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莫娜提高了嗓门:“我刚才说是现在你打算用什么赎自己的命,现在!你懂得我的意思吗?即便你没有撒谎,我也要在很久以后才能得到赎金,我要求的是现在。”
“可,可是我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拿出来了!”阿劳丁这才明白了过来,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冷汗,眼前的这个女人显然不是在撒谎:“我已经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
“那是你的命,是你的事情!”莫娜的眼睛里露出了讥诮的光:“在我的船上什么亚齐苏丹国,什么第一王子都救不了你的命。你不是很聪明吗?很会撒谎吗?珠宝商人?哼!现在可以看看你的狡猾是不是能救你的命了!”
阿劳丁感觉到脚下的甲板在晃动,逆戟鲸号在风力的驱动下,离开了码头开始缓慢的向北大年港的入口驶去,那四支对准自己的枪口就好像两双眼睛,冷冷的盯着自己。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经历了这么多危险,真主肯定不会让我死在这个地方的!阿劳丁告诉自己。
“我的真正目的地是伊斯坦布尔!”阿劳丁尽可能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可信一些:“我打算晋见哈里发,促成奥斯曼帝国和亚齐苏丹国的联盟,共同对抗葡萄牙人!”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莫娜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让自己继续说下去的手势。阿劳丁咬了咬牙:“但是这个计划被泄露出去了,我的船队遭到了葡萄牙人的伏击,结果我不得不弃船逃走,后来的事情您都知道了。我不知道泄露者具体是谁,但肯定是我们盟友中的一个,也有可能是我父亲的近臣,因为我只在一次联盟的会议中提过一次,想必那个人买通我身边的侍从,暗中监视我的行动,然后把我的行踪出卖给了葡萄牙人,借用异教徒的力量来消灭我。”
“很有趣的故事!”莫娜笑了起来:“恭喜你王子殿下,你暂时保住自己的命了。现在你是我的囚犯,我将把你交给一个人,让他来决定你的生死祸福!来人,把他押到底舱去!”
第两百七十一章张经()
中左所。
“真是一个漫长曲折的故事呀!”周可成放下手中厚厚的一叠信纸,叹了口气:“莫娜这一趟北大年还真是遇上大事了!”
“师傅,您觉得这个阿劳丁——”
“万人之英,气魄非凡的英雄豪杰!”周可成毫不犹豫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他对阿劳丁计划的评价要比这个时代所有的人要高。假如他的计划成功,东南亚将会崛起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帝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西欧殖民强国通往亚洲和大洋洲的吸血管将被一刀两段,没有从亚洲数百年殖民贸易积累的资金财富,西欧工业化进程很可能会失败,整个世界近现代史都将被改写。当然从后世的历史来看,这位阿劳丁王子最后是失败了,但从信中所记载的故事里不难看出其开阔的眼光、不屈不挠的意志、匪夷所思的勇气、极其充沛的精力,像这样的杰出人物在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是不多见的。
“那您打算怎么处置他?”
“原本我还打算在中左所多待几天,看来是不行了!”周可成叹了口气:“摊子太大,事情太多,手头可用的人手却太少。没有办法了,先去拜会一次知府大人,把这里的事情安排一下,然后就回淡水,见见这位阿劳丁王子!”
在周可成于东山击败曾一本半个月后,在杭州西湖畔的一座园林里,天刚蒙蒙亮,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各省御倭大臣张经便已经离开了卧室,踏着露水,在庭院里咯吱咯吱的踱步起来。
时候确实还很早,熹微的晨光刚刚在朝东的屋脊上抹上一层乳样的白色,满院子的花树山石还隐现在昨宿的雾气里。四下里静悄悄的,整座园林还在熟睡。不过张经觉得已经睡得很够了,实际上他自从上任以来每天最多也就睡两三个时辰,何况看完昨夜那封塘报后他更是合不上眼,各种各样的心事不断浮上心头。
张经是八天前得知曾一本在东山被剿灭的消息的,刚刚得知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十分高兴,毕竟在他的御倭战略中,两浙的位置是要先于福建的。所以他借着先前八闽缙绅反对狼兵入闽的由头,将“倚为干城”的狼兵都调往两浙,抵御倭寇的入侵,而福建则基本交给当地官绅来应对,那个泉州知府能够赢得如此大胜,一举将曾一本这样的巨寇剿灭,这无疑减轻了他的负担,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来应付盘踞在沥港、柘林等地的海寇。但昨天夜里的这封塘报却让他感觉到了一种不祥的征兆。
“兹泉州知府何文吉统率乡兵,破大寇于东山,枭巨贼曾一本之首,解朝廷东南之忧。今莆田、泉、漳诸州海贼出没,勾结海外蛮夷,出没掠杀人财,迁何文吉为福建布政司参政,整饬兵备福建沿海诸州兵备。”塘报上这段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嘉奖何文吉的功劳,然后升此人为莆田、漳、泉三州的兵备道,兵备道是明代中前期出现的一种官职,其责任是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抵御贼寇进攻等,这个命令实际上已经将何文吉升为负责福建御倭海防的最高指挥官。越过张经这个负责东南御倭的方面大臣,直接委任一人担任福建的海防事务,其中的意味实在是深长的很。
像张经这样在宦海中浮沉了数十年的人物自然能从这几句简单的文字中看出更多背后的东西,就在曾一本被消灭之前不久,这个巨寇刚刚在广东大大的捞了一把,甚至攻破了潮州城,逼得两广总督欧阳必进上书请罪,派出名将俞大猷为为两广备寇都指挥,曾一本才撤兵退到粤闽边界的东山岛,据说有船只过百,兵马上万。像这样的巨寇岂是区区一个文官带着乡兵能够消灭的?而通过一些背地里的消息渠道张经才知道这位何知府之所以能够击败曾一本凭的不是当地的乡兵,而是一批刚刚投顺大明的海外藩国,而且听说京师天子正在重修的寝宫,用的就是这藩国进贡的木材。这几件事情凑在一起,这位何知府颇得天子赏识,升了兵备道;那蛮酋立下大功,宫中还要派出使臣册封,也是个异数。
相比起何文吉在福建辉煌的表现,张经在两浙的表现就显得颇为逊色了,汪直与徐海在沥港盘踞,不时出兵四出劫掠,而由于先前朱纨搞的两桅以上大船入官政策,结果当地大船要么被毁坏,要么逃入海中成为海贼,船匠也多流离失所,官府要打造军船一时也不得便,只得分兵把守各海口。可两浙一带海岸线曲折,陆路远不如海路便捷。一时间明军疲于奔命,十分被动,加之倭寇前锋多为身经百战的倭人武士,倭刀锋利,长弓铁炮可及远,东南明军多年不遇战事,早已武备废弛,在这种小规模的接触战中着实吃了不少亏。如果说原先还可以等瓦氏夫人统领的狼兵主力赶到之后再大举出兵,但现在看来已经不能拖延下去了。
“东翁!”一个声音将张经从思绪中惊醒了过来,他转过头来却是自己的幕僚朱公节,只见其正张大嘴打着呵欠,看到张经站在院子里连忙把半截呵欠咽了回去:“您今日怎么起来这么早,天才刚放亮呢!”
“是呀!”张经叹了口气:“始终睡不着,在床上翻来覆去,索性就起来在院子里走走!”
“您莫不是为倭寇的事情发愁?”朱公节揣摩了一下张经的心思问道。
“是呀!”张经摇了摇头:“我已经出任此官半年,可战事一直不得进展,倭寇出没无踪,而官军则疲于奔命。稍一交手,便屡屡挫败,这般下去将士们则夺气矣,如何与倭贼厮杀?”
第两百七十二章招揽()
“东南太平已久,民风糜弱,当地军士不敌倭贼也是情理之中!”朱公节逢迎了一下张经的口气:“只是既然东翁已经奏调广西狼兵,待其至后再与倭寇交锋不迟!”
“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张经叹了口气:“狼兵要来江南须得先集中梧州,后经广东南雄、过大庚岭,再坐船至江西南昌,然后顺江而下,跋涉数千里,历时近年,少说也得明年年初才能到这里,这么长时间本官就坐视倭人猖狂?那样朝廷那边怎么说得过去?”
朱公节也是聪明人,立刻就听出了张经的弦外之音,显然雇主并不指望凭借东南现有明军平定倭寇,而是希望赢得一两次胜利来堵住朝廷那边的口子。作为一名幕僚自然要替雇主解忧。他思忖了一会,笑道:“东翁,我认识一个人,应该能解您的忧愁!”
“谁?”
“项高!此人乃是朱纨的心腹幕僚,当初朱纨攻破双屿港,在鸟仔溪、浯屿大破海贼,皆有此人谋划之功,若是能将其请来,定然能应付眼前的局面!”
“朱纨的心腹?”张经脸色大变,当初朱纨被革职治罪,最后在狱中自杀。但他雷厉风行的手段在军事上却取得了多次胜利,斩杀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许家兄弟、李光头等巨寇,迫使汪直逃回平户。现在回头来看,无疑他是对倭寇海贼取得最佳战绩的大臣,正处于一筹莫展的张经听到这个名字,无异于是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此人在哪里?”
“在苏州隐居!”朱公节答道:“据说朱纨死前将家人托付给他,朱纨是苏州人,所以朱纨死后他便隐居苏州,照顾朱纨的幼子。”
“果然是义士呀!”张经露出了钦佩的神色:“我写一封信,你替我去一趟苏州,请他来一趟杭州!”
“是,大人!”
三天后。
“总督大人!”项高恭谨的向坐在堂上的张经敛衽下拜,晗下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身体轻微的颤抖着,就好像一棵即将倾倒的树。
“免礼,免礼!”张经的脸上布满笑容:“这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