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和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盯着这汽锅鸡发呆,任凭浓烈的香味在包间之中弥漫,肆无忌惮的钻进他的鼻孔,却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般,怔怔坐在椅子上,好像是已经出了神。

    武六七看郑和的表情,和前几日自己脸上的表情,一模一样,一分不差。便知道,自己这个法子,应该是奏效了。

    郑和望着桌子上散发着香气的汽锅鸡,道:“我离开云南已经十多年了,在也没有吃过这样的东西,没想到我快忘了的时候,竟然能在你这里吃到、真是幸运啊。”说罢,便举箸,夹了一块鸡肉放在嘴里咀嚼着,不知不觉的,眼泪就开始在眼眶之中酝酿,但是碍于他的身份,却是硬撑着没有留下来。

    郑和声音发颤,道:“最容易引发乡愁的,便是家乡的味道了,你这汽锅鸡做的不错,很好!味道也很对!”说着,又颤巍巍的夹起了一块,好像是太激动了,没有控制好力气,食物便掉在了桌子上。

    武六七见火候差不多了,便挥了挥手,叫伙计们都下去。自己做了旁边陪着。

    郑和风卷残云一般,将这一锅吃的干干净净,心情也平静了很多,才问武六七道:“你曾经去过云南么?”

    武六七见是个话缝。回答道:“没有去过,但是机缘巧合的,我听说了这东西的做法,想着这几天您恐怕是要改改口味,总是牛羊肉的也不成,就想到了这个法子。”

    郑和听见他这么说,眼神之中多少有一些失落,喃喃的道:“云南大理,是个好地方,彩云之南,安乐之乡,四季如春。好啊~~”

第116章 过桥米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郑和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云南的事情。

    武六七虽然一直是北京城之中长大,但是云南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一边听郑和讲述,一边不住的点头

    这汽锅鸡算是搔到了郑和的痒处,原本比较沉静的郑和瞬间变成了一个话痨,经物资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没了,包括他小的时候,某个苗寨的土司如何为了心爱的姑娘,不惜出兵和镇守的云南王恶斗三天三夜。

    虽然武六七有一些不大耐烦,但是渐渐的也听进去了。

    城里的传来了三声沉闷的午炮声,现在已经是半夜三更了。郑和也有一些疲倦,道:“感谢你,武六七兄弟。”

    武六七也只是淡淡的笑道:“不必客气的。我们开店的,最重要的是让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这一夜折腾下来,武六七也有一些累,走出雅间的时候,除了华胜,其他的伙计都去休息了。武六七喃喃的道:“看来火候还不够啊!”

    华胜一惊熬得,双眼通红,道:“东家,郑大人可满意啊?”

    武六七缓缓的出了一口气,道:“满意是满意,只不过还是不够,明朝你还要辛苦一趟了。”

    华胜点了点头,道:“请东家吩咐!”

    武六七走进了书房,写下了一份清单交给了华胜,道:“明日,你去那这清单上的东西采买齐了,回来交给我。”

    差事类似,华胜也没有别的话,便将字条揣进了袖子中。

    第二日,武六七还没有起来,华胜已经回来了,挑着担子,里面沉甸甸的。心下不禁赞叹:“看东家今日的采买单子,又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包括上好的土布和沙帐,还有让铁匠特制的满是窟窿的罐子,今天指不定又做什么稀奇的好吃的呢。”

    武六七一一验过,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华胜去休息,叫过了一个伙计,道:“去,给我清理出一个磨盘,我有用。”

    “东家,没有多余的磨盘了,就我们这几个,加上刘记豆腐坊的几个水磨,都开足了,供应北京城的豆腐和豆汁,也是不够的啊!”

    武六七淡淡的道:“不够就不够,怕怎地?这点钱我还是能陪的起的,去,清理出一个,好好的冲刷即便,不能让我闻到一点豆腥气,明白吗?”

    这伙计便去忙碌了,一桶一桶运河的水冲刷在了石磨上,由于气温太低,水泼上去,便腾起了一阵水气。有用小刷子,仔细的刷掉了石磨缝隙之中的小豆瓣等杂物,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的功夫,才清理完毕。

    武六七检查过后,让这个伙计守着水磨,将发酵了一夜的大米,置于水磨上,打开连接的杆子,水磨便轰隆轰隆的转了起来,不一时,泡发的粳米便磨成了硬质的粉,色泽洁白,还有丝丝缕缕的米香味道。

    这些粉收集起来,几个伙计一起用力的揉搓,又使用了非常细的竹篾笸箩,将其筛成细细的粉末,然后加水和面,在石槽之中连续的打压,最终出来的面团,洁白无比,软糯弹牙。

    一个伙计擦了擦脸上的汗,笑着对武六七道:“东家,我知道蒸馒头用的是麦子白面,咱们要用这大米面蒸馒头么?”

    武六七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制作的快乐之中,笑道:“一会你们便知道了。”

    最后,华胜搬起了一块清洗干净的木板,横着搭在了锅沿上,上面有一个窟窿,刚好是可以放进铁匠特制的铁罐子,武六七亲自去了一块面团,塞了进去,然后找来了一根枣木棍子,用力的压着铁罐子里面的面团。

    让人感到十分惊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在罐子的一端,十几根白生生的面条压了出来,粗细均匀,看上去十分的诱人,一端还在源源不断的伸长,另一端已经滑入满是滚水的锅中。

    武六七也累的气喘吁吁,将枣木棍子丢给了一个伙计,道:“就照着我刚才的样子,接下来的你们弄。”说罢,便坐在了一旁的石磨上瞧着、

    这些伙计很有兴致,好像是拿到了什么有意思的物件,争先恐后的压棍子,挤面团,然后将锅里面已经煮熟的米线晾晒起来。

    这个时候,郑和在雅间之中走了出来,一见这边热火朝天的在做什么,也饶有兴味的过来围观,看见了锅里面翻滚的晶莹剔透的面条,便忍不住大声的道:“酸浆米线!我的天,你们竟然会做酸浆米线!”郑和吃惊的道。

    这时候,负责烧火的伙计笑道:“不是我们会做,是我们东家会做。”

    武六七走了过来,看了看满是米浆的手,笑道:“郑大人怎么道后厨来了,真是失礼了。”

    郑和好奇的上下打量着武六七,笑问道:“你究竟是什么地方的人?就一直生活在北京么?你肯定是取过云南的,这米线的做法,我都不会,只知道是家里的厨娘们做的,你一个北方人,怎么学的会呢?”

    武六七嘿嘿一笑,道:“您忘了,我受着一条大运河,南来北往三六九等五行八作的人应有尽有,我又偏生爱交朋友,就打探了做米线的方法。郑大人还是回屋里稍后,我这里也要成了。”

    郑和却是不肯走,就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一般,站在旁边看着。

    米线做成了,紧接着便是煮高汤了。

    武六七要做的,是久负盛名的过桥米线,怎奈这个世界,很多的调料都不全,只好找一些原生态的替代品。

    厨房之中一口大锅,下面的火很稳,火苗子一窜一窜的,锅里面,炖着一只整鸡,这锅汤已经烧了快三个时辰了,打开锅后,一股浓香便扑鼻而来,郑和站在了厨房的门口,也伸着鼻子,贪婪的闻着故乡的味道。

    武六七也不管他,一边捞起了肌肉,一边说道;“怎么样,郑大人,和你家乡的味道是不是一样?”

    郑和点了点头,道:“正是这样的,实不相瞒,这东西是我最爱的,小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站在厨房的门口,等着厨娘在里面熬制米线。”

第117章 提及往事() 
武六七好像跟多年老朋友说话一样,一边手里的活计不停,只听见菜刀一下一下撞击案板的声音。

    但是他心中却是一阵的狂喜。

    老子费劲了千辛万苦,弄出了一个汽锅鸡,连厨具都是临时定做的,废了老大的劲,你才想起了云南老家,当晚上一点都没有提你家的事情。

    今天老子更是花了血本,花了四个时辰压米线,有花了三个时辰顿鸡汤,这下子终于将话题扯到了你家的厨娘身上,老子不容易啊。

    但是武六七深深的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循序渐进。便稳了稳心神,转过了身,对郑和说道:“你看看我,像不像你家的厨娘?”

    郑和支支吾吾了半晌,才喃喃的说道:“时间太久了,我也忘记了厨娘长的什么模样了,只记得她的个头很矮,皮肤是黝黑的,身上看上去很消瘦。”说着,似乎是动了感情,最后一句话竟然带着丝丝的颤音。

    武六七转过头去看的时候,只见郑和正坐在门口外面的一个凳子之中,双手托着下巴,这个时候看去,竟然不像是在战场上立过战功的人,倒真的像是大户人家的少爷。

    这个时候,适宜乘胜追击。

    “你家厨娘一定人很好吧。”

    “是啊,那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了。我虽然是个色目人,但是当年却也吃穿不愁,云南王是一个蒙古人,我家便是他手下的贵族,蒙古人不善经营,也语言不通,全靠着我们马家,他才能在云南全境发号施令。”

    “后来,洪武皇帝定鼎中原,份南北两面抗击蒙元军队,云南几乎是南边最后攻克的地方,由于我们马家买办的身份,自然是朝廷要对付的,我爹不知所踪,我娘随着我爹一道,我被朝廷捉了,强行带到武陵城之中净了身子。”

    郑和说起了当年的事情,语调很是平缓,就好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

    也可能是事情发生的时候,郑和还小,也有可能是经过了这么多年,再大的悲哀和震惊,也都淡了。

    “那厨娘呢?”武六七问道。

    郑和沉吟了良久,才缓缓的说道:‘官军冲进我们府的时候,家丁都散了,那个时候有一条军令,是洪武爷传下来的,虽然抄没蒙古人的家,但是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