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勇浩骑着自行车跟在马车后面,大约有一两百米,见日军迎面走来,立刻躲避。几分钟后廖勇浩亲眼看见亲人惨死,却束手无策,泪水如黄河决提,汹涌澎湃不可遏止,这一幕永远镌刻在他的脑海里,时隔多年仍挥之不去。
后来廖勇浩回归国军序列,解放战争末期前往台湾,念念不忘安葬在家乡的亲人。海峡两岸“三通”以后每年都要回到南京,祭奠父母并参拜“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恢复两岸正常关系竭尽所能,做出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从那天开始,古都南京多了一位专杀日本鬼子的孤胆英雄,凭借手枪和匕首狙杀落单日军,让日寇闻风丧胆。日本占领军为此特别悬赏通缉这些抗日分子,廖永浩榜上有名,无人知道他真名实姓,只有肖像和编号,也让当时负责狙击的国军和外围骚扰敌人的新四军游击队记住了他,想方设法开展营救。
远在重庆的廖勇进此刻跟随特勤团执行卫戍任务,得到暂时安宁。历经淞沪战役之后廖勇进有了长足进步,军事素养大幅提高,虽然比弟弟廖永浩还差很多,但已经相当不错,不再是过去的那个文弱书生。南京沦陷消息传来,廖勇进坐如针毡,紧接着又听说发生大屠杀惨剧,更加焦急,家人天各一方,他们安危无时不牵动着廖勇进的心。
陪都似乎是世外桃源,远离战火,纸醉金迷夜夜欢歌,廖勇进厌烦透了,内心极其苦闷。这时一个人无意中与他邂逅,不仅改变了现状,而且又把廖勇进推上抗日最前沿,建功立业,兄弟俩在相同时间不同地方做了同一件事情,那即是:杀敌报国,为国家民族,也为自己的亲人,驱除鞑虏报仇雪恨。
这个人就是莫小米,带着特战队凯旋而归,马不停蹄赶到宜昌,回到国民革命军第88军怀抱之中。范绍增见莫小米归队,欣喜若狂,顾不得军长颜面,一把抱住他,大声喊道:“龟儿子,你这个重庆崽儿总算活着回来了!想死我啦!”“军座,我也想您啊!”莫小米哽咽着回答,九死一生恍若隔世,让他更加离不开川军这个大家庭。
日军第二十二师团长土桥一次率领两万多人进犯宜昌,范绍增正在犯愁如何应对,莫小米等人来临如同雪中送炭,给川军带来一场及时雨。抛开私人感情不说,范绍增之所以如此高兴,主要因为莫小米刚刚经历实战考验,对川军抗敌大有裨益。军部根据范绍增授意,连夜召开连级以上军官作战会议,商讨御敌之策,参谋长亲自主持,莫小米做专题发言。
大家对莫小米寄予厚望,一双双热切的眼睛盯着他,搞得莫小米心里发虚。参谋长介绍完敌我态势后,莫小米发表看法,没有慷慨陈词,没有长篇大论,只讲了五分钟,却发人深省,引起大家共鸣,达到范绍增预期目的。
第六百七十四章()
莫小米讲了三点,第一点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对比。他说道:“日本人武器优良,数量几倍于我军,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我想说的是军事素养上的差距,也即是精气神各方面有什么不同。日本这个国家别看面积少人口少,积极备战,丝毫不含糊,全民皆兵,单兵作战能力比我们高许多。”
第二点是日军作战规律。莫小米讲解道:“我在淞沪前线曾经做过详细调研,日军十分善于排兵布阵,完全有章法可循,并非胡乱指挥。通常来说,先由炮兵打头阵,一阵狂轰滥炸后才动用主力部队;日军大多配备机械化联队,炮弹开路,然后机械化部队开始出动,步兵尾随其后,以坦克、装甲车为掩体,向前推进。”
第三点是敌我优劣对比。莫小米重点阐述了日军劣势和我方优势,意在鼓舞士气。他说:“日本人并不可怕,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一样怕死,只不过灌输了武士道精神,夜郎自大而已。我见过不少日军伤员,精神一旦崩溃斗志也就消失殆尽,请各位尤其注意教育手下弟兄:日本人远离本土作战,水土不服,思恋家乡,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回到祖国。我们应该戒骄戒躁,和日本鬼子打持久战,消磨他们意志,打击日军有生力量,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莫小米的发言给88军官兵带来一缕曙光,川军和其它杂牌部队一样,对日本人心存恐惧,不少新兵蛋子都是新近抓来的壮丁,更是怕上战场。参谋长根据范绍增指令及莫小米发言,重新拟订军训计划,有的方矢,强化体能训练,提高肉搏战技能。尽量淡化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88军士气为之一振,为下一步对日军第二十二师团展开拉锯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战证实了莫小米评估准确性:日军第二十二师团果然以大炮开场,机械化联队跟进,掩护步兵向前推移,后来又增加飞机支援,实施空中打击。川军严阵以待,设置了双重防线。第一条防线以战壕为主,深两米、宽三米,上面堆砌了大量沙袋,每间隔二十米就有一座防空洞,敌人重炮来袭时可以作为藏身之所。
第二条防线效仿日军,也建造了各种类型的暗堡,火力点内置。暗堡隐蔽在小山丘之间,外面覆盖着灌木杂草,不仔细观察根本分辨不出来。88军重武器全部集中在这里,也是范绍增所有家当,可以说每颗子弹都凝结了他的心血。
如此大规模正面作战,对川军是一次严峻考验,这是出川以来第一场大仗,具有示范作用,最高统帅部十分重视,其他川军部队也翘首以待。范绍增焉能不知其中利害关系?正因为这样,他没有像某些杂牌部队明哲保身,摆样子走过场,而是一开始便动真格,派出最精锐的七师负责第一条防线,军部直属团负责第二条防线。
七师和直属团是88军宠儿,连排级军官都是清一色军校毕业的士官生,平均年龄仅为22岁。原本作为后备人才加以培养,几年后接任团营级军职,是“范家军”中坚力量。如果不是抗战爆发,这些军人前途似锦,川军“双枪将”的历史也会改写,跻身一流军队并非不可能。
大战在即,范绍增不敢松懈,日夜在前沿阵地巡查,莫小米紧随其后。他们经历过淞沪会战,深知日本人炮火厉害,因此特别重视备战状况。战壕、和暗堡均是新兵构筑,这些新兵又大多是壮丁,敷衍应付草草了事,所以留下不少豆腐渣工程。
范绍增外粗内细,很快发现问题:战壕深度、宽度都没有达到要求,缩水严重,有的地方高度只有一米多,宽度还不到两米,倘若日军炮弹落下,不被炸飞才怪!更严重的还在后面:暗堡和防空洞水泥质量较差,沙多泥少,用量也不足,这种工事怎么经得起狂轰滥炸?
如果换作战前也就算了,范绍增爱兵如子,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动怒,但大敌当前,军中无戏言,哪能容忍此类低级错误?——日军发起总攻前夕,国军88军上演了一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活报剧,工兵连副连长运气不好,被范绍增当作马谡,枪毙示众,给全军敲响警钟。
第六百七十五章()
范绍增发现战壕高度和宽度达不到标准,不动声色,继续巡查,他要拿到真凭实据,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没有确凿证据凭啥兴师问罪?莫小米也看出端倪,军长不开腔他不便说破,就看军长怎么对待了。
范绍增双手背在身后,肥硕的脑袋东张西望,官兵们见他过来纷纷立正敬礼,范绍增冲他们点点头,心事重重,直往前走。他边走边检查,不时问几句,莫小米心里清楚:军长嬉皮笑脸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即或骑在他头上拉屎都行;耷拉着脸不高兴时就麻烦了,骂娘是最轻微的,殴打甚至拔枪都有可能。
连续走了大半夜,终于把工事检查完毕,莫小米提醒道:“军座,夜深了,回去休息吧,说不准明天日本人就要发起攻击了!”范绍增摇摇头,渭叹道:“国家不幸,百姓不幸,川军不幸啊!遇到这帮偷奸耍滑的龟儿子,国家不亡我范绍增名字倒起写!”
“军座的意思……?”莫小米不好点破,欲言又止。范绍增瞟了他一眼,问道:“你也看出来了?问题是不是很严重?”莫小米表示默认,范绍增抿着嘴,眼神黯淡,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今天要学一回诸葛亮,大义灭亲了!”
战前指挥部灯火通明,连级以上军官接到紧急通知,到军部召开临时会议。大家以为是动员大会,不以为然,轻松惬意,有说有笑。军长范绍增一身戎装,准时到场,88军中高级指战员全部参会,无一缺席。
按照惯例,应该由参谋长主持会议并讲解战略战术,军长、副军长可讲可不讲。这回却一反常态,参谋长坐在台下,范绍增独自端坐主席台,面无表情,活像庙里的钟馗。莫小米站在主席台右侧,充当保镖,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预感不妙,但无能为力。
“范老四,给老子站起来!”范绍增突然发飙,大吼一声。范老四大名范福来,是范绍增远房堂侄,担任工兵连副连长,主管构筑工事、搭桥修路。
范福来听到叫喊,忙站起身,茫然四顾。范绍增又喊道:“来人,把他枪下了,绑起来!”话音未落,两名警卫冲进指挥部,三两下就把范福来捆绑了,押到主席台前。范绍增一拍桌子,呵斥道:“范老四,你可知罪?”“军座,我不晓得,何罪之有?”范福来使劲挣扎,辩解道。
“好嘛,让你死个明白!小米,去把证人带上来!”范绍增对莫小米下令,“是,军座!”莫小米走出指挥部,带回来两名士兵,都是工兵连修筑工事的战士。范绍增指着他俩说道:“你们两个给大伙儿讲一下,是怎么修工事的?”
两个士兵哪敢隐瞒,一五一十讲述了修筑经过。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培训不到位,大多数士兵根本不懂修筑,完全凭自己想象蛮干;二是仓促上马,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