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个汤菜“酸菜粉丝汤”也有讲究,主要是对食材的要求。此酸菜非北方酸菜,而是四川人腌制的青菜,以眉州和新繁(今新都区新繁镇)出产最佳,存储时间长,酸味适中。粉丝也要采用以川西红薯为原料制作而成的干粉丝,韧劲十足,久煮不断。
三菜一汤点好后,邓眼镜掏出怀表搁在饭桌上,打开表盖,盯着表盖里的时针。茶花不解问道:“你干嘛呀,一把年纪了还像小孩似的贪玩!”“你不懂,看酒楼老板会不会做生意只要一点:上菜速度够不够快,甭管人多人少,一桌酒菜十分钟之内还不能上齐,就说明厨子手艺不算精湛,跑堂伙计腿脚不够利索,老板不懂生意经,这种馆子开不长。”邓眼镜慢条斯理答道。
“你的说法有问题!譬如说吧,这猪肘子要煮熟烂透,不要足够时间呐?再者又不是你一个人吃饭,怎么可能保证十分钟把菜上齐?”茶花瘪着嘴接上话,邓眼镜笑而不答,依然盯着怀表。
蒜泥白肉首先端上桌,接着是炝炒凤尾,然后是东坡肘子,最后是酸菜粉丝汤、四川泡菜和米饭。邓眼镜掐算了一下,每道菜间隔两分钟,刚好十分钟。
夫妻俩正要开吃,一个人影倏然而至,是个中年男人,身穿深灰色长衫,笑眯眯望着他们。
“两位是第一次来小店的吧?冒昧打扰了,鄙人是这家酒楼掌柜,姓单名西蜀,四川眉州人,请多多关照!”单西蜀自我介绍道。
邓眼镜上下把他打量一番,问道:“你是掌柜?好,我正想问一问:为啥上菜时间都定在两分钟?”“先生问得好!这是小店定下的规矩,每道菜间隔不超过两分钟,一桌饭菜最多不超过一刻钟,违者重罚。”单西蜀不假思索,立即回答。
茶花也来了兴趣,问道:“请掌柜说清楚由来,有何凭据?”单西蜀不敢怠慢,伸手拉过一条板凳坐下,解释道:“就餐的客人都不喜欢久等,巴不得一分钟全部上齐饭菜,肯定做不到。咱们酒楼后厨有厨子八人,三口大锅,轮流煎炒;煤炉十余个,通宵达旦熬制高汤,完全可以保证菜品质量和上菜速度。”
“就拿夫人所点菜肴来说吧,为什么先上蒜泥白肉和炝炒凤尾,其次才是东坡肘子?东坡肘子不是事先煮好的吗?为啥不先上?”单西蜀有意停顿下来,示意饭菜要凉了,请他俩边吃边听。
第四百六十二章()
茶花赞不绝口,连一向挑剔的邓眼镜都无话可说,这几道川菜确实做得地道,色香味俱全,厨子手艺堪称完美。
等他俩吃得差不多了,单西蜀才继续说道:“东坡肘子是咱们酒楼招牌菜,马虎不得,可以说凝结了酒楼全部厨子的心血。红案师傅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添加煤球洗涮猪肘,把水汽晾干后放入锅中,用猛火炖煮,半熟即可捞出。待晌午时分再小火煨炖,具体时间由厨子掌握,一刻不敢歇息,如果火势过大煮烂了要扣罚薪水的。”
“还是回答刚才的问题吧,为什么先上蒜泥白肉和炝炒凤尾,其次才是东坡肘子?因为这道菜比较厚重,即使喜欢荤腥的食客多吃也会感到腻口。人在饥饿时不能吃太油腻的食物,否则会引起肠胃不适。相比之下另外两道菜口感清爽一些,作为垫底菜品比较适宜。”单西蜀微笑着说道。
一番话头头是道,邓眼镜和茶花频频点头,三人又随意聊了些关于川菜的逸闻,单西蜀引经据典,不时插入民间传说,情趣盎然,俨然美食名家。
结账时单西蜀给了优惠价:8折,算起来比那些小餐馆还便宜,邓眼镜夫妇笑逐颜开,后来又去过几回都满意而归。
两口子一致决定聘用“东坡酒楼”大厨为家庭聚餐指定厨师,菜品价格按酒楼菜单标价打9折,免人工费,食材原料及佐料由主人提供,每月结算一次。
单西蜀这么做有充分理由,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外卖客户,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结交更多社会人士,为日后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便利。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单西蜀可不简单,酒楼掌柜是公开身份,其实他是中共中央特委派驻西安的特派员。东坡酒楼作为秘密联络点,时刻与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保持联系。
单西蜀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本父母希望他子承父业,接过眉州的东坡酒楼掌柜之位,把美食技艺发扬光大,可他志存高远,大学期间便加入中国共青团,毕业后远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继续深造。由于表现优异,随后被党中央送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学成归来后一直留在中央特委工作。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单西蜀被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接替父亲掌管东坡酒楼。一方面从事地下工作,一方面潜心研究菜谱,把“东坡肘子”等传统菜肴升级换代,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此后酒楼名气越来越大,在省内外开设分店十余家,每一家都是党组织的交通站,在传递情报、培养后储备干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单西蜀到西安开办分店也是因革命形势需要,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最猖獗时期,由于渭南县委书记秘书叛变,陕西党组织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省委也受到冲击,幸好主要负责人在延安开会,整体构架没有改变,但已经不能正常运转,处于半瘫痪状态。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一块里程碑,西安也是大西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怎么能够让地下工作停滞下来?经过周密部署,单西蜀带领十几个骨干分子从眉州出发,来到西安,不到两个月便修建起和家乡一模一样的酒楼并开张营业,邓眼镜夫妇考察酒楼之日正值开张第三天。
单西蜀及酒楼厨师、伙计身份都属于高度保密,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统一食宿,统一外出,不得单独活动,不得私自与外界接触。单西蜀反复告诫他们:四川口音与西安口音差别很大,虽然有不少四川人在陕西做买卖,但陕甘边区也有为数众多的川籍干部,所以四川口音历来受国民党特务“青睐”,容易引起怀疑。
既然有严格组织纪律,单西蜀为何允许厨师刀邓家操刀帮厨呢?这便是单西蜀过人之处,恪守“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句民谚,派出帮厨的都是斗争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党员。真正目的不仅在于联络社会关系,还希望藉此打入敌人内部,刺探有用信息,为开展地下工作服务。
第四百六十三章()
聘请外厨时邓眼镜还没有当上看守所所长,在老所长手下担任主审官。原来有两个主审官,一正一副,工作还算敬业,然而比较死板,不大合老所长胃口,他需要极度贪婪之人,越贪心越好。
邓眼镜上任之际正是前任背起铺盖走人的时候,老所长找了个理由把他俩全调走了,审讯重担就落在邓眼镜一个人肩上。“四大金刚”全部听他调遣,邓眼镜趁机私下邀约霍瘸子和岳三手周末到他家里玩耍,打牌喝酒。
刚开始霍瘸子和岳三手还不好意思,假意推脱,邓眼镜是什么来头还没摸清楚,怎能随便交往?经不起邓眼镜再三盛情邀请,壮起胆子去了一趟,有一回就有二回,这以后便经常去蹭饭,既饱了二人口福又遂了邓眼镜夫妇心愿,皆大欢喜。
到邓家帮厨的有两个人,都是手艺了得的大厨,一个名叫林茂才,另一个是他的堂弟,名叫林茂德,从事餐饮行业二十余年,同时也是单西蜀老父亲的徒弟。
到邓家帮厨不久,两人便搞清楚邓眼镜等人身份职业,立即向单西蜀汇报。单西蜀敏锐意识到这是一条绝佳途径,说不定可以拯救许多被捕同志,嘱咐他们相机行事,建立起良好关系。
但凡大厨都有几道拿手好菜,轻易不会露脸,除非在特定场合或者特殊需要。作为展示手艺的菜品,一般人根本品尝不到。
霍瘸子和岳三手这两张嘴确实刁钻,吃过两回林家兄弟做得川菜,赞不绝口之余还连声追问:“大师傅,还有没有啥绝活啊?别藏着嘛,拿出来让咱弟兄开开眼!”林茂德还心怀疑虑,垂着头不吱声,林茂才扯了扯他的衣角,林茂德立即明白过来,笑着回答:“既然客官开口,咱弟兄俩就献丑了。”
邓眼镜和茶花听说林家兄弟要拿出看家本事,觉得好奇,瞪大眼睛望着他们。以前只是听说过名厨都有几道拿手菜,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到,欢喜心情可想而知。
林茂才对邓眼镜说道:“邓先生,您是主人,有几句丑话先说在前面,请见谅!”“噢?请讲!”邓眼镜来了兴趣,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门道,每一行也有每一行的规矩,相信邓先生不反对这种说法嘛?”林茂才问道,邓眼镜点点头,林茂才接着说下去:“古时候,做菜的师傅被称为庖人、膳夫、兽人等,人卑言微,社会地位低下,毫无尊严可言,即使现在也好不了哪儿去。正因为如此,历代厨子皆身怀绝技却如履薄冰,唯恐技艺被人学去,从此失去饭碗。”
“林师傅,你说这些和拿手菜有啥关联呢?”茶花插嘴问道,“肯定有关联啊,太太您想一想,假如您是厨子,会轻易向外人展示手艺吗?俗话说得好:学会徒弟,饿死师父,就是这个道理。”林茂德也插嘴辩解道。
“好啦,别争了,我大概明白了,林师傅,有啥规矩难处尽管提出来,我们能理解。”邓眼镜已经看出他俩心思,直截了当说道。林茂才双手抱拳,作揖道:“邓先生果然爽快!那我就与各位约法三章:第一,请不要到后厨观望;第二,请不要询问食材原料及佐料配置;第三,请不要外传此事。”邓眼镜等人均颌首认可,林茂德扭头对堂弟说:“你来给我打下手,免得客人久等!”两人随后走入厨房。
邓眼镜晚起衣袖,大声吆喝道:“刚才你们赢了我几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