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先头部队顽强抵抗,几个制高点重机枪不停扫射,同盟军死伤惨重。

    师长范绍增亲临一线指挥作战,见河对面火力猛烈部队无法渡河,大发雷霆,下令成立敢死队,由师直属警卫连连长亲自担任队长,队员自愿参与,凡加入者无论生死一律赏大洋两百。莫小米也报名参加,却被师长以“太年轻,缺乏战斗经验”为由拒绝,真正原因是惜才,美其名曰“敢死队”其实就是去送死,九死一生,即使活着也多半会残废。

第一百六十九章() 
范师长为何让警卫连长去打头阵?通常情况下警卫连连长非亲即贵,是部队最高长官的心腹,24小时贴身保护长官人身安全,比副官还重要。但在七师却是例外,警卫连长非但不是范师长铁杆手足,相反还和他对着干,只因他是杨森亲戚,杨森曾有恩于范绍增。

    1923年,范绍增受杨森收编,任第四师八旅旅长。次年,杨森受任四川军务督理后,委任范绍增为第九混成旅旅长。1925年10月,杨森企图以武力统一四川,失败后下野离川赴鄂,行前将部分武装交范绍增统率。翌年3月,杨森由湖北返回万县,范绍增即率部来归。9月,杨森脱离吴佩孚,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范绍增任该军第七师师长。后来范绍增转投刘湘,但对杨森提携之恩铭记在心。

    无独有偶,杨森和范绍增都是哥老会袍哥,而且是舵主之尊,这一点与莫小米类似。杨、范二人惺惺相惜,平添一层情义,范绍增受其影响,也对队伍中的袍哥青睐有加,其中自然包括莫小米。

    这个警卫连长姓杨名良文,四川广安县龙台镇寺人,与杨森同宗同亲,追溯起来应该管杨森叫伯父。杨森把杨良文安插在范绍增身边名义上保护安全,实际暗中监视他的举动,及时向杨森汇报。范绍增绰号“范傻儿”,人傻心不傻,成天笑呵呵猪八戒模样,心里却比谁都透亮,何尝不知杨良文的小动作?一直碍于杨森情面不好撕破脸,这回机会来了,把杨良文派到前沿一线,是死是活看他造化。

    当兵吃粮图的是不饿肚子,哪有不把性命当回事的人?范师长鼓动了半天没人站出来,杨良文也怕死,但已经点名要他领队即使刀山火海也得上,见无人应答,杨良文把负责警戒的警卫连集合到一块儿,留下一个排保护师长,其余士兵组成敢死队,跟着他准备上桥。

    警卫连除了杨良文都是跟随范绍增多年的老部下,范绍增也不忍心让他们送死,然而战火无情,过不了河就无法打败刘文辉,联合作战计划只会付之东流,如何向军长交待?

    杨良文人缘极差,对同僚下属尖酸刻薄,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因为警卫连不属于一线作战部队,所以自开战以来还是第一次上战场。

    “冲啊,给老子冲啊,磨磨蹭蹭干嘛,生娃儿嗦,拖拖拉拉,像个懒婆娘!”杨良文挥舞着手枪大声催促,士兵们畏缩不前,走两步退一步,半晌没有上桥。和其它连队一样,警卫连袍哥占大多数,有些还是亲兄弟或者亲戚街坊,大伙儿互相帮衬抱团取暖,逐渐形成一个个小团体,除非有人出头号召,否则打死都不会往前冲。

    杨良文恼羞成怒,再这么下去他的面子往哪儿搁?心想:这帮家伙吃硬不吃软,不来点狠的不行!心到手到,杨良文扣开扳机子弹上膛,举枪抵住一个排长后脑勺吼道:“给老子带头冲,再不动老子毙了你!”“龟儿子,老子怕你!锤子,开枪啊,有种打死老子,来啊!”那个排长扭头面对杨良文,脸红筋涨毫无惧色。

    杨良文嘴上喊得凶其实心里虚得很,平时有啥事都让勤务兵去传话,与下属打交道极少,如果动真格还不知道鹿死谁手。

    士兵们见连排长都不上去,更不敢往前冲,纷纷后退,没有一个人上桥。范师长拿着望远镜瞭望半天不见人影,气得七窍生烟,把副官喊来说道:“去告诉杨良文那个龟儿子,再不上桥老子拿他军法从事!”副官急忙跑去通报,杨良文满头大汗手脚发抖,再次挥动手枪,大吼一声:“给老子冲,再不冲老子真杀人了!”随后朝天“砰砰”开了两枪,警卫连官兵有人胆怯,开始缓慢走上吊桥。

第一百七十章() 
有十几个士兵走在最前面,刚上桥迎面一阵机枪子弹横扫过来,随着“哎呦哎呦”几声惨叫,瞬间倒下七八个人,有的直接从桥上坠落,掉进河里,被激流卷走。

    杨良文跟在后边也是心惊胆战,走一步晃三晃,见子弹射来慌忙趴下躲避,敢死队走了几十米就不敢再往前走,都趴在桥上。

    这时范师长派来的督战队到了,莫小米也是其中一个。督战队队长早就看不惯杨良文平日作派,正好找到机会报复,冲着桥上大喊:“敢死队的弟兄们,不要给咱袍哥丢脸,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贪生怕死的军法从事!”

    桥上的官兵进退不得,一个排长站起身对身边士兵大声说道:“横竖都是死,被督战队打死不如战死,兄弟们,老子死了你们给我烧纸,你们死了亲人给你们烧纸,战死还有赏钱拿,冲吧,怕死不是袍哥大爷!”他的话一呼百应,敢死队顿时躁动起来,纷纷往前涌。

    杨良文本来站在中间,在士兵裹挟下身不由己向前走,又是一阵弹雨扫来,不少人中弹身亡,杨良文吓破了胆,扭头就往回跑。

    敢死队已经冲到吊桥中部,没有望远镜根本看不清境况,接下来一幕只有两个人看得清清楚楚,一个是手执望远镜的范师长,另一个便是莫小米。

    杨良文没跑几步便被几个士兵拦住,使劲拽着往前拖,杨良文没办法,又返身朝河对面走。刚走两步,后面一个士兵举枪射击,杨良文后脑中弹,一头栽倒在地,尸体被其他人踢下吊桥,消失在滔滔河流之中。

    一切发生在枪林弹雨之中,如果说杨良文被敌军打死阵亡无人怀疑,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任何异常。战斗结束后20军七师以“中弹坠落河谷”作为杨良文阵亡通知书的主要内容书写,邮寄给他家眷,一同寄往杨家的还有200块大洋抚恤金。

    这件事对莫小米震动很大,杨良文贪生怕死死有余辜,但被手下打黑枪,这是军法不允许的,那些士兵敢朝长官开枪,一定是忍无可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袍哥嫉恶如仇敢作敢当,团结一致对外,具有强大的核心凝聚力,假如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有生力量。

    第二件事发生在战后,在师部商讨莫小米升职的关键时候横生枝节,让莫小米不得不亮明哥老会分舵舵主身份,为自己也为袍哥争口气。

    当时大局已定,刘湘坐镇成都,封赏各路诸侯,凡是参与对抗刘文辉的军阀都得到奖赏。范绍增追随杨森多年非刘湘嫡系,本应该晋升一级,增加一颗将星,担任军长或副军长职务,但仅获勋章两枚、军饷若干,部队给养也没有得到补充,范绍增心中郁闷,决定给自己脸上贴金:论功行赏,对有战功的将士进行褒奖。

    奖赏分三批进行,首先是敢死队,活下来四肢健全的官升两级,赏金200块大洋,伤残者退伍回家,赏金300块大洋,给予死者家眷抚恤金400块大洋;其次是一般连队,标准减半;最后是后勤及师团部,按连队标准再减半。全师上下赏罚分明无人不服,唯独对一人升职持有异议,他就是莫小米。

    莫小米在以前几次战役中均表现出色,但由于战事频繁一直未受到奖赏,范师长的意思想借此机会特别提拨,官升两级,授予少校军衔并奖励200块大洋,这个提议刚说出来便炸了锅,在军官商讨会上引起热议。

第一百七十一章() 
反对意见最大的有两个人:副师长曹德君、参谋长沈升云,两个都是实权派人物,私交甚好,口径出奇一致。曹德君也是杨森老部下,而且是杨森老乡,都来自广安县,在20军与范绍增平起平坐不相上下;沈升云背景复杂,并非四川人,加入川军时间也不长,却平步青云,短短几年便升任七师参谋长,上校军衔。

    曹德君、沈升云二人一唱一和轮流提出反驳意见,曹德君率先发难:“师座提议欠妥,且不论时小米战绩平平,单说资历就上不了台面,在我七师之中军龄最短的有两年以上,最长的近十年。时小米年纪轻轻便冠以中尉军衔,官兵早有微词,如今师座再破格提拔,恐怕难以服众。”

    沈升云立即接上话:“副师长所言极是,当初时小米进入师部,小小年纪就当上中尉参谋,让我这个参谋长情何以堪?看在师座情面上沈某没有反对,已经违背做人原则,现在不能再唯唯诺诺,请师座三思,不要冷了弟兄们的心。”

    范师长沉吟不语,其他军官军衔较低,只有听讲的份儿,会议室一片寂静。

    曹德君接着说:“曹某追随军长征战沙场,靠的是无畏和忠诚,师座,不能只看战功啊,有的人墙头草两边倒,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沈升云也顺着话说:“作战参谋一职军衔不算高,但极其重要,所有军情都要经手,是军中第一智囊。相比之下参谋长更侧重谋略,为最高指挥官提供计策,接触面还不如作战参谋。因此鄙人认为只有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职业军人方可胜任,时小米一介平民,难当此大任!”

    这些理论颇有道理,军官们交头接耳谈论,会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会场呈现一边倒的事态,无人站出来为莫小米说话,范师长踌躇不安,心里拨拉着另一把算盘:川军是杂牌军,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后娘养的娃,七师不是刘湘嫡系,更可怜,和苦水里泡大的孩子差不多。

    曹德君和沈升云穿一条裤子,想干什么别人不清楚他还不知道?当初曹德君和范绍增被迫离开杨森转投刘湘,十二个不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