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九章游览()
“那是自然!”王贞笑了起来:“老夫也就是看在周先生往日的情分上说的这番话,至于铜料的事情,其实在开城那边还有一点存货,那是老夫听说汉京那边出事后存下来的一点底货,也是为贵方准备的,价格就按照上一次的价格。贵使莫要声张,待到开船前一天晚上我让人送上船就是了!”
“这,这个多谢老大人了!”听说这一趟用不着空手而归,毛和不由得喜出望外,赶忙俯身跪拜:“老大人的情分,在下回去后一定会禀告大掌柜的!”
“贵使何必多礼!”王贞笑了起来,随即脸色一整:“不过老夫丑话说在前面,这是最后一批了,若是下一次来,就要看汉京那边的情况了!”
“是,是,我一定会把话带到的!”毛和连声应道,双方又寒暄了几句,他方才起身告别,王尧赶忙起身将其送出门外。
“父亲大人,您真是神机妙算!”王尧的脸色涨的通红,目光中满是钦佩之色。
“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了!”王贞笑了笑:“无非是把两边的关系拉拢一些罢了。周可成不是想要铜吗?好,我便告诉你哪里有铜。可若要开采,事情可就多了,事情一多就离不开我们。两边一牵扯起来,时间久了也就脱不开身了,想不当我们王家的后手也不得已了。外援这种事情不是求的来的,只有两边的利益混成一团,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再也分不开,那时你即便不开口,人家也要主动把援兵送来,你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王尧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假如周可成不答应呢?”
“不答应?最多明年继续给他铜就是了,反正尹元衡刚刚上任,小尹派得胜、咸镜道有铜,这些都是事实,又不是我们编造出来的,他还能责怪我们不成?”
淡水,码头。
独木舟在水中飘荡,仿佛一条鳄鱼。
“准备好了吗?”胡可问。
项高点了点头,试着不要露出害怕的神情,虽然生活在南方已经多年,但他还没有乘坐过这种用一棵巨大的树木制成的舟船。不过他决定最好不要让旁人看出自己的胆怯,尤其是那个站在船尾满脸刺青的蛮人船夫。
“那请上来吧,这船其实牢靠的很!”胡可伸出手,小心的将项高扶上独木舟,然后向那个土著船夫喊了一声,那船夫用竹篙点了一下岸边,独木舟便轻快的离开岸边,向河中央驶去。
河面平静,独木舟也很平稳,项高很快就适应了这种古老的船舶,开始饶有兴致的观看两岸的景致。只见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劳作的人们。淡水的冬天天气干爽、又不炎热,农活又已经结束,兰芳社用铁器、盐、布匹和咸鱼支付薪水,淡水河中上游有许多土著人乘船而来出卖劳力,换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圆堡周围有做不完的工作——修筑堡垒、厂房、码头、水坝。贸易得来的财富正在体现它的力量,改变着这块蛮荒而又富饶的土地。
“真是繁忙呀!”项高的口气有些像感叹,他的目光扫过河边,只见数百名工人们正在干船坞上忙碌,从已经建好的龙骨看,这条正在建造的船舶的长度至少有五十米长。从独木舟上看过去,工人们虽然忙碌,但整个工厂却井然有序。
“靠近些!”项高对土著船夫喊道。
“好咧!”那土著船夫应了一声,他操舟极为熟练,长桨点了几下,独木舟便向岸边驶去。靠的近了项高才注意到这船坞旁立有几根高桩,吊运船材用的并都不是用的人力,而是用绳索滑轮一类的简单机械,看得胡项两人禁不住啧啧称奇。正当两人想要让船夫再靠的近些,突然听到岸上传来一阵号角声,随即便看到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向外边走去。
“难道这是下工了吗?才刚到午时呀?”项高惊讶的问道。
“是午休时间到了!”身后传来一个有点怪异的声音,项高回过头,惊讶的看到那土著船夫正笑嘻嘻的看着自己:“船厂每天中午要给工人提供一顿免费餐食,吃完饭后还要休息一会儿,加起来一共有半个时辰!”
“还有这种事情?你如何知道的?”项高瞪大了眼睛,这土著船夫自从他们两人上船后便一声不吭,他还以为对方只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命令,却没想到对方居然汉语说的如此流利,只不过有些口音而已,不由得大吃了一惊。
“我最小的弟弟便在船厂里当学徒,我当然知道!”那土著船夫一边操舟,一边笑嘻嘻的答道:“周大掌柜的有规定,所有工厂中午都必须提供一顿免费餐食,让工人吃饱了有力气干活,而且饭后还给一段时间休息,说是怕吃完了就干活把肠子给弄断了!”
项高将信将疑的看了那船夫,又看了看岸上的船厂。他上下打量了下那船夫,慢悠悠的问道:“看你这样子应该不是汉人,为何要让幼弟去工厂,骨肉分离呢?”也难怪他如此发问,明代中叶一日三餐还是中上阶层的特权,大多数中下层人民还不过是一日两餐,在作坊里学徒更是下等中的下等,距离奴隶的地位也有限,主人家打死也是勿论的,除非是那种实在是没有出路的底层家庭,都不愿意将孩子送去别人家当学徒的。
“去工厂有什么不好?有吃有穿有住的,还能学手艺,三年后就能考工人,只要过了关,每个月就有银子到手,比在山里强多了!”船夫一边撑着船,一边笑道:“不是汉人又怎么了,给我的银子也不少半分,比在山里整天担心饿肚子、出草强多了!”
第一百七十章忧患()
“说到银子,那你今天出来替我们当船夫,也有银子拿?”胡可听到这里,好奇的问道。
“当然有银子,不然谁来!”船夫笑道:“圆堡里的老爷已经说过了,一天两百文大钱,听候二位老爷吩咐,去哪里都行,晚上去码头账房领钱,这个就是凭据!”说到这里,那船夫从怀中摸出一块木牌来,指了指上面的印记:“那,送二位上岸时便可以去盖一下印,一个印值两百文大钱,见印给钱,绝无欺瞒!”
“项公,这个周可成行事还真是有趣!”胡可转过头对项高笑道:“做事情还这么一板一眼的!”也难怪他觉得好笑,在他看来周可成就是这里的官府,既然是官府要老百姓做事情还要付钱?直接发一份帖子征发就好了,何必花这个冤枉钱?
“你觉得很好笑,我可不这么觉得!”项高冷哼了一声,回过头又向那土著船夫询问了一些事情,随着询问的进行,他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凝重,到了最后已经宛如黑锅一般。胡可虽然不知道为何如此,但也不敢插口说话,只能在一旁静静等候。过了约莫半响功夫,项高长叹了一声:“罢了,今日我有点累了,先回去吧!”
“这个——”那土著船夫露出为难的神色:“这位老爷,您这么早回去,恐怕码头的账房会扣我的钱,要不我带您在河上转转,再过个把时辰再回去吧?”
“也好!”项高叹了口气:“那就往僻静处转转吧,我想钓钓鱼!”
那船夫听项高满足了他的请求,十分高兴,应了一声便将船向河边僻静处划去。两人取了鱼竿,项高坐在船首,一言不发,胡可靠过去低声问道:“项公,您方才都看到了什么,为何这般闷闷不乐?”
项高叹了口气,道:“夫子曰:国之至宝者,民之信也!是以商鞅欲变法,先以城门立柱,以小事而得信于民,然后可行大事。周可成能得信于群蛮,又有何事不可成?东南出了这等豪杰,朝廷却一无所知,你叫我如何不忧虑?”
“这个——”胡可听到这里,顿时哑然,此时他心中也有几分后悔:“那要不我们就先回去?反正也没有与那周可成见面,他说的那些事情我们只当是没听到就是了!”
“糊涂!”项高冷笑了一声:“朝廷一日不平倭寇,就一日不能他顾,若是不出奇策,朝廷要多少年才能平定倭乱?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你看看这里才几年功夫,要是给他十年时间,那这里会是怎样一番局面?那时候东南海疆还有一天宁日吗?”
胡可被项高这番话说的哑然,半响之后方才问道:“那,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见,一定要见!哪怕是在这里等上一年半年,也至少要见那周可成一面!”项高斩钉截铁的说道:“有些事情只有见了面才可以谈,才有得谈。而且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眼下他对大明是一清二楚,我们对他可是一无所知,多知道一分,将来对付他才多一分把握。既然他要出力灭倭,那很好,就借了他的力量灭倭,然后再腾出手来对付他。早一天灭倭,就早一天对付他!”
“也只能如此了!”胡可叹了口气:“我当初在安南见到此人时,觉得实在是人才难得,想为国家得一英才,却想不到——”
“此人确实是难得的人才!”项高打断了胡可的话:“只是世间大奸大恶之徒,必有过人之处。这周可成才具过人,能得信于群蛮,却不尽忠于朝廷,自成一体,我等既然食君之禄,岂能坐视不理?”
两人说到这里,哪里还有心思继续垂钓。胡可向那船夫打了声招呼,那船夫便掉头向码头划去。约莫过了半顿饭功夫便靠了岸,胡可先上了岸,又伸手扶着项高上岸,那土著船夫背着两人的物品跟在后面。他们穿过泥泞的街道,穿过排列整齐,用原木和粗粝的石块建成的小屋,突然那船夫抢上前,对胡可道:“老爷您应该识字吧?”
胡可看了看那船夫,点了点头:“识字,怎么了?”
“太好了!”那船夫笑道,指着前面不远处一棵大树上悬挂的一块木板:“可否劳请老爷您替我念念?”他不待胡可询问缘由便笑嘻嘻的解释起来,原来那块木板便是兰芳社在当地的告示牌,每当需要从当地土著招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