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北征的项燕带五万真楚军,七万炮灰军就已经有点少了。
主要的兵马全被唐昧带去打唐国了,毕竟要想遏制唐国的天策军只有通过炮灰来消耗。
还有楚水军的兵马,这样一来,纪南—郢都一代也就只有不到两万的真楚军以及十万炮灰军。
这两万真楚军还特么是老爷兵、纨绔兵,有装备没血性,根本就没什么卵用。
而十万炮灰军,有奶便是娘,乐毅刚刚缴获了二十万石粮草,于是眨眼间就招降了七万粮召兵,剩下的三万都已经上天了。
乐毅用三万炮灰军攻城,剩下的全部分散在各地进攻县城。
虽然成功把握不大,但总是能成功的。
乐毅以燕军一千多人约束四万人,他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毕竟四十倍的人数差距,要是这四万人拼死,乐毅还真拦不住。
最终的结果让乐毅很满意,这四万炮灰军没有叛逃的,均听从乐毅指令。
乐毅这才知道,这么多的人马可并不是来自同一个国家的。
有的是南蛮人,有的是夜郎人,有的是东南亚那边某个小国人。。。语言不通,根本就没有能力叛乱。
这才让乐毅放心大胆的用炮灰。
“杀!将军有令,攻下郢都后,大军赏粮十万石!”
一道用着各种语言传递出去的军令,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粮召军瞬间就疯了,疯狂的攀爬着城墙,让黄忠好一些汗颜。
他对城内的老爷们也有些不满了,城中一共剩下五千楚军,当初黄忠提议让粮召军入城,莫要在城外抵御燕军,朝中大臣纷纷反对。
这下好了,全成乐毅攻城的帮手了。黄忠估计,真正的燕军损失还没有几百人。
在黄忠的拼死抵抗下,这一次的攻城还是以失败落下帷幕。
次日,四万炮灰得胜归来。。。嗯,不能说是得胜,他们一路十分平缓,策反城内奴隶,由燕军精锐围杀楚军,然后攻下。
这样的一趟,四万炮灰非但没有减少,还成了五万。
五万炮灰与昨日的三万炮灰合并,将郢都团团围住,乐毅又将项燕兵败的信射入城内,又故意让楚军斥候打探消息回郢都。
这样一来,郢都的压力可是十分大的。
郢都城内,王廷之上,一片死寂。
丞相姚崇率军去南方打南蛮了,其他部队都在与唐开战。如今项燕兵败,说明几个月内郢都都不会有援军了。
而郢都。。。只有四千士卒。
“诸卿,寡人。。。寡人该怎么办?!”楚王熊槐脸色惨白,开口询问众臣道。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顾无言。
最终,昭阳叹了口气,开口道:“王上,如今局面已经很清晰了。。。郢都必被燕所破。”
“那。。。那寡人。。。”
熊槐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面前摆在王上的只有两条路。”昭阳接着开口道,“一为上,一为下。。。还请王上自行选择。”
望着熊槐的眼神,昭阳也不在卖关子,接着开口道:“上策为君王死战,我大楚立国八百年,从无被俘的君王!”
见熊槐脸都吓白了,昭阳就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了,于是开口道:“下策为开城投降,背负荆棘,楚国愿遵燕国为首,拥立燕王衍登天子位,除周室!”
熊槐犹豫了一会儿,似乎有些不甘心地道:“没有第三条路么?”
“没有。。。”
“寡人。。。开城,投降!”
次日,郢都大门大开,楚王熊槐依照周礼,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却没有膝行而前,一路来到城门外,向燕军投降,开口大喊道:“楚国愿奉燕国为遵,愿拥立燕王登天子位!”
“楚王投降了。”
乐毅叹了口气,如释重负。但他还有一封来自锦衣卫的秘信:王上令,押送楚国所有王公贵族至蓟城,并拥立公子兰为太子,令其监国。
控制纪南,映射楚国。
第323章 世之霸主()
北风猎猎,战旗招展。
项燕残部望着残破不堪的楚王都郢都,哑口无言。
“老丈,郢都。。。怎么了?”
屈原嘴唇颤动,拦住一位过路老者,颤颤巍巍地开口道。
“郢都?唉,三天前,燕军攻城,王上迟迟没有等到援救,遂开城投降,燕军携文武大臣往蓟城走了。”老丈叹了口气,开口道,“如今郢都是公子兰监国,楚国今非昔比了。”
屈原闻言,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左徒大人,左徒大人!”
众人手忙脚乱,一阵鼓捣后还是把屈原救了起来,屈原醒过后,放声痛哭:“哭哉我大楚,八百年春秋从未受过如此之辱!”
“君王被俘,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
众人沉默,心有同凄。
泱泱大楚八百年,还从未有过被俘的君王,这该如何是好?
“当即之际,应拥立太子。。。”
项燕说到一半,没话说了。
郢都的贵胄都被乐毅抓走,只留下了纨绔子弟公子兰。
燕军留下公子兰的用意,世人皆知。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纪南丢了,郢都对燕军而言,仿佛变成了一个任君索取的姑娘。
“先进城,再论迁都,继位之事吧。”项燕叹了口气,缓缓开口道。
“上将军言之有理,一同去吧。”屈原也只能叹了口气,传令兵快马加鞭的前去禀报姚崇、唐昧等将,停止战争,火速回防。
这一场战斗,楚国一百六十万大军,丢了近三十万。
燕国,也得了数十万的人口。
“可笑,我大楚数百年搜集的金银器皿,尽成了燕国之物。。。”
历代楚王贪婪收敛的珍馐、宝器、美女,到头来,也不过是为燕国做嫁衣。
。。。。。。
“启禀我王,南方大胜,狄青将军指挥得当,破项燕;乐毅将军千里奇袭,擒楚王!”
此令一出,石破天惊。
“当真?!”
姬衍也不是不敢相信,前不久还是项羽吊打六将,他还将李靖军中的李存孝调去南方,结果眨眼间就是燕国反擒楚王?
这剧情不对吧?
“情报千真万确?”
姬衍再次开口,声音充满了质疑。
毕竟这种事儿突然发生,他当然有些不信。
“启禀王上,此情报乃是兵部、锦衣卫、玄征军一致结果,千真万确!”传令太监接着开口,声音肯定。
“好!”
姬衍当即大喜,楚国被燕国正面击败,如今谁能阻挡,燕国问鼎天下?
嗯,还有唐国。
无所谓了,寡人无所畏惧!
“册封乐毅为纪南侯;张飞升任镇北将军;赵云升中将、任镇东将军;卫青升少将,为安北将军;吕布升中将、为右将军、爵雁门公;霍去病升少将,为平东将军;狄青升中将、为左将军、爵勇安公;李靖升上将、为征西将军;韩信升卫国大将军、爵邯郸侯食万户。”
“其他众将,依功劳大小获赏,鞠义、高顺者,赏千金。”
姬衍王令下达,登时又是一阵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五个大将军,终于有一个得到了补足。
韩信升任卫国大将军,正一品。爵位也终食万户,成为燕国第一位万户侯。
“王上,楚国的粮召兵,如何解决。。。”
这一问题又让姬衍感到十分的头疼,这些人姬衍可是颇为无奈。有奶便是娘,战斗力低微,只能当炮灰。
“让他们在纪南城一代自行屯田吧,收成第一年免,第二年始抽四成。”姬衍干脆直接让这近十万人在纪南城后方屯田,“若战,则令其参战,参战者收成可免两成。”
“让纪南侯镇守纪南,防止楚军反扑。”姬衍再次开口,“令左将军率孤竹军火速支援诸葛侍郎,兵合一处,逼迫齐国。”
“诺!”
太监退下后,姬衍又沉思了一会儿,起身朝着秦待宫走去。
秦待宫,招待秦国使臣的宫殿,现在住在那里的,是秦国质子嬴稷以及芈八子。
他们在整个燕王宫的西南角落,颇为偏僻。
至于姬衍为什么要突然去见芈月和嬴稷,自然是有打算的。
楚国未亡,但也元气大伤;晋国迟早要完;蜀国偏居一偶,无力争霸;隋国冢中枯骨,总有一天会被唐国灭亡;齐国倒是没什么,只过不过齐王又犯了老祖宗的毛病,见小利而忘大义。。。。。。
吴国更不用提,龟缩不出。
有能力与燕国争霸的,也就只剩下秦国、唐国两国了。
这三个国家中,别看燕国地盘大,但他很尴尬。
四处树敌,兵马虽多但也得疲于奔波。。。不如秦、唐也。
秦有函谷关拒敌,唐有无双武力持平。。。而燕国,只能凭借人才优势而已。
所以,姬衍打算从内部分解秦国,使秦国内乱。而公子稷就是个现成的人选了。
嬴政、嬴荡,都是不好惹的人物。前者聪明伶俐,在历史上也是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后者勇猛无双,在秦国占据大义为秦嫡太子。
待秦王驾崩之时,燕国再加入一个拥有燕国支持,且本身能力杰出的嬴稷。。。啧啧,画面实在是太过美好,姬衍简直都不敢想。
“拜见王上!”
宫人见姬衍,均参拜,这让秦待宫里的芈月、嬴稷也警惕了一下,齐齐出来拜见姬衍。
“八子,在燕国住的可还习惯?”姬衍笑眯眯地开口,对着芈月道。
“回燕王,月儿在燕国住的可比秦国舒适的许多。”芈月开口,仿佛十分享受般。
嬴稷欲言又止,姬衍也知道芈月在这里睁眼说瞎话。
“寡人知道芈八子平日多为寂寞,几日后,芈八子的至亲会抵达蓟城,还请芈八子多走动走动啊。”姬衍再次开口,眯着眼睛。
“至亲?不只是秦室的哪位公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