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型?”杨彻这家济源号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六七代了,他刚会走路就学着背各类造船法式,木工法式,几十年下来早就熟极而流了。虽然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船舶形制、结构变化很大,但组成这些船舶的部件比如龙骨、肋材等却大同小异。周可成不说还好,一说立刻便点透了那层窗户纸——是呀,若是能造出模型来,即便没有法式,照葫芦画瓢岂不是更简单?自己若是能把那船模弄到手,不,哪怕只是跟着做一遍,这种新船的法式岂不是就到了自己脑袋里?想到这里,他的心思立刻热衷起来。

    “周客官!”杨彻挤出一脸笑容:“我看这法子不错,只是您这手艺比老师傅还慢了些,怕是耽搁了您的事情,要不明天我来做事情,您在旁边看着指点几句便是了,如何?”

    “我就不信你这馋猫闻到鱼腥味还不上钩!”听了杨彻的话,周可成暗笑道,先造船模,然后通过放大法来建造真船,这在近代和现代造船业里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但可能是出于技术保密的原因,中国古代造船业里却时常通过口口相传的造船法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像杨彻这样的老师傅都是将这些造船法式当成安身立命的饭碗、传子不传媳的秘传法门,是绝对无法抗拒一种新船法式的诱惑的,这也是他径直跑到价钱最贵的这家济源号来的缘故。

    “这个——”周可成装出一副犹豫的样子:“我看您这里事情也很多,会不会太过劳烦您了?”

    “不忙,不忙!”杨彻怕错过了这次机会,赶忙笑道:“这几天也没啥活计,来您这里松松筋骨也好,不怕您笑话,我是从小在船行里长大的,三天没摸刨子便吃不下饭!”

    经过一番推辞,杨彻终于争到了给周可成帮忙的机会,他害怕被别的工匠窥看道这一机密,还将其他工匠赶到外边去,只留下小儿子给他和周可成打下手。不过他在手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很多周可成半天多都加工不出来的零件,他三下两下便造出来了,而且质量还好许多。这样一来,只用了四天功夫,周可成打算建造的北美双桅纵帆船模型便建造好了,看着在水中漂浮的样子,周可成不禁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第二十章造船() 
经过一番推辞,杨彻终于争到了给周可成帮忙的机会,他害怕被别的工匠窥看道这一机密,还将其他工匠赶到外边去,只留下小儿子给他和周可成打下手。不过他在手艺上的确是一把好手,很多周可成半天多都加工不出来的零件,他三下两下便造出来了,而且质量还好许多。这样一来,只用了四天功夫,周可成打算建造的北美双桅纵帆船模型便建造好了,看着在水中漂浮的样子,周可成不禁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是完成了。

    “还真是条好船,要是真能造出来就好了!”一旁看着水上船模的杨彻突然叹了口气。他虽然不知道眼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斯库拉帆船,但船帆位置与船只重心的平衡、尾部吃水深度和船身的稳定性、船只应对前后波浪,这些东西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船模在水面上行驶一段,像杨彻这种老船匠自然是看得出来其中的妙处。

    “客官,您打算造一条多大的?”杨彻突然问道。

    “第一次建造,也不知道材料行不行,就造一条八丈的吧!”周可成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他记得大学时候他在船模社建造的第一件船模便是一条32比1的巴尔的摩双桅纵帆船,这是一种斯库拉帆船的北美变种,船模长73厘米,折算过来大概就是八丈。

    杨彻转过身,向周可成深深的做了一揖:“多谢您慷慨大度,将这造船法式赐予小人。客官您放心,这条船我一定用最好的材料,接下来的事情还请您一一指点!”

    “杨兄弟何必多礼!”周可成笑着偏过身子,让过杨彻的这一揖,笑道:“这船只是我在弗朗基人那边看过的,有许多帆缆是我们大明没有的,能不能造的出来也还不知道,你要谢,待我们造出来再谢不迟!”

    “大家都是两只手,弗朗基人能造的出来,我们自然造的出来!”杨彻笑道:“只是劳烦您多多指点,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周可成笑道:“这些日子我也学到了不少,我们相互学习吧!”

    杨彻听到周可成这个颇为陌生的词汇,不由得一愣,旋即笑道:“对,对,相互学习,相互学习!”

    在船厂里的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着船台上的龙骨就好像有生命一般,逐渐长出了艏柱,然后是艉柱、肋材,距离自己记忆中的那条巴尔的摩纵帆船的样子越来越近了,他就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渐渐长大,满是甜蜜和欣慰。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已经两个多月过去了,船台上已经竖起了桅杆,铺好甲板,剩下的只有漆作了,至于船帆等舾装都要等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

    “周兄弟,应该再过两三天你的船就可以下水了,想不到我竟然能凭借几张图纸、一个模型就把这条船造出来!”杨彻看着船台上已经大体完成的新船,声音里流露出一丝得意。

    “这都要多谢杨兄你呀!”周可成笑道:“若不是你,这船也只能在纸上罢了。”他这句话倒是真心实意,在造船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产生于大约两百年后的斯库拉帆船采用了许多当时还没有的理念,多亏了杨彻手下工人的巧手,才一一将其克服。尤其是在船帆的设计和布置上,这种新式帆船更是别出匠心,荟萃了西方数百年帆船航海技术的精华,帆船的绝唱——飞剪式帆船便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风帆时代,帆对于船来说就是鸟的双翼、车的发动机,决定了船的航速。相比起传统的中式帆船,周可成建造的这条斯库拉帆船除去两根桅杆之外,在连接船首与前桅、船尾与主桅的支索都可悬挂三角帆,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主桅和前桅顶端必要时可以悬挂横帆,修长的船身减少了船帆之间的干扰,可以将动力达到最大化,在风向有利时,满帆时航速可以超过十二节,即便早期的蒸汽船都无法与之比拟,更不要说当时普遍航速只有4…5节的普通帆船了。不过要装配这么多船帆缆绳倒是废了杨彻很大功夫,须知当时的中式帆船很多使用的是硬帆,船帆支撑依靠的是帆骨支架,因此对船帆的材料要求很低,必要时草席都可以替代。幸好宁波这边与弗朗基人贸易往来甚多,济源号这里也承接了一些替外国商人修补船只的活儿,像船帆、缆绳、滑车这些耗材也有一些存货,不过这条船造下来也耗用的差不多了。

    “阿爹!”

    这时杨彻的小儿子从外边进来了,他跑到杨彻身旁,低声附耳了几句,杨彻的脸色一下子便变得阴沉起来,他向周可成拱了拱手:“周兄弟,外边有点事情,我先出去处理一下,马上就回来!”

    “好说!”周可成拱了拱手,自己走到船台旁,开始仔细检查起船工的漆作来,这可是自己的第一条船,将来自家性命可就维系在上面,可马虎不得。

    过了半响,杨彻回来了,周可成看到对方脸色很不好看,便问道:“杨兄,怎么了?”

    “没什么!”杨彻摇了摇头,片刻之后方才叹道:“哎,这年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为何这般说?”周可成好奇的问道:“我看兄弟您这济源号生意很不错嘛,船工的手艺好,你经营的也好,从盐仓门到灵桥门,上百家船厂没有一家比得上的。”他这句话倒不是恭维,杨彻这济源号有快三百工人,木作、漆作、绳缆作、铁作等车间一应俱全,技术工具以当时的标准看也很先进了,管理的也很不错,订单多的做不完,若不是他那几张图纸模型引起了东家杨彻的好奇心,光排队就得排到明年去。

第二十一章麻烦() 
“兄弟你是有所不知呀!”杨彻叹了口气:“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这个济源号从七世祖传下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也算有点薄名了,想不到竟然被官府看上了,刚刚我出去便是应付衙门来的人。”

    “衙门来的人?难道是官府要霸占你的船厂?”周可成第一个反应就是大明的官员也太会玩了,几百年前就搞国有化了。

    “兄弟你说笑了,老爷们一不会造船二不会经营,他们要我的船厂去干嘛?几个江边的破木棚子能换几个钱?”杨彻苦笑着摇了摇头:“是官府说要补足海防卫所的战船,让各家船厂建造战船,济源号名声太大,分摊到四条快船,年底前交货!”

    “这不是好事吗?”周可成笑道:“杨兄您的生意越做越大了,连官府都找上门了,若是人手不足,最多多招募些工人,再开几个船台就是了!”

    “多招募几个工人?”杨彻瞪大了眼睛:“周兄弟你不是在拿我寻开心吧?官府造船可是不给钱的,这四条快船做下来我连本钱都要赔个底掉,哪里有钱来多招工人?”

    “啊?不给钱?那岂不是让你白干活?”

    “可不是吗?”杨彻叹了口气:“其实也不是一文不给,早些年给的是官钞,就是一叠废纸,这些年倒是给银子铜钱了,可给的还是太少,还不够工料钱,而且就连这点钱都会拖延不发,要想拿到手还得去衙门走门路,拜码头,最后到手的就更少了,所以我才这么心烦!”

    看着苦恼万分的杨彻,周可成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同情来,不管对方的动机如何,自己这条船若是没有他是肯定造不出来的,而且还不要钱,替自己至少省下了好几百两银子,这就是个很大的人情了。他拍了拍杨彻的肩膀,低声道:“熬过这一次就好了,毕竟官府也不是天天都要你们干活的。”

    “周兄你是有所不知呀!”杨彻叹了口气:“其实就算没有官府这茬事,我这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木材的价格越来越贵,造船用的大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