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氏以及草原其他国家都慌了,东胡都凉了,匈奴有点嚣张。
于是月氏、娄烦、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组成联盟,讨伐匈奴。
草原大战就此展开。
这种情况,难道不适合秦军偷桃子嘛?
加上萧璟还有一个三年后看评价的任务,所以他就决定打匈奴。
打完匈奴,再一统草原。
南伐继续伐,把东南亚纳入版图之中,草原也纳入版图之中。
这才两年,最后一年出海拿日本、朝鲜,这样一来整个亚洲基本上都是大秦的了。
萧璟就不信这样以来自己的评分能低了。
所以,萧璟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将是第二个千古一帝。
。。。。。。
张良麻木地行走在砀郡街头,迎面碰见了一队民夫。
民夫大约有两千余人,排成两行朝着北方走着,不知他们的目的地。
队伍显然是从砀郡各县征召而来,这才刚刚进城由各亭亭长统计完人数,随后出城。
民夫们走得很慢,很安静。
他们穿着破烂褴褛的粗布麻衣,有的甚至还光着上身。
他们身上随意用草绳系了个结,慢慢吞吞地行走挪动,周围有不少郡兵护送。
突然,队伍里传出一声悲惨的哭声,只不过这哭声刚刚响起便被监管秦卒呵斥住。
“他们这是要干嘛?”张良随手拦下一个路人,用咸阳腔的秦语道。
被拦下的那人有些不耐烦,不过见张良衣着华贵又有正宗的咸阳腔,当即陪笑道:“这位贵人,陛下要修继续长城,这些都是我砀郡的征夫。”
“其实不光我们砀郡,周围的泗水郡、颍川郡、南阳郡等都要出征夫呢。”那路人又想起什么,补充道。
“修长城?”
张良苦笑一声,摇了摇头,又拦下一位身份不低的秦卒,淡淡道:“吾乃御史李易,因闭关修炼,多日未回咸阳,这些征夫是去干嘛的?”
张良还递给那秦卒一块牌子,是真的。
张良这十多年,也曾通过关系在秦国那边有一个身份,由一个和他长相差不多的人赴职,自己则拿着他的牌子。
那秦卒输入真气,得知是真牌后,连忙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要与北方一个蛮夷开战,所以征集征夫。”
张良随手打发了这个秦卒,有些迷茫与惆怅。
他已经猜出来秦国要打谁了,无非是匈奴而已。
人人皆说,秦统一六国,结束了乱世,使天下子民不再为战乱受苦。
本以为秦始皇是暴君,但秦始皇只做了南伐、修长城以及完善咸阳宫。
百姓虽然饱受暴政,但无性命之忧,勉强能活的下去。
而如今的秦二世皇帝胡亥,登基便有长达七个月的战乱。
战乱刚刚平定,就又开始征匈奴。
匈奴有什么好打的?
他们在草原上建立国家,草原那个地方又不能种地,有什么用?
匈奴又威胁不到秦国,又为何要攻打匈奴?
张良知道修长城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
秦始皇明面上是打着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幌子,实际上就是为了在巩固自己的统治,把那些六国贵胄全部派去修长城。
张良虽然厌恶秦国,但也不得不承认秦始皇的眼光。
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将六国降卒派去南伐,将六国抵抗实力派去修长城。
而老秦人精锐部队只需要驻扎在各地,一旦有人造反,随时可以扑灭。
但现在的秦二世在干什么?
靠着秦始皇留下的基础平定了六国的反扑,之后就要开始想要超越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南伐百越。那他秦二世就想北伐匈奴,西近西域。
这是一个历史惯性,大多数的后进帝王都想自己干出一份远超先王的事业,在张良看来萧璟自然也是这样的。
无论兴或亡,统一或分裂,百姓还是一样的辛苦。
默默流泪的民夫,望着周围依依不舍送别的妻子,望着老泪纵横的父母,这一切都不是皇帝诏书里一句“征砀郡民夫若干”可以描写出来的。
张良暗自握紧了拳头,在心中不禁发誓道:终有一日,我张良要推翻秦国统治,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度!
张良一改往日之风,韩王后裔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么自己何不效仿项氏,自立门户?!
skbshge
第120章 张耳()
边境大军集结,十一郡民夫征召。
这等态度让整个天下都大为震惊了,就连平定内乱时秦国也没动用过边郡郡兵,而如今却召集边郡郡兵,秦国想要干嘛已经不言而喻了。
同时,咸阳方面也下达了指令。
由关内侯韩信率北方军团二十万抵达陇西,作为北方战场的总指挥。
而秦军的战书也很简单,兵出六路,从六个方向攻击匈奴,务必一举踏破匈奴。
代郡郡尉李信领三万骑、御史大夫冯劫领五万卒、北地郡尉蒙杰领五万卒、关内侯彭越领十万卒、辽东郡尉灌婴领一万骑、陇西郡尉杨端和领七万卒。
除此之外,还有镇守三川郡守李由、颍川郡守杨熊也负责监督后方民夫的征召。
萧璟倒是颇为大气,只派了蒙毅、章平两位监军,好像并不担心这支部队会反叛一般。
如此一来,结合韩信的二十万大军,征讨匈奴的人数可是达到了五十万之众,这也是秦国统一六国以来,真正意义上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平定内乱时,秦军的军队虽然高达六十万,但颇为分散,根本就没有集中在一起,而且对手也各有不同,自然不会算作一场战争。
秦军准备充分,调集了近三十万的民夫,对匈奴作战的人数达到了八十万的高峰。
在正史上,这种情况就是不和逻辑。
五十万士卒可是需要至少二百万的民夫供给,否则会出乱子。!
但在这个高武世界,强者基本上都可以辟谷,他们吃饭只是为了满足食欲,而之前也说过炼骨境三重天就能初步御寒御热,炼骨境六重天以上基本上免疫,因此可知民夫的压力有多轻了。
那么民夫的作用是干什么呢?
当然是运输各种器皿、丹药、粮食等了。
虽然强者可以辟谷,但一般的炼骨境士卒最多辟谷一个周,不可能长时间辟谷。
战争器具以及丹药都是由后方的后勤郡县日以继夜的赶制加工,需尽快送往前线,否则丹药就坏了。
没错,丹药是有保质期的。
无论再怎么高明的炼丹师,也不可能炼制出永远不会流逝真气的丹药,更何况是新手呢。
市面上流传的一百年前的丹药或许还可以吃,但三百年以上肯定不能吃。
仙丹除外。
如果吃了过期丹药会怎么样呢?
。。。。。。似乎并不会怎么样,只不过是没了效果而已,修行者当然也不会拉肚子什么的。
因此,民间常常流传着一句“我可能吃了个假药”、“今天我不吃药啦”等话语。
但这一切,都是为征匈奴做足了基础。
。。。。。。
苡曾经是一位来自韩国的游侠,自从秦灭韩之后他就功成身退,成为了一名平民。
毕竟游侠到平民,仅仅只需要放下剑而已。
秦国的理念,游侠都是废物,不允许一个游侠的存在。
而这与韩国的也是相同,“侠以武犯禁”这句话就是韩非说的。
所以苡毫无保留的就出了游侠群体,重新成为平民,反正对他来说游侠也不过是个职业而已。
同样是游侠,是不一样的。
混得好的人人皆称之为大侠,管他有什么仁义行为,反正就是一顿瞎吹;混得不好的就是地痞流氓了,人人都要呸上一口。
成了平民后,苡就在颍川郡扎根了。
然后他就被选为民夫,征召往北方走,据说是去修长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修长城,这一去又得一两年啊。”一旁的中年汉子叹了口气,似乎是在喃喃自语。
苡竖起耳朵听着,有些疑惑地开口道:“这位大哥,莫非你修过长城?”
苡以前是游侠,韩国征召民夫时他转身就走,说是游历各国。
而秦国打来后,直接说发现游侠就杀,所以苡才弃剑为民。之后苡运气好,只服过一次徭役,修阿房宫。
修长城倒是第一次去。
中年壮汉看了苡一眼,开口道:“是啊,也亏这次奉钱多,否则真不知道家人该怎么过日子。”
奉钱,是秦朝一个不成文的惯例:若是有人远赴外地服徭、为官,同僚们就会送钱感谢他代替自己。
也就是传说中的塞红包。
因此,官吏与民夫有两极分化的样子。
官吏因为奉钱而欣喜,民夫因为劳苦而叹气。
也有官吏将奉钱下发给民夫的,但这种官吏少之又少。
苡一听奉钱,就知道眼前这壮汉是亭长了,他当即拱手道:“见过亭长。”
因为做过游侠,苡对于亭长还是很畏惧的。
壮汉连忙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壮汉姓张名耳,他的修为是归元境。
亭长只不过是他伪装的身份而已,张耳的真实身份是魏国外黄县令。张耳年少时,也曾为魏国公子无忌座上常客。
他是反秦组织中的一员,本来想要与好友陈馀一起去投奔大泽乡的“张楚”政权,反抗秦国。
因为临时有事耽搁了一下,就让陈馀先去,于是陈馀死在了大泽乡。
张耳敏锐的觉察到,这波反秦似乎不行,于是连夜潜逃至颍川郡,伪造身份在当地做了一名亭长。
张耳在听到秦国征召民夫发动徭役修长城时便觉得有些不正常,长城在始皇帝时期就已经修建完毕,还去修什么?
张耳也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