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丝路大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什么打算?”张经闻言有些茫然,他当初出逃日本决心卧薪尝胆,在有生之年借周可成之力平定倭乱,但内心深处是没有什么信心的。可没想到的是短短两年多功夫,周可成这个西国探题已经是名副其实,铲除倭寇巢穴是指日可待,准备花费毕生精力完成的事业眼看就这么轻易搞定了,张经的心里不禁有些空荡荡的。

    “张先生!”周可成笑了笑:“若是您还没有什么打算,那不如便留在兰芳社,替我掌管探题的政务吧?你前半生大半时间都花在西南,替大明镇抚边疆。我这探题府虽然不是大明之地,但是方才你也都听到了,那十二个自治城市大明百姓也能在此定居生活,也算得上半个大明的海外之地了,如何?”

第三百六十三章租界() 
张经犹豫了一下,问道:“敢问这政所都有哪些事务?”

    “张先生有所不知,这倭国疆域不及我大明辽阔,政务也要简单许多。你也知道倭人除去公卿皇室之外,余者分别武士与百姓。武士又称为侍,所以幕府之中管辖武士之机构又被成为侍所,剩余之事皆由政所管辖!”

    “那侍所由何人管辖?”

    “吴诚!”

    张经点了点头,对于这个方才一直在周可成右手边的沉默寡言的汉子,他并不熟悉。传闻此人在兰芳社中的资格极老,是最早几个跟随周可成起家的元老之一,周可成也对其十分信重,将几座金山交到他手中掌管。这次将其调回中枢,又将管辖武士的侍所交到他手里,可见传闻不虚。

    “这么说来,周先生是要在这倭国列土封疆,自立为王了呀?”张经问道。

    “不!”周可成摇了摇头,笑道:“倭国这片基业是留给遇吉的!”

    “给他?”张经吃了一惊,目光转向一旁的周遇吉,只见周遇吉与吴诚两人皆神色自若,显然他们早已知晓,屋内只有自己一人不知。

    “不错!”周可成笑了笑:“上个月,太原雪斋受今川义元和其母寿桂尼所托,来我处表明了联姻盟好之意,我经由深思之后,应允了对方,不过将联姻的对象由我改为遇吉,将倭国一分为二,西国、九州、四国与我;东国与近畿与今川,前两天今川那边传来消息,已经同意了我的要求。所以这次平定西国之后,我便会辞去现有的倭国官职,由我那孩儿接任,遇吉则为探题府之管领,兰芳社在日本的舰队和在堺的和议众之位也由他代管!”

    张经长大了嘴巴,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又一次体会到了眼前这个男人手腕的厉害,与今川家结为盟好之后,实际上就解除了周可成在近畿与北方的后顾之忧,难怪他敢在西国做出这么多大动作来。不过周遇吉不过是个还不满二十的孩子,他干嘛这么急着把权力交出去?莫不是在其他地方又要做什么不得了的勾当?

    “周先生,西国是新服之地,遇吉公子虽然年少英俊,但毕竟历练还不够,猝即大位,只怕又生出不少波澜来!”

    “张先生你又在说笑了!”周可成拍了拍大腿:“我家遇吉自从跟我之后,下海掌过舵,上岸骑过马,拿起秤杆做过买卖,开船放炮,上马杀贼,样样都做过,如何说历练少了?本朝天子除了高祖成祖之外,哪个不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还不是弱冠登基,便是亿兆百姓,万里疆土之主?为何我家遇吉管半个倭国这么大点地方有什么不可以的?不是还有你们帮忙看着吗?”

    张经张口结舌的看着周可成,他平生还没有听过这么大逆不道之言,半响之后方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的说:“这如何能比,我朝太祖驱逐鞑虏,救万民于水火,有盖世之功——”

    “是,是!我知道我没法与太祖皇帝相比,不过这也就半个倭国吧?说到底,咱自家的家业,传给自家的孩子没啥不可以吧?张先生,你放心,我不是小气人。中山王功高盖世,也不过食邑五千石,你替我这孩儿掌管好政所,我给你万石领地,子子孙孙享用无极,如何?”

    张经整理了一会乱作一团的思绪:“周先生,封地之事暂且不提,我只想问你一件事情。你这么急着让位给遇吉公子,是想脱身做什么?若是你做的事情对大明不利,莫说万石领地,便是十万百万我也不要!”

    周可成笑了起来:“原来张先生是担心这个,你猜得不错,我急着将倭国的事情交给遇吉是为了做两件事情。!”

    “两件?”

    “不错,一件是治水,另外一件是攻取马刺甲!”周可成稍微停顿了一下:“这两件事情都关乎我大明亿兆百姓的未来,所以我才将倭国的事情交给遇吉,好腾出手来!”他见张经还有些茫然,便细细解释起来。在古代社会由于落后的技术条件,航路的开拓是风险极高的活动,因此海上移民都是建立在长期贸易的基础上之上的。原因非常简单,对于个体,移民的利润是有限的,只有海上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才能对冲高风险的海上活动,随着贸易的日渐繁盛,这段海上航线的风险才会降低到海上移民带来的利润之下,移民才是可行的。所以周可成一开始就是通过进行日本——台湾——大明中左所;中左所——朝鲜礼成港——北方诸岛这几条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航线积累实力。正好大明对东南的禁海替他扫平了竞争对手,因此周可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垄断了这几条贸易线路,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使得他有能力对淡水开发,并组建军队参与日本的内乱,控制了佐渡的金山,石见的银山,并通过堺这一港口,将大量的明国商品打入日本市场。而从此获得的更多利润使得周可成可以更深的介入日本的内战,甚至成为幕府的高层,到了分疆裂土,自立为王的地步。

    走到这一步,周可成实际上已经完全控制了中日之间的贸易线路了,因此他接下来做的就是在日本建立了十二个自由城市,通过向其移民(主要是兰芳社的雇员),改变当地的居民结构,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军队、警察机构,这十二个自由城市是兰芳社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这就是十六世纪版的五口通商,这十二个城市就是日本版的孟买、加尔各答、香港、新加坡。完成了这一切之后,即便将来周可成失去了探题之位,依旧可以通过这些地处要冲的自由城市从经济上控制整这个国家。

第三百六十四章交锋() 
而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周可成并无可以夸耀的血统,亦无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所有的特殊的人格魅力,他之所以能够让千千万万的人跨越民族、文化的界限为自己效力的唯一原因无非是巨大的利益。这一点他自己也很清楚,因此在对西国的掌控刚刚有一点眉目的时候,他就开始策画下一步的行动——在大明的海岸线上获得一个可以获得稳定所需商品供应的贸易据点。

    如果周可成的母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治下的大不列颠而非同时代的大明,这倒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按照当时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观点来看,在当时的贸易中大明是处于非常有利的一方:输出的是生丝、陶瓷、茶叶、药材、糖等“技术含量”很高的手工业品或者经济作物,而输入的是大量的贵金属。能够带来这种贸易的周可成将会得到国王的接见,授予各种奖章和爵位,在老年进入上议院,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但可惜的是周可成的祖国在地球的另外一面,待遇也就截然不同了。虽然凭借努力和一点运气,周可成已经在金山卫和中左所打开了两扇窗户,但其合法地位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之所以还没有被强行关闭无非是因为眼下朝廷正在忙于剿灭倭乱,无暇顾及罢了。偏偏兰芳社在日本的不断胜利又铲除了倭乱的根源,因此没有人比周可成自己更清楚距离这两个宝贵的窗口闭合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要解决这个难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仿效三百年后的英国人,以强大的舰队进入长江,截断漕运,迫使朝廷签订条约,开放口岸。但问题是此时兰芳社的实力距离三百年后的日不落帝国相差甚远,这么干的结果很可能是弄巧成拙,连原先可以偷偷搞的生意都做不下去了,这只能作为最后的预备方案使用。

    既然武力解决不行,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在大明的内部培养一个既得利益团体,再借用这个团体来影响朝廷,辅之以金钱贿赂、政治暗杀、武力威胁等手段,使朝廷尽可能长的时间里无法做出对兰芳社不利的决定。同时尽可能的向台湾移民,支持阿劳丁夺回亚丁王位,夺取马刺甲,控制东西贸易的枢纽,尽可能减少对大明的依赖,做退而求其次的准备。前者周可成打算双管齐下:通过捐资助学,扶助贫寒士子在大明内部培养自己的声音,于此同时支持海瑞在整个苏南范围内治水,完成对太湖水系的治理,改善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通航和农业条件,以利于海外贸易,同时也让海瑞获得政绩升迁,为将来让其进入中枢打好基础。

    听完了周可成这番讲述,张经已经是呆若木鸡。他当然知道眼前这个男人绝非大明的忠臣孝子,但却从没有想过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着这样一个宏伟的计划,与这个计划比起来,打进北京当皇帝都算不了什么了。

    “你,你为什么要将这些都告诉我?”张经问道。

    “张先生是我的左右手,既然你开口问了,我又怎么能不答呢?”周可成笑道:“何况周某这番筹划,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为何不能说?”

    “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你勾结海寇,贿赂官绅,私造大舰,还说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张经恨恨的反驳道。

    “那又如何?”周可成笑道:“不错,你说的那些都是事实,可是却都对大明百姓有利的,东番沃土赖我开拓,倭国、南洋贸易养活了千万人,张先生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我说的是真是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