火的次数和烈度都要远低于那些以关中为统治中心的王朝,但是明时的潼关比之前代的规模却要更大,也更为易守难攻。

    洪武年间,明廷针对潼关进行了扩建,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东南包括了麒麟山、砚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并将潼河入黄河段囊括进关城之内,使得由南向北流入黄河的潼河穿越潼关城而过。

    由此,潼关城的防守能力大大增强。而潼河水其实也是城中的灌溉用水、饮用水,再加上潼关里还有一千多亩地,守军更可以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长期坚守于此。

    清军大军抵达,远远望去,吴三桂的关宁军显然是早有准备,此刻正严阵以待。细细的观察一二,作为会办大臣,刘成便向济度遥指着远处,斩钉截铁的说道:“王爷,奴才以为,欲拔潼关,必先拿下此地!”

第七十章 潼关怀古(中)() 
明之潼关,城墙周长十二里,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其最高处竟有十丈——30米之高。

    城池设六门,东城门为关门,名曰“金陡”,西城门名“怀远”,又有上南门、下南门、大北门和小北门。其中,东、西、北三门有门楼。后来,又陆续修建了南水关、北水关。隆庆四年,兴建东、西瓮城,并在瓮城上建起门楼。至此,气势宏大的潼关城便已经完全呈现在清军的眼前。

    然而,此时此刻,刘成所指之处,却并非是那潼关关城,而是关城外的关宁军结阵的阵地所在。

    从辽西的山海关,到陕西的潼关,关宁铁骑终于有了出城与清军主力野战的勇气,实属难得。然则,潼关扩建,乃是明初时的手笔,气势恢宏不假,但那时候的工程手段比之现在也更为匮乏。别的不说,红夷炮出场,城墙能坚持多久谁也没有办法担保。

    既然如此,与其等着清军将红夷炮搬到了地方,对着城墙开炮,等到城墙塌了之后再进行巷战,守军也只得出动军队在关前据山列阵。这样一来,守军就可以威胁到适宜清军安置火炮的地点,以免城墙遭到炮击而导致关城易手。

    守卫潼关,胡国柱是用了心思的,而这也是刘成投效满清的第一战,此前靠着朱之锡、李之芳他们这些文官、幕僚做了不少的功课,此间眼看着关宁军的布置,脑海中稍加分析便有了一个计划浮现。

    刘成指向远处,济度和鳌拜只是稍加看过便明白了他的意图所在,对此也是流露出了认同的目光。

    至于原因,很简单。当年清军攻潼关时,也是先在城外击破了据山列阵的大顺军,反复争夺数次,而后待红夷炮就位之后,凭借着更大的杀伤,外加上阿济格渡过黄河,出现在陕北地区,迫于两面夹击的压力李自成才不得不选择了退兵。

    刘成的这一举正是要复制满清当年的战略战术,而清军的战略,也是两路进逼,他们只要在潼关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配合屯齐,让吴三桂认清了形势,逼迫其撤军退回西安。但是,刘成的话却没有说完,而他的意图也并非是彻底如此。

    “奴才以为,还当分兵绕道南面的山麓,完成对潼关的包抄,彻底吞下逆贼吴三桂的这支精锐!”

    潼关险峻无错,却不及秦汉之函谷旧关。奈何黄河冲刷、地理变迁,函谷旧关不复当年之险峻而有新关,新关政治意义凸显却军事作用下降,这才凸显出了潼关的重要性。潼关并非函谷旧关那般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周遭尚有他途。只是不拔潼关,关城的大军随时都可以出关,截断粮道,包抄突入关中的大军的后路,皆是兵家所不能容忍的大忌讳,这才有了潼关作为关中门户的地位。

    吴三桂在潼关集结了一万两千大军,虽非有忠勇、义勇乃至是新编西班牙方阵的仁勇、孝勇两营,但却大多也都是追随多年的本部兵马。只要将这支关宁军吃掉,吴三桂的实力也就要被结结实实的砍上一刀,于平定叛乱也将会是大有裨益的。

    “刘会办,须知道归师勿扼、围城必阙之理。”

    “回王爷的话,奴才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奴才从前听浙匪陈文讲过,这些道理于新式军队都是用不上的。他这些年围城多次,兵力也没见得比守军多多少。奴才以为,浙匪陈文能做到的,新军一样能做到!”

    新军的编练,本身就是以陈文的江浙明军作为假想敌的,因为江浙明军才是满清现在最大的对手,没有之一。刘成如此,显然是对这支新军信心十足。事实上,不只是刘成,济度和鳌拜都是全程主持和参与了新军的编练,无论是理智上,还是感性上,又怎么会有不放心的道理?

    只是……

    “刘会办,如此行险,若是不成,又当如何?!”

    现在,满清已经败不起了,不只是对陈文,是对任何方向任何对手都败不起了,只要一败,全局就会崩坏开来。可正是需要稳妥的时候,刘成却极力怂恿他们行险,若非是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只怕是早早的就拔刀相向了。

    鳌拜虎目圆睁,刘成则迎着鳌拜的目光,没有丝毫的退却。直到片刻之后,他才缓缓的对这二位满洲主子说道:“如果连吴三桂都打不过,王爷、瓜尔佳大人,咱们还是赶快回京,求皇上带着咱们逃离京城吧。或许在路上,蒙古各部看在主仆一场的份上还会关照一二。”

    刘成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济度和鳌拜虽然不满于这个汉军旗人刚刚的表现,但却也很清楚,刘成没有别的什么用心,话说的也没错。他们现在不光是要击败吴三桂,更是要摧枯拉朽的,以着最快的速度解决掉西北的叛乱,借以震慑四方。刘成的办法虽然行险,但却是如今最为快速的办法。

    因为时间,从陈文击败济尔哈朗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满清最大的敌人!

    “你确定这招管用?”

    “回王爷的话,奴才算过了日子,一定能够奏效。”

    “好,那就姑且听你这奴才一回!”

    济度下定了决心,继而命令鳌拜率领两个镇的新军以及部分骑兵取道潼关南面的道路,向潼关的西面移动,以形成两面夹击的效果。而他,则与刘成亲率着另外三个镇的步兵以及其他骑兵,从正面向潼关发起进攻。

    命令下达,一级级的传达下去,鳌拜带着那支军队缓缓离开,而济度和刘成也没有闲着,派出了一个营头的步兵从正面进攻,另有两支小规模的骑兵进行侧击,仅此而已。

    不是济度和刘成不想再加派军队,只是这地形受限,大军不方便展开,他们派出去的军队比之守军在城外的部队是少数,但若是想要不干扰到后续的攻势,暂时却也只能如此。

    新军一个营头,只有五百四十战兵,其中长矛手一百八十人,火铳手三百六十人。这样的比例,在中国称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就算是陈文的江浙明军也是按照戚继光在北方守边时的那等肉搏兵种与火铳手一比一的比例组编军队,但是这支新军却在耶稣会的传教士的帮助下,率先打破了这个比例。

    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