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眼镜晚起衣袖,大声吆喝道:“刚才你们赢了我几盘,来,再战三圈,我还不信了,今儿赢不了你俩!”三人酒性大发,又开始划拳猜令。
林茂德讲约法三章时茶花听得很清楚,心里却不以为然:不就是个厨子嘛,会炒几样小菜,有啥了不起?每一行都有规矩,此话不假,梨园也一样,哪个旦角没有两三个叫得响的曲目?话说回来,旦角身上功夫可是几十年如一日练就的硬本事,厨子算啥,还故作玄虚神神秘秘?
怀着这种念头,茶花把林茂才的话抛之脑后,趁上茅厕小解之际偷偷跑到厨房门口向里面张望。
第四百六十四章()
后厨一片静寂,林家兄弟有条不紊忙着做准备工作,只听得林茂才对林茂德喊道:“三弟,去把葱姜蒜弄好,我来切肉。”林茂德应了一声,跑去找佐料,林茂才从竹篮里拎起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搁在案板上,把大块肉切成小肉片,放入大碗中,又加入一些白色粉末、盐和料酒,还磕破一个鸡蛋,放进去反复搅拌。
茶花看得真切,不由揣摩起来:这个白色粉末是不是面粉?或者其它调味品?厨子炒得菜比常人的香一些,会不会与此有关?
正在猜测,林茂德已经把佐料备好,还洗了一把蒜苗,洗净焯水,然后放在瓷盘里。这些新鲜菜蔬都是茶花一大早去菜市采购的,蒜苗是当季蔬菜,闻着喷香,炒出来更别提了。
应该是蒜苗回锅肉吧?或者蒜苗盐煎肉?——茶花心想,转念又一想:不对呀,回锅肉和盐煎肉都要五花肉,她买的是后腿肉,不适合做这两样菜啊!林茂才究竟要做什么菜呢?
林茂德往炉灶里添加了几根干柴禾,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他的脸庞。林茂才站立在炉灶边,等铁锅温度上升,待铁锅底部慢慢变红,迅速往锅里倒入一瓢透亮的菜油。
高温下菜油由冷变热,最后逐渐沸腾,散发出油料特有的香气。林茂才一直盯着大铁锅,像一尊石雕,没有生命也没有情感。
犹如得到号令,林茂才突然发力,端起盛肉片的碗往锅里倒下,混合着白色颜料的糊状物体立刻飞向铁锅,去亲吻沸腾的热油。
肉片发出“滋滋”煎炸声,像一个因畅快沐浴而极度亢奋的人。待肉片蜷缩发红后,林茂才马上铲起来,搁在一边,接着往锅里放入花椒、泡椒、豆瓣,反复炒制,几分钟以后香味袅袅升起,林茂才又倒入清水少许,盖上锅盖焖煮。
林茂德在盛着肉片的大盘里放入切成小段的生蒜苗,端起来走出厨房,茶花忙闪到一旁,眼睁睁望着他走向客厅。林茂才却没有出来,仍然盯着铁锅,一动不动。茶花真想进去问他:这是一个什么菜?为啥要分成两部分来做?可是不能,事关厨师秘密,决不允许别人窥见。
林茂德笑盈盈对众人说道:“各位请暂时停下来,好戏上场了!”“夫人呢,夫人快来,大菜上来咯!”邓眼镜摘下眼镜,两眼通红,冲着茅厕方向大喊。“吼啥?又没死人!”茶花骂骂咧咧走来,装作刚洗完手样子,掏出手绢搽试。
“来喽!请让一下,不要烫着了!”大伙儿顺着喊声望去,只见林茂才高举大铁锅,从厨房疾步冲出来,脚底下带着风,像踩在风火轮上的哪吒。
铁锅冒着咕咕热气,十几斤重的大铁坨在林茂才手上像一根鸡毛,轻飘飘没有重量。不到两分钟,林茂才已经来到饭桌前,揭开锅盖,瞅准那盘肉片,猛然掀动铁锅。锅身随之倾斜,“哗”得一声,半锅热气腾腾的佐料纵身扑向肉片,与它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滚烫的油料与肉片、蒜苗混合后发生剧烈反应,肉和菜瞬间被高温烫熟,一股麻辣鲜香的热气窜进人们鼻孔、口腔,茶花禁不住打了个喷嚏。
“好香呐!这是啥菜呀?”孙眼镜等人啧啧连声,争着发问,“这道菜并不少见,就是川菜中的‘水煮肉片’,只不过我哥经过改良提高,味道大不一样,你们尝尝!”林茂德不无得意炫耀道。
林茂才谦虚一笑,对众人说:“请赶快下筷,菜冷了就不好吃了!”孙眼镜首先夹起一块肉片放入口中,麻辣嫩滑的感觉立刻弥漫喉间;茶花不喜欢肉食,挑了一小根蒜苗,嚼动那一刻,蒜苗香味塞满整个牙缝,混杂着花椒、干辣椒、豆瓣、芝麻等佐料的气味,把茶花的大脑冲得晕晕乎乎。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此后林家兄弟又陆续做了几样拿手好菜,如宫保鸡丁、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李庄白肉等,都是一等一的上品,把邓眼镜等人吃得大呼过瘾。
川菜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每道菜都独具特色,都能勾起人的食欲。这些精品川菜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庄白肉,正式名称是“李庄刀口蒜泥白肉”,源自宜宾历史文化名镇李庄。选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当的“长白山”或“约克”或“巴克夏”猪肉,加以多种酱料制成,清香爽口,肥而不腻,咀嚼化渣。
李庄白肉之所以出名,不仅在于厨师刀工了得,每一片猪肉都薄如纸巾,在阳光照射下动物皮肉纹理清晰可见;而且佐料别具特色,不同于其它地方菜品,吃起来格外爽口,酱香味十足。
这李庄白肉还有一段历史掌故:抗战爆发后,北方许多大学毁于战火,不得不向西南迁移,云贵川渝成为安置之地,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以昆明和川南最为集中。
大学历来崇尚美食,教授讲师如此,学生们也不例外,尽管置身于战火之中,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只要有好吃的,一定会趋之若鹜,再远的地方都会去品尝。
宜宾李庄镇是一处古镇,历史悠久,犹如世外桃源,外界知之甚少。随着大批师生南迁来到这里,李庄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文化的前沿阵地,热闹喧嚣,小小的李庄像一锅沸腾的开水。
那个年代无论教授还是学生都很贫寒,裤包里空空如也,学校食堂的饭菜不见半点油荤,师生们痨肠寡肚,只得到校外去寻找美食解馋。刀口蒜泥白肉因其价廉物美、油料充足受到师生广泛欢迎,很快风靡一时,在各大高校传为佳话。学校教职工宴请宾客、学生“打拼伙”(AA制)几乎都会点这道菜,无肉不欢。
李庄白肉是林茂德的保留节目,曾专门向李庄红案师傅学习过,得到真传,刀工一流,配方秘而不宣。
民以食为天,抓到了胃就抓到了心,林家兄弟俘获了邓眼镜等人好吃之心,同时也得到他们信任。为了加深这种好感,单西蜀还趁帮厨之机,让林家兄弟捎带些好酒好茶送给邓家。自古以来四川不乏名酒佳茗,比西凤酒更接地气,颇受邓眼镜等人欢迎。
持续投入自然会得到持续回报,有关看守所疑犯的消息源源不断从邓家餐桌上流传出来,经过林家兄弟,进入单西蜀耳中。这些信息不是全部有用,需要甄别确认,有利用价值的再次筛选,然后传递给陕西省委或西安市委;更重要的情报通过秘密渠道直接送达中央特委,由上级党组织处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邓眼镜逐渐适应了新的岗位,审讯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老所长躲在幕后悄悄观察,见邓眼镜游刃有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
邓眼镜上任之时正是易之初受尽酷刑之后,死活不肯招认,没有留下只字片语,老所长无可奈何,只得把他单独关押起来,顺便疗伤。
由于伤情太重,易之初身体十分衰弱,看守所不准家属给疑犯送餐,尤其是政治犯,每月只允许探监一次,滞留五分钟,送一些洗漱用品。然而易之初太虚弱,眼看快撑不过严寒的冬季,老所长有些着急,易之初是省党部点名抓捕的共产党嫌犯分子,如果死在大牢里就麻烦了。
老所长把邓眼镜叫到办公室,带着焦虑语气说道:“小邓啊,你是明白人,晓得我为啥把你调到所里来,说说看,为啥?”邓眼镜习惯性扶扶眼镜框,眨眨眼,答道:“所长看得起卑职嘛,给卑职机会,为您效劳!”
老所长满意的笑笑,继续说道:“晓得就好!替我分忧解劳,帮助我完成一些事情,是你的分内事,要记住!”“是的,是的,为您老人家尽犬马之劳是我邓某人的荣幸!”邓眼镜点头哈腰,唯恐说错一句话。
第四百六十六章()
老所长把双腿翘在办公桌上,点燃一支香烟,猛抽几口,缓缓吐出烟雾,心满意足后问邓眼镜:“那个叫易之初的案犯比较麻烦,成了烫手山芋,不好办呐!小学校已经有人供认了,证明他不是共党,你看该怎么处理好一点?”
这个问题邓眼镜也在思考,早先把宝押到易之初身上,本来就有孤注一掷的危险,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冒失,好在老所长没有收钱,否则很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邓眼镜初来乍到还没有摸清看守所门道,不敢贸然发表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糊涂,等老所长发话,他说咋做就咋做。
果然老所长在试探邓眼镜,其实早有打算。片刻后深思熟虑说道:“既然无凭无据,关着还占了位子,不如敲一笔放了,你觉得怎样?”“嗯,也好,卑职还想多说一句,请所长考虑。”邓眼镜也成竹在胸,边说边窥视老所长脸色。
老所长略显诧异:在看守所都是他说了算,迄今为止还不曾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这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刚才不是说过嘛,有啥想法都可以提,年轻人有思想是好事。”老所长脸上波澜不惊,声音平静。邓眼镜坐直身体,微微向前倾斜,镜片后闪出亮光,小声说道:“不妨再试一回,放个假消息出去,就说易之初已经反正,归顺党国,同意为政府工作,放开探监限制,引共党上钩。”
老所长放下双腿,身体也往前倾斜,盯着邓眼镜,问道:“你的意思是?守株待兔?他们会来锄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