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章分歧上()
周可成见骗过了对方,这才松了口气,唯恐那汉子回头来找自己的麻烦赶忙快步离开。他穿过两条巷子,正努力回忆着去停船处的路,突然身后听到有人说:“哎呀,你方才跑到哪里去了,叫我好生找!”
周可成被吓了一跳,转过身来一看才发现是陈四五,这才松了口气,苦笑道:“见谅,我方才只顾着看那仪仗,却忘了你们。”
“这倒也难怪!”陈四五也不着恼:“像这等威风,周兄弟还是第一次见到吧?”
“老子国庆阅兵式都见过,这又算的什么?”周可成心中冷笑,脸上装出不好意思的神情:“陈大哥见笑了,我的确是头一遭,不过我方才遇到一个人,倒是有些奇怪!”于是他便将方才听到的又重新描述了一遍。
“呵呵!周兄弟你这就有所不知了!”陈四五笑了起来:“这徽王却不是真王。”
“不是真王?难道这个还有冒牌货?可我看那仪仗架势可不小呀?”
陈四五笑了笑,将周可成拉到路旁,低声解释起来。原来方才那黄伞之下,身着绯袍玉带之人姓汪名直,他本是大明徽州歙县人氏,本是个破落户出身,少年时便以任侠好施,慷慨大度而闻名乡里。由于歙县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粮食无法自给,只能生产林、茶、漆等产品向外输出换取粮食,因此当地人喜欢出外经商,汪直也不例外,他听说海上贸易利润丰厚,便与同乡在嘉靖十九年前往广东从事海上贸易。往来于日本、暹罗、西洋等地,他向外走私硝石、硫磺、棉布、丝绸、铁器等多样大明严令禁止的商品,获利丰厚,逐渐成为当时东亚海面上首屈一指的海商头目,当时日本肥前国的战国大名松浦隆信为了插手海上贸易获利,邀请其前往日本,以平户岛为基地,从事海上贸易。当时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有大批流离失所的武士浪人,汪直搜罗了大批武士,其军事实力也迅速膨胀了起来,志满意得之下,汪直自称徽王,并模仿大明王侯仪仗,在外自称徽王。
“想必方才那是个读书人,把规矩礼法看的比天大,看不惯那汪直的做派倒也寻常!”陈四五笑道。
周可成听陈四五这番解释,心中一动,对方话里虽然也承认那汪直的确是僭越礼法,伪号徽王,但话中还不无嫌先前那人多事的意思,其背后的态度也就颇为耐人寻味了。周可成想了想笑道:“陈兄,自立为王这可是要杀头的呀!”
“呵呵!”陈四五干笑了两声:“那汪直一个海上商人哪里敢有自立为王的心思,无非是弄个名号吓唬吓唬倭人、红毛还有那些南洋的土王们,做起生意来方便点。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徽王也就是戏台上的玩意,半文都不值的,只要朝廷允其开港通市,哪怕就给个七品官儿,他也会去了这徽王之号,归降朝廷的!”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往海滩停船处走,不一会儿便到了船边,不一会儿小七也回来了。陈四五看时候不早了,便解了绳索,推船下海,升帆摇橹,刚驶出一段,却听到周可成咦了一声,回头问道:“周兄弟,怎么了?”
“陈兄,你看!”周可成指着不远处。
“怎么了?”陈四五看了看,却是一条寻常的沙船,正缓缓的驶了过来,相距这边还有二十余步远,应该也是从双屿返回大陆的,看样子是要和自己擦边而过。
“你看船首那人!周可成一边说话,一边从低下头去,从船舱里拿起一件破衣服包住头:“先前在岛上说汪直胆大包天,无视朝廷纲纪的正是此人!”
“哦,便是此人!”陈四五向对面船首望去,只见对方身形精瘦,肤色黝黑,一看就知道是习惯于海上漂泊的男儿,并非原先自己猜想的读书人,他心中生出一股疑念,但转念一想这与自己也没有什么干系,便随口笑道:“想必是个多嘴的妄人,与我等也没有什么关系,周兄弟,回去路上我捞点鱼虾,再去村头打点酒,我们喝一顿庆贺你死里逃生!”
双屿,汪直宅邸。
天色已黑,宅邸的深处,传来一阵阵喧闹声,那是还在狂饮的海盗们,酒令和醉汉的叫喊声在院落间回荡,显得尤为刺耳。
书房里,汪直在床沿坐了下来,他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如果作为一个现代人还正值盛年,但在古代这已经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如果说白天在华丽依仗和服饰的掩饰下还可以将其遮掩,但晚上在书房明亮的烛光下下,斑白的两鬓、布满皱纹的皮肤已经将其老态暴露无遗。他疲惫的扭了扭自己酸疼的脖子,跟在身后的义子毛海峰赶忙上前替其解下沉重的金冠,揉捏起肩膀来。汪直惬意的哼了两声,口中喃喃道:“嗯,再用点力,为父还吃得住!”
“是!”毛海峰应了一声,手上加了几分力道,他替汪直按了一会肩膀,确认其的心情不错方才小心的说道:“义父,许栋兄弟,李光头(这几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海商头目)他们的礼物方才已经送到了!”
汪直哼了两声,没有说话,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毛海峰察言观色了一会儿,方才低声道:“孩儿方才查点了下,这几份礼都重的很,许栋兄弟是上等湖丝三百担,各色瓷器两千件;李光头是四百匹松江布、硝石三十石、茶叶五百石……”
“够了!”汪直抖了抖肩膀,示意义子停止按摩,他站起身来,目光炯炯的盯着毛海峰:“你说这几句话,李光头他们给了你不少好处吧?”
汪直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听在汪直耳里便好似当头打下一个响雷来,扑通一下便跪倒在地,颤声道:“孩儿该死,孩儿该死,不该拿他们的好处——”
第五章分歧下()
“峰儿起来吧!我没有怪你的意思!”汪直拍了拍义子的肩膀,重新坐回床沿,轻轻的敲了敲自己的肩膀,笑道:“年纪大了,身体就吃不住了,稍微折腾下,就浑身上下不舒服!”
毛海峰赶忙站起身来,继续替汪直按摩起肩膀来,汪直眯着眼睛,一言不发,仿佛正在享受义子的按摩;而毛海峰也不敢出声,唯恐又说错了什么,书房里充满了诡异的宁静。
“峰儿,你说为何李光头他们要送我这份厚礼?”
汪直的声音打破了书房里的宁静,毛海峰在心里斟酌了一下,小心的答道:“想必是有所求于义父!”
“不错,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许栋兄弟、李光头他们送我这份重礼,无非是想借助我和倭人的关系,想要招诱倭人劫掠沿海以获重利。他们拿出这份厚礼来,一来是有求与我,二来是为了让倭人看到东南之富庶,使其逼我就范,达到其目的,明白了吗?”
“孩儿明白了!”毛海峰点了点头,心中却是颇为不以为然,原来当时海商和海盗之间其实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限,这个地方老实守法的商人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说不定就会变成穷凶极恶的海盗,像汪直也没少做过杀人越货的勾当。何况随着汪直海上事业的日渐发达,无论是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还是日本人、东南亚土王们,他们对大明出产的陶瓷、丝绸、茶叶、布匹等货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可是在大明的海禁政策下,唯有官方的朝贡贸易才是合法的,民间的海贸都是非法的。通过地下走私获得所需货物的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高,沿海的缙绅更是以此为凭借,拖欠货款,索要贿赂,甚至拿了货物翻脸不认账,这无疑对承担中间商、出口商角色的大明海商们添加了压力。因此在毛海峰看来,通过武力手段获取必须的货物也就成为一种很简单的选择了。
“你不明白!”汪直摆了摆手,示意义子停止按摩:“我岂不知道招诱倭寇去抢?可这么一来,朝廷就会派大臣来厉行海禁,出兵征讨,那时像现在这样好好做生意都不成了,岂不是因小失大?”
“可,可是过去我们也曾经——”
“那是过去!”汪直打断了义子的反驳:“那时我们人少船少,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多少船?你要知道朝廷可能容忍几十人、上百人的小海盗,但却绝不会容忍像我们这样的成千上万人的大股胡来。我们现在做买卖,闽浙两地的缙绅老爷们也能得利,他们就会在朝堂上替我们说话,有他们在朝堂上替我们说话,朝廷才会对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我们像李光头他们这样胡来,那他们在朝堂上就没法替我们说话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一声令下我们都会化为糜粉,死无葬身之地的!”
“义父说的是!”听了汪直这番话,毛海峰心悦诚服的点了点头:“孩儿明白了,只是我看许栋、李光头他们决心已下,就算我们不答应,他们也会自己动手的!”
“呵呵!”汪直冷笑了一声:“那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吧!”
“那朝廷岂不是会——”
“嗯,朝廷会派出大臣来闽浙沿海巡视海防,督兵征讨!”汪直点了点头:“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许栋、李光头他们都是我的前辈,虽然现在我的实力已经与其相差无几,但他们占了这双屿,便是占了先手,我们除非动武,总是没法超过他们的。不过这也是个机会!”
“机会?”
“不错,我和他们不同,他们的根基在闽浙沿海、双屿、月港等地,而我的根基却是在倭国平户。朝廷若派大臣前来,大兵一出,李光头他们便会化为糜粉;而倭国现在列国纷争,朝廷无力,就算朝廷发出诏书,也无人理会,奈何不了我。”
“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不过是他们自寻死路罢了!”汪直笑了笑:“眼下闽浙百姓资衣食于海者,何止百万?缙绅老爷们,获利更多,也早已离不开了。大势已成,即便是朝廷,也不可能一直这么海禁下去,早晚要给出个说法来。李光头、许栋他们作恶多端,又在闽浙沿海,只有死路一条。而我远在倭国,只要守住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