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有德笑声还未落下,门口方向就传来掌声。
“不赖啊,林大人。”陆军大臣袁世凯不知何时站在了那里,一边鼓掌一边摇头晃脑的赞叹道,“真不赖,而且这折子,是您自己写的?今天袁某人真的长见识了,这当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林大人,真乃当今才俊也。”
本来这庆亲王请林有德看戏,就是铁帽子王们分化汉族官僚的计策的一环,自然没有邀请袁世凯,所以一看袁世凯不请自来,庆亲王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很难看。
脸色变得同样难看的还有庆亲王身边的荣禄。
。。
第91章()
林有德这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袁世凯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枭雄,之前碰面都是在公开的场合,然后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林有德这海军大臣总是被安排在远离陆军大臣的位置,两人之间隔着无数满清贵族。
现在,两人终于面对面。
“袁大人过誉了。”还站在戏台上的林有德双手作揖,对袁世凯客套一句,随即走下台来。林有德刚走完台阶,约瑟芬就已经过来了。
要知道,这里是北京,不比上海广州这种西化得相当厉害的城市。在北京,上流社会的社交还遵循着封建社会的那一套,女人没什么地位,尤其是这种带有政治因素的社交场合,女人们更是不能参合。
但这点约瑟芬完全不知道,她毕竟一直呆在比较开化的南方,所以这会儿急急忙忙赶过来,准备履行妻子的义务——这是标准的西方上流社交的路数,站在男士身边的女士越是端庄美丽光彩照人,就越能彰显男士的身份。
过来以后女孩还很迷惑的问林有德:“袁世凯身边怎么没有带女眷?”
林有德耸耸肩,现在也来不及跟约瑟芬解释了,他就这样领着约瑟芬就迎向袁世凯。
袁世凯瞥了一眼约瑟芬,脸上略一迟疑,才重新挂上笑脸。
“林大人好福气啊,竟然讨得法兰西郡主的欢心。”可能考虑到在场多为满族官吏,袁世凯故意将约瑟芬的身份换了个说法,“我中华数千年历史,只有送女与外族和亲,现在林大人可是破了这个例,为国争光了呀。”
不知怎的,林有德从袁世凯最后那句“为国争光”中听出了一些酸溜溜的味道。据说袁世凯当年纳了十房还是多少房的老婆,林有德记不太清楚了,但这袁大头准是个色胚没跑了,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约瑟芬大概是看神色,猜到袁世凯在说自己,便很配合的摆出谦逊的笑容。
这笑容让陆军大臣的目光又在女孩身上多流连了片刻。
“林大人,今天我袁某人今天”
就在这时候,林有德听见身后的巴小声清了清嗓子。林有德敢只带两个随从跑来听戏,除了对两名神姬的战斗力的信任,另一大原因就是林记有近乎完备的便携式无线电通讯系统,发生了任何事情都能立刻用无线电互相联络。
巴会清嗓子,说明她携带的无线电收到了重要的联络,需要向林有德传达。
于是林有德一句“不好意思”打断袁世凯的话,然后冲巴勾了勾手指。少女立刻凑上来,在林有德耳边低语了几句。
“林大人,当着嫂夫人的面说悄悄话,不太好。”袁世凯还打趣呢,哪知道下一刻唐绍仪就慌慌张张的从外面闯了进来。
接下来的场面可戏剧性了,大厅里各路大员的家臣鱼贯而入,奔向自己的主人,收到消息的大人物们有的神色严峻,有的完全不为所动,更多的则露出一脸“有好戏可看了”的样子,将目光投向林有德。
袁世凯低声交代了唐绍仪几句,然后看着自己的得力部下领命而去,才重新面对林有德:“林大人,看来今晚,你我是没有机会煮酒论英雄了。”
哪知道林有德笑着摇了摇头。
“袁大人,这是何意啊?又没出什么大事,我们大可一边听戏,一边促膝长谈。”。
袁世凯挑了挑眉毛,抬起右手开始摸他那光亮圆润的大额头,目光在用无线电下达指示的巴和一脸无所谓的林有德之间转了几个来回,这才哈哈大笑,对林有德竖起大拇指。
“好,林大人都这么说了,就接着听戏。”
***
与北方的火热相比,1900年底的荷浪牙波显得相当的平静。
到年底的时候,这座也许是全世界电气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已经彻底转换成战时体制,全城居民都在为北方的战争加班加点。
林有德离开后这段时间,又先后有三支运输船团启程前往北方,按照这个运输速度,到明年三月底,北方的南洋军总兵力将达到五万。整个西方的舆论已经开始转向,本来它们都认为这场战争中,中国将会压倒性的不利,没有西方列强的干预,俄罗斯将会毫无悬念的赢得战争。
可现在,西方人不这么想了,南洋军取得的辉煌战果,让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认为中国会赢得战争。
那些和林记关系密切的西方媒体言论则更加激进:“当明年春天,荷浪牙波完成对北方的增兵后,五万装备精良的南洋军将会彻底结束战斗,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个结果呢,今年他们用七千人就瓦解了俄罗斯人志在必得的进攻行动,当他们有五万人的时候,中国的将军们毫无疑问的会开始考虑收复几百年前被满人割让给俄国的土地。”
美国政府在老罗斯福的推动下,也倾向于“中国大胜”的判断,正因为这样,他们派出了自己手中所有的战列舰,在黄海和东海游弋,名义上“保持中立”,实际上是威慑日本联合舰队,给南洋军运输船团护航。
当然大多数西方人并不认同这种激进的看法,大多数西方列强也保持着坐山观虎斗的姿态,反正东北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打成什么样和其他列强都没啥关系,只有美国这种后来的小弟弟才会期望能在东北分一杯羹。
多数西方人对中国北方的现状的看法很奇特:他们一方面肯定中国正在接近胜利,另一方面则强调荷浪牙波的“西方血统”。他们认为荷浪牙波这股华人势力的地盘本来是西班牙人的,靠着美国人的帮助才站稳脚跟,然后同样是靠着西方人的帮助才获得现在的成就,然后荷浪牙波的缔造者还娶了个金发碧眼的老婆。
不管怎样,列强认为中国人很可能要赢了这点肯定没错。
林记在舆论操控上投入的资金也算是物有所值。
国际上的舆论也影响到了沙俄的上层部,原本不支持现在开战的贵族们开始幸灾乐祸,主战派则陷入日复一日的焦躁情绪当中,就连他们自己都开始认为拖到南洋军增兵完成就打不过了。
沙俄的贵族老爷们手中关于荷浪牙波的情报极度匮乏,在开战之前他们甚至没有想过要向这个南洋小岛增派间谍。正因为这样,他们无可避免的高估了增援上来的南洋军的战力,并且做出了要在南洋军继续增强在北方的军力之前一举扳回局势奠定胜局的决断。
做出这样的决定后,在沙皇的催促下,沙俄原本缓慢的增兵行动,终于在圣诞节将至的时候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沙俄第二哥萨克圣骑团的神姬们,于12月22日登上飞行战舰伟大沙皇号,向远东战场开拔,圣骑团相关的附属部队也登上火车,沿着修了大半的西伯利亚铁路开进。
当第二圣骑团抵达,东北战场的非常规战力对比俄国将会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出动神姬强攻奉天。
就在第二圣骑团乘飞空战舰启程的第二天,原本一直盘踞在黑龙江境内没有动静的斯捷谢力集群突然冒着风雪开始南进。
俄国人准备放手一搏了。
。。
第92章()
大英帝国的女王,伊莎贝拉?维多利亚盯着面前大比例中国东北地图,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此时巨大的卧室中只有女王一人,于是本来就大的空间更显空旷。
伊莎贝拉喜欢这种空旷的感觉,这让她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掌握的帝国的庞大,尤其是那面被巨大的全球地图填满的墙壁,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在公众面前的时候,伊莎贝拉总以一种克己奉公的姿态示人,这并非刻意做出的假象,但就像阳光总会伴随着阴影那般,伊莎贝拉那光鲜的外表背面,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
比如说,独自呆在卧室里的时候,伊莎贝拉总喜欢来一杯勃艮第产的红酒,一边品一边“欣赏”卧室的地图墙,目光在帝国的一块块疆土上流连。
这是她的帝国,她有权利把它当做一件收藏品来审视,而整个世界上,也只有她能这样做。
但今天,女王的注意力却不在那面壮观的地图墙上。
“辽东半岛的所有港口都因为严寒而封冻,只有一个大连港还勉强有登陆的条件,如果是我,我就会选择奇袭大连。”
尽管没有听众,伊莎贝拉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念了出来,然后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下记号。
“当然,说服满清的贵族们发动神姬营北上增加东北的神姬数量才是最稳妥的制胜方案,不过这肯定不会顺利。满清贵族对汉族的提防肯定已经大大提高,而我,也不会让你这么顺当就得到清政府的神姬支援。”
说完伊莎贝拉用铅笔在奉天城上打了个叉。
“林有德先生,换你出招了。”
臃肿的沙俄政府突然加快调兵的步调,这里面也有大英帝国的绅士们一份功劳,而决定以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的赔款向沙俄施压的,正是伊莎贝拉。
“你将会拿出什么样的招数化险为夷呢?还是说,你打算把漂亮的妻子送上前线,迫使法国人倒向自己这边?无论怎么做,我这边都有后招。”
说完,伊莎贝拉莞尔一笑。
就在这时候,有人敲响卧室那扇厚重的橡木门。
“进来。”伊莎贝拉说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