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磋,三五年下来,定然有人能考上举人。”

    “对,对,我也出三千两,不,五千两!”龚宇也接口道,他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开文社事情后来的好处极多,自然不肯落于人后。

    “照我看立文社这件事情还是请海大人出面比较好!”全清接口道:“还有,不要把邀请的人限定在要有功名。说到底要是个年轻的、文章做得好的秀才家里也穷不到哪里去,就算是穷的,自然也有族人接济,也不会看得上你们给的每月一石米,几两银子。倒不如索性把圈子放的大点,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嘛!”

    “若是不做限制那只怕来的人太多了?”朱正育有些为难的说。

    “可以搞一个考试嘛!出几道最简单的论语里面的题目,通过至少要会读会写,读过两天圣贤书的!”全清笑道:“三个月后你再考一次,这次的难度提高到一些,把那些不堪造就的刷掉就是了,三个月时间能花掉多少钱粮?再说了,能来的人至少也是会读会写的,咱们这里不是正缺这方面的人吗?刷下来的再给份差使,与他与你们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第两百五十三章考试() 
“嗯,道长所言甚是!”徐渭点了点头:“搞文社这方面还是官府出面的好,我们身份尴尬,若是出面那些读书人未必卖你面子;而且圈子划得大,才能广招人才嘛!”

    “那三个月时间是不是短了点?”文俊成有些担心的问道。

    “够了!”徐渭笑道:“会读书不会读书,个把月就能看出来了,三个月还多了。刚来的时候看看他考的成绩如何,三个月后再看看,就知道他是不是快读书的料子了。考不考得上功名那得看运气,但读不读的出来,看看他们写的文章就知道了!”

    众人商议停当,便各自散去。徐渭坐在圆桌旁,目光幽幽。相比起圆桌旁这几位,他的思虑要深远的多。不过二十便考中秀才,文名满山阴的他却在接下来的十余年来科场蹉跎,一事无成,不得不跑到福建给人当师爷养家糊口,反而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契机。对于科举制度有着切身体会的他当然清楚这种新玩法在科举制度下的巨大威力。明清两代之所以江南地区文名如此昌盛,能够有那么多人通过科途入朝为官,逼得朝廷搞出南北榜来,其原因就是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冠绝全国,说到底古代读书在考上秀才前是只有支出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笔、墨、纸、书本都是开销非常巨大的,更不要说聘请名师,出外游学,打响名声了。以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即便是小地主如果只依靠农业收入,都很难供养一个脱产的青壮年男子常年投身科考事业。而江南发达的经济水平有可能让更多的人脱离繁重的农业劳动,即便是小市民也有可能通过工商业活动获得足够的收入供养天资聪颖的子弟参与科举考试,博取进入统治阶级的机会。显然,在智力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达区域参加科考的基数要远远大于经济不发达区域,因此得到功名的人数更多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按照相同的道理,凭借兰芳社强大的经济实力,徐渭可以轻易的从原本无力支付科考成本的贫穷人口中选拔大量天资聪颖的人才,通过经济补贴的形式支持他们,即使不考虑集中学习、聘请名师讲授时文科考注意事项、并进行大量针对性的重复练习,仅仅凭借数量优势,兰芳社就能轻易的碾压以个体家族为单位进入科考竞争的普通士子,也许在进士这个阶段还需要十年以后才能看出成果,但在秀才和举人这两个阶段应该三到五年后就可以看到很明显的成果了。最重要的是那些竞争者还只能吃哑巴亏,毕竟兴办文教当时可是政治正确的大好事,谁也不能说自己的不是。到了那个时候,就让你们这些伪君子好看!徐渭的脸上现出了莫名的冷笑。

    “徐相公,全清道长求见!”

    “全清?他不是走了吗?”徐渭站起身来。

    “刚刚又回来了,说是有要紧事情,想要立刻见您!”

    “请他进来!”徐渭整理了一下衣衫,回到椅子上。他当然不会以为对方是临时有什么事情,显然是有什么话不好当者众人面前说,所以才出了门又掉头回来。老实说,他对于这位前游方道士的真实身份始终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在他看来,仅仅是一个游方道士的话,全清的城府也未免太深,才能也太出色了。

    当全清重新回到房间时,徐渭已经像往常一样坐在桌旁,埋首于文件与信笺堆中。他识趣的退到一旁,保持静默,等待着徐渭重新从文件堆里抬起头来。

    “道长您什么时候来了?”徐渭抬起头来满脸的惊讶,仿佛刚刚才看到全清出现,他站起身相迎:“那些该死的家伙竟然也不通报一声,当真是一天体统都没有了!”

    “徐相公无需在意!”全清微微一笑,还是平日里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贫道方才出了门方才想起来一件事情未曾说,才调头回来,打扰之处还请见谅!”

    “有什么打扰不打扰的,道长坐下说话!”徐渭拉着对方的右臂一同坐下:“莫不是道长觉得方才在下的安排有什么欠妥的地方,还请不吝赐教!”

    “哪里,哪里!”全清笑道:“徐相公今天说的那些事情可谓是开天下之先河,贫道过去连做梦都没有想过科途下还有这样一条路子可以走的,哪里还敢有什么指教的。”

    “这都是平日里大掌柜的提点,徐某哪里有这等妙想!”徐渭打了个哈哈,笑道:“那道长回来是有什么事情呢?”

    “银子!”

    “银子?”

    “不错,正是银子!”全清脸上的笑容褪去:“徐相公,江湖上有句老话财不露白,您这些策略虽妙,但却露了白,有没有想过让有心人看了,会生出杀人夺财的念头来!”

    “呵呵!”徐渭笑了起来:“道长说笑了,其他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兰芳社不强要别人的银子就好了,还有哪个敢来要我们兰芳社的银子?若是有不开眼的,便让船上的大炮和倭兵和他们讲理去!”

    “徐相公,倭兵和大炮不能随身带的,若是有人将你掳了去,要用银子赎怎么办?或者官府乘着守备不严,突然发兵攻打怎么办?”

    “这个——”徐渭顿时哑然,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说到底金山卫现在是一个集镇、一个贸易港口、一个工厂区,但不是一座以防御为目的的碉堡,就连城墙都没有一道,若是官府真的要下手,就凭那几百倭兵肯定是守不住的。

    “那道长的意思是?”

第两百五十四章故人() 
这里的银子太多了!”全清答道:“您看,金山港出去的船里装的有铁器、生丝、棉布、药材、蒲草席等等各色货物,但是进来的船里却多半装的是白银,便是大掌柜那里是金山银山也给搬空了,不是长久之计呀!”

    “大掌柜那里还真的有金山银山!”徐渭心中暗想,这句话没说出来,他倒是知道全清这话说的不错,与中左所不同的是,金山港面对的是江南地区,其手工业水平远远超过日本、朝鲜、台湾以及东南亚这些兰芳社贸易触角所及的地方,更要紧的是,江南地区通过便利的太湖水系、运河和长江,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广大内地提供的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而不像中左所面对的闽南地区的经济腹地十分狭小,许多货物还要通过海路输入。换句话说,兰芳社所能提供的货物,除了南洋香料、樟脑、硫磺、日本纸扇、朝鲜人参、鲸脂少数几种货物外,其他商品在江南地区都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用现代国际贸易的术语来说,兰芳社的海外领地是巨大的入超的,中间的差额必须用大量的贵金属——也就是白银来补足。

    当然,这对于周可成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在击败大友、毛利、尼子三家之后,他就将控制产量高达当时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一的石见银山,加上佐渡金山、台湾金瓜石金矿和与葡萄牙人海上贸易的贵金属收入,足以支付这笔流出的白银。但这样一来就会有大量的白银囤积在金山港,很容易成为官府攻击的目标。说到底对于官府来说,一堆生丝和布匹回去远不如几十万两白银有吸引力。

    “那你的意思是?”

    “须得想办法把这生意给做平了,你要我的,我也要你的,才是长久之计,像现在这个样子,早晚要出问题!”

    “道长说的不错,可问题是始终找不到呀!”徐渭苦笑道:“我大明物产丰饶,无所不有,要想做出一两件没有的东西来还真不容易。”

    “不,是有的,比如米!”

    “米?”徐渭一愣:“道长你莫不是说笑吧?我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如何会没有米?”

    “贫道已经算过了,一亩桑田所获可抵稻田五亩,若是种棉花可抵稻田三亩。之所以先前无人毁稻种桑、种棉,无非是纺出来的棉布、丝帛不一定卖得出好价钱,反倒没有了自家的食米。但金山港开埠之后,棉布、丝帛有多少都卖的出去,依我看,用不了几年,江南肯定会有许多农户会将稻田改为桑田、棉花田。这样一来,米价肯定会涨!若是兰芳社有大量稻米输入,便可抵消不少了,而且官府也会多一层顾忌!”

    “嗯,道长你所言甚是!”徐渭点了点头:“不过这件事情干系太大,非我一人可以决定,待我写信禀告大掌柜,再做决定!”

    “那是自然!”全清站起身来:“这不过是贫道的一得之愚,献芹于徐相公。只要不嫌贫道粗陋便是,告辞了!”说罢,他向徐渭躬身一拜,便转身离去。徐渭赶忙将其送出门外,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目光中越发充满了疑惑,口中自言自语道:“此人难道真的是一个游方道士?”

    离开会议室,全清穿过一条狭长的街道,他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