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鸨没想到茶花竟然说出这种话,张口结舌,作声不得。此时楼上突然响起一声应答:“千里姻缘一线牵,难得茶花芳心浮动,托付终身予知音,这事我同意了!”——众人抬头眺望,认出是杏花村老板,也即是大掌柜,他可以拍板任何事情。

第四百五十九章() 
老鸨见大掌柜发话,心里有了底,说话也中气十足,双手一拍,对邓眼镜嚷道:“你拿得出多少钱?报个数!”邓眼镜盘算半晌,全部积蓄加上东拼西凑,大概能有3000元,只有一半,差距还很大。

    见邓眼镜举起三根指头,茶花楞了两分钟,毅然说道:“我可以拿出两千块,剩余的就看老爷和妈妈能不能打个折扣了!”“这样吧,一口价:6000元,不能再少了,给钱走人!”楼上大掌柜断然回答。

    邓眼镜和茶花都黯然无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天不遂人愿人无奈何啊!

    “这位兄弟痴情确实难得,我愿意借给他500元,写个字据吧!”人群中突然冒出一句话,一个商人模样的看客走过来对邓眼镜说道。“我也借给他200元!”“还有我,借给他300元!”片刻后又有两个人站出来。

    那一刻邓眼镜实实在在被感动了,他并非侠义之人,出钱为茶花赎身也不算什么义薄云天的壮举,居然有素昧平生的朋友甘愿帮助,如此善心饶是铁树也会开花。

    第二天茶花便收回卖身契,收拾好衣物随邓眼镜离开了杏花村,过上粗茶淡饭足不出户的百姓生活。邓眼镜性情为之大变,不再安于闲适现状,想方设法找钱捞钱,希望尽快还清欠款,然后买一座小宅院,结束租房的日子。

    看守所老所长抓到的把柄即是邓眼镜经济窘迫,急于还债,对于老所长来说不算大事,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老所长决定收买邓眼镜,为他所用。

    老所长早年在西安购置了两套宅院,一套自住,另一套给岳父母居住。后来两老过世,房子便空闲着,年久失修,长满灰尘。老所长心生一计:何不把这处宅院收拾停当送给邓眼镜,还愁他不感激涕零?

    不出所料,邓眼镜如获至宝,把老房修缮后举家迁入,老所长又给了他一些捞取钱财的机会。几年后邓眼镜不仅把给茶花赎身的6000元挣了回来,还略有盈余,总算舒了口气。

    老所长使用什么手段捞钱呢?不外乎三条途径:滥用职权、恐吓威逼、诓骗勒索。他不会亲自出面,主要由霍瘸子和岳三手去办理,收服邓眼镜后就转交给他。作为交换条件,老所长动用关系,把邓眼镜调到看守所担任主审官,享受正科级待遇。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谋,有共同情趣爱好的人才能走到一块儿,老所长和邓眼镜如此,邓眼镜和霍瘸子、岳三手也一样,一丘之貉,都是钻进钱眼里的财迷。

    老所长利用一处宅院收买了邓眼镜,邓眼镜不傻,照猫画虎,使出浑身手段,把霍瘸子和岳三手牢牢控制在手心里。手段并不复杂,只有两点:吃喝玩乐、赏花听曲。

    邓眼镜为何单单笼络霍瘸子和岳三手,不把胡铁头和郎金嘴拉到身边?并非不想,二人是老所长心腹,巴结不上。

    作为十三朝古都,世代居住在此的本地人都以此为荣,同南京、北平、杭州、成都等历史文化名城类似,西安人不论富贵贫贱,身上多少带些傲气,部分男性还养成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不良习性。霍瘸子和岳三手就是代表人物,身份低微,收入不高,却学那富家弟子,喝酒吃肉,穿金戴银,出手大方,尽显阔绰。

    霍瘸子和岳三手有着共同经历,都是江湖中人,都是单身未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光蛋,唯一不同之处:霍瘸子并非天生残废,一条好腿被人硬生生打断,成了瘸子;岳三手没有残疾,身体健康,偷窃成性,好似多长了一只手。(当地老百姓管小偷叫“三只手”)

    霍瘸子和岳三手把钱都花在吃和穿两方面,用他俩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吃饱撑死了比当饿死鬼好,穿漂亮点让人不敢小瞧。一句话道出心声,足以看出二人所思所想,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是两个混世魔王。

第四百六十章() 
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男装有三种款式:一是军绿色猎装,属于舶来品,仿照一战时期军服制作,糅合了西方中世纪猎人装束,紧身高腰,配以高筒皮靴,显得英姿飒爽,男女皆宜。

    第二种是苏格兰羊毛西服,采用纯正毛料裁剪而成,量身定做,尽显穿衣人的气质风度。

    第三种是毛呢中山服,此款据说由国父中山先生首创,与西服订做类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对裁剪师傅手艺要求很高。无论什么人,只要穿上这种服饰保证精神抖擞,比那长衫马褂不知强多少倍。

    以上款式有四个共同点:面料昂贵、量体裁衣、价值不菲、档次较高。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必须有足够经济实力才能长期穿戴,俗话说:人是桩桩,全靠衣装,就是这个意思。甭管他是啥货色,只要穿得人五人六,别人就不会小觑。

    霍瘸子和岳三手深谙此道,因此对穿着十分舍得花钱,根据各人爱好和身材,稍有不同:霍瘸子喜欢穿毛料西服,岳三手喜欢穿军绿色猎装,都不爱穿中山服,嫌它太老气。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个人却对中山服情有独钟,他就是邓眼镜,一年到头只穿中山服,各种颜色面料都有,衣柜里挂着多少套无法计算。

    邓眼镜到了看守所以后,用了一个月时间,专门研究所里面的人,逐个分析。人心隔肚皮,邓眼镜不相信这句谚语,一个人无论怎么伪装,总会有松懈的时候,透过言行举止,真实心理早晚暴露无遗。

    霍瘸子和岳三手很快被邓眼镜锁定为合伙人,老所长需要他帮助敛财,他需要帮手去干那些脏事,各取所需。其他狱警或多或少也有瓜葛,但稍加贿赂即可,不值得花费太多精力。

    接触几回后,邓眼镜摸清两人秉性,开始笼络他俩。首先是吃喝,霍瘸子和岳三手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多年,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别小看这张嘴,要让两人吃得高兴喝得开心,除了大笔开支,非花费点心思不可。

    为此邓眼镜和茶花商量了好几回,茶花提议聘请一到两个厨子,到家里做大餐,每月三四次,只请霍瘸子和岳三手来做客。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俩食欲,又减少外出用餐花销,两全其美。邓眼镜一想,有些道理,于是遵循夫人计策,开始实施。

    西安有名的酒楼不少,但大多以西北菜为主,特色面食为辅,诸如羊肉泡馍、肉夹馍、兰州拉面、岐山臊子面等,都是清真食品,确实好吃,然而日久生厌,吃多了也觉得厌烦。霍瘸子和岳三手是好吃嘴,要想通过美食笼络他们,不拿出点新鲜花样肯定不行。

    邓眼镜夫妇都是陕西人,从没出过省,也算土包子,到哪儿去找大厨给霍、岳二人开洋荤?

    说来也巧,正在犯愁之时,城西新开了一家川菜馆,名为“东坡酒楼”,离邓眼镜宅院不远,举步可达。餐馆系砖木结构,外观古香古色,三国遗风尚存,一根长长的竹竿挑起旗藩,“东坡酒楼”四个金黄大字分外醒目。

    川菜馆遍布全国,陕西、云南、贵州、西康等地由于邻近巴蜀最为密集。陕南民风与四川类似,尤其喜爱川菜,霍瘸子和岳三手祖籍陕南,血脉里便多了一分嗜好。

    邓眼镜抱着试试的心态和茶花专程去过一趟,点了三菜一汤:第一道是酒楼招牌菜“东坡肘子”,第二道是家常菜“蒜泥白肉”,第三道是素菜“炝炒凤尾”,最后一个汤菜是“酸菜粉丝汤”。

    这四个菜看似平淡无常却暗藏玄机,即使是四川人也不一定看得出来。点菜人是茶花,在杏花村吃过无数川菜,曾向川菜大厨请教过做法,渐渐明白一些奥妙,民以食为天,这饮食着实是一件大事啊!

第四百六十一章() 
茶花之所以点这三菜一汤,自有她的考虑,都有典故。“东坡肘子”是一道名菜,诞生于苏轼出生地四川眉州(今眉山市),还有一段动人传说:相传苏轼曾在江西永修为官,为当地农夫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示感谢,特地留他吃饭。

    苏轼诗兴大发,随口吟了一句:“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苏轼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煮好后猪肘肥而不腻、粑而不烂,色、香、味、形俱佳,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做出一道名菜哪有这么简单?川菜大厨告诉茶花,这“东坡肘子”靠的是火候,拿捏好了肘子粑软可口,拿捏不好则走向两个极端:或半生不熟或煮烂散架,都无法食用。

    “蒜泥白肉”是四川人居家必备的家常菜,和回锅肉、水煮肉片等川菜一样,不会做此菜的就不是家庭主妇。

    一般人认为这道菜所用猪肉为五花肉,其实不然,真正口感上乘的是猪腿肉,前腿肉或后腿肉均可。将猪肉煮熟后切片置放,搁入葱段及各种调料即可。

    这道菜也有两个秘诀:原料考究(必须用新鲜猪腿肉)、调料齐全(蒜泥、老抽、老陈醋、白糖、芝麻油、辣椒油、花椒粉、味精等),每一种佐料都要按比例调配,否则适得其反。

    “炝炒凤尾”的妙处全在于一个“炝”字。从字面上解释,即是把食材原料切成小块,用沸水焯烫或用油滑透,趁热加入各种调味品,调制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

    这道菜好吃与否取决于两点:凤尾(也称莴笋叶)炝炒时间必须把握好,长则变蔫发苦,短则没有炒熟;干辣椒需取自四川出产的二荆条,晾晒数日后方可使用。

    最后一个汤菜“酸菜粉丝汤”也有讲究,主要是对食材的要求。此酸菜非北方酸菜,而是四川人腌制的青菜,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