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下也想去南洋!”
眼见得属下态度越发积极,周可成笑了起来:“这件事情也不用这么急,毕竟那边的事情一时半会还没有那么快。这样吧,明年你们每家都拿出一个庶子来,带领五十个年轻武士,三百领民,乘船去马刺甲,一来是为筑城出力,二来也对那边的情况了解一下。这边的恩赏照常颁下,若是觉得那边不错,想去的再收回这边的领地,赐下那边的领地,你们看如何?”
听周可成这般说,众人顿时松了口气,他们最怕的就是去了南洋看到一片鸟不拉屎的石头地,那可就欲哭无泪了。若是这样,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至于出人出力为周可成筑城,那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又有什么好抱怨的。
会议结束,众人怀中不同的心情退下,会议室里只剩下周可成、张经、吴诚三人,周可成吐出一口长气,苦笑道:“总算是解决了,吴兄,今天让你做恶人,辛苦了!”
“什么恶人善人的,都是为了大家,为了兰芳社,可成你这话说的可就生分了!”吴诚笑了笑:“不过你在南洋赐予他们领地倒是一招妙棋,这样一来,九州、四国的领地就省下来了,将来又能多留给我这小侄儿几十万石领地,江山就稳固多了!”
“照我看,大人却不是这么想的!”张经笑道。
“哦?张大人为何这么说?”吴诚好奇的问道:“莫不是还有别的想法?”
“嗯!”张经目光转向周可成:“大人,恐怕那新马刺甲城才是你未来的行在吧?”
“行在?”吴诚闻言一愣,下意识的目光转向周可成。他自然不知道张经说的“行在”指的是天子所在之地、巡行所到之地,后来代指临时都城。由于周可成行踪不定,通常往返于淡水、堺、中左所、金山卫这几个地方之间,张经这么说很巧妙的指出了未来即将建成的马刺甲城在周可成心目中的重要性。
“什么行在,周某不过是一介商贾,张先生说笑了!”周可成笑了笑:“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缺人,日本这边好说,只要开出条件,想迁多少人就能迁多少人去;朝鲜那边也可以招募一些人,但若是这样,南洋那边就成了为他人做嫁衣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大人您是担心新马刺甲城倭人太多了?那为何不就地招募当地的华人,我听说闽粤两地前往南洋垦殖的百姓不少!”
“这是一个办法,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周可成苦笑了一声:“在南洋垦殖的多以漳泉、潮汕、客家等,他们聚族而居,相互之间视为死敌,动则兵戈相见。若是有个千儿八百人还好,要是有个一两万人,那我每天什么都不用干了,调解他们的冲突还来不及呢!照我看,至少要从两浙和中左所招募十万人,其中一半开发东番,另外一半在南洋,这样才能确保无恙!”
“十万人?”张经吃了一惊:“还要这么多,前段时间你不是收降了汪直他们,算起来也有十余万人吧?”
“哪有这么多,充其量六七万而已,而且这些人多半是熟识海况的水手,我用来填补舰队都来不及,怎么会用在南洋那边?十万看起来不少,可算起来还不到南方一个大点的县,可光是控制南洋那几个海峡,维持航路,就要十六七个据点了,还有种植园、盐场、兵工厂、造船厂,随便算算就不止十万人,我这还是往少里算了!”
张经被周可成这番话弄得头晕目眩,他原本听说周可成在马刺甲大破弗朗基人的舰队,攻陷了马刺甲城,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个防御性的行动——封锁马六甲海峡,防止弗朗基人进入南中国海,但听他说话的意思,接下来竟然是要向西进攻。
“大,大人!敢问一句,您在马刺甲筑城难道不是想屏护东番、日本和大明东南海疆吗?”
“是有这个意思,不过我现在的计划是与奥斯曼人联合,将弗朗基人赶出印度洋,切断他们通往香料群岛的航线,然后开掘苏伊士运河,重新打通贯通东西的海上丝绸之路,并将其控制在我兰芳社的手中!”
“这么说你想要继续向西用兵?”
第一百五十二章租界()
“那是自然,击败弗朗基人后,西洋海上就再也没有能够与我兰芳社抗衡的对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周可成笑道:“当初三宝太监率领大明船队七下西洋,是何等雄壮,可惜后人不能继其伟业,致使后来弗朗基人西来时,无人钳制,反倒我大明东南倭寇横行,无有宁日。我这次一定要为大明、为天下立下百代不替之基!”
“为大明?为天下?”张经听周可成这番话,神色有些怪异,不过他还是问道:“大人,若要迁徙这么多人口,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且不说南洋距离大明波涛万里,这么多人迁徙过去,住所、田地、食粮都是大问题,光是水土不服就是个麻烦事情,须得事先加以筹划准备!”
“张先生说的是内行话!”周可成猛地一击掌:“所以我这次回来,就是要为这件事情筹划的!”说到这里,他起身取出一份地图,在桌上铺开来:“张先生,你请看,如果我们从金山卫直接出海,前往马刺甲,路途遥远,船上缺乏淡水和新鲜蔬菜,又有风浪颠簸,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这一趟跑下来,恐怕也要生一场大病。但如果我们先从金山卫到淡水,然后从淡水到大员,从大员到吕宋、然后沿着吕宋岛沿岸航行到婆罗洲的古晋,最后抵达马刺甲。只要在沿途的建立必要的后勤补给,然后用大船队依靠季风往返,若有病人,便在沿途的港口留下休息。”
张经看着那张地图,只见台湾以西的诸多岛屿上星罗棋布的用红笔圈了小点,还用弗朗基语和汉语注明了有价值的物产,这些红圈又用炭笔描下的黑线连接,显然这份地图是周可成从弗朗基人那里夺来的,这些红圈都是有价值的物产港口,而黑线则是要通行的航线,而马刺甲以东的地区红圈较为稀疏,而马刺甲以西的红圈要密集的多,看在眼里,颇为触目惊心。
“大人筹划之雄伟,非在下所能及!”张经苦笑道:“以张经之才具,也就能布政一省之地,像这样万里之遥,实在是力所不能及!”
“张先生过谦了!”周可成笑道:“周某现在就有一件事情,就非张先生不可?”
“非我不可?”
“不错,张先生,你知道吗?我到淡水之后,就让九指挑选了一条较为完好的弗朗基船,装上二十多名虏酋,一些战利品送到金山卫,向朝廷献俘!”
“向朝廷献俘?可,可是您出兵攻打弗朗基人,并未得到朝廷的诏令呀?此乃无名之师,如何献俘?”
“谁说是无名之师?”周可成笑道:“难道您忘记了武宗年间故事?弗朗基人攻破马刺甲城时,马刺甲苏丹可是遣使入朝,肯定朝廷出兵讨伐的,朝廷也曾经囚禁弗朗基人的使节,勒令其交还城池。虽然隔了几十年,但我出兵击破弗朗基人,献俘于朝廷,可以说是存亡继续,符合春秋大义,怎么可以说是无名之师呢?”
“这倒也说得过去,可要是朝廷令你将马刺甲城交还给故主怎么办?”
“这有何难,马刺甲苏丹当初逃出城后,在柔佛建国,我当着朝廷的面将城还给他,然后再和他签一个条约,让他将那城和故地租借给我一百年,每年给他二十两银子的租金便是了,又有何难?”
“这倒也是个办法!”张经点了点头,周可成的奇思妙想他素来是佩服的:“不过大人你不觉得多此一举吗?说到底大明现在根本没有能力管得到南洋,你又何必这般大费周折呢?”
“张先生,你知道佐渡金山一年出产多少金银吗?”周可成突然问道。
“这个——”周可成突然的发问让张经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在兰芳社的体制下,佐渡金山、石见银山以及铜矿这些直接出产贵金属的矿山都是直接隶属于兰芳社最高层的,并不归只有掌管西国、九州、四国和近畿一部分邻国的政所管辖,其具体出产金银的数量和用途也是最高机密,只有周可成、吴诚、陈四五等寥寥数人知道。
“吴兄,你把具体的数字告诉张先生!”
“是!”吴诚点了点头:“张先生,佐渡金山现在的出产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临走那一年,佐渡金山一年出产金九千二百两,银二十一万两;银的产量虽然低于石见银山,但金产量在兰芳社控制的所有金银矿中是第一!”
“竟然有这么多!”张经的嘴微微张大,他虽然早已知道对金银矿的开采是兰芳社的重要财源之一,但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处金山就有如此丰厚的产出,难怪周可成可以不断发动耗资如此巨大的军事行动。
“张先生,佐渡金山只是我兰芳社在日本的多处金银矿之一,现在整个西日本、九州、四国所有的金银矿都已经被收归国有,在东番也有几处储量十分丰富的金矿在开采。除此之外,兰芳社在和南洋、弗朗基人进行的贸易中,也是出超的。可是你知道吗?去年我兰芳社的金库里储藏的金银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你知道最大的流出项是什么吗?”
“莫非是军饷和造船?”张经迟疑的问道。
“不,是对大明的贸易!”周可成笑道:“很让人意外吧?不过这是事实,我们挖出来的金银,最大的流向就是大明,确切的说是金山卫和中左所,我已经查证过这两个地方的贸易数字了,已经印证了我的猜测!”
第一百五十三章招商引资()
“这,这个——,大人可否替在下解惑!”张经疑惑的问道,周可成的话让他有些糊涂了,如果像周可成说的那样,兰芳社岂不是越来越穷了?可明明看到兰芳社明明是越来越富呀?
“很简单,兰芳社从大明买的货物很多:生丝、茶叶、瓷器、布匹、药材等等,而大明对兰